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貪生怕死話地獄

我年幼時,由父母帶著到香港的虎豹別墅遊玩。該處是東南亞著名的星島報業集團的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所建;他們篤信佛教,別墅特設地府塑像一角。每遊到這裡,我就十分害怕。


上圖僅是其中之一,尚有其他的生前作惡的人在地獄受種種刑罰的塑像,還是「對號入座」的,犯甚麼罪受甚麼刑,絕不含糊。到底真實性為何?天曉得,但用意在勸人為善,不失為有效的方法。

佛經對地獄有其極之詳盡的描寫,早幾年香港電影「無間道」系列,把「無間地獄」這名詞普及化,無人不知道;而一般中國老百姓對地獄的理解,乃印度佛教與中國道教之混合。

 
中國長江之畔,四川的豐都鬼城也很出名,也是有大量類似的地府塑像展覽,比香港的虎豹別墅大型得多,成為旅遊名勝,我曾到此一遊。可惜長江三峽工程使水位上升,如今整個豐都鬼城已遭淹沒,不能再看。

另外有古往今來不同畫師所畫的地獄變相圖 ,發揮其豐富的想像力。聽說有惡人看了改過為善、屠戶看了轉業不幹、並持長素贖罪云云。


對一般人來說,單是「死」已經夠可怕,因為:

貪生」,是生物的本能,有所謂「螻蟻尚且偷生」、「好死不如賴活」的說法。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懂得思想,留戀世界上的享受、捨不得親人、財富等等。

怕死」,是因為死的過程通常都是不愉快的:衰弱多病,累人累物,自己也痛苦。至於死了之後又將如何,真是要「死過至知」,但是很少有死過回生的人向在世之人介紹介紹(近世有科學研究,見我的前文「瀕死經驗」)。「不知道死後會怎樣」這個最大的空白,本身就是極之可怕的了。解決人類對死亡的疑問與驚佈,古往今來各個民族之中,促成了根據不同答案產生的「宗教」。

死後下地獄,更是可怕之尤。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同源,但對「地獄」的描寫各有不同(參考維基百科「地獄」這一條)

猶太的舊約聖典的記載,在但以理書之前的先知,都少有提過地獄,基督教的新約主要是在「啟示錄」的描寫,僅為作者約翰的夢境,乃其一家之言。出自耶穌之口的,我僅記得是路加福音15章「乞丐拉撒路與財主」的比喻故事,說二人死後,拉撒路上了天堂,財主為富不仁,在地獄被火燒得唇乾舌燥,向在阿伯拉罕懷中的拉撒路乞求一點水解渴。

歐洲詩人但丁(Dante Aligieri , 1265-1321)便是根據西方的基督教神學,加上他的想像寫成的文學創作「神曲」(The Divine Comedy)。這書詳細描述地獄、煉獄、天堂的情景,我們視之為藝術的巨著可也。例如他說地獄有多少層,整體為「漏斗形」,當然純屬虛構,今人豈可當真?現代人能由頭到尾讀完全本「神曲」的少之又少----我慕名買了一套英文譯本,只是略略翻過便束之高閣。
不過歷來也有不少畫師,根據其描述表現在畫布上的,如下:
且不論對死後世界的論說的真與假,對很多人來說,「有答案」總比「沒答案」好一點,更令人安心。誰能否認,宗教試圖解答人類對死亡的無知與恐懼,的確有助其傳揚於大眾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