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告別2007

Picture
今天晚上時鐘一顯示12時正,便是2008年1月1日了。
我住的城市布里斯本,每年例在河畔大放煙花,雖然比不上悉尼海港的煙花大匯演的規模,也有一番熱鬧的吧。


澳洲東岸是地球上領先的時區,比香港快2小時,今天晚上香港的朋友,一定會在銅鑼灣的時代廣場雲集,等待子夜時分,倒數歡迎2008年來臨。
人回想以往,覺得時間過得好像特別快。一轉眼,我離開香港已經十多年了,但是一切宛如昨日。
吃老友的餞別宴,到步後認識新朋友,每每被人詢問問:「為甚麼要移民?」 我為人率直不善矯飾,一切但說無隱:「1997囉。」
一眨眼,1997都過了十年啦,呵呵。
每逢到除夕, 很多人有「又老了一年」的感嘆。
其實宇宙間「成、住、壞、空」的定律常存。人類、所有生物,甚至一塊石頭的「老化」,其形相生生滅滅,是在每一剎那不斷呈現的,絕不稍為停留。人變老,當不以一年的結束為分水嶺。
佛家這套本體論,甚為奧妙。34年前,我讀中國近代哲學家熊十力的巨著「新唯識論」時初次看到,我的感覺仿如觸電。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若以平常心迎接2008年。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光陰一瞬間

新浪Blog裡的朋友,我想大多是比較年輕的吧,這從他們的行文風格、興趣內容方面看得出來的。

我之所謂「比較年輕」,是指三十歲以下,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或會覺得相隔三四年已經是另一個年代,Teenager會認為「二」字頭的人已經是「老餅」,與他們「傾唔埋」(談不來)的了。

有些「三」字頭的博友,已經覺得自己相當老,我這些「五」字頭的,簡直是「耆英」級,「侏羅紀年代」的了!

年輕人記憶短,「以往」的不過是十年八年的事,對將來有很多憧憬,兩三年都好像要等很久的。

請大家聽我幾句過來人語:

好好的利用和享受三十歲前的十年時光,一過了三十,回想往事「嘩,這樣已經是三十幾年,人生豈不是過了一半?!」再磋跎幾年,「四」字已向你招手,過了四十,人生就是向下坡的路走,沒有了Brake 似的,進入「倒數」了!

我看家中的舊照片冊,翻出了這一張:

是爸爸和我在沙田「西林寺」拍的,那時我大約是7歲吧。

爸爸早婚,生我的時候才22歲,所以當時是30歲還不到。

我大學畢業後兩年便結婚,今年已經是29週年。我想:假如我一結婚便有孩子,那麼我的孩子現在就是照片之中我爸爸那麼大了!

一念及此,真是悚然以驚。

時間,過得真是快呀!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婚姻輔導

(中譯:Chris)

A husband and wife came for counseling after 15 years of marriage.

有兩夫婦結婚15年,終於要找婚姻輔導。

When asked what the problem was, the wife went into a passionate, painful tirade listing every problem they had ever had in the 15 years they had been married.

治療師問他們有甚麼問題,太太便痛心疾首、喋喋不休地數說這15年來的每個問題。

She went on and on and on: neglect, lack of intimacy, emptiness, loneliness, feeling unloved and unlovable, an entire laundry list of unmet needs she had endured over the course of their marriage.

她說過不停:丈夫忽視她、不夠體貼,她空虛、寂寞,覺得沒人愛和討人嫌。總之,15年的婚姻就是一大串的不滿。

Finally, after allowing this to go on for a sufficient length of time, the therapist got up, walked around the desk and, after asking the wife to stand, embraced and kissed her passionately. The woman shut up and quietly sat down as though in a daze.

治療師讓她盡情發洩一輪後,就站起來,步行繞過辦公桌,叫女人也站起來,熱情的擁吻她。女人閉嘴不語,暈陀陀的軟倒在座位上。

The therapist turned to the husband and said, 'This is what your wife needs at least three times a week. Can you do this?'

