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入城記

九龍城寨 (又稱九龍城砦、九龍砦城),由於歷史原因,一度是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境內「中國領土」,現在已經清拆乾淨,變了一片大空地的城寨公園。

大多數香港居民都只是在外面乘車或走路經過城寨,看到朝外面的一列舊樓,掛滿「XX牙科」招牌,充斥著大陸訓練出來、不獲香港執業資格的牙醫,廉價為坊眾服務。非城寨居民視之為藏垢納污之地,不敢進入。

反而是外國人對此地很有興趣:我的香港大學哲學系老師 C.G. New 有空不寫哲學書而寫小說,處女作The Chinese Box的的序幕,就是一個妓女在九龍城寨裡一覺醒來的場面。

由於香港法律在城寨不適用,裡面有妓寨之類的違法勾當,一點也不出奇。

1970年,我還是個中學生,一班同學都是男校的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對性充滿好奇。我們私下傳閱裸女雜誌和色情小說 (給老師知道可後果嚴重,有同學被罰停課,通知家長)。聽見城寨裡有小電影和脫衣舞看,都很想一開眼界。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喜歡作客的貓

貓性好奇和愛冒險,來去比狗還要自由,多高的欄杆也關不住,一跳一爬就翻過去了。

有些貓有認路特異本能,可以溜到去很遠的地方又回來。常常在報上看到花邊新聞,主人搬走遺下貓、或把貓送了人,貓長途跋涉幾個月走幾百里找回原主人的故事。

是否有那麼神奇我不肯定,不過有個朋友的家貓,就真的送到十多里外隔了幾個區的另一人家來養,那隻貓走了十幾天返回舊居的事,卻是千真萬確,是主人親口告訴我的。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寒夜餐

澳洲的冬天可以很冷的,尤其是晚上;平日的商場顧客很少,更見冷清。
這家Pizza店本是不錯的,也門堪羅雀: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黑珍珠

.
早些時,香港首創的3D色情電影「肉蒲團」相當旺場,吸引很多年輕男女拉大隊去看----畢竟時代不同了。

2011年的「肉蒲團」其實是1991年「玉蒲團」的翻拍,當年的女主角波霸葉子楣現在已經銷聲匿跡,男主角吳啟華還有拍戲。

今次講這出1970年的「黑珍珠」,算是香港最早期的大銀幕色情片,以完全不要臉豁出去的姿態製作;但是上映時,居然以「新潮教育奇情香艷巨片」為宣傳

「女主角」李紅,是60年代粵語片的二線演員,向來只能在一些低成本的製作出演,例如新馬仔的七日鮮鬧劇、關德興的黃飛鴻系列。她自組公司,出錢拍「黑珍珠」,在片中卻沒有脫,宣傳時連導演的名字也不見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偉大的父母

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名叫Lynette Rowe,1962年在澳洲出生......



她一出世,就沒有四肢。
醫生初時診斷,她的殘缺可能是某種不知名病毒所致。後來有其他案例陸續浮現,大有可能是因為醫生為了減輕孕婦作嘔症狀,開了一種德國大藥廠 Grunenthal 生產的名Thalidomide 的藥,給她媽媽服用所害的。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人之初


「人之初」(1951)

 大觀公司出品,「大觀」是香港早期電影史上重要的名字,由美國華人趙樹燊創立。他的妻子,就是也有份在這電影演出,本網誌介紹過的 麗兒 (Marianne Quon)。

他們都是在美國出生,受美國英語教育的。趙樹醉心電影,在美國小試牛刀之後,感覺華人在那個年代很難在美國影圈闖出一片天,乃和弟弟趙樹芹(也是導演)和女友麗兒,帶著拍片的資金,移居香港謀發展。他和麗兒,是在香港結婚的。

那時香港戰後才幾年,市道十分蕭條。製作條件很差,市場小兼且觀眾水平低;飲洋水長大的燊也不得不拍隨俗的電影,包括那些全靠粵劇伶人在攝影機前,依他們的一套唱做唸打,無從「導演的古裝片。

這齣「人之初」,是比較高水平的誠意之作。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代友人發布音樂會消息

...................

