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告別2007
今天晚上時鐘一顯示12時正,便是2008年1月1日了。
我住的城市布里斯本,每年例在河畔大放煙花,雖然比不上悉尼海港的煙花大匯演的規模,也有一番熱鬧的吧。
澳洲東岸是地球上領先的時區,比香港快2小時,今天晚上香港的朋友,一定會在銅鑼灣的時代廣場雲集,等待子夜時分,倒數歡迎2008年來臨。
人回想以往,覺得時間過得好像特別快。一轉眼,我離開香港已經十多年了,但是一切宛如昨日。
吃老友的餞別宴,到步後認識新朋友,每每被人詢問問:「為甚麼要移民?」 我為人率直不善矯飾,一切但說無隱:「1997囉。」
一眨眼,1997都過了十年啦,呵呵。
每逢到除夕, 很多人有「又老了一年」的感嘆。
其實宇宙間「成、住、壞、空」的定律常存。人類、所有生物,甚至一塊石頭的「老化」,其形相生生滅滅,是在每一剎那不斷呈現的,絕不稍為停留。人變老,當不以一年的結束為分水嶺。
佛家這套本體論,甚為奧妙。34年前,我讀中國近代哲學家熊十力的巨著「新唯識論」時初次看到,我的感覺仿如觸電。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若以平常心迎接2008年。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光陰一瞬間
我之所謂「比較年輕」,是指三十歲以下,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或會覺得相隔三四年已經是另一個年代,Teenager會認為「二」字頭的人已經是「老餅」,與他們「傾唔埋」(談不來)的了。
有些「三」字頭的博友,已經覺得自己相當老,我這些「五」字頭的,簡直是「耆英」級,「侏羅紀年代」的了!
年輕人記憶短,「以往」的不過是十年八年的事,對將來有很多憧憬,兩三年都好像要等很久的。
請大家聽我幾句過來人語:
好好的利用和享受三十歲前的十年時光,一過了三十,回想往事「嘩,這樣已經是三十幾年,人生豈不是過了一半?!」再磋跎幾年,「四」字已向你招手,過了四十,人生就是向下坡的路走,沒有了Brake 似的,進入「倒數」了!
我看家中的舊照片冊,翻出了這一張:
是爸爸和我在沙田「西林寺」拍的,那時我大約是7歲吧。
爸爸早婚,生我的時候才22歲,所以當時是30歲還不到。
我大學畢業後兩年便結婚,今年已經是29週年。我想:假如我一結婚便有孩子,那麼我的孩子現在就是照片之中我爸爸那麼大了!
一念及此,真是悚然以驚。
時間,過得真是快呀!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婚姻輔導
A husband and wife came for counseling after 15 years of marriage.
有兩夫婦結婚15年,終於要找婚姻輔導。
When asked what the problem was, the wife went into a passionate, painful tirade listing every problem they had ever had in the 15 years they had been married.
治療師問他們有甚麼問題,太太便痛心疾首、喋喋不休地數說這15年來的每個問題。
She went on and on and on: neglect, lack of intimacy, emptiness, loneliness, feeling unloved and unlovable, an entire laundry list of unmet needs she had endured over the course of their marriage.
她說過不停:丈夫忽視她、不夠體貼,她空虛、寂寞,覺得沒人愛和討人嫌。總之,15年的婚姻就是一大串的不滿。
Finally, after allowing this to go on for a sufficient length of time, the therapist got up, walked around the desk and, after asking the wife to stand, embraced and kissed her passionately. The woman shut up and quietly sat down as though in a daze.
治療師讓她盡情發洩一輪後,就站起來,步行繞過辦公桌,叫女人也站起來,熱情的擁吻她。女人閉嘴不語,暈陀陀的軟倒在座位上。
The therapist turned to the husband and said, 'This is what your wife needs at least three times a week. Can you do this?'
治療師轉過來向丈夫說:「這就是你太太所需要的治療,一星期起碼三次,行不行?」
The husband thought for a moment and replied, 'Well, I can drop h er off here on Mondays and Wednesdays, but on Fridays, I play golf'
丈夫想了一想 ,答道:「好吧,以後我每個星期一和星期三帶她來,但星期五我要打高爾夫球......」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韓裔日本歌星桂銀淑
韓裔日本歌星桂銀淑
在日本以外國人身分,能在歌壇唱日文歌大放異彩的,華裔的前有胡美芳、翁倩玉,繼之有歐陽菲菲、陳美齡和鄧麗君,現在為大家介紹的,是韓裔日本歌星桂銀淑 (Kye Eun Sook)。
你喜歡唱歌,但曾嫌過自己的嗓子不夠美嗎?
