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西西

讀了西西的作品多年,原來她的廬山真面目是這樣的:
西西原名張彥,又名張愛倫(和張愛玲沒有關係)1938年生於大陸,成長和受教育於香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香港作家」。讀者一向只觀其書,未睹其人;今次她肯在香港書展中亮相,都可算是稀客之至。

我是在60年代的「中國學生週報」上開始看西西的,並不算是擁躉讀者,因為自己年紀小程度低,那時的週報作家很多,目不暇給,例如陸離、小思、胡菊人、金炳興、羅卡、吳昊、劉天賜(那時還是學生) ,許多都成為香港文化界的名人。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你需要36倍變焦相機嗎

有個朋友一向用數碼傻瓜機仔,近來萌換機升級的念頭,冀望能拍靚一點的照片。他看了一輪,決定買這個Nikon P500:
這是所謂Superzoom數碼相機,有「36倍變焦」的鏡頭,這個倍數在菲林機時代是做夢都想不到的。36倍遠攝功能厲害之極,最長相當於135菲林機的700mm餘的焦距,多遠的枝頭小鳥都可以「扯」近拍攝大特寫。

以前通行的菲林機,片幅是36 x24 mm,設計生產「廣角至遠攝Zoom」:28--135mm 的4倍,已經很了不起。例如這個Pentax A 系列的28--135mm 鏡頭,龐然大物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廣辭苑

前文「辭海」談過這本中文權威頭辭典,現在講的是日語的同級參考書:「廣辭苑」。


岩波書店出版,由新村進先生主編,初版於1955年,我買的是1991 年的第4版。我那時工餘上香港大學校外進修部唸日文,買入了很多參考書,這本辭典很貴,在尖沙嘴專賣日文書的智源書局買,要1000多元港幣:
出版商收你這個價錢,給你精美印刷,豪華裝潢,很合理。


廣辭苑的尺碼比辭海小一 點,但是厚達2700多頁,幾乎是辭海的雙倍,所以論篇幅體制,兩者同樣宏大。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死神與少女

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我很喜歡的作曲家。雖然他只活了短短的31年,已經寫下了九首交響曲(其中第8首只寫成兩個樂章,名為「未完成」,卻是最流行的),大量的藝術歌曲和室樂,堪稱傑作的也有很多。

上天對這麼有才華的藝術家,實在太殘酷。他短命、窮困,沒有摯愛的女伴,很多作品寫好了都沒有出版的機會-----那時的作曲家寫了音樂是要賣斷給出版商,拿回微薄的報酬維持生活的-----不要說有人真的演奏,所以的一些作品,是自己有生之年還未聽過的!

猶幸他去世十餘年後,富家子弟作曲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知道他的作品是寶,出錢出力努力搜羅和保存他的遺稿,他的豐厚音樂寶藏才可以流傳。

談起他的室樂,最多人知道大概是「鱄魚五重奏」(Trout Quintet),不過今次我要介紹的是這首「死神與少女四重奏」(Death and the Maiden Quartet)

全曲由小提琴X2、中提琴、大提琴演奏,有四個樂章(快板、行板、諧謔曲、很快板),其中第二個樂章,用上他另一首短小藝術歌曲「死神與少女」的旋律,故名。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挪威殺人狂

兇手在Facebook自貼像,好眉好貌生沙虱

挪威殺人狂 Anders Behring Breivik 在首都奧斯陸引爆炸彈,炸死幾個人,然後喬裝警察,到Utoeya小島,賺門進入當政的工黨主辦的夏令營,向裡面的青少年開槍掃射,死亡60多人。

關於這段新聞的細節,我不貼其他連結了,因為上面維基那個,現在時時刻刻的有人更新資料和相關連結。

兇手是「狂」還是精神是否正常,還有待檢驗,不過就算他以正常人身份受審,被判有罪,挪威沒有死刑,最高監禁是21年而已。有人計算過,以他為例,殺一個人坐100日的監。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電子廢料

今時今日,誰手上沒有手機和家中一大堆舊手機?反正兩年續一次約又有一個新的,不換機電池的壽命也差不多了。合約未滿,看到有新款和吸引力的功能的,有些用家也會掏現金購買,先用為快。