昆士蘭表演藝術中心音樂廳
7月5日在布里斯本昆士蘭表演藝術中心 (QPAC)音樂廳港口朱宗慶打擊樂團會特別演出創團25週年世界巡迴曲目「三部曲」、「射日」、「鑼鼓慶」等,屆時除欣賞美妙打擊音樂外,舞台上亦將首度呈現數十種打擊樂器,如傳統樂器大鼓、鋼鼓、五個八度馬林巴木琴、天巴鼓、非洲鼓等,相信這場音樂會將令人印象深刻,餘音繞樑、不絕於耳。  

朱宗慶打擊樂團於1986年成立,是一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專業打擊樂團也是世界三大打擊樂團之一,曾多次獲邀在國際重要場合演出,不論是團員演出經驗、素質、表演曲目、樂器配置等更臻精進豐富,均為一時之選。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貓眼女郎

1967年,香港正陷入社會動盪、百業蕭條的暴動年代,電影業也很困難。

香港電影到了一個新舊的轉型期,路向未明,戰後第一代的粵語片演員年華老去,紛紛退休,全靠幾個青春偶像支持大局。

這是當年的粵語片「貓眼女郎」:
 
很老土,是不是?限於製作成本和人才,當時的水準就是這樣了,請大家體諒一下。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冬日之貓

貓天生惡冷喜暖,冬天一定要找地方避寒,最好是太樣照得到的地方了。

我家露台向北,南半球冬天上出的太陽是東方偏北的,所以露台這張桌子是Meow Meow專用的臥床。
這幾天澳洲寒流到,早上氣溫只有幾度....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張仲文

50年代的華語片性感女神,我肯定非張仲文莫屬。
當年娛記稱她為「最美麗的動物」,那是仿傚美國影壇給阿娃嘉娜(Ava Gardner)起的綽號了。 

當年穿這種泳衣已是很大膽

張仲文美目盼兮,攝魄勾魂;豐胸隆臀,身裁火爆,大多時後穿緊身旗袍和洋裝,強調其如「可樂樽」的胴體。最厲害的是纖腰僅盈一握,使人看得心驚肉跳,生怕會中間折斷。 

 有人把張仲文和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相提並論,但我覺得她的氣質和身形,更接近「瑞典冰山」安妮達愛寶(Anita Ekberg):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萬物之靈

我那一輩,從小就從老師和兒童讀物得到的觀念:「人是萬物之靈」,小學生作文也鸚鵡學舌,照搬不誤,扮高深。

先民智者,仰觀天地,以為日月星辰,運行有其規律,俱以人類為中心;他們神道設教,向民眾灌輸「我們是神的寵兒」、「神賦與我們權柄,管理世界萬物」的觀念。

都是坐井觀天,「自我感覺良好」的誤解而已。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慈善地獄

傳宗教,目的應該是導人向善。辦教育,旨在作育英才。辦慈善,就是要保赤安良。

偏偏在這三類性質神聖、值得敬仰的事業,躲藏了一些心理陰暗,作惡多端的人。久不久就傳出性侵犯、虐待兒童的醜聞;而這些機構為了「保存大局」,對這些事情多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態度,實行臭屎密冚。到了欲蓋彌彰,為大眾所知道時,犯事者和包庇者,有負社會的期望,更加令人憤恨。

小孩學打鐵,鬼叫你窮,頂硬上啦
澳洲作為英國的前度殖民地、現在的附庸國,一向急「祖國」之所急,慨然為英國舒憂解困。

20世紀曾有出船票加津貼,「贊助」英國的窮鬼移民來澳洲的政策,簡直是賣大包到極點。另一方面,澳洲大量收納英國的孤兒,以減輕祖家的社會服務開支,前後一共有7000人。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古典奇曲Bolero

一個旋律,連續重覆又重覆,一共19次,就成為一首管弦樂曲------20世紀初法國印象派大師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布萊羅舞曲( Bolero)。

19次?不怕悶死人嗎?果真是藝高人膽大,拉威爾是配器的高手,曾經把一首比較簡單的樂曲:莫梭斯基( Modest Mussorsky)的鋼琴獨奏曲「圖畫展覽會」(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配成火花四射的大型樂曲