桂銀淑的沙啞嗓子,都可以算是差勁之極了,可是她有高妙的技巧、充沛的感情、懾人的台風,成為名歌星也順理成章。
請欣賞以下一首 「東京ブルース~」(東京Blues) :
桂銀淑經常與男歌星堀内孝雄合唱,二人很相配,曾經有多首金曲,請欣賞以下由堀内孝雄作曲的「都会の天使たち」,是第43回紅白大賽的錄影:
桂銀淑真是聲、色、藝三絕呀!再來一首她獨唱的「アモーレ激しく愛して~」:
桂銀淑1962年出生,1977在韓國以模特兒成名,1979年踏足歌壇,其後在日本拜作曲家濱圭介為師,1985年以多首金曲大紅大紫,曾於1988~1994連續7年出演紅白大賽。她有很多歌曲,是日本卡拉OK之中的熱門選曲。可惜她在2007年11月26日因家藏違禁藥物0.47克,被東京警方拘補,提控於法庭。她辯稱是只是為了舒緩三年前開始的身體不適之用,12月21日地方法院判處有罪,入獄18個月,幸而可以緩刑。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耶穌出生的日期
關於基督誕生的日子,一般人都以為是「公元1年」12月24日晚上,有些傳道人都在聖誕講道上說得煞有介事,但是聖經上並無基督在何月何日出世的記載。
根據路加福音,基督誕生之夜,牧羊人正曠野守夜看守羊群,然後天使向他們顯現,報告救主降生,可是按中東的習俗,在12月的隆冬時,羊群都是關在戶內,沒有人在晚上的曠野放羊的。
其實在教會創立初期,已經未能確定救主降生的日期,曾經是在四五月的時分慶祝聖誕的。直到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定基督教為國教,公元350年,教皇Julius一世指定12月25日為聖誕日。訂這一天,是為了與當時羅馬異教徒在12月大肆慶祝的Saturnalia節分庭抗禮的。以耶穌出生的一年為「公元1年(A.D. 1)」的曆法,是耶穌死後500多年,由羅馬教皇命令教士Dionysius計算出來的。但是Dionysius倒轉推算年數時出了錯誤,差了幾年----近世的考據大致上同意耶穌是「公元前(B.C.--即 Before Christ)」幾年出生的,雖然確實是多少年至今還沒有定論。另一旁證是馬太福音提及的,聽聞猶太人新生王降世,下令追殺初生嬰兒那個「希律王」Herod the Great,追溯猶太人的歷史記載,應是在我們所謂的「公元前」4年去世的。
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no_Domini
http://www.bible.ca/D-Xmas-story.htm
http://www.wcg.org/lit/jesus/datebirth.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onology_of_Jesus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澳洲聖誕燈飾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聖誕風俗談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澳洲老襯亭
工展會憶舊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於一九三八年創辦「香港國際工業出品展銷會」(官方網址),一般市民稱為「工展會」(維基百科條目),宣揚香港產品,也是香港市民一年一度的遊逛節目。
工展會在1941-48年因戰事停辦,復辦之後年年舉行,至1974年因場地問題停辦,1994年復辦之後又停,2006年復辦。
現在談談60年代遊工展的一些有趣事情:
工展會需要大幅土地,60年代起大多在新填海的土地上舉行,先是在紅磡新填地,後來在灣仔新填地。市民很多認為是政府讓大量遊人前來,幫忙把填海的泥土「踏實」。
展覽商品以輕工業、消費品為主,同時也是廠家大售賣的機會,市民以逛工展會作為「買平貨」的機會,和扶老攜幼的一天節目。
電台也會在工展會設立廣播站,每天有直播時段,報道工展會的花絮。電台同時又把平日的若干即播節目,安排在廣播站演出,很多市民擠到廣播站的前面,爭睹平日只聽其聲、不見其人的廣播藝員的廬山真面目。
由於遊人眾多,場地又大,跟父母前來而在混亂中走失的兒童不少,保安人員一見有無人照料、嚎啕大哭的兒童,便會帶到大會的辦事處,場內的擴音喇叭廣播:「XXX小朋友的家長,請到大門口.......」一天到晚不絕於耳。
為了吸引顧客,很多廠商各出奇謀,例如「白花油」建一個中國式的白塔,遠遠都看得見。「鱷魚恤」建起一個臨時大池,外面有鐵網圍著,裡面放幾條大鱷魚!不過「虎標萬金油」就沒有試過展出真老虎。
吸引顧客的另一妙法,是用靚女售貨。
廠商把廠內最漂亮的女工調派上前線,不夠人手則加聘臨時的年輕貌美售貨員,顧客除了睇平貨,還可以睇靚女。有些廠家,還特別請專人為女售貨員設計醒目的制服。
「鱷魚恤」和「伊人恤」兩家香港最出名的恤衫廠,每年的工展售貨員爭妍鬥麗,最為觸目。男顧客買恤衫,美女挨過櫃台,雙手拿著軟尺,環過你的頭即時為你量度頸部的尺寸,兩人身體幾乎貼在一起,香澤微聞,在當時保守的社會,已經是了不得的事。很多寡佬光棍,為了這「度頸」的幾秒鐘享受,一年去幾次工展會,買了一件又一件的恤衫!
每年例有的「工展小姐」選美大賽,成為大會的高潮,邵氏國語片影星于倩,便是「工展小姐」的入圍佳麗出身。
工展會內的一些攤位,並不是香港的代表工業,例如為數甚多的醬油廠如「淘化大同」、「冠益」、「余均益」,推出只售一元一袋的醬油套裝,內有生抽、老抽、o急汁、辣椒醬、茄汁、蠔油各一小瓶,因為確是抵買,進場顧客幾乎是人手一袋。另外又有與工業沒甚關係的幾個中國功夫師傅如「陸智夫」、「陳斗」,年年設立攤位,賣跌打酒。
最受小朋友歡迎的,當然是各式零食廠的攤位,甚麼蝦片、紮蹄、齋鹵味、牛肉乾、話梅、嘉應子、陳皮梅、雪糕、雪條,很多家長一年一度大破慳囊,讓他們大吃特吃。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演員年齡與藝術生命
嘩!咁都得?
任達華1955年出生,今年 52歲,余安安是1959年出生的,比任達華還要小,今年才48歲啊!
我相信接這個角色時,余安安需要很大的勇氣。扮老不要緊,可是余安安17歲入無線電視演「書劍恩仇錄」的香香公主時是幼嫩的新人,其時任達華已經是薄有名氣的一線演員。現在要演他的岳母,心理上總有點難受的吧。
演員就是演員,需要演不同的角色,包括性格和年齡和自己相距甚遠的角色。女明星接演比自己實際年齡小的角色,可以扮後生,在銀幕上保留青春的形象,當然是樂意之極的。
例如今年的「老港正傳」中,莫文蔚演中學生。遠一點的,2000年的「男人40」,演靚妹仔中學生的林嘉欣,其實當時已經是24歲的了。
24歲的林嘉欣在「男人四十」中演17歲的女生胡彩藍
電影偶像是年輕人的世界,演員要面自己年齡漸大,逐漸從一線退居二線,由演人家的兒子和女兒,轉演爸爸和媽媽,這個過渡期不容易掌握。演員藝術生命夠長的,最後便是轉演祖父祖母。
有些演員長相成熟,出道幾年便要專演老角,如黃曼梨、盧敦、龔秋霞、王萊。觀眾心目中他們總是「老人」,似乎從來也沒有年輕過;但他們的扮相幾十年都不變,特別「耐老」。 像黃曼梨年輕時是和張瑛、吳楚帆在銀幕上是情侶,三十歲左右,轉演他們的媽媽,但是再過十年八載,又共演老爸爸老媽媽的角色。
年輕時是青春偶像的演員,例如60年代的美女雪妮和胡燕妮,息影多年之後復出,以老人形象面對觀眾,真的需要一點勇氣。(下圖:40年前和今日的雪妮)
日本片大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愛將笠智眾,是他的電影老角的不二之選。笠智眾在1949年(44歲)拍「晚春」演老教授,在1953年(49歲)拍「東京物語」演老祖父,但在1957年(53歲)拍「早安」,居然可以演三十餘歲的年輕爸爸!在「東京物語」演他媳婦的三宅邦子,在「早安」演他的年輕妻子。
西片中的名著電影,如「羅密歐與茱麗葉」、「傲慢與偏見」,和我們拍「紅樓夢」一樣,假如要動用大明星,很多時都要他們超齡演出戲中的十餘歲的主角。2005年版的「傲慢與偏見」的Keira Knightley 拍攝時20歲,算是和劇中人差不多,但我最喜歡的 1940年版「傲慢與偏見」則由當時的天皇巨星Greer Garson 出演,其時她已是36歲。
36歲的Greer Garson 在 「傲慢與偏見」中演少女
兩年之後Greer Garson 拍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光榮之家」(Mrs Miniver),但要作出極大的犧牲,因為要飾演40多歲的母親,而飾演其兒子的是她現實生活的老公Richard Ney!