很多電子產品,像有生理時鐘似的,過了保用期不久就會壞,用家也懶得花錢找人修。

新手機,一定附送那個充電器(變壓火牛)。這麼多年下來,大大話話沒十個都有八個。另外,配GPS導航、吸塵機、打印機、互聯網Modem、Laptop電腦(很多就是一兩年就壞,不換不行)、 iPad......的充電器,電壓都有分別,插頭也不同,我這裡就有十幾個。

就算是同一牌子的手機,不同款式也用不同的充電器,印象中只有Sony Ericsson花樣最少,大多可以通用,但是不理你有沒有,新買手機一定送你一個。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辭海

這本巨型的中文辭典「辭海」 伴著我成長,走過差不多半個世紀了。它是1963年母親送給我的聖誕禮物,以我家那時的財力,是很貴重的了-----25元,當時報紙賣一角錢一份,到好一點的西餐廳吃一碟豬扒飯也不過是1元5角而已。

辭海貴得有道理,因為是無數人的工作成果,原本是兩大冊的,用小字薄紙,「縮印」成一大冊,厚達1500餘頁

你看以下的掃瞄圖,這只是一頁的下半部而已,可見字數之多: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曼波女郎葛蘭

我不怕承認,我是迷女明星的,尤其是我阿媽那一代的女明星。

1993年香港每年一次的國際電影節,同時兼備的本地電影專題是「國語片與時代曲--40-60年代」,為了看我心愛的葛蘭,我一天趕兩三場,灣仔的戲院和尖沙咀的文化中心兩頭跑,時間太短促晚餐也沒時間吃,隨身帶著一袋麵包充飢!

為的是,我只在幾歲大的時候看過她的最後期之一的「教我如何不想她」(1963),其他的大片如「星星月亮太陽」、「啼笑姻緣」、「野玫瑰之戀」、「曼波女郎」、「空中小姐」....... 劇照看得我陶醉,電影卻未看過,今次還不看過飽?

她的歌我也喜歡,買了「百代」復刻母帶的幾張CD(現在都絕版啦),日聽夜聽。

電影節特別請她出席一個座談會,由作家和文化學者黃奇智先生主持。可以親睹偶像,我當然是一早訂票,提前到場,找個有利位置了。


葛蘭自嫁入豪門,再拍一兩齣電影正式退休之後,便沒有再以明星身份公開和影迷見面,一晃幾十年了,這機會至為難得。

當日主持人和葛蘭出場之前,會場之中就是反覆播著這首「追求」,是電影節中播映她的一齣「酒色財氣」的插曲: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又來疑似詐騙電郵

這是一個根據疑似真實事件的:

To Whom It may Concerm;

Oru Refugee Camp. Oru, Ogun State, Nigeria. 2010 figures show that over 5000 people live in Oru Refugee Camp. These people are originally from many countries in Africa: Liberia, Sierra Leone, Central Africa Republic, Congo, Erytrea, Cote-d’Ivoire, Togo, and more.
Some of these people have lived there for twenty years, children born in this time have known no other home. integration into Nigerian society has proved difficult leaving the refugees feeling ostracised and persecuted.
The camp clinic closed in 2005 and since then health in the camp has dramatically deteriorated. Without contraception HIV/AIDS has spread and many more children are born into the abject poverty. Without a regular income many daughters are forced into prostitution to bring home money for food for their parents and sibling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a fundamental need to allow the refugees to make choices about their future and let them earn an independent living. This is why the work of Ausnibe Developers is so crucial in this and many other refugee camps. These camps are supposed to be temporary homes for refugees and offer little or no facilities for people. But if given no other alternative the people are stuck there and the camps will only get bigger thereby increasing the scale of an already serious problem..

 
With the terror posed by the Boko Haram, an islamic terrosist group that has no regard for western Education..The camp is now increasing critically alot of people flee from their homes in the Borno region where it's most affected to the Oru camp. Risght now the total number of people in camp is over 8000.
We are using this medium to reach to Pastors, Christians , well meaning individuals and companies to come to the aid of this hopeless ones.
Basically we need money, cloths , food and essentials daily to get the Camp to accomodate them take care of some of their basic needs.
Please you can support by contacting us through this email .


