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9日 星期五

舊式粵語武俠片的世界(下)



(續上篇)舊式粵語武俠片的劇情嘛,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條方程式


這派和那派的武林恩怨、主角為殺父/殺師報仇、主角不敵對手,跌下山崖不死遇上高人/怪獸/拾得秘笈反而功力大進、眾人爭奪武功秘笈、爭做武林盟主。


劇中人一身絕世本領,卻鮮有從軍當差、保家衛國兼有錢賺,只是在選擇在「江湖」上遊手好閒做義工,頂多是押送鏢銀 (即是做「石Q」),奇怪!


而電影的背景,到底屬於哪個朝代、甚麼省份,十分模糊。劇中人的衣服裝扮,除了「丐幫」和佛道中人,都是絲綢錦繡,也不知道是那個朝代的衣服,十分兒戲。


電影中人物手拿刀劍利器,連鞘也不入,當街當巷走來走去,投客棧、上酒樓,刀劍就放在桌上一邊吃飯,老闆和其他食客若無其事,可能嗎?就好像今日你去茶餐廳飲奶茶吃西多,忽然走進幾個拿著牛肉刀、開山刀的人。我相信「藏有或使用攻擊性武器」、「惡意傷害他人身體」,在今天是犯法,古時也是一樣的。


20多年前香港電台拍過一輯「電光幻影」,訪問過石堅。講起當年參演的舊式粵語武俠片,他也大搖其頭:


那些主角,不用工作,整天的行俠仗義,不知道錢從何來…人人爭做武林盟主,做到又怎樣?都不知道有甚麼好…


當年觀眾欣賞水平低,要求不高,也看得津津有味的了。


這些舊式粵語武俠片,縱然諸多犯駁,但貫串著簡單的中國人傳統思想和價值觀:善惡分明、因果循環、作惡會禍延後代、有情人終成眷屬、絕處也可逢生、應該寬恕敵人、不要趕盡殺絕等等。


現在看來,仍有一定的文化參考價值。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