38歲的Greer Garson(右)在Mrs Miniver中演Teresa Wright的家婆
換了是香港女演員,一定是死也不肯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有賭未為贏
沒有搞錯,因為俗語歸俗語,「有賭未為贏」的確是實情。
說「有賭未為輸」的人,大概是認為一直在輸也好,只要繼續賭,就會有新的機會,手風一回順,說不定馬上就可以轉敗為勝。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勁搞笑英國告示
注意安全
動物園的欄桿不可站、坐、爬、倚。
你跌進去,猛獸會吃掉你,
或會使他們腸胃不適。
謝謝合作。
我們要維持洗手間清潔
各位男士:請站近一點,你的寶貝比你想像的短
各位女士:請坐到任務完成才起來
小心
這件機械無腦
閣下請用貴腦
請
勿拋煙頭在地
蟑螂吃到生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奔波勞碌初回大陸(下)
到達廣州時,已是傍晚6點多,夜幕低垂。廣州火車站灰頭土臉,人人提著行李急步走,兵荒馬亂,我們手上有外婆朋友家的地址:「解放中路.陶街.柳樹巷」,但是怎樣去?父親上次離開廣州已是三十多年前,當然認不得路,也不懂乘甚麼公車。還有,今晚我們住在哪裡?一家人站在車站外邊,但見街燈昏暗,前面人影幢幢,不知道何去何從,十分徬徨。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奔波勞碌初回大陸(上)
今日的三十歲以下的香港人,大概不能想像以前回大陸是怎樣的。我第一次踏足大陸,是在1973年,憶苦思甜,我現在來講一下親身體驗。
父母都是40年代時由大陸到了香港,三十多年沒有回去過。爸爸幼年時父母雙亡,媽媽那邊我外公早死,外婆一個人遠赴湛江打工掙錢,媽媽幾歲大時便和外婆分開,住在親戚家中,一直都是靠寫信聯繫,母女沒有再見過。
70年代初,文革尚未結束,香港左派暴動的記憶猶新,很多人說起回大陸便像入虎口一樣,何況是廣東省邊陲的湛江?外婆朝思暮想見見女兒、女婿和外孫,1973年寫信給我們,說剛好有朋友到廣州探親,可以與之結伴同行互相照應,假如能夠和我們在廣州見面就最好了,我們大喜過望,顧不得了,馬上依約成行。
談 Prefer 這個字
博友Wilson寫過文章 「語言的"大嶼山"」和「繼續講 different」,討論英語Different這個字到底後面應該是 from, to 還是 than,我曾在他的網誌上留言討論,大家意見大同而小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連結一看,此處不贅了。
現在我要談談另一個很多人感到疑惑的字 Prefer,後面的應該是 to,還是 than 。
正確的用法是 Prefer A to B,例如說「我喜歡唱歌多於跳舞」,英文的說法就是:
I prefer singing to dancing.
請留意,上面說 singing 和 dancing 並不是一種「現在進行式」的動詞語態,而是把 唱歌sing 和 跳舞dance 這兩個「動詞」化為類似「名詞」的用法。
有人會以為講 Prefer,就是比較兩樣事物,所以後面便是用 Than,是錯的(雖然現在說Prefer Than的人可不少) 。
不說 singing 和 dancing, 說 to sing 和 to dance ,可以嗎?
在別的場合是可以的,例如說「我喜歡在聽眾面前唱歌」
I enjoy singing in front of an audience.