Nigeria 這個國家的名字已經臭不可聞,因為幾年來無數的訛稱有鉅額存款找你過橋提取的詐騙電郵,都是說來自Nigeria的銀行經理或死者親屬,以至這類電郵不管來自何處,也給人稱為 Nigerian Scam。

他們很多時會自稱是「基督徒」,博取一些頭腦簡單的教徒的信任。

反正有空閒時間,陪他們玩玩,追查一下這電郵的底細。

用報道的文字擇錄一兩句來google一下,會指引到一篇真實的難民救濟機構的報道(上文的前半部,一模一樣)----不過這也有何難?copy and paste就可以了。後半部的戲肉才是發信人的創作(拼錯英文字和文法不對的地方很多)。再看那個發電郵的來源,並不是那個難民救濟機構,而是一個gmail戶口,其可信性有多少?可思過半矣。

除了這一個,我的幾個電郵戶口均收到我表姐的求救: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吃得苦中苦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老掉牙的祖宗遺訓。歷史上的中國人吃的苦也夠多了,大家都說中國人是刻苦耐勞的民族,所以無論到甚麼地方,都能憑藉努力不懈,終於出人頭地。

1989年六四事件,澳洲政府激於義憤,慨然宣布給與當時適逢在澳洲的大陸留學生居留權。他們「身份」有了,刻下的就是吃飯的問題。聽說他們帶過來留學的錢用光之後,為了生活,一家挨一家商店問老闆,是否聘請人工作。有人走投無路,甘心被無良僱主剝削。

其次是居住的問題,十多個大陸人合租一間房屋,擠在一起住是平常事。今日在布里斯本某有頭有面的華人富商,當年也是留學生,為了解決三餐一宿,曾經叩門求一所老人院收留,只求有食有住,做了一段時間的無薪義工。

世易時移,現在比中國人勤勞,更吃得苦的民族多的是。很明顯的,是印度人。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抗戰電影

有提議要在香港搞國民教育,提高香港人的愛國情操;香港人一直都是愛國的,在國家有危難時,正所謂「時窮節乃見」,不用講都會表露無遺。

這是1940年的香港電影「白雲故鄉」,是描寫抗日的。
當時香港尚未淪陷,但是香港人已經和大陸的同胞同仇敵愾,請看電影廣告的宣傳文字。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焗山羊骨

由平時不吃羊的我,示範簡單焗山羊骨。

山羊骨(當然是帶肉的啦),購自有機肉店。
怕羊騷味的,先用小刀把脂肪除去。

羊肉味濃,不需任何醃料都可以,雪櫃拿出來在室溫先解凍30分鐘。

焗爐預熱250度,然後放入羊骨焗15分鐘。

每塊羊骨灑上Oregano香草末,翻轉,再用170度焗10-15分鐘。

自焗爐拿出,在室溫中讓羊肉 settle幾分鐘,餘溫繼續發揮作用,對入口時的香滑感有幫助。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道歉文化

永無休止的道歉新聞.....

澳洲總理陸克文,在國會上正式為澳洲政府在過去200年,對原住民的殘酷管治行為,向原住民道歉。


美國總統克林頓,為先前向國民撒謊,否認與白宮見習生Monica Lewinsky 有染,在電視上向國民道歉。

美國電視傳教士Jimmy Swaggart,被人揭發宿娼,向觀眾痛哭流淚道歉。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港孩父母也可以參考

早些時,有人攝錄得一個7歲小孩在街頭發爛渣,鬧爆父母的片段,放了在YouTube上,引起網絡上一陣轉寄連結和討論熱潮,最後竟然上了報紙頭條!

有人看了之後,痛斥小孩:抵打!


有人說:小孩這樣的行為是否有病,網友的反應是否過激?

有人反思:小孩怎會變成這樣的,到底父母有沒有責任?