治療師轉過來向丈夫說:「這就是你太太所需要的治療,一星期起碼三次,行不行?」

The husband thought for a moment and replied, 'Well, I can drop h er off here on Mondays and Wednesdays, but on Fridays, I play golf'

丈夫想了一想 ,答道:「好吧,以後我每個星期一和星期三帶她來,但星期五我要打高爾夫球......」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韓裔日本歌星桂銀淑

韓裔日本歌星桂銀淑

在日本以外國人身分,能在歌壇唱日文歌大放異彩的,華裔的前有胡美芳、翁倩玉,繼之有歐陽菲菲、陳美齡和鄧麗君,現在為大家介紹的,是韓裔日本歌星桂銀淑 (Kye Eun Sook)。

你喜歡唱歌,但曾嫌過自己的嗓子不夠美嗎?

桂銀淑的沙啞嗓子,都可以算是差勁之極了,可是她有高妙的技巧、充沛的感情、懾人的台風,成為名歌星也順理成章。

請欣賞以下一首 「東京ブルース~」(東京Blues)

桂銀淑經常與男歌星堀内孝雄合唱,二人很相配,曾經有多首金曲,請欣賞以下由堀内孝雄作曲的「都会の天使たち」,是第43回紅白大賽的錄影:

桂銀淑真是聲、色、藝三絕呀!再來一首她獨唱的「アモーレ激しく愛して~」

桂銀淑1962年出生,1977在韓國以模特兒成名,1979年踏足歌壇,其後在日本拜作曲家濱圭介為師,1985年以多首金曲大紅大紫,曾於1988~1994連續7年出演紅白大賽。她有很多歌曲,是日本卡拉OK之中的熱門選曲。可惜她在2007年11月26日因家藏違禁藥物0.47克,被東京警方拘補,提控於法庭。她辯稱是只是為了舒緩三年前開始的身體不適之用,12月21日地方法院判處有罪,入獄18個月,幸而可以緩刑。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耶穌出生的日期

關於基督誕生的日子,一般人都以為是「公元1年」12月24日晚上,有些傳道人都在聖誕講道上說得煞有介事,但是聖經上並無基督在何月何日出世的記載。

根據路加福音,基督誕生之夜,牧羊人正曠野守夜看守羊群,然後天使向他們顯現,報告救主降生,可是按中東的習俗,在12月的隆冬時,羊群都是關在戶內,沒有人在晚上的曠野放羊的。

其實在教會創立初期,已經未能確定救主降生的日期,曾經是在四五月的時分慶祝聖誕的。直到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定基督教為國教,公元350年,教皇Julius一世指定12月25日為聖誕日。訂這一天,是為了與當時羅馬異教徒在12月大肆慶祝的Saturnalia節分庭抗禮的。

以耶穌出生的一年為「公元1年(A.D. 1)」的曆法,是耶穌死後500多年,由羅馬教皇命令教士Dionysius計算出來的。但是Dionysius倒轉推算年數時出了錯誤,差了幾年----近世的考據大致上同意耶穌是「公元前(B.C.--即 Before Christ)」幾年出生的,雖然確實是多少年至今還沒有定論。另一旁證是馬太福音提及的,聽聞猶太人新生王降世,下令追殺初生嬰兒那個「希律王」Herod the Great,追溯猶太人的歷史記載,應是在我們所謂的「公元前」4年去世的。

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no_Domini

http://www.bible.ca/D-Xmas-story.htm

http://www.wcg.org/lit/jesus/datebirth.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onology_of_Jesus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澳洲聖誕燈飾