可以說成
I enjoy to sing in front of an audience. 也並無不可。
但是用在 Prefer A to B 這個形態下,便很怪誕。
I prefer to sing to to dance. 當然沒有人這樣說的。
有些人說:
I prefer to sing than dance
我覺得在日常口語中,匆匆帶過,就算了吧,但是不要寫出來了。
一定要說To Sing 時,有些字典會提議插入Rather Than,像這樣:
I prefer to sing rather than dance.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我的宗教教育(下)
天主教有全球統一的教會機制,由梵諦岡的教宗為首;基督教友可以自由成立新教會,沒有一個中央的教廷控制。天主教堂每天都有「彌撒」,依照標準的程序進行,不像基督教的「主日崇拜」一星期一次,容許自由發揮。最多人知道的,當然是天主教不允許教友人工避孕、墮胎和離婚,不允許神職人員結婚。另外天主教的傳統「聖事」,如告解、堅振禮、定期守齋等等,基督教俱廢棄不用。
天主教在三位一體的神之外,兼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為「聖母」,為她立像,教徒可以向聖母禱告。另外教宗可以把去世的好人「封聖」,使之成為「聖人」,有些教徒還會向個別的聖人祈禱......這些習俗嘛,基督教是反對的。
我讀的基督小學是「老師兼職傳教」,現在的天主教中學是「神父老師」;他們本來就是專業傳教,對教義的理解理應十分湛深;但是學校的政策很開明,是以正規教育為主,傳教為次,神父都是嚴格依照課程授課,教我們英文、生物、物理、西史等等,堂上絕少向我們「講耶穌」。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我的宗教教育(上)
牧師的正式講道,通常在開學禮和散學禮才有的。在早會上訓話和在堂上教授我們聖經課的,是學校中的一般老師。擔任「主日學」和「暑期聖經班」的,也不過是一些十餘廿歲的大哥哥、大姐姐。
他們當然是基督徒,但是「道行」方面不算得很高。舉例:班主任老師向我們講耶穌用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的神蹟,她說耶穌撕開一個餅,裡面又有一個餅,撕開一條魚,裡面又有一條魚,撕之不盡,所以可以餵飽五千人囉。
她又說向我們講一個證明「神必應許我們的禱告」的故事:有一家孤兒院,有發展商在對面建築高樓大廈,建成後必會阻擋前面的景觀和陽光,於是院長便和眾孤兒一同禱告,求上帝幫助。過了幾天,果然有政府人員前來干涉,說工程不合規格,勒令馬上停工,於是孤兒院的問題解決了,眾人鼓掌多謝神的恩典!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笑死人的英文
記得初學英文時,好些同學 "l" 和"r"不分,把 English 讀成 Engrish 的,這網站的取名也夠搞笑的。
這網站 http:www.engrish.com 專門收集世界各地,主要是亞洲國家的商戶招牌、商品標籤和說明書,甚至是政府公告中的英語錯誤 。例如這個中國大陸的:
中國大陸要現代化,有些商戶或地方政府需要中英雙語的告示,但是英語人才不足夠,惟有用些略懂一點英語的人來做。
上面的英文可以說是沒有一句是對的,鬧出這些笑話,我想有些情況是「譯者」按著中文的句式逐個字查漢英字典拼合而成,或用電腦翻譯軟件一翻了事。
其他例子的拼字錯誤,我相信有可能是翻譯之後,交給不懂英文的技術工人來製作,放錯英文字母所致的。
上面Go into the toilet beard know 的 beard字好生奇怪,知道是甚麼嗎?
(答案請反白觀看:是必須的「須」字,不過在大陸的簡體字之中和「鬚」字共通)
真是和以前網友間流傳的大陸超級市場把「干(乾)貨」譯為 "Fuck Goods" 的笑話互相輝映了。
看以下一個台灣的 :
按:Horny也可解作「男人性興奮」。
延伸參考:
Wilson的 邊笑邊學英語
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討武曌檄 (廣東話搞笑版)下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討武曌檄 (廣東話搞笑版)上
李麗華扮演的武則天 |
其時高宗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王皇后乃促使高宗納武則天為妃,以為己方的本錢。孰知武則天心腸狠毒,得寵後陷害王皇后與蕭淑妃慘死。高宗死後,太子登位為中宗,武則天垂簾聽政,卒之廢帝自立為女皇,改「唐」為「大周」。
徐敬業為太宗朝功臣之後,短時間內聚兵十餘萬,討伐武則天,並請文學界「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起草「討武曌檄」,條述起兵的緣由,呼籲各地支持。
「檄」(粵音「核」,普通話是唸 " xi ")是古代文體的一種。此文雖短,但是文氣充沛,句句珠璣,結構嚴密,不愧為大文豪的作品。傳說武則天看到這文章這樣數臭自己,不但沒有發怒,還大表欣賞,問「有這麼好的人才,為甚麼為宰相以前不羅致來為國家服務?」可見武則天也是一個不簡單的君主。
以下是用廣東話翻譯的「討武曌檄」搞笑版: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澳洲紅花樹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大陸官式中文欣賞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馬儒沛副主任率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昆士蘭州
(http://brisbane.chineseconsulate.org/chn/lgxx/t380162.htm)
11月5日至7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馬儒沛副主任率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看望昆州僑胞。駐布里斯班總領事任共平和昆州各界華僑華人前往機場迎接。馬儒沛副主任一行在昆州期間參加了昆州華僑華人舉行的盛大歡迎宴會,與僑界代表舉行了座談,拜訪了當地僑領,參觀了昆州華人創辦的企業和中文學校,與僑胞們促膝談心,聽取他們對發展中澳關係和僑社建設的想法和意見。
昆 州華僑華人在楓林大酒樓舉行盛大歡迎宴會,熱烈歡迎中國國務院僑辦代表團,昆州各界僑胞300多人出席。任共平總領事致辭歡迎馬儒沛副主任率團訪昆,表示 中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海外華僑華人社會地位日益提高,此次國務院僑辦馬儒沛副主任率代表團專程看望和慰問昆州僑胞體現中國政府對昆州廣大僑胞的關心和對僑務工作的重視。馬儒沛副主任發表講話,對僑界熱情接待致以誠摯謝意。他盛讚昆州華僑華人對建設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社會,推動中澳關係發展,推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業做出的重要貢獻,希望廣大僑胞繼續在加強僑社團結、融入主流社會、“反獨促統”、參與昆州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加強中國與昆州友好關係、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他表示國僑辦將繼續關心和支持僑胞和華人社團的發展,提供各項服務。馬儒沛副主任的講話贏得在場僑胞們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歡迎晚宴上表演了精彩文藝節目,馬儒沛副主任和代表團全體成員上檯與僑胞合唱《龍的傳人》激發了僑胞們期盼祖國統一和繁榮富強的共鳴,把晚會的愛國之情推向高潮。現場洋溢著歡樂、喜慶、和諧的氣氛。
馬儒沛副主任在與昆州華僑華人座談會時表示希望通過座談會了解僑情民意。與會代表暢所欲言,就“反獨促統”、華人社團建設、華文教育的發展、發展中澳關係、增進文化交流、為當地多元文化做貢獻等議題展開廣泛深入的討論。與會僑界代表踴躍發言,現場氣氛十分熱烈。馬儒沛副主任表示重視昆州僑界的意見,將認真研究,及時反饋處理意見。
中國國務院僑辦代表團此行深入實際了解昆州僑情和社團發展情況,廣泛宣傳中國政府僑務政策,向昆州廣大台胞介紹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方針,廣交朋友,為僑胞、社團和華人企業的發展提出指導性建議,在昆州華僑華人中引起強烈反響。僑胞們普遍認為這是今年僑界的盛事。中國國務院僑辦代表團看望昆州僑胞增進了當地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感情,增信釋疑,凝聚了僑心。僑胞們感謝中國國務院僑辦對昆州華僑華人的關心與支持,決心繼續為推動中澳關係發展,促進中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
感想
1. 「XX了」:中文的動詞一向是沒有如英文的「過去式」(Past Tense)的 。「與僑界代表舉行了座談,拜訪了當地僑領,參觀了昆州華人創辦的企業和中文學校」的「了」字,一定要的嗎?「與僑界代表舉行了座談與」和「與僑界代表舉行座談」在語意上是有一點差別的。如果把英文的Held a meeting 說成 「舉行了座談」,那麼 Has held a meeting的所謂 Present Participle Tense該怎樣說?
