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3日 星期六

音樂之都維也納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我們渴望一遊久矣,只為其深厚文化與富音樂遺產。很多人對德、奧二國弄不清,把莫札特、舒伯特誤作德國人。這也難怪,兩國比鄰,人民都是說德語,但是歷史上素來並非一國。奧地利一度兼併匈牙利,稱為「奧匈帝國」,版圖廣大,女皇瑪麗亞.德蕾莎在位時間長久,國力曾稱雄歐洲百年。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遊歐洲可以感受到文化、民族、語言的錯綜複雜;說德語的不一定是德國人,可以是奧地利人或瑞士人;說法語的不一定是法國人,可以是盧森堡人、瑞士人或比利時人。我們中間有些人不分青紅皂白,凡說中文的都稱人家為「中國人」,是昧於現實,食古不化。

奧地利音樂家小約翰.史特勞斯,那是決不會弄錯的了。史特勞斯又稱圓舞曲(華爾滋)大王,最著名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任何人都朗朗上口。老電影「舞曲大王」(The Great Waltz,一譯「翠堤春曉」)最後一幕,回想起來仍令人神往:小史愛上了朋友的女高音太太,難得朋友自願讓出嬌妻玉成其好事;小史與新婚太太早上乘坐馬車出遊,「的的得得」的馬蹄聲,觸發作曲家的靈感,譜成「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的引子,接著太太用銀鈴似的錄音替他續下去……

市內導遊帶我們走馬看花的看了兩三個鐘頭,自由時間開始。我只懂三句德語:Guten Tag(早安)、Bitte(請)和Dunke schon(謝謝),與太太按著地圖到處遊玩。市中心最著名的便是聖史提芬大教堂和外圍的廣場,歐洲的大教堂巍峨肅穆表現出基督教文明,使人心生謙卑崇敬之感,與佛寺古剎令人起一種祥和親切之心不一樣。

附近一帶儘是大商店和銀行,在奧國境內的招牌看不到Austria這個字,原來他們不叫Austria,叫Osterrich;維也納也不是拼作Vienna,而是Wien,見一事長一智,我們又多學得一些東西。我們在聖史提芬廣場附近的露天咖啡座喝咖啡、吃蛋糕作午餐。與當地人混在一起,吃當地的食物,是旅行的真正樂趣。假如參加了香港出發的旅行團,天天吃那味同嚼蠟的所謂中餐,太可惜了。

午餐吃完,我們出發去找奧匈帝國的「遜布朗宮」,其富麗堂皇不遜色於法國「凡爾賽宮」,也同樣有大量的藝術品收藏,可以遊玩一天。可是走得不多時便迷路了,惟有拉一個路過的奧地利紳士來問,大家「雞同鴨講」了一輪不得要領,他說出一句生硬的‘Follow Me’便開步走。走了幾分鐘,赫然宏偉的遜布朗宮在望,他一欠身說句“Bitte”(請)便離去,我們的運氣真不錯。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 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