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9日 星期五

舊式粵語武俠片的世界(上)



慣演舊式粵語武俠片大俠的曹達華,上星期六以91高齡去世,比他年紀還長幾歲、總是演他的對頭人的石堅還健在,最近香港電影資料館便為這一代奸人安排了一個影展「石堅 - 點止奸人咁簡單」。http://blog.roodo.com/muzikland/archives/2627739.html


曹達華和石堅,一忠一奸,是香港舊式粵語武俠片的台柱,在50-60年代,這類電影數目也拍了幾百齣吧。


舊式粵語武俠片,大多是黑白年代的製作,進入60年代中期彩色年代,受了「龍門客棧」式的新派國語武俠片影響而變型(即是雪妮、曾江、馮寶寶後期那一些),不過沒多久,粵語片便整體式微了,要等到1977年成龍的「蛇形刁手」,才打出另一條「諧趣功夫」電影的生路。


舊式粵語武俠片限於製作成本和拍攝技術,通常都比較粗糙。那些放飛劍、祭法寶的特技,都是用人手在電影膠片畫上去的。


配樂方面,例牌是「十面埋伏」、「月兒高」、「弓舞」、「小刀會序曲」、「玄武湖之春」等幾首。


除了關德興的「黃飛鴻」系列,強調真功夫和發生在清末民初廣州的背景,舊式粵語武俠片,都只不過是一片虛幻的世界。


那些主角的功夫,除了「少林派」和「武當派」真有其事,五花八門的各種門派,甚麼華山派、崑崙派、崆峒派、雪山派,絕技如白骨陰陽爪、如來神掌、天殘腳…都是子虛烏有,由不懂功夫的文人作者憑空想像出來的。


電影中的演員,如關德興、石堅、袁小田、鄔麗珠、于素秋等真正練功夫出身的不多,其他是粵劇伶人,如林家聲、鄧碧雲、羅劍郎、譚倩紅等等,只懂一點表演用的「北派」。另外一些是能歌畫善「舞」的青春偶像,如陳寶珠、蕭芳芳、林鳳。常演武林前輩的駱恭、李鵬飛、檸檬(火雲邪神)、容玉意(滅絕師太)等等,根本是一點功夫都不懂的。另外一些幾乎每齣電影都有份的「武林中人」,如高魯泉、矮冬瓜、朱由高、西瓜刨、張生、楊業宏、袁立祥、司馬華龍等,就算不懂功夫的觀眾,也看得出他們明顯地雞手鴨腳,純屬濫竽充數而已!


不過演員懂與不懂功夫,其實關係不大,因為片中的打鬥場面都很兒戲,無論是甚麼門派、絕頂高手或膿包低手,打起來招式都差不多,很欠缺真實感。反而假裝被他們打到一仆一碌的,如唐佳、劉家良、小麒麟等等,才是真正識功夫的武師。那個時候拍片,不注重有「武術指導」的動作設計,但我想就算有,主角都未必做得來、鏡頭技術也未必capture得到哩。(明天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 則留言:

  1. 聽我舅父講石堅真人好好打, 關德興就無乜真功夫.

    回覆刪除
  2. Youtube上可找到60年代石堅在武術觀摩大賽之中表演的片段。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