2. 「XX們」:中文的名詞也不是如英文的有Plural Form的。「贏得在場僑胞們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的「 們 」字是不需要的。
中國官員演說的開頭的「女士們、先生們」(Ladies and Gentlemen),真刺耳,以往的中文是說「各位先生女士」的。
當然,更荒謬的還有在別的地方出現的觀「眾」們。
3.「廣大XX」、「廣泛XX」:逢民眾必「廣大」,逢讀者必「廣大」,逢宣傳必「廣泛」,是無意義的贅語。
當初建議簡體字的人,有些說可以縮短廣大民眾的書寫時間、節省墨水云云,其實少說一些無意義的贅語,已經省卻不少的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舉棋不定
這首「舉棋不定」的歌詞,就是圍繞這個主題,由台灣的國寶級歌手張清芳,和台灣兩人樂隊 「優客李林」的李驥合唱。
歌詞寫得很淺白,「說理」之清晰,更是少有的佳作。
舉棋不定 ( 曲︰曹俊鴻 詞︰姚謙)
好像站在霧裏看風景
兩人世界始終都看不清
有時說愛 頂尖聰明
有些時候卻不解風情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老人健忘的笑話 2
(中譯:Chris)
Couple in their nineties are both having problems remembering things. During a checkup, the doctor tells them that they're physically okay, but they might want to start writing things down to help them remember. 有對九十多歲的夫婦,都有健忘的毛病。醫生為他們作健康檢查後,說健康沒大問題,但他們或要開始把事情寫下來,以助記憶。
Later that night, while watching TV, the old man gets up from his chair. "Want anything while I'm in the kitchen?" he asks.當日晚上,兩人在看電視,男人從椅子上起來,說:「我現在到廚房去,要我拿點甚麼給你嗎?」
"Will you get me a bowl of ice cream ?"「拿杯雪糕給我好嗎?」
"Sure." 「好的。」
"Don't you think you should write it down so you can remember it?" she asks. 老太太說:「你要寫下來以免忘記的吧?」
"No, I can remember it." 「不要,我記得的。」
"Well, I'd like some strawberries on top, too. Maybe you
should write it down, so not to forget it?" 「是了,我還要在上面放幾粒楊梅......你還是寫下來吧,不然又忘了。」
He says, "I can remember that. You want a bowl of ice cream with strawberries." 他說:「我記得的啦,你要一杯雪糕,上面放幾粒楊梅嘛。」
"I'd also like whipped cream. I'm certain you'll forget that,
write it down?" she asks.她說:「我還要加點乳酪-----你還是寫寫吧。」
Irritated, he says, "I don't need to write it down, I can
remember it! Ice cream with strawberries and whipped cream - I got it, for goodness sake!" 男人生氣了:「我說不用寫就不用寫!要一杯雪糕,上面放幾粒楊梅,加點乳酪----記得的啦,不要嘮嘮叨叨好不好!」
Then he toddles into the kitchen. After about 20 minutes, the old man returns from the kitchen and hands his wife a plate of bacon and eggs. She stares at the plate for a moment. 他一拐一拐地進了廚房,20分鐘之後,老人出來,遞了一碟火腿煎雙蛋給老婆。她瞪著碟子好一會。
"Where's my toast?" 「我的烘麵包呢?」
舉目無親
我們這一代的人,都是在親人堆裡長大的,姨媽姑姐、叔伯舅父,他們的子女就是我們的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現在的年輕人都嫌這些親戚關係麻煩,有時叫都不懂得怎樣叫。
不過不用怕啦,現在的父母很多都是只生一個!中國更是嚴格執行(聽說農村除外) 一孩政策,多生的要受罰。獨生子女這一代還不怎樣,獨生子女所生的下一代,完蛋啦----
全人類從來沒有過的事:一個國家裡面每個人除了自己的父母,沒有其他有血緣的親人,中國做到了。
試想,我們有那麼多的親人,都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有兄弟姊妹。
中國的下一代,將不會有姨媽姑姐、叔伯舅父、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這些名詞,只可以在描述「舊社會」的小說和戲劇中看到。
我每想到這一點,心中就有一陣的悲涼。舊社會中的複雜親戚關係,時常會引起是是非非,但有各種的同輩親人,也是很有趣的,有時還因為血緣關係,大家有更多機會走在一起,不計較地互相幫助。
我出身寒微,父母都因戰爭沒機會讀書;在我的那個年代,進名校很不容易,我能受良好的教育,事業有成,扶搖直上,全靠最初有個讀名校的表哥照顧我,自動替我拿報名紙的。
每一個人都沒有親人的社會,我真是不堪想像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我的幼稚園教育
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果然是老貓燒鬚
前文 會講流利中文的澳洲總理?介紹過問鼎澳洲總理的Kevin Rudd(陸克文)
以及老貓燒鬚批評「貪勝不知輸」的現任澳洲總理John Howard。
今日澳洲大選,Kevin Rudd 領導的工黨以大比數擊敗John Howard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粉碎其成為澳洲任期最長(連續五次)總理的美夢!
新聞報導:http://www.abc.net.au/elections/federal/2007/
同時正如我在「老貓燒鬚」一文的預測,John Howard 貴為四屆總理,在自己的選區也選不出,被新晉的工黨議員(前澳洲ABC節目主持人) Maxine McKew擊敗。
John Howard 原本可以一早鞠躬退出,好好睇睇,名留青史,今次的雙重慘敗,可謂自取其辱,不值得可憐,也是世界政治史的奇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流行全世界的日本歌Sukiyaki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炸魚薯條
不是說笑吧?
