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5日 星期四

5 分鐘哲學:功利主義

日常的中文口語之中,「功利主義」是要不得的,引申為「唯利是圖」、「不講道義」等等的統稱。

例如我們說:「他這個人,很功利主義的!無著數(好處),他是不會幫你的。」

中國人的傳統儒家思想,是「重義」而「輕利」。例如孟子見梁惠王,劈頭便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較為正面地重視「利」的,是「墨家」和管子。

「功利主義」,卻是西方道德哲學一個重要的流派,和我們日常所謂「功利主義」的無情有不同的意義。

依我看來,功利主義非但不是「不近人情」,而是「頗近人情」的道德哲學。


功利主義,英文是Utilitarianism,這個字很長、很難唸、很難記,是不是?

Utilitarianism可以拆開來理解:

Utility 功用
Utilitarian 能夠發揮最大功用的產品
-----ism 主義

功利主義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和阿里斯多德(Aristotle)。

為甚麼我會說功利主義是「頗近人情」的道德哲學呢?

很多道德哲學用唯心和玄虛的觀點來看道德,有認為道德上的「善」是一種絕對的「價值」(Value,天曉得是甚麼價值)。有認為德上的「善」是一種神秘的「屬性」(Predicate),人要用特別的知覺來領會的,講得高不可攀、玄之又玄。

功利主義則認為,考慮一件人類行為的「好」或「不好」,是取決於:

行為本身是否帶給人幸福(Happiness)?

行為的後果是否帶給人幸福?

能夠為「最多人」帶來「最大的幸福」便是「最好的行為」。

功利主義道德哲學,比較我們口頭上的功利主義:前者注重「公眾利益」,後者則為一己的「私人利益」;實行起來,當然有天淵之別了!

功利主義道德哲學,由英國的Jeremy Bentham (1749-1832)肇其端,再由John Stuart Mill(1806 –1873) 發楊光大,著有影響深遠的以 Utilitarianism為題目的長文,和 On Liberty 這本傑作(嚴復在100年前用文言文譯為中文,名為「群己權界論」向國人鄭重推薦),對西方近代的民主政治發展有很多啟迪。

延伸閱讀:http://en.wikipedia.org/wiki/Utilitarianism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