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半山區)

我做香港政府的高級訓練主任,算是「高級公務員」,起薪點為總薪級表的第38點,1988年時近二萬元,另外有實報實銷、最高可達9000餘元的租屋津貼。這份工有一年試用期,試用期末的考核成積欠佳,得打回原形。我穩札穩打謹慎從事,不像有些同事,一考到起薪點第38點的職級便馬上賣樓,拿房屋津貼去租住大屋,務必到職位Confirmed了才考慮。

一年易過,無風無險。

70年代讀香港大學,一次偶然走到Old Halls(明原堂)外的「列提頓道」,但見一列60年代的七八層洋樓,街道綠葉成蔭,行人稀少,十分寧靜,心想有朝一日能住這裡多好!

我想起有個老友,住列提頓道附近的「巴炳頓道」(就是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和范柳原住的地方),乃請他留意一下有沒有適合的樓出租,隔了幾天老友來電,有好消息!老友有個世伯,在列提頓道有一層收租物業,700平方尺,位於頂樓一層,還連700尺的天台,有電梯,租客剛好遷出,現在招租,最好是租給熟人。因為是1963年的舊樓,叫價很便宜,月租僅6500元。

馬上請老友世伯看樓,一切極之滿意,即簽二年租約,並計劃把筲箕灣的樓賣出。

過了幾天,放工回家時,到家居附近的一家地產公司掛牌,誰知道晚上8時他們便帶人來看樓,一年前用36萬餘買的樓,當晚以45萬賣出,我又變回「無樓一族」。但是生活環境馬上會有改善,而且住列提頓道不愁車位,我又可以買車,開車上班啦。

港島的中半山區很有趣,「堅道」一直向西伸展,易名「般咸道」,把中半山區上下切開兩半。上面的是典型的富人區:柏道、羅便臣道、寶珊道、巴炳頓道、旭和道、列提頓道.....真是講出來都威過人,而下面的是傳統的港島平民舊區,甚麼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高街、正街,與上面的洋化街名,聲價差天共地。

我在列提頓道住了三年,很是適意。由於該區居民稀少,大家很容易熟落,不會像一些多層大廈,人人重門深鎖不相往來,同住一層樓進電梯都未必打招呼。

我最津津樂道的是,樓下一個報攤,從來沒人看檔,每天早上各式報章放在那裡,買的人放下硬幣自拿報紙,一大堆錢沒有人偷,到時到候報販會來收檔取錢,幾年都是這樣!

我住的樓一梯兩伙,和對面的人家感情很好,我搬走的一天,所有東西打包,不能舉炊,鄰居老太太叫我們不要出去買東西吃,特別多做幾個菜,請我們過去吃飯來餞別,使我們很感動。

這都是舊式的街坊情誼,現在說來不多見的了。

1991年,從列提頓道搬回佐敦區的「文X樓」,即父母的舊居,也是我結婚前的家。原因是父母要到移民外國的妹妹的家暫住兩三年,我要代為看屋,同時我也計劃兩三年後移民澳洲,逼自己把車賣掉,慳得就慳了。

1994年移民之前,我回筲箕灣舊居附近走走,重拾一點回憶,看到地產商掛出我住的大廈同類大小的單位,價錢差不多,不過前面多一個 "1" ------是145萬,我的天啊!!!(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延伸閱讀: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西貢)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荃灣)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筲箕灣)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半山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