澳 洲的土著在荒野中捉到甚麼就吃甚麼,不大講究烹製。基本上澳洲所有的文明食制都是外來的,現在滿街的KFC炸雞、麥當勞漢堡包、Pizza 店、意大利粉、中餐、泰國餐、越南餐、印度咖哩、馬來餐、阿拉伯烤羊肉,哪一樣是澳洲土產?英國人是來澳洲的先頭部隊,澳洲比較「傳統」的是英國式的鬆餅 (Muffin)、三文治、牛排、羊排吧。
呵呵,說漏了這一樣英國的「國寶」,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
澳洲沿海一帶海產很豐富,但澳洲人不會像我們把魚原條上碟。一些傳統的英國裔人士,還是認為把一條連頭帶尾的魚在餐桌上,是極為殘酷和很不文明的 景象,必須切成無不帶骨的魚柳(Fillet),啖啖肉,眼不見為乾淨。他們的製法簡單:乾燒(Grilled)或放在勁熱的沸油中炸(Deep Fried)到金黃色。魚肉下油鑊之前,要先黏滿炸枌,用意是吸乾其表面的水份和炸成一層既香又脆的「外殼」,把魚肉的汁液和味道包著;而炸粉如何混合製 成,也是有相當學問的。
西人很少吃飯,大多吃麵包和馬鈴薯,麵包有幾十種,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澳洲的「英裔」很多其實是愛爾蘭裔,更以馬鈴薯為主要食糧;歷史上愛爾蘭曾發生Potato Famine(馬鈴薯大失收),有很多人餓死,因此大批移民來澳洲,都算誇張。
炸薯條在美國式快餐推廣之下,已經征服全世界。我認識一些澳洲華人父母,因為子女不吃米飯單愛吃薯條,完全沒他們的辦法。
魚柳已經是油炸,薯條又是油炸,長期地吃這些食物,到底健康與否,不用在下喋喋。伴碟那一小撮蔬菜沙律,根本起不了營養均衡的作用。
不過,誰能否認,炸魚薯條加可樂,熱配冷,死鹹配死甜,間中吃吃又真是頗過癮的。
上圖為典型的澳洲炸魚薯條,在大商場的餐廳叫來的,賣相不錯,份量十足,取價一般:澳幣$9.90。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接Tag:20條問題
中了Stannum的Tag
規則:
-A -.被點到名字的要在自己的博客裏寫下自己的答案,然後去掉一個你最不喜歡的問題再加上一個你的問題,仍然組成20個問題,傳給其他8個人,列出其他 8個需要回答問題的人的名字,還要到這8個人的博客裏留言通知對方—-你被點名了,被點名者不得拒絕回答問題,完成遊戲的人將會永遠得到大家的祝福。
-B-.這8個人要在自己的博客裏註明是從哪裏接到的,並且再傳給其他8個人,讓遊戲繼續下去,不得回傳。被點到名字的人將會得到大家的祝福,並且所有美好的願望都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
1.小時候的理想是什麼?
做老師。
2.這輩子最快樂的是什麼事?
在舊貨店發現超低價的好東西。
3.你喜歡的顏色?
沒所謂,不過不喜歡紫和綠。
4.你有多久沒有傻笑了?
不太久。
5.你最想去哪個地方?為什麼?
日本的伊豆溫泉區。因為看了「伊豆舞孃」,感動到不得了。
6.最受不了自己哪個缺點?
缺點太多,都放棄改變了。
7.如果有不開心的事情,你會怎麼辦?
「炳」埋唔諗囉。
8.四季裡喜歡哪一季?
冬天。
9.五年內比較現實的目標是什麼?
換屋,搞一間大書房和影音室。
10.如果你得了絕症你會跟家人講嗎?
一定會,知道我快要死,他們一定儘量順我的意思。 把握機會嘆番下,都咪話唔爽。
11.說出點你名的人的3個優點?
電腦勁、攝影靚、文章好。
12.孤獨是什麼?
無敵是最寂寞----所以我不是。
13.喜歡什麼類型的人?
做事認真,玩得盡興的人。
14.你對你的近況滿意嗎?有什麼需要改變
既來之則安之。
15.覺得自己會幾歲結婚、生孩子?
哈,今年是結婚29週年了。
16.去過最美的地方是哪裡?
以前的西湖。
17.你吃過最好吃的是什麼?
奶茶+新鮮出爐的蛋噠。
18.如果能讓你實現一個願望,會是什麼?
帶著今日的智慧,返老還童,回到60年代,不發達者幾稀矣!
19.喜歡怎樣的二人世界生活?
住在湖邊,大木屋、有壁爐、養很多貓狗。
20.如果被喜歡的人拒絕,怎麼辦?
「食蕉」囉!