網友傳給我一篇台灣的Shely Wang 女士的短文,我覺得港孩父母也可以參考:

前一陣子,去瑞士玩了兩個星期,頭幾天,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勁,但想也想不出來就竟是哪裡不對。後來終於發現瑞士跟台灣最大的不同:

就是瑞士的小孩完全不尖叫…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江玲

50年前,1960年代初期,家中有唱機的人不多,想聽歌要聽收音機,或去涼茶鋪投硬幣進點唱機來聽。

香港的中文電台還是以播「國語時代曲」和粵曲為主,「歐西流行曲」只是金線吊芙蓉,聊備一格,在華裔聽眾之中極小眾的興趣。香港電台有香港政府行政主任梁招堅柬(Katherine Leung)用「嘉蓮小姐」為藝名客串,又有另一位許綺蓮小姐;商業電台那邊的黃(王?)志恆小姐的每週半小時節目。

英文程度夠得上的聽眾,才會扭去香港電台英文台聽Uncle Ray,後來商業英文台的Tony Orchez的流行曲節目。

當時香港歌星能唱英文歌的極少,江玲最早最成功,灌了很多唱片。她有一個美妙的外號:「香港甜心」。

為求接近華人聽眾,她選的都是當時最Hit的英文歌,配上中文譯名,中文電台也常播放。她的歌,大多是一段原本的英文歌詞夾一段國語的----那時廣東話還是給人認為是老土、難登大雅之堂。

請聽「告訴每顆小星星」(I've Told Every Little Star ):

她的很多藝照,是穿旗袍的,那是當時歌星的標準衣著。她是「番書女」出身,但是國語好,英文也極好,聽不到多少「香港音」。我請大家留意她的 little 是怎樣唸的,拿捏準確那個 glottal stop,不像現在很多人讀了很多年英文,還是唸 leet-toh。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思想盲點

駕駛汽車時察看路面情況,有所謂看不到的「盲點」,我們平日思想也是一樣。

很多年前,我們幾個自詡牌藝相當,打得滾瓜爛熟的朋友,閒談討論牌例,有人說「搶槓」應該怎樣計才合理,因為:

有些人的玩法,是當被搶槓的人「出沖」(那時香港還未流行「全沖」),因為他博開自摸食胡多一番,有賞有罰,現在搞到另一家食出,所以他要付雙份,其他兩家各付一份。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搵食者,犯法呀?

7月13日的澳洲9號電視台新聞特寫,有些大商場因為客人多,擠爆免費停車場,於是外判停車場管理給一間私人公司,執行免費停車二小時半,逾時要付錢的規定。

停車場入口的附近(不設必經之關卡)設了一個按鈕出票機,客人要自己走過去拿一張小票,上面會印著日期時間,然後放在車廂內近擋風玻璃地方。出票機上有小字說明,公司有巡查員定時檢查,如有停車時間超過二小時半,離去前又不自動前往繳費者,公司會核對巡查員抄下的車牌,發出罰錢88元的通知。

很多客人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事,之後接到該公司寄來,似足運輸署的罰單。上面說現在已由收數公司承辦,要付連手續費163澳元!有人以為是和政府的違例泊車罰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不敢不付,乖乖的交錢了事。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比像素更重要的

數碼相機現在又平又易用,用家不再像以前要學光圈快門,舉手按掣也能拍得到清晰的照片。不單是相機,連手機都可以拍照片,在那個兩三寸的屏幕觀看,也是似模似樣,使更多人享受到攝影的樂趣。

數碼相機現在是向大眾傾銷的生意,製造商宣傳相機的質素, 多談技術規格細節未必濟事,他們有意強調其中一樣最簡單的數字,令消費者以為相機這數字越大就越好,拍出來的照片越清晰、成像銳利和顏色鮮艷。

像素」。

一般消費者不懂個中的學問,以為一具「800萬像素」的相機一定比「400萬像素」的好一倍,1200萬的呢?當然又好一點啦!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奉旨老翻

60年代我讀小學時,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初時九龍區還沒有市政圖書館;向公眾開放的民辦圖書館很少,如九龍界限街的「孟氏圖書館」,不過我只有幾歲,沒資格申請借書證。唯一肯接納我的,只有附設於尖沙咀「聖瑪利書院」的玫瑰堂圖書館,由一班天主教友哥哥姐姐管理,不過藏量不多,未能滿足我的興趣。

所以我用零用錢,零零星星的買五四新文學的書籍來看從此開始我的書奴一生。全部書籍跟著我,搬了好幾次家,最後來到南半球----不過我這批新文學書籍,大部分都是「老翻」。
那時中國反右之後,又來文革,許多舊「新文學」都成為毒草,不准出版。台灣版的新文學書,如開明書局那些,在香港很少見到,香港的一些民間書店,便肩負起文化傳承的責任。「版權」這個問題,且作不存在,一於奉旨老翻。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雙飛人藥水

在香港的藥房有售的,包裝「古樸」的法國雙飛人藥水。
 
標明法國製造,藥樽上的招紙設計,真的是19世紀的風格,寫的是法文哪;但是外盒用的是拙劣的英文(例如仿照中式藥油的「四時適用」宣傳語句,無端端的印上 Summer and Winter 字樣),看起來可以肯定,是香港的廉價製作...