攝於布里斯本北區Bracken Ridge 的兩條街道Barbour Rd. 和 Wakefield Crescent。


這個燈飾砌成澳洲國旗的樣子。

這個星期的晚上,有很多人到各區遊覽別人的精心製作。很多個區都特別有幾條街上的居民爭妍鬥麗,蔚為奇觀的。

連花草也裝上燈泡,一絲不苟。有些人家在9月已經開始策劃,聖誕前要連續開工幾個星期,才能夠大工告成的。

室內室外燈火通明,電費一大筆。

這兩個天使設計,簡單得來見心思。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聖誕風俗談

澳洲有家庭用幾千澳元和幾個星期的時間,布置屋外的聖誕燈色,左圖為我家附近的一家,像遊樂場一樣。


Christmas名稱的由來

Christmas是Christ's Mass的簡寫,意思是「基督的彌撤」。


Boxing Day的由來

在12月26日,與「拳擊」無關。古羅馬人習慣在這天用Box(箱子)裝禮物致送給郵差,慰勞他們整年的服務,這是Saturnalia的習俗。後來發展至人們互送禮物,逐漸融入了民眾的聖誕慶祝節目。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澳洲老襯亭

香港太平山頂有個「老襯亭」,澳洲布里斯本也有個「老襯亭」,位於市中心以西約4公里的「古剎山」(譯音,原名 Mt. Coot-tha ),遊人登山遠眺,可以把半個布里斯本收入眼簾。

山頂一個大平台,幾百個遊客一齊駐足欣賞,不是問題。

澳洲的藍天是絕美的,地景又如何?請看:

嘩!嘩!

這是山頂咖啡茶座,很舒適,買一杯咖啡,三幾元澳幣,坐多久都可以。

也有正規的Fine Dining餐廳,晚間來吃燭光晚餐,隔著玻璃看遠景燈色,一流也。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工展會憶舊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於一九三八年創辦「香港國際工業出品展銷會」(官方網址),一般市民稱為「工展會」(維基百科條目),宣揚香港產品,也是香港市民一年一度的遊逛節目。

工展會在1941-48年因戰事停辦,復辦之後年年舉行,至1974年因場地問題停辦,1994年復辦之後又停,2006年復辦。

現在談談60年代遊工展的一些有趣事情:

工展會需要大幅土地,60年代起大多在新填海的土地上舉行,先是在紅磡新填地,後來在灣仔新填地。市民很多認為是政府讓大量遊人前來,幫忙把填海的泥土「踏實」。

展覽商品以輕工業、消費品為主,同時也是廠家大售賣的機會,市民以逛工展會作為「買平貨」的機會,和扶老攜幼的一天節目。

電台也會在工展會設立廣播站,每天有直播時段,報道工展會的花絮。電台同時又把平日的若干即播節目,安排在廣播站演出,很多市民擠到廣播站的前面,爭睹平日只聽其聲、不見其人的廣播藝員的廬山真面目

由於遊人眾多,場地又大,跟父母前來而在混亂中走失的兒童不少,保安人員一見有無人照料、嚎啕大哭的兒童,便會帶到大會的辦事處,場內的擴音喇叭廣播:「XXX小朋友的家長,請到大門口.......」一天到晚不絕於耳。

為了吸引顧客,很多廠商各出奇謀,例如「白花油」建一個中國式的白塔,遠遠都看得見。「鱷魚恤」建起一個臨時大池,外面有鐵網圍著,裡面放幾條大鱷魚!不過「虎標萬金油」就沒有試過展出真老虎。

吸引顧客的另一妙法,是用靚女售貨。

廠商把廠內最漂亮的女工調派上前線,不夠人手則加聘臨時的年輕貌美售貨員,顧客除了睇平貨,還可以睇靚女。有些廠家,還特別請專人為女售貨員設計醒目的制服。

「鱷魚恤」和「伊人恤」兩家香港最出名的恤衫廠,每年的工展售貨員爭妍鬥麗,最為觸目。男顧客買恤衫,美女挨過櫃台,雙手拿著軟尺,環過你的頭即時為你量度頸部的尺寸,兩人身體幾乎貼在一起,香澤微聞,在當時保守的社會,已經是了不得的事。很多寡佬光棍,為了這「度頸」的幾秒鐘享受,一年去幾次工展會,買了一件又一件的恤衫!