不tag 人了,大家自由接吧。
老人健忘的笑話
(中譯:Chris)
An elderly couple had dinner at another couple's house, and after eating, the wives left the table and went into the kitchen. 有一對老人夫婦,到另一對夫婦的家吃飯。飯後,兩個女人離桌,進廚房去了。
The two gentlemen were talking, and one said, "Last night we went out to a new restaurant and it was really great. I would recommend it very highly." 男人閒聊,有人說:「昨天晚上我們上一家新開的館子,真不錯哩,我可以向您鄭重推薦。」
The other man said,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restaurant?" 另一人就問:「那餐館甚麼名字?」
The first man thought and thought and finally said, "What is the name of that flower you give to someone you love? You know... The one that's red and has thorns." 老人想了又想,最後說:「那種甚麼紅花,人們用來送給情人的.....就是嘛,枝上有刺那一種,叫甚麼名字?」
"Do you mean a rose?" 「您是說 " rose" 是吧?」
"Yes, that's the one," replied the man. He then turned towards the kitchen and yelled, 「可不是!」老人說,轉頭面向廚房高聲嚷道:
"Rose, what's the name of that restaurant we went to last night?" 「Rose!昨天晚上我們吃飯那家餐館叫甚麼名字?」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宗教皆是勸人為善」辯
我父母是傳統的中國老百姓,家中設祖先神位,門口設土地,早晚上香,不過只是聊備一格;不像有個伯娘,家中有祖先、土地之外,又拜灶君、關帝、包公、孫悟空;父母可以說是沒有宗教信仰,從不上廟參神、祈福、求簽,也不去洋教堂「聽道理」。
為了我幼時頑劣,父母送我進基督教學校,又叫我上主日學讀聖經,希望基督教可以把我管治得好一點。母親常說「甚麼宗教,都是是勸人為善的啦,難道有叫人殺人放火的嗎?一個人信甚麼教沒關係!」
這真是中國人宗教寬容性的優越表現,在外國一些地方,子女改信和家人不同的宗教,真是不得了的大事哇!社會有宗教寬容的傳統,便會少了很多宗教衝突甚至戰爭。
「宗教自由」固然是每一個社會都應該保障的基本人權,但在學理研究的層次來看,家母「甚麼宗教,都是是勸人為善」的說法,卻顯然並非實情。
「善」只是一個名目,當中的內容為何,卻是各師各法!叫人行善而其實是為惡的宗教,的確是有的:
你看歷史上得勢的宗教如何逼害其他的宗教、不信和背叛它的人。
你看現在那些原教旨恐怖份子。
你看那些迷惑青年男女,叫他們奉獻自己給教主淫樂和出賣肉體的宗教。
你看那些教唆甚至強逼教徒集體自殺、一同升天的宗教!
當然有人會說:啊,這些都不是「正信的宗教」、是「邪教」,不能與「真正的宗教」等量齊觀的。
說「不正當」的宗教就不是「真正」的宗教,等於我們罵一個毆打父母的逆子簡直「不是人」,只是情感的宣洩,但是把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混為一談,屬於邏輯上的錯誤。
「宗教」其實是包含多個部分的:
1. 載於白紙黑字的典籍 (皆視之由「神」而來)
2. 宗教團體從典籍引申出來的神學理論 (有很重的人為成分)
3. 宗教團體訂立的制度和誡命 (雖由人設立,當然是諉之於「神」)
4. 宗教團體的科層架構 (很多時結合政權)
5. 大眾所見的宗教團體當權者的行為
6. 大眾所見的宗教信徒的行為
「甚麼宗教,都是是勸人為善」的評價,我相信不是所有宗教都能一一符合以上各點的吧。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上班的樂趣
大學畢業之後,一直不間斷地上班31年,然後----退休。
70年代,大學生很吃香,我畢業試還未考,在4月便找到工作,還是面試一完老闆便馬上說聘請我,要我確實甚麼時候可以上工!
上班的好處,當然是月底有薪水可拿,這個人人都知道的。
比較吊詭的是,上班更大的好處是上班的人「可以下班」和「有假放」!
朝九晚五又好,朝幾晚幾都好,工作了一天,臨到下午快要下班的時候,心情特別暢快。同樣的,工作了五天半,眼前就是週末,「不用工作」了,開心。還有工作了一年,計劃年假到甚麼地方旅行,也夠人興奮一陣子的。
生活費無憂,根本不用上班,天天都放假的人,就沒有這種周而復始的樂趣了哇!
有班可上,生活作息有規律,很多人都需要的。就算是上下班要擠公共交通,工作未必一定愉快,但是每天起床,今天要幹甚麼、見甚麼人、中午在哪裡吃飯,吃甚麼、跟誰吃,都大大概概知道,使人有踏實安定的感覺。習慣成自然,就算是平日對工作怨聲載道,一旦要離開,都難免有一絲絲的悵茫。
人總是要退下來,不能永遠工作,因為你需要工作,工作卻不一定需要你。老臣子職位高、薪水厚,工作能力卻一日不如一日,還不退就是「阻著地球轉」。
我在退休之前,早已計劃多時,做好心理調整,在最高峰的時候引退,給世界一個完美的印象;安排好之後的生活作息,同時講明一定不會再戰江湖,「獻世」於人前。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電眼歌姬小林幸子
小林幸子每年在日本紅白大賽中,與扮女人的男歌星美川憲一,以極其華麗誇張的服裝鬥靚,是萬眾觸目的的高潮。
她歌藝卓絕,表情豐富,身材高挑,皮膚欺霜賽雪,一雙美手宛如白玉。步入中年之後,魅力有增無減,尤其是她那放電的眼睛,真是攝魄勾魂!
不信?看這個:http://youtube.com/watch?v=qnaCiDnECEc
以下是小林幸子 1979年第一次參加紅白大賽唱「 酒」
小林幸子和美樹克彦合唱又一名曲「もしかして」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半山區)
一年易過,無風無險。
70年代讀香港大學,一次偶然走到Old Halls(明原堂)外的「列提頓道」,但見一列60年代的七八層洋樓,街道綠葉成蔭,行人稀少,十分寧靜,心想有朝一日能住這裡多好!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筲箕灣)
他買入時是近三十萬,因為位於「環頭環尾」的西灣河區,接近筲箕灣舊區,所以價錢不高,現在開價三十餘萬,也很合理。與此同時,我轄下的觀塘工業區,「廣東省銀行」來開分行,分行經理光臨政務處向我打個招呼,談話間我稍提到想買樓,翌日他便親自打電話來,懇請我找他們辦樓房貸款,二話不說便擔保可以做九成按揭!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黃飛鴻其人其事
黃飛鴻是否真有其人?
