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日本電影大師,最廣為人知的當然是黑澤明。他得過不少國際獎項,作品如羅生門、用心棒、天國與地獄、赤鬍子、七俠四義、生之欲(流芳頌)、亂、影武者,都是經典鉅構。但是黑澤明在成功表達「廣義的人道精神」之外,竟然是同情日本軍國主義,對日本喫了敗仗忿忿不平。他甚至在晚年拍「八月狂想曲」,李察基爾演的美國人千里迢迢到日本,向日本人「道歉」因原爆引起的苦難,而日本人寬宏大量的「原諒」了他!黑澤明都可謂晚節不保,我看他不止「狂想」,簡直是「妄想」之極。作為曾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亞洲人,我對他佩服之餘,不期然生了幾分厭惡。
日本電影界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真是碩果累累。黑澤明之外,猛將如雲,例如:溝口健二、今井正、市川昆、木下惠介、成瀨已喜男,五所平之助、今村昌平、熊井啟等等。其中我認為最偉大的是小津安二郎( Yasujiro Ozu,1903-1963)。
社會現代化,傳統大家庭解體,子女長大後結婚遷出,沒法照顧老年的父母,親情疏離,孝道衰微……這些衝擊是許多亞洲國家都要面對的,亦即小津安二郎電影貫徹的主題。
小津早期醉心美國電影,也拍過一些摩登風格的娛樂電影。自從他在三十年代後期專注製作家庭倫理電影之後,雖然是時裝片,但建立了東洋味的溫和緩慢風格。反觀黑澤明用的是十分西化的鏡頭角度、快速剪接、全西洋配樂,就算是古裝片也不例外。
小津最膾炙人口的便是他的「畫面構圖」:使用一般人跪坐高度的視平線,而劇中人物就在框框中對話、進進出出。影機有時幾分鐘都紋風不動,不改變攝影角度;但是演員表情豐富、對白細膩有味,場面調度精采,絲毫不會使人覺得沉悶。相比之下,時下的新電影中,幾個人同場時只是說話的人大頭特寫跳來跳去,簡直馬虎之至。
小津的電影情節總是圍繞家庭瑣事,人物大多是慈祥諒解的老年父母、大致上孝順卻因環境而事奉有困難的子女和媳婦、結婚有年貌合神離的夫妻。同一主題可以拍很多次,除了演員來來去去都是那一批,有時連人物名字也是那幾個,例如笠智眾演過幾個叫「平山周吉」的不同角色。說來奇怪,喜歡小津電影的觀眾總是看得津津有味,不覺沉悶,這肯定包括我在內。
他有一群極為優秀的基本演員:笠智眾、田中絹代和飯田蝶子(多演老年父母)、佐分利信和杉村春子(多演成年的子女),三宅邦子和原節子(多演賢惠的女兒或媳婦);尤其是明艷照人的原節子,是溫柔堅毅的理想日本女性典型。
小津以1953年的「東京物語」,轟動國際影壇,故事是年老的父母從鄉間遠赴東京探望成年的子女,戰後日本人民經濟困難,子女條件有限事奉無從,只有由寡居的媳婦陪伴遊玩。情節惆悵而含蓄,但我每次看都感動得掉眼淚。
另一齣特別推介的是「晚春」,笠智眾飾演鰥居的退休教授,與女兒原節子相依為命。女兒為了照顧老父,立志不嫁。是父親為了女兒終身幸福,竭力勸服她及為她安排婚事。電影中最後一場:婚禮過後,老人回到公寓裡,孤獨的料理自己的經典場面,令人難忘。小津電影研究專家Donald Richie稱本片為「日本電影中最完美、最徹底、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兩代關係之外,「茶泡飯之味」和「早春」描寫夫妻的冷淡關係入木三分。前者由佐分利信和木暮實千代,後者由池部良、淡島千景和岸惠子主演,都是當年的超級大明星。此外,小津愛將笠智眾早在壯年已在「東京物語」中演白髮祖父,想不到在六年之後(1959年),居然能夠在「早安」中演青年父親,表現十分精采!
1963年小津安二郎拍成他最後一齣電影「秋刀魚之味」,其實是「晚春」的「老父嫁女兒」主題的重拍版,今次用上了貌美如花的紅星岩下志麻,全彩色製作,也是小津的傑構,為他的生命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 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