以下是Charles Dutoit指揮日本NHK交響樂團的演出。
第一段:

他用最簡單的一件樂器開始,旋律不斷重覆,然後把其他樂器一件一件的加上去,構成越來越豐富的音色,像織布一樣,織成一幅色彩斑爛的錦被。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風力步行獸

這件怪異的發明,難以名狀,惟有叫它「風力步行獸」了:

好像「星球大戰」電影中的鐵駱駝。

發明人是荷蘭人 Theo Jansen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英文名文章雜碎

可能有些搜索引擎連結了本博,說版主可以義務為人根據他們的中文名字「翻譯」成「英文名」,於是三天五天就有新讀者留言,要求我為他們或其子女起一個合適的英文名。

蒙讀者看得起,不恥下問,我當然盡量就我所知,有時還花點時間翻翻書,為他們想想有甚麼好的名字可以選用,務求發音和原名有點相似,在西方社會又真的有人用的。

最近看過一段我的校友師弟----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家傑教英文的短片,談「正統」的英文名。片中他列出Bird 和Superman為「怪名」,勸香港人不要用,是對的;但把 Coco都包括在內,未免矯枉過正。

他引述其恩師沈澄大律師做大律師公會主席時,抽秤那些新丁,說Tommy都不是堂堂正正的英文名,威脅那些律師仔,不改名就不發牌給他們的故事,我就覺得太老冬烘了。現在的西方社會,連女子都叫 Alex, Chris, Sam, Morgan,那有那麼講究?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五十年前的香港

1961,五十年前的香港,我讀小學一年級。

偶然在網上發現這段短片,還是難得的彩色的呢。

當時的事物,我還都可以記得清楚,就向大家解解畫,懷舊一番吧。

0:00 一開始,是「泛美」(Pan Am)民航機降落九龍舊啟德機場。當時是有航空公司的翹楚,不知道怎的,有一批泛美的旅行袋(送給乘客的?)流出了市面,藍色、四方形、大地球商標,成為當時學生最「潮」的書包,後來可能香港有人仿製,變得一街都是,流行了好幾年。

0:15 油麻地渡海小輪,那時主要是中環--佐頓、中環--旺角、灣仔--佐頓,灣仔--紅墈,中環--佐頓還載汽車過海,那時還沒有海底隧道呢。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網上聽中文電台

我都算是半個廣播人,在澳洲做了十多年的中文廣播電台,主持過很多節目,前文「廣播生涯」、「封咪」略略提過了。

我也喜歡一邊工作一邊細細聲聽電台音樂,但是我以聽古典音樂為主,本市只有兩個古典音樂台。我是香港人,也喜歡聽聽廣東話節目,但是我服務過的昆士蘭4EB和澳洲全國廣播的SBS電台的廣東話節目,每日頂多是一兩小時,不夠癮。

網絡時代,香港很多電台同時網上廣播,有朋友買了個Internet Radio,只要家中的上網連了WiFi,就可以用串流(Streaming)接上收聽全世界的網上電台。澳洲這方面比較落後,電器店沒有Internet Radio賣,想賣就要在eBay 找,價錢起碼也要80美元,給你的只是一具絕不HiFi的手提收音機的音質,不大化算。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摺疊單車

上次和朋友單車半日遊 ,感覺很有樂趣,但是嫌把單車上架掛在車尾費時又費力,乃動起了念頭想買一輛可以摺疊起來,放在汽車行李箱或後座的單車(Folding Bike)。

我在網上做了幾天搜索研究,這個專門製造摺疊單車的品牌Dahon最合理想,雖然未及公認「摺疊單車的勞斯萊斯」Brompton 的級數,Dahon Eco-C7 評測報告還是有讚無彈,所以比大眾化的單車貴一點也是值得。

我跑了幾家單車店都沒貨,卒之在離家廿公里的一家找到一輛,還可以特價出售,比在美國買還要便宜100澳元!於是馬上付款拿走。

就是這輛

好靚仔的Dahon
有人說,車輪比正常的單車小(20 Vs 26吋),踩起來會不會很慢和費力?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酷熱與嚴寒