黃飛鴻的確有其人,他生於1856年廣東佛山,死於1925年4月17日,經歷了晚清及民國初年的動亂歷史。
香港灣仔近堅拿道的地方,就有過一所「黃飛鴻健身院」。主持人是黃飛鴻的第四任太太莫桂蘭;莫師太嫁他時只是19歲的黃毛丫頭,他死後先在廣州再到香港設館教授洪家「鐵線拳」作養生之道,不教搏擊,到1982年才逝世,享年八十多歲。
話說李小龍
真正的李小龍電影和模傲他的作品的錄影帶,遠至南美、非洲小國都大行其道。現在的李小龍迷,很多是他逝世後才出生的,這樣的一顆巨星,實在是文化史上的奇人。
我和李小龍的淵源
一如七十年代眾多的青年,我也是先迷上李小龍電影的才上武館學功夫的。李小龍在香港拍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四齣電影,外加「死亡遊戲」的一小部份,前後不過三年,便奠定了他不世的歷史地位。
李小龍打的是中國南派「詠春拳」,我當然決心投身學習這門派。我在1973年拜師,師傅是武林中稱為「講手王」的黃淳樑。黃師傅和李小龍都是在五十年代葉問宗師所收的最早一批弟子,所以算起來,李小龍是我的師叔。
少林寺武術
論歷史,當以北派為先。相傳北派是印度僧人「達摩」 所創。達摩為佛教禪宗一系,魏晉南北朝時來到中國,當時南朝是梁武帝當政;梁武帝篤信佛教(在杜牧詩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但已流於形式和繁文縟 節,與達摩的明心見性一派不同。梁武帝初時以上師之禮接待達摩,但兩人意見不合。梁武帝問達摩,朕建造那麼多寺院、佛像,有何功德?他心目中還以為達摩會 大大誇獎他,誰知達摩簡單的一句「並無功德」把他氣得半死。
霍元甲
早在1971年,李小龍揚名立萬的電影「精武門」,由香港老導演羅維兼任編劇,把霍元甲在上海建立,不分武術派別地聘請不同的師傅教授學員的「精武體育 會」,寫成霍元甲自己一派的「精武門」,再憑空捏造一個弟子「陳真」給李小龍飾演。1973年李小龍逝世,1976年羅維再拍「新精武門」電影,捧出新人 成龍。後來跟風效尤的還有幾套電視劇,如亞洲電視的「陳真」、「大俠霍元甲」,後者的主題曲(「昏睡百年,國人夢已醒....」)今天的卡拉OK內仍有人 點唱。李連杰最新一齣「霍元甲」,由於內容諸多失實,使霍元甲的後人站出來駁斥一番。我說得不好聽一點,這些年來的影視界,簡直把這個真實的武術家搞得烏煙瘴氣。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荃灣)
我在香港政府的薪金按年遞增,由1977年的二千餘元加到1983年的七千餘元,表面上很豐阜,可是當年的我不懂得為自己打算,花錢很手鬆,要交租,買了車又換車,個個月都花清光;不像一些同輩朋友,一出社會做事便每個月死慳死抵,省下一千幾百元,以儘快買樓為目標,幾年下來已儲下幾萬元,夠錢做首期買一層「置富花園」或「太古城」了(當時的樓花僅十多萬一層)。
我愛面子,不願向父母商量借錢做首期,惟有繼續租樓住。各位年輕朋友,真是前車可鑑,我的例子要引以為戒啊。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西貢)
大學畢業兩年後結婚,離開父母,經營二人世界。開始隔幾年搬一次屋的生活,住過新界、香港東區、中區,最後搬回父母在油麻地的家準備移民。
我結婚後搬出去住,一心過自由自在、父母管不著的生活,真是心情興奮。於是刻意「有咁遠搬咁遠」,在西貢租樓住。
當時政府為了建造「萬宜水庫」,收了一些原居民的地,在西貢墟建了很多座六層高的樓房,按居民的土地大小賠償若干個單位,我的業主自住一層,其他的出租。
每層實用面積700平方尺,一廳四房,租金每月才700元 (那時是1978年)。樓底13尺,前後通風,房房有窗,十分涼爽。我們用一間睡房,一間書房,一間Hi Fi房,一間儲物房,井然有序,十分舒服。下樓走一分鐘便是海邊,時常還有牛隻在街上踱步,環境很不錯。
當時的西貢墟,絕對是鄉下地方,只有一個做半天生意的小街市、幾間店鋪,也可以買齊簡單的生活所需。假日有人來旅行,租艇出海游泳,所以也有幾間中式飯店,其中一間「東園」客家菜,鹽焗雞很有名;又因附近也有些西人住,所以有一家頗有情調的「蘇珊娜餐廳」,由一對濃裝艷抹的華人姊妹花經營,其西餐頗有水準。
住在西貢,平日絕少朋友來坐,週末卻常有訪客。朋友來探我,當作一天的旅行節目,日間游泳、打其八圈麻雀,甚至留宿一宵,好在房間多,不是問題。
住西貢,空氣清新,晚上睡得香甜,但講起上班的交通問題,就真是「一殼眼淚」!
我那時在何文田「愛民村」旁的房屋署總部上班(太太在佐頓區),我每天要乘巴士到彩虹村,轉乘13號巴士到旺角,然後乘小巴上愛民村。
初時跑西貢線的還是單層巴士,半小時一班,爬那斜坡很陡的西貢公路和清水灣道,車子慢如蝸牛。我們要早上5時起床,趕搭5時30分的巴士,6時許便到達彩虹村,趕上尚不擠滿的13號巴士,7時左右到達旺角,時間寬裕得可以上茶樓飲早茶,及時在9時上班。
假如我們睡晚了一點,要乘6時的巴士,由於西貢上車的乘客已多,有時上不了車要等6時半的一班,大件事矣!時間越晚塞車越厲害,到彩虹村時已是近8時,但見車站大排長龍,要等三四輛雙層大巴才上到車,9時之前決計到不了旺角,一定遲到!
你會問:「為甚麼不乘地鐵?」那時香港還未有哩!
如是者,天天花幾個鐘頭上班,下班就好一點;但是在週末或假日,如果我們上午出一下市區,到下午或傍晚回家時,又要與去西貢燒烤的年輕人在彩虹村共排長龍,等個多小時很平常。
住了一年多,西貢線改用雙層巴士,同時九龍線地鐵開通,免了彩虹到旺角那一程的苦況,我們才不需要每日5時起床。
這時我也再接再厲,路試合格考到駕駛執照,於是不假思索馬上買車,從此不用擠巴士。有時下了班和同事在愛民村「民天酒樓」打完雀局,已是晚上12時後,道路暢通,我試過飛車18分鐘便回到西貢了。
我在西貢一共住了五年,其間我亦由房屋署總部調職到觀塘警署。1983年,我搬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荃灣居住。(明日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延伸閱讀: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荃灣)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筲箕灣)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半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