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4日 星期日

唐三藏

一般人對「唐三藏」的印象,大多是來自改編「西遊記」故事,但往往亂改一通的電影、戲曲、電視劇。原本的「西遊記」章回小說很長,以前是兒童愛不釋手的消閒書,現代人嘛,恐怕也沒有幾個有耐性從頭到尾讀一遍了。

「西遊記」以唐三藏到印度取經為題材,其實是借題發揮弄出一部天馬行空的神怪小說。小說主角其實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大顯神通幫助唐三藏克服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唐三藏只是配角,而且IQ不高、性格軟弱、膿包得很,經常煩惱自招,幾乎壞了大事,跟真正的唐三藏大不相同。

唐三藏不姓唐,也不叫三藏。他本名陳褘,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家族本是儒學世家。上有三個哥哥,曾祖父、祖父都是官僚,到了父親陳惠,便潛心儒學不做官了。

因為家境困難,跟著二哥在洛陽淨土寺居住,隋煬帝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他在洛陽剃度出家,法號「玄奘」,期間他學習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而他偏好大乘。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他到成都深造佛學,之後到長安深造佛學和學習外國語文。

佛教人士尊稱對「三藏」研究湛深的高僧為「三藏法師」,歷代都有,不止玄奘一人。「三藏」是指佛教典籍的三大類別,包括:

」:佛祖說法的紀錄
」:佛教徒的戒律
」:佛教徒對佛學的論述

佛教在公元前約500年前(中國的春秋時期)由佛祖釋迦牟尼在印度創立,在公元三世紀左右的漢朝末年起,由西域僧人陸續傳入,其中最大功勞的是南北朝時的「姚秦」時,由龜茲國來華的高僧鳩摩羅什(也稱「三藏法師」);他通漢語,在朝廷的支持下,領導中國僧人進行大規模的工作,把佛經翻譯成為漢語。

佛教到了唐朝,已經在中國大盛;玄奘很年輕便開始研究,又是個天才和勤奮兼備的學者,涉獵了很多個佛教宗派,精讀大量接觸得到的漢文經典。他不滿意前人的一些翻譯,又渴望讀到還未傳入中國的重要典籍,乃立志要到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去留學。

當時國家對人民出國有限制,他曾經計劃往印度,但多次都未成事。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發生天災,災民流徙者眾,玄奘乃混入災民之中,隻身偷渡出關向西遠行,絕對沒有孫悟空、朱八戒和沙僧三個徒弟護送,而且只是靠雙腿步行,連馬都沒有一匹!

玄奘走的是當時中國與西域諸國經商的路線,沿途有不少繁盛的國家、城市和鄉鎮,但它們之間有很多荒涼的土地,氣候變化莫測,路上強盜橫行,以他簡陋的隨身裝備,又無同伴作照應,此行實在是九死一生,稍欠缺一點超凡的勇氣、毅力、信仰熱情和好運氣,也難以大功告成。

他沿著西域過帕米爾高原,歷經艱難險阻後到達天竺(今印度)。在天竺的十多年間,玄奘在最有名的佛教學習中心----那爛陀寺,向主持戒賢法師學習五年,及後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個南亞次大陸。642年「戒日王」召開的長達75天、幾十萬人參加的「無遮大會」(佛學論壇),他壓倒了所有最傑出的經師,名震全天竺,被當地僧人尊稱為「大乘天」。

643年,他自天竺啟程回國,並將約657部梵文佛經帶回中土,645年抵長安,得到唐太宗親身接見;太宗愛才,請他還俗做官,他當然婉拒之,太宗也莫奈之何,乃讓他在長安設立皇家翻譯佛經中心,參與的學生與工作人員來自中國和亞洲東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時間將1,335卷經文譯成漢語,玄奘本人最感興趣的是「唯識」(今日說來,便是心理分析和知識論)的經典。652年玄奘在長安城內慈恩寺的西院築五層塔,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貯藏自天竺攜來的經文和佛像。

唐太宗原先想把中國道家經典老子「道德經」譯成梵文,作為中印文化交流,玄奘卻提一個「反建議」:把早年從印度傳入中國、後來在印度失傳的佛教名著「大乘起信論」譯回梵文來反哺印度,並得到皇帝同意成書,成為歷史創舉。

玄奘憑著翻譯與註解經文的努力和自己的識見,創始了「法相宗」這宗派,它沒有持續很久,卻深深的影響了其他的宗派。他在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玄奘當然沒有寫過「西遊記」!但由他口述、弟子筆錄而成的「大唐西域記」,堪稱中國歷史上罕有的國際遊記,紀錄了當時西域和印度境內大小國家的地理概況、人口數量、城市設計和社會風俗。因為古印度歷史缺乏書面紀錄,這本遊記成為研究古印度不可少的文獻。

「西遊記」的作者到底是誰,至今也是猜測,一般相信為明朝的吳承恩。其實玄奘回中土之後,聲名大噪,民間便開始有種種關於「「唐三藏取西經」的歷險故事衍生出來,由那些職業講故事人加鹽加醋,渲染得越來越厲害,後來更有人集而成書,曾有過多種著作,現今我們讀到的「西遊記」也許是最後集其大成者。

「西遊記」作者創造出「孫悟空」這隻猴子為主角,靈感可能來自印度家傳戶曉的古代史詩 Ramayana,它的故事講述印度三大神祇之一的Vishnu降世為王子,並得到一隻神猴Hanuman協助 ,對抗作惡的魔王Ravana。另外「西遊記」作者把中國道教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哪吒等等都寫進去了,把佛、道共冶一爐,真是中印神佛一家親,表現了中國民間融匯兩教、並行不悖的信仰特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