可能是法國生產,香港入樽,也可能是香港照原廠配方製造。

其實成分也簡單,80%的酒精,1.32%(要這麼精準嗎?)的薄荷油,其餘就是蒸餾水而已。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滿場飛

我小時候的一首街童唱的鹹濕歌,先生聽到學生唱馬上要罰的「荷里活」:「荷里活有間大酒店,三個肥婆六個nin....」,80年代由尹光稍改動一下歌詞,灌進了唱片。

其實這個旋律,一早已經給很多粵曲選用,配上需要的歌詞,是穿插其中的「小曲」。有些人便以為是廣東音樂,非也;雖然如下面的演繹,用中西合璧的樂器演奏,加上很多裝飾音和滑音,真的很夠廣東味道:
這首歌,原本是1938年上海的流行曲「滿場飛」。作曲者署名「金鋼」,就是我以前介紹過的中國流行曲之父 黎錦光


當時上海已經十分洋化,有很多跳舞場,也有專門在舞場找生活的歌手和樂隊。這首歌的歌詞,正是描述當時舞場風光;每一段的結尾那個「嘿!」,別開生面
 
香檳酒氣滿場飛,釵光鬢影晃來回,
Jazz樂聲響,跳Rhumba才夠味,嘿!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French Twist 麵包

又一家打正法國旗號的麵包店 French Twist,位於Brisbane北區Chermside的大商場Westfield Shopping Centre 之內,Woolworths超市旁,我也算是常客了。

麵包日日新鮮出爐,產量不多,放在玻璃櫃裡像精品的展示,下午賣完即止。另外有法式及澳式糕餅。


運送麵包的舊式木箱作擺設

店內外有法國式的桌椅,也設堂食

很簡單的午餐:南瓜薯蓉香料湯 + 麵包。
奶啡(Cafe Au Lait / Caffe Latte):
主角麵包的大特寫:
的確不錯,食完再買一條回家,慢慢吃。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Where did/do you come from?

前文你是甚麼人?有一個網友留言詢問,英文的Where did you come from 和 Where  do you come from有甚麼分別?

文章的內容,是打探別人當初是從甚麼地方來的,你或會認為這個「來」是「過去式」的,應該問 Where did you come from 吧。

講文法,你完全正確。豈料語言是活的,並非一板一眼依照定律;西人平日交談時,是比較多用 Where do you come from  這個「現在式」問法的。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iPad2變放大鏡/微距鏡

iPad 2加上了前後面兩個鏡頭,有一個免費apps工具,可以把iPad變成放大鏡,你的iPad先開啟了這個程式,手持它放在一件物件或文字的上方,iPad的屏幕上就會出現這物件的放大形象,像一個巨型放大鏡一樣,十分神奇。

還可進一步 zoom 大,以及把影像拍下來,把你的豆丁小鏡頭變成微距鏡!

雖然只是數碼變焦,也不是真的Macro鏡,有點雜訊,效果也算不錯啦(全是室內現場光拍攝):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你從哪裡來

中國地廣人多,各地的文化方言相差很大,中國人問陌生人「你從哪裡來?」很普遍,是要做跟著怎樣溝通,講甚麼方言、談甚麼題材的準備。


唐朝詩人崔顥的「長干曲」 :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足以描述這個情況。

前文「你是甚麼人?」略提過這問題的複雜性質,也引起網友的踴躍討論。對方怎樣答這個問題,就是他發出一個訊息,表示他認為自己與發問者在哪一個層次是「同類」或「不同類」的人。

移民外國,除非是參加「XX同鄉會」的活動,在其他的場合,見到黃口黃面、貌似華人的陌生人,不可驟然就和對方大講普通話、廣東話,那是基本的社交禮儀了。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第三勢力Vs商業霸權

