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我的宗教教育(上)

我在1960年考進了「循道小學」,開始接受基督教的教育;一年級正式上聖經課。另外母親督促我每星期日上「主日學」,暑假讀「暑期聖經班」。

牧師的正式講道,通常在開學禮和散學禮才有的。在早會上訓話和在堂上教授我們聖經課的,是學校中的一般老師。擔任「主日學」和「暑期聖經班」的,也不過是一些十餘廿歲的大哥哥、大姐姐。

他們當然是基督徒,但是「道行」方面不算得很高。舉例:班主任老師向我們講耶穌用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的神蹟,她說耶穌撕開一個餅,裡面又有一個餅,撕開一條魚,裡面又有一條魚,撕之不盡,所以可以餵飽五千人囉。

她又說向我們講一個證明「神必應許我們的禱告」的故事:有一家孤兒院,有發展商在對面建築高樓大廈,建成後必會阻擋前面的景觀和陽光,於是院長便和眾孤兒一同禱告,求上帝幫助。過了幾天,果然有政府人員前來干涉,說工程不合規格,勒令馬上停工,於是孤兒院的問題解決了,眾人鼓掌多謝神的恩典!
這個故事,大概是她捏造出來的,她還派我代表全班,在全校的講故事/演講比賽中講述這故事。

學校聖經課的教材,大多是用現代白話寫的聖經故事,舊約主要是參考「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等 ,新約則是四福音書記載的耶穌事蹟為主。母親還買了一本「新舊約全書」聖經,叫我有空便讀,希望可以改造我這個頑劣之徒。說真的,我曾經立志把聖經由頭到尾讀完,可惜未竟全功;保守估計,讀了約三分之二吧,不過聖經的很多內容都記得

每個學生天天都要帶一本「聖詩與禱文」手冊上學,前半部是聖詩集。學校每天有30分鐘早會由當值的老師領唱幾首,跟著是集體祈禱、朗讀後半部的「啟應文」,全體同學分兩批,一批唸「啟」另一批唸「應」,都是一些聖經擇錄出來的「金句」 ,讀到滾瓜爛熟,例如我到現在還能夠隨口唸出的

啟:「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
應:「你的杖,你的桿,都安慰我」 ......諸如此類。 

小學不設中史和西史科,我們尚未很認識孔子、秦始皇、 岳飛,拿破侖、哥倫布、達文西......這些對我國和世界歷史有極大影響的人物;但是在學校的硬性灌輸下,我們的腦子裡被強迫塞滿甚麼挪亞、摩西、阿伯拉罕、大衛、所羅門王、約書亞、以賽亞這些猶太人物。現在想來,真是不大妥當。

而且我認為舊約記載猶太人與外族的衝突故事,當中大量醜化外族、誇大種族仇恨,血腥程度簡直是三~四級。耶和華被塑造為極點偏幫猶太人、不時動手大屠殺「敵人」的神。這些猶太文化特徵,對維繫千百年來顛沛流離的猶太民族或有其必要,但實在太不適宜灌輸給我們心智有若白紙一張的中國兒童。(明日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