2011年6月9日。

這邊香港「天文台發出今年第三個酷熱天氣警告,最高氣溫更錄得三十四點五度,是自1980年以來,6月份的最高紀錄,炎熱天氣下有市民中暑暈倒。」

地球的那一邊的澳洲,卻錄到多年中6月來最冷的一天,多個大城市都跌到10度以下。「10度」這個數字,原來可以有不同的意義;9日那天就是因為是沒陽光的陰天,加上一點風,人感到的是徹骨的寒冷,像三四度的樣子。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父母那一代

我今年稍後回香港的主要目的,是父母慶祝結婚60週年。

父母兩人同是1932年在大陸出生的,那是中國最苦的年代。他們出生後幾年,中國便開始八年抗戰,抵禦日本人入侵;鄉下又連年歉收,連基本食糧都不夠,有人活活餓死。

他們都沒有機會讀正規學校,現在看書報的能力,都是一點一滴的「上散學」積聚下來的。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異族婚姻

(新浪網舊文修訂重刊)

澳洲是由移民組成的國家,移民來自五湖四海,共冶一爐,所以「異族婚姻」十分普遍。我們一眼看過 去都是「主流」的鬼佬鬼婆,但其中很多是德裔混愛爾蘭裔、意大利混希臘......的產品。好像我現居的房屋的原業主Eisentrager女士,其姓氏 一看便知是是德裔,她說上幾代的婚姻都是德、愛兩族混來混去的。
認識的華人朋友之中,華洋聯姻的異族情鴛不在少數,但有個比較特別的現象:絕大多數是華女嫁洋男,極少數是華男娶洋女,粗略估計比例,是10與1之比吧。

 中國開放門戶接觸外國的初期,放洋出外的多是男性,其中不少都娶了洋太太。例如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容閎、著名學者楊憲益、百多年前雪梨巿的僑領梅光達(英文譯音 Quong Tart)等等。
著清裝的梅光達

早期的華男還是穿清裝拖著條辮子,絕對談不上「英俊有型」,在尚屬保守的西方社會之中的洋女委身下嫁,肯定要克服不少社會家庭壓力和努力作出妥協。

為甚麼在現在中國門戶大開,人民頻繁交流的情況之下,卻有今日比例不均的現象?這倒是十分有趣的課題。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少年殺人事件

半個世紀前作家Truman Capote寫了本暢銷紀實小說,改編為同名電影In Cold Blood (1967),大導演Richard Brooks執導,當年十分轟動。

情節是描述1959年兩個青年,入屋行劫還殺了事主一家四口,所得只是幾十美元,卒之法網難逃,被判死刑。很多人討論為甚麼有人會那麼壞,無冤無仇也可以下毒手。

Nitin Garg的遺體運返印度
現在墨爾本也有一宗劫殺案審訊,死者是個印度留學生 Nitin Garg;2010年一個晚上,他走過公園,到另一邊的Hungry Jack's 快餐店上班,途中被劫。他反抗時給劫匪插了一刀,負傷走到店門不支倒地,送院不治。

當時印度裔社區大嘩,懷疑是種族歧視者所為,印度傳媒大造文章,民眾爆發示威。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列車靜卡

以前乘火車,有人拿一本書或報章雜誌來看,消磨時間,有人會打盹、遊目四顧或醒著發呆。

現在科技進步,玩意多多,很多人一上車就拿出手機打電話、上網、玩遊戲。年輕人聽iPod,雖然插著耳機,聲音一樣外傳到擾人的地步。


有人講手機特別大聲,隔了半條車廂也聽得到他們講話;原因是你又講,他又講,車廂內弄得不寧靜,他聽不清楚對方,以為對方也聽不到他,於是越講越大聲。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爵士小提琴

爵士(Jazz)是不拘一格的音樂,所用的樂器,最廣為人知大概是色士風(薩克管)、喇叭,其實可以各式各樣。今次要介紹的,是一般人認定是「古典」樂器的----小提琴。