超級市場越開越大,貨品琳琅滿目,種類好像很多,其實只限於肯付「上架費」的供應商的產品,局限著消費者的選擇。

經營大超市,像香港的「惠康」和「百佳」,去到哪裡你都逃不過二者之一,非財力雄厚的財團不辦

當然,有「兩大集團」對壘,總比單一集團壟斷業務的好;但是要有健全的商業競爭,兩個是不夠的。他們不一定採取「你平我更平」的策略,而是「你貴我都貴」,齊齊搵水。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南半球山林隱士去世

前文「南半球的山林隱士」介紹當代畫家周綠雲,最近接到消息,綠雲女史日前去世了,享年87歲。

以下這幅綠雲女史的大型作品,一定是她的得意傑作,因為是印在1998年9月在香港交易廣場一座中央大廳舉行的「宇宙即吾心--周綠雲的藝術」畫展的邀請卡上的:
周綠雲隱居布里斯本19年,不問世事,潛心作畫。幾年前因年事已高,不能獨立生活,搬進了本市南端的「頤康園」退休村。初時仍然住一獨立房間,享用專人服侍,仍有創作空間和時間的生活。我也專誠去探望過她,看她的精神還算好。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iPad app 香港麻雀

在香港時,我時常入馬場或電話投注,在星期五開雀局,打到三更半夜,地鐵都停駛了,才坐的士過海回家。說出來,你也許會不相信,1994年來了澳洲後,我就不再賭馬,也沒有再打麻雀,過的是很正氣的生活。

結婚時同事送我的一副麻雀,不錯是帶了過來,但一直封存著未發過市。初到澳洲華人朋友的家,有人也會提議打幾圈,每次我都說:「你們打吧,我不打了」,一次都沒有參加過。


有一說是打麻雀可以訓練頭腦活動,摸牌時又按摩掌心穴道(?),有助防止老人癡呆症......所以有些朋友會鼓勵原本不打的年老父母,也學打打衛生麻雀!

想不到下載了這個iPad/iPhone的遊戲程式,我會連續幾日之內和電腦對打了幾百圈!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麵包

西人的麵包,就等於華人的飯,當中的學問多矣。意大利、德國、法國、英國都有其特色的麵包。澳洲幾家大超級市場和麵包連鎖店買得到的,只不過是其中小部分而已。

華人大多喜歡吃香港式或台灣式的麵包,我也喜歡香港式的菠蘿包、奶油包、墨西哥包。不過現代人食不厭精,近年的趨勢是把麵包發得鬆鬆軟軟,容易入口;看起來很飽滿,但是缺乏質感,輕飄飄像一陣風,吃不飽----這一點嘛,有些人或會認為是優點。

這家Banneton 麵包店的出品,倒是斤兩十足。以下這個切掉三分之一才拍照,原件淨重近一千克,很墜手!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你是甚麼人?

很簡單的問題:「你是甚麼人?」答案可不是那麼簡單。

上個月有一項抽樣統計結果發表,其中一個分析是香港人怎樣看自己,有多少%認為自己是「香港人」,有多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我不知道問卷的設計是怎樣的,是不是「你認為下面哪一個較為明確形容你的身份:A. 香港人,B. 中國人,C. 亞洲人,D. 地球人?」之類。

在這裡我不打算討論這樣問法得來的答案有多準繩,也不討論這個調查得來的百分比顯示甚麼。我想講的是,人就是可以同時有多個身份,在日常生活之中,怎樣答這個問題,給與一個怎樣的答案,其實視乎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支持七一遊行

聲援香港今日的大遊行 (轉載徐少驊先生的電郵)

香港人,七一行出來!

親愛的朋友,有好一段日子沒跟你聯繫,希望你一切安好。

我寫此信給你,除了向你問好之外,還欲告訴你我對近期政府推出所謂的「替補機制」的關注。根據這條即將通過的新法例,立法會和區議會出現有議員無論任何原因未能完成任期,都不會作補選,而是由上一次選舉落敗的候選人補上,換言之,若你原本是投泛民主派的人,卻換了民建聯的人上去,我認為這樣是嚴重地扭曲選民即你和我的原意。

事實上,大律師工會到目前已發出三次公開信,指出「替補機制」嚴重地扭曲民主選舉的精神,並且違反基本法,但政府不但沒有聽取,還在不做任何民意諮詢一下,與立法會建制派聯手於七月前強行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