每年例有的「工展小姐」選美大賽,成為大會的高潮,邵氏國語片影星于倩,便是「工展小姐」的入圍佳麗出身。

工展會內的一些攤位,並不是香港的代表工業,例如為數甚多的醬油廠如「淘化大同」、「冠益」、「余均益」,推出只售一元一袋的醬油套裝,內有生抽、老抽、o急汁、辣椒醬、茄汁、蠔油各一小瓶,因為確是抵買,進場顧客幾乎是人手一袋。另外又有與工業沒甚關係的幾個中國功夫師傅如「陸智夫」、「陳斗」,年年設立攤位,賣跌打酒。

最受小朋友歡迎的,當然是各式零食廠的攤位,甚麼蝦片、紮蹄、齋鹵味、牛肉乾、話梅、嘉應子、陳皮梅、雪糕、雪條,很多家長一年一度大破慳囊,讓他們大吃特吃。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演員年齡與藝術生命

最近香港電影「出埃及記」,男主角是任達華,演他岳母的是余安安。

嘩!咁都得?

任達華1955年出生,今年 52歲,余安安是1959年出生的,比任達華還要小,今年才48歲啊!

我相信接這個角色時,余安安需要很大的勇氣。扮老不要緊,可是余安安17歲入無線電視演「書劍恩仇錄」的香香公主時是幼嫩的新人,其時任達華已經是薄有名氣的一線演員。現在要演他的岳母,心理上總有點難受的吧。

演員就是演員,需要演不同的角色,包括性格和年齡和自己相距甚遠的角色。女明星接演比自己實際年齡小的角色,可以扮後生,在銀幕上保留青春的形象,當然是樂意之極的。

例如今年的「老港正傳」中,莫文蔚演中學生。遠一點的,2000年的「男人40」,演靚妹仔中學生的林嘉欣,其實當時已經是24歲的了。


24歲的林嘉欣在「男人四十」中演17歲的女生胡彩藍


電影偶像是年輕人的世界,演員要面自己年齡漸大,逐漸從一線退居二線,由演人家的兒子和女兒,轉演爸爸和媽媽,這個過渡期不容易掌握。演員藝術生命夠長的,最後便是轉演祖父祖母。

有些演員長相成熟,出道幾年便要專演老角,如黃曼梨、盧敦、龔秋霞、王萊。觀眾心目中他們總是「老人」,似乎從來也沒有年輕過;但他們的扮相幾十年都不變,特別「耐老」。 像黃曼梨年輕時是和張瑛、吳楚帆在銀幕上是情侶,三十歲左右,轉演他們的媽媽,但是再過十年八載,又共演老爸爸老媽媽的角色。

年輕時是青春偶像的演員,例如60年代的美女雪妮和胡燕妮,息影多年之後復出,以老人形象面對觀眾,真的需要一點勇氣。(下圖:40年前和今日的雪妮)









日本片大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愛將笠智眾,是他的電影老角的不二之選。笠智眾在1949年(44歲)拍「晚春」演老教授,在1953年(49歲)拍「東京物語」演老祖父,但在1957年(53歲)拍「早安」,居然可以演三十餘歲的年輕爸爸!在「東京物語」演他媳婦的三宅邦子,在「早安」演他的年輕妻子

西片中的名著電影,如「羅密歐與茱麗葉」、「傲慢與偏見」,和我們拍「紅樓夢」一樣,假如要動用大明星,很多時都要他們超齡演出戲中的十餘歲的主角。2005年版「傲慢與偏見」的Keira Knightley 拍攝時20歲,算是和劇中人差不多,但我最喜歡的 1940年版「傲慢與偏見」則由當時的天皇巨星Greer Garson 出演,其時她已是36歲。

36歲的Greer Garson 在 「傲慢與偏見」中演少女

兩年之後Greer Garson 拍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光榮之家」(Mrs Miniver),但要作出極大的犧牲,因為要飾演40多歲的母親,而飾演其兒子的是她現實生活的老公Richard Ney!