提到爵士小提琴家,首先一定是法國人Stephane Grappelli(1908 - 1997)了。他是學古典小提琴出身的,還會演奏完全不同的樂器:拉手風琴和吹色士風。他在世界頂尖的巴黎音樂學院修業四年,但是一生獻了給爵士樂,在30年代便創立了著名的Quintette du Hot Club de France,裡面的結他手便是一代宗師,以前我介紹過的Django Reinhardt

Stephane Grappelli得享89歲的高壽,演奏生涯極長,年逾80還經常表演,十分難得。

與他合作過的爵士樂手多不勝數,很多是大師級,還有些玩票性質的古典大師,如大提琴家馬友友、鋼琴家/指揮 Andre Previn。不過合作最多,最有默契,在70年代為英國的EMI灌過很多唱片的,就是小提琴家Yehudi Menuhin 了。以下是他倆的代表作,Tango 名曲Jealousy:

這是1990年,他在澳洲演奏的Blue Moon: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正點甜品

依照香港人的說法,應該是「正甜品」的,「正」字還要讀成 ' ziang' 才夠傳神,怕外省朋友不懂,惟有用台灣中文「正點」了。
上面的是Crepe Suzette(台灣譯Crepe做「可麗餅」),是法國式甜品,用蛋漿打麵粉,在鐵板上倒一小勺,一拖一撥,快煎成「薄餐」,味道就像香港街頭阿伯的「雞蛋仔」。

Crepe Suzette考功夫的是那個甜酸橙漿,這份Crepe的雪糕球呢,廚師還混了椰絲的,特別惹味(13澳元)。

這是朱古力布甸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反護航狗噏

22年了,眼淚已經流乾。

把去年的舊文如果沒有鎮壓六四民運 重貼:

人人都會犯錯,政府也不例外。

人犯了錯,希望得到原諒,人家先要你認錯才行;政府想得到人民原諒,也不能例外。

有些政府不肯認錯,只是想自己不提、人民不要問,久而久之,就大事化小,小事變無。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不可一日無此君

iPad2 買了20天,我用它的時間越來越多了。

蘋果電腦的可惡之處,是其封閉的系統和-----昂貴;但蘋果的優點是人性化、好用、美觀、流暢和創意。

電腦發展初期,還是要在鍵盤上打指令的的DOS的平台時,全靠蘋果,才催生出今日的主流「視窗」(Windows)系統,和我們一天摸到晚的「滑鼠」。

多年前PC已經出產平板(Tablet)式的便攜電腦,但是並不成功,這個意念給蘋果化腐朽為神奇,創造出iPad,橫掃全球,雄霸九成的市場,真是抵佢發達。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文化衝突

昨日兩宗新聞,都與伊斯蘭傳統和現代西方文化的歧異有關。


伊斯蘭教對肉食的要求很嚴格,吃哪種動物、宰殺前誦經、屠夫怎樣下刀、怎樣放血也有規定。遵照規定屠宰的叫 Halal 肉,由專門店售賣,教民一定不可以吃非Halal肉----絕非「不吃豬肉」那麼簡單。

澳洲有大量牛肉出口到印尼,但ABC新聞在5月31日Four Corners節目之中揭露,印尼有起碼12個屠場,屠宰牛隻時不是先打槍或電暈才解剖,而是「監生割喉」的殘酷方式,過程使牛隻遭受極大苦楚。

警告:心靈虛弱和愛護動物者,勿輕率點擊看以下片段:

澳洲國民大譁,政府即時宣布,禁止出口牛隻到印尼,呼籲印尼用較人道的方法屠宰動物,且看事態發展,印尼能否合理回應要求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大賊與小賊

近日黃金海岸一帶發生多宗打劫案件,匪徒多數在晚間做案,向那些通常只有一個人值班的油站、便利店、快餐店下手。

簡直是「細眉細眼」之極,劫得的款項不外是幾百元,有些劫匪賤到香煙都掃幾包,酒都搶幾瓶。不過警方從行事的跡象來看,懷疑有人「密食當三番」,一晚做幾單,做鄰近幾個區同一類型的商店。

香港的打劫解款車得手千萬元的大案,澳洲可謂絕無僅有,多的都是這些小賊。最可憎的是那些入屋爆竊,根本完全失控,破案率奇低,拉到人起回失物的機會幾乎等於 0,報案也是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