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個說法:香港是「文化沙漠」,我猜說這話有兩種含意。其一是謙虛。就是說,香港不過是處於中國南端的小地方,人才也不算很多,拿不出甚麼見得人的東西。其二是悲哀。因為一直以來,嚴肅的文化在香港都沒有甚麼捧場客,有誰要辦純文學的雜誌,不消幾個月就要關門大吉。甚麼藝術展覽、畫展、古典音樂會之類,觀眾都不多。
「通俗文化」辯
「嚴肅文化」之外,香港有極其豐富的「通俗文化」。而且經過這麼多年,我慢慢的感覺到:其實「嚴肅文化」跟「通俗文化」只是文化中的不同類型,不能武斷的說:嚴肅就是高等,通俗就是低等。嚴肅文化中有失敗的作品,通俗文化中也有可觀的成果。
首先,香港現在有十多家每天出版的大報(全盛時期有二十多家),所謂「大報」即是尚未包括那些小報(Tabloid Newspaper)。像我們布里斯本每天出版的就只有一家Courier Mail,澳洲最大的城市雪梨只有一家Sydney Morning Herald日報外加幾份Herald Sun、Daily Telegraph之類的小報。另外有超過一百份各式各樣的雜誌,都是香港人值得自豪的。
香港這個小地方,曾經在一年內出產近一百齣電影,其中不乏水準高的製作,早已經在國際上打出名堂。鄰近的城市如新加坡,甚而我們澳洲整個國家,電影產量寥寥可數而已。香港的流行音樂很蓬勃,名歌星開演唱會,可以每個晚上銷二萬多張門票,接連唱一個月。此外,以往一向被視為冷門藝術的舞台劇,近年也出奇地十分興旺。名劇「劍雪浮生」和「煙雨紅船」,幾乎每晚公演,接連一年演它二百多場,賣個滿堂紅。
香港與中國:若即若離的關係
當然啦,香港文化廣義來說,仍然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狹義來說,它是廣東省文化,加上若干香港本地的特色和歷史因素形成的外來影響而成的獨特文化。我不妨調侃地把香港文化稱之為「茶餐廳」文化。
「茶餐廳」正是香港的產物,它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您早上進茶餐廳可以吃所謂「西式早餐」,有煎雙蛋、火腿通心粉和咖啡。中午時可以來一個牛排「飯」、廣東雲吞(餛飩)麵或「乾炒牛河」。香港文化就是這一種不拘小節、中西夾雜的東西。
有別於廣東省的其他地方,香港曾經被英國人統治了一百五十年(1841-1997)。最初的一百年,可以說是沒有多大變化。上流社會直接引進了純英國式的文化如草地滾球和板球,除了英式賽馬賭博,這種文化跟平民老百姓可謂無關痛癢,平民大眾仍舊保持著地道的廣東文化。
這個情況,到了1949年共產黨取得中國統治開始有大轉變。大量的資金和人才逃離大陸到達香港,把廣東之外的中國文化帶進來,尤其是上海和江淅一帶的影響特別厲害。很多電影人和流行音樂工作者都是上海人或江淅人,如上海作曲家姚敏、淅江人金庸和電影大亨邵逸夫、上海人導演易文、上海歌星吳鶯音,轉眼之間取得領導地位,把原有的香港本地粵式文化排擠在一邊。一時之間,國語片和國語時代曲似乎比粵語片和歌曲較為豐富多采和「高檔」。
到了1960年代中國文革開始,香港人因痛恨中共而對大陸的東西普遍起了反感,同時時機也成熟,可以開始發展香港特色的文化了。粵語本地文化再度興起,加上香港素來對外來文化的好奇和隨意吸納,美國和日本文化輸入了很多養份。
重新定位
1984 年中英協議把香港在1997年歸還中國,香港人知道大局已定,必須重新考量有朝一日香港回歸中國的現實和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身份。香港文化之中的「中國」元素逐漸加強,張堅庭的「表姐你好野」描寫中港警方合作破案,是為先驅。此外,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已趨成熟的香港式文化竟然可倒過來影響中國。
比方說,把手提電話叫做「大哥大」,是因為早期手提電話太昂貴,香港人說有資格拿手提電話的一定非等閒之輩,有些還是黑社會的老大──小嘍囉的頭目一向稱為「大哥」,老大便是「大哥大」了。另一說是由香港影圈的「大哥大」洪金寶開始叫起的。於是手機竟然被謔稱為「大哥大」,有段時間中國大陸也跟隨了香港的叫法。
又如香港把Taxi音譯「的士」,現在大陸有些城市也不稱「出租汽車」,把找Taxi叫做「打的」了“Computer“大陸一貫稱為「計算機」,現在也逐漸受了香港影響叫「電腦」了。
香港的流行文化如「上海灘」電視劇,其實是由對上海情況一知半解的編劇杜撰出來的情節,居然在中國上演時大受歡迎,連正宗上海的上海觀眾也瘋魔了。百分之一百香港化「無厘頭」喜劇藝人周星馳的電影,居然可以配上了普通話在中國大收旺場之效。香港歌星劉德華在大陸開演唱會,迷哥迷姐大不乏人。香港紅星張國榮自殺身亡,消息在翌日便在中國的大網站如「東方網」上了頭條,這都是在以前不能想像的事。另一方面,從大陸移民到香港的藝人,如黎明、王菲、李連杰等等,都可以迅速「香港化」後創造事業高峰。
新紀元的香港文化
1997年當然是香港的歷史轉捩點,標誌著香港已重新正式地成為中國的一部份。自此,香港文化跟中國文化的距離越來越近。香港回歸中國之後,再創最賣座紀錄的電影「少林足球」,便有極其重要的「後97時代」的象徵意義。
電影把「少林」功夫(傳統的中國文化)和「足球」(香港人酷愛的運動)結合起來,全齣電影的外景全部在中國拍攝,但清一色香港演員,劇情是有關一隊足球隊參加「全國」比賽的故事,這個「國」(中國)已經不聲不響的為香港人所認同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 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