38歲的Greer Garson(右)在Mrs Miniver中演Teresa Wright的家婆

換了是香港女演員,一定是死也不肯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有賭未為贏

唏,「有賭未為贏」?阿Chris 連「有賭未為輸」這句著名的廣東俗語也搞錯!

沒有搞錯,因為俗語歸俗語,「有賭未為贏」的確是實情。 

說「有賭未為輸」的人,大概是認為一直在輸也好,只要繼續賭,就會有新的機會,手風一回順,說不定馬上就可以轉敗為勝。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勁搞笑英國告示

以下幾個告示牌,真夠英國式幽默:

注意安全

動物園的欄桿不可站、坐、爬、倚。

你跌進去,猛獸會吃掉你,

或會使他們腸胃不適。

謝謝合作。

我們要維持洗手間清潔

各位男士請站近一點,你的寶貝比你想像的短

各位女士請坐到任務完成才起來

小心

這件機械無腦

閣下請用貴腦

拋煙頭在地

蟑螂吃到生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貪生怕死話地獄

我年幼時,由父母帶著到香港的虎豹別墅遊玩。該處是東南亞著名的星島報業集團的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所建;他們篤信佛教,別墅特設地府塑像一角。每遊到這裡,我就十分害怕。


上圖僅是其中之一,尚有其他的生前作惡的人在地獄受種種刑罰的塑像,還是「對號入座」的,犯甚麼罪受甚麼刑,絕不含糊。到底真實性為何?天曉得,但用意在勸人為善,不失為有效的方法。

佛經對地獄有其極之詳盡的描寫,早幾年香港電影「無間道」系列,把「無間地獄」這名詞普及化,無人不知道;而一般中國老百姓對地獄的理解,乃印度佛教與中國道教之混合。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奔波勞碌初回大陸(下)

(續上文)火車開動,逐漸遠離市區,進入郊野,從車窗向外望,左右兩面都是一望無際綠油油的農田,是在香港從來沒有見過的,心曠神怡,先前的陰霾心情一掃而空。父親感歎地說「真是錦繡山河」,我絕對同意,這是我第一次踏足祖國的大地啊!
到達廣州時,已是傍晚6點多,夜幕低垂。廣州火車站灰頭土臉,人人提著行李急步走,兵荒馬亂,我們手上有外婆朋友家的地址:「解放中路.陶街.柳樹巷」,但是怎樣去?父親上次離開廣州已是三十多年前,當然認不得路,也不懂乘甚麼公車。還有,今晚我們住在哪裡?一家人站在車站外邊,但見街燈昏暗,前面人影幢幢,不知道何去何從,十分徬徨。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奔波勞碌初回大陸(上)

香港人現在回大陸旅遊、探親、工作都很便捷了,有直通巴士、船、火車,過關手續電腦化,但是在中國開放之前,回中國可真是奔波勞碌之極的。
今日的三十歲以下的香港人,大概不能想像以前回大陸是怎樣的。我第一次踏足大陸,是在1973年,憶苦思甜,我現在來講一下親身體驗。
父母都是40年代時由大陸到了香港,三十多年沒有回去過。爸爸幼年時父母雙亡,媽媽那邊我外公早死,外婆一個人遠赴湛江打工掙錢,媽媽幾歲大時便和外婆分開,住在親戚家中,一直都是靠寫信聯繫,母女沒有再見過。
70年代初,文革尚未結束,香港左派暴動的記憶猶新,很多人說起回大陸便像入虎口一樣,何況是廣東省邊陲的湛江?外婆朝思暮想見見女兒、女婿和外孫,1973年寫信給我們,說剛好有朋友到廣州探親,可以與之結伴同行互相照應,假如能夠和我們在廣州見面就最好了,我們大喜過望,顧不得了,馬上依約成行。

談 Prefer 這個字

博友Wilson寫過文章 「語言的"大嶼山"」和「繼續講 different」,討論英語Different這個字到底後面應該是 from, to 還是 than,我曾在他的網誌上留言討論,大家意見大同而小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連結一看,此處不贅了。

現在我要談談另一個很多人感到疑惑的字 Prefer,後面的應該是 to,還是 than 。

正確的用法是 Prefer A to B,例如說「我喜歡唱歌多於跳舞」,英文的說法就是:

I prefer singing to dancing.

