2007年1月1日 星期一

何日君再來

這首大家都至為熟悉的悅耳歌曲,1930年代以來流行至今,但是誰知道歌曲的背後的一把辛酸,甚至曾經毀了作曲家的一生?

好花不常開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淚洒相思帶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喝完了這杯 請進點小菜
人生難得幾回醉 不歡更何待?

〔白〕來來來 喝完這杯再說吧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停唱陽關疊 重擎白玉杯
殷勤頻致語 牢牢撫君懷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喝完了這杯 請進點小菜
人生難得幾回醉 不歡更何待?

〔白〕唉 再喝一杯 乾了吧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劉雪庵(1905-1985)是傑出的音樂家,曾任上海音專的教授,培養了很多人材。
他因為這首不朽名作<何日君再來>在後來被誣為「漢奸」、「黃色」,在50年代「反右」及60年代文中接連遭受殘酷迫害。在他一生的最後幾年,更貧病交煎,中風癱瘓,晚景淒涼。以張春橋為首,逼害劉雪庵的人,指<何日君再來>一曲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向日人獻媚,麻醉中國人的抵抗意識,實在是冤獄。
事緣1936年聯華影片公司拍攝<三星伴月>,導演方沛霖請劉雪庵用當時剛開始流行的「探戈」節奏寫一首插曲。劉雪庵寫成曲子,方沛霖沒有知會他便交給電影編劇黃嘉謨填上曲詞,這就是<何日君再來>的產生由來。劉雪庵後來看歌詞覺得有點庸俗,但礙於情面沒有向導演大力反對,僅私下向朋友表示一點不滿,<何日君再來>卻馬上流行起來。
其實<何日君再來>向日本人獻媚的說法是無法成立的,至於硬指「君」字即日本皇「軍」就更牽強。就算歌詞有問題,也不能向作曲者追究。這首歌曲傳到日本之後,配上了日本歌詞風靡一時倒是事實,但又關作曲家甚麼事?劉雪庵為了生活的確曾為一些通俗電影寫配樂,並不是甚麼敗壞風化的事。而且他同時創作過<募寒衣>等具有社會意義的名曲。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1937年為電影<關山萬里>寫成<長城謠>一曲,劉本人作曲作詞都是能手,這首不朽之作激起不少人民的愛國抗日熱情。上海百代公司把歌曲灌成唱片行銷海外,不少華僑聽後大為感動,捐獻鉅款,回國抗日的事蹟歷歷可考。他又曾在壁山指揮1500個學生演出<黃河大合唱>,報導說當時敵偽軍警林立,他仍不為所動,所以誣指他是「漢奸」是莫大侮辱!
1980年,他的朋友謝孝思往深望,看見他住在殘破的陋室之中,當時已中風癱瘓,哽咽難言,但是淚流滿面。現居澳洲布里斯本市的音樂教授趙佳梓先生也在1984年探望過他,今日回憶當時的慘況也悽然淚下。
政治運動中含冤抱撼的藝術家比比皆是,另一位作曲奇才陳歌辛(<玫瑰玫瑰我 愛你>的作者),在反右運動時在勞改營中活活餓死。1985年5月8日,劉雪庵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由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主持,總算恢復了他的名譽,對他的貢獻作出肯定,但這一切一切來得太晚了!

翻查收藏的唱片,發現有蔡琴重唱另一首劉雪庵的作品<飄零的落花>,也是旋律悅耳、辭藻優美的好歌:

飄零的落花

想當日梢頭獨佔一枝春,嫩綠嫣紅何等媚人;
不幸攀拆慘遭無情手,未隨流水轉墜風塵。
莫懷薄倖惹傷心,落花無主任飄零;
可憐鴻魚望斷無蹤影,向誰鳴咽訴不平。

乍辭枝頭別離恨,和風和淚無盈盈;

歎世人未解儂辛苦,反笑紅雨落紛紛。

*願遂洪流葬此身,天涯何處是歸程。

讓玉香消逝無蹤影,也不求世間予同情。(*重唱)

這首樂曲只是簡單的四句式結構,初次聽其旋律似乎不覺得怎麼樣;但是細心玩味其曲詞,發覺意象豐富,幽怨哀傷之中帶有不求憐憫的傲氣,意味十分深長,簡直可以與傑出的文學作品媲美,現代某些亂寫一通、語意不通的流行曲的歌詞,簡直沒得比。欣賞了曲詞之後再聽歌曲,才知道作者的高妙,曲、詞配合無間,欣賞層次連升幾級,使人越聽越想聽!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 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