請留意,上面說 singing 和 dancing 並不是一種「現在進行式」的動詞語態,而是把 唱歌sing 和 跳舞dance 這兩個「動詞」化為類似「名詞」的用法。

有人會以為講 Prefer,就是比較兩樣事物,所以後面便是用 Than,是錯的(雖然現在說Prefer Than的人可不少) 。

不說 singing 和 dancing, 說 to sing 和 to dance ,可以嗎?

在別的場合是可以的,例如說「我喜歡在聽眾面前唱歌」

I enjoy singing in front of an audience.

可以說成

I enjoy to sing in front of an audience. 也並無不可。

但是用在 Prefer A to B 這個形態下,便很怪誕。

I prefer to sing to to dance. 當然沒有人這樣說的。

有些人說:

I prefer to sing than dance

我覺得在日常口語中,匆匆帶過,就算了吧,但是不要寫出來了。

一定要說To Sing 時,有些字典會提議插入Rather Than,像這樣:

I prefer to sing rather than dance.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我的宗教教育(下)

(續上文)小學會考之後,我獲派位到名校「九龍華仁書院」,是歷史悠久的天主教中學,由愛爾蘭耶穌會的神父主辦的(見前文 我的神父師長)。溯本尋源,基督教是馬丁路德幾百年前從天主教中分裂出來的,現在兩者所用的聖經大同小異,但教義就有些不同。
天主教有全球統一的教會機制,由梵諦岡的教宗為首;基督教友可以自由成立新教會,沒有一個中央的教廷控制。天主教堂每天都有「彌撒」,依照標準的程序進行,不像基督教的「主日崇拜」一星期一次,容許自由發揮。最多人知道的,當然是天主教不允許教友人工避孕、墮胎和離婚,不允許神職人員結婚。另外天主教的傳統「聖事」,如告解、堅振禮、定期守齋等等,基督教俱廢棄不用。
天主教在三位一體的神之外,兼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為「聖母」,為立像,教徒可以向聖母禱告。另外教宗可以把去世的好人「封聖」,使之成為「聖人」,有些教徒還會向個別的聖人祈禱......這些習俗嘛,基督教是反對的。
我讀的基督小學是「老師兼職傳教」,現在的天主教中學是「神父老師」;他們本來就是專業傳教,對教義的理解理應十分湛深;但是學校的政策很開明,是以正規教育為主,傳教為次,神父都是嚴格依照課程授課,教我們英文、生物、物理、西史等等,堂上絕少向我們「講耶穌」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我的宗教教育(上)

我在1960年考進了「循道小學」,開始接受基督教的教育;一年級正式上聖經課。另外母親督促我每星期日上「主日學」,暑假讀「暑期聖經班」。

牧師的正式講道,通常在開學禮和散學禮才有的。在早會上訓話和在堂上教授我們聖經課的,是學校中的一般老師。擔任「主日學」和「暑期聖經班」的,也不過是一些十餘廿歲的大哥哥、大姐姐。

他們當然是基督徒,但是「道行」方面不算得很高。舉例:班主任老師向我們講耶穌用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的神蹟,她說耶穌撕開一個餅,裡面又有一個餅,撕開一條魚,裡面又有一條魚,撕之不盡,所以可以餵飽五千人囉。

她又說向我們講一個證明「神必應許我們的禱告」的故事:有一家孤兒院,有發展商在對面建築高樓大廈,建成後必會阻擋前面的景觀和陽光,於是院長便和眾孤兒一同禱告,求上帝幫助。過了幾天,果然有政府人員前來干涉,說工程不合規格,勒令馬上停工,於是孤兒院的問題解決了,眾人鼓掌多謝神的恩典!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笑死人的英文

記得初學英文時,好些同學 "l" 和"r"不分,把 English 讀成 Engrish 的,這網站的取名也夠搞笑的。

這網站 http:www.engrish.com 專門收集世界各地,主要是亞洲國家的商戶招牌、商品標籤和說明書,甚至是政府公告中的英語錯誤 。例如這個中國大陸的:

中國大陸要現代化,有些商戶或地方政府需要中英雙語的告示,但是英語人才不足夠,惟有用些略懂一點英語的人來做。

上面的英文可以說是沒有一句是對的,鬧出這些笑話,我想有些情況是「譯者」按著中文的句式逐個字查漢英字典拼合而成,或用電腦翻譯軟件一翻了事。

其他例子的拼字錯誤,我相信有可能是翻譯之後,交給不懂英文的技術工人來製作,放錯英文字母所致的。

上面Go into the toilet beard know beard字好生奇怪,知道是甚麼嗎?

(答案請反白觀看:是必須的「須」字,不過在大陸的簡體字之中和「鬚」字共通)

真是和以前網友間流傳的大陸超級市場把「干(乾)貨」譯為 "Fuck Goods" 的笑話互相輝映了。

看以下一個台灣的 :

按:Horny也可解作「男人性興奮」。

延伸參考:

香港港台電視節目《傳媒春秋》

Wilson的 邊笑邊學英語

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親情

前文 舉目無親 談過親情的重要,現在我想追述一下在我家的親情故事。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我的姑母和我父親的姐弟情,這世界根本就不會有我。

祖父先後娶過兩個老婆,生了十四個兒女,我的八姑母是祖父的小老婆生的大女兒,我父親就是最小的兒子,排行十四。

八姑母和父親年紀相差近二十年,很疼這個小弟弟。父親很小的時後,祖父母便相繼去世,跟著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鄉間生活很困苦,其他兄姐自顧不暇,姑母把我父親放在背上逃難,若不是這樣,父親當時必死無疑。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討武曌檄 (廣東話搞笑版)下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
我地大佬阿敬業哥,係功臣個仔;以前太宗皇帝,同而家既朝廷,都好睇重佢。

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
古代忠臣宋微子、袁君山,國家有難時,都喊得一句句。

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
而家我地大佬扯晒火,要安定番個國家;因為全世界好唔順,大佬都係體察民情做野者。

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
我地舉起支義旗,實行一野打殘佢地。家陣聲勢已經好勁,由南至北,個個都撐我地,非常疊友,戰車又多。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討武曌檄 (廣東話搞笑版)上

解題:「武曌」(「曌」同「照」字),就是武則天,原本是唐太宗的妃子,太宗死後做了「感業寺」的尼姑,太子繼位,後世稱為「唐高宗」,偶遇武則天,驚為天人。
李麗華扮演的武則天


其時高宗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王皇后乃促使高宗納武則天為妃,以為己方的本錢。孰知武則天心腸狠毒,得寵後陷害王皇后與蕭淑妃慘死。高宗死後,太子登位為中宗,武則天垂簾聽政,卒之廢帝自立為女皇,改「唐」為「大周」。

徐敬業為太宗朝功臣之後,短時間內聚兵十餘萬,討伐武則天,並請文學界「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起草「討武曌檄」,條述起兵的緣由,呼籲各地支持。

」(粵音「核」,普通話是唸 " xi ")是古代文體的一種。此文雖短,但是文氣充沛,句句珠璣,結構嚴密,不愧為大文豪的作品。傳說武則天看到這文章這樣數臭自己,不但沒有發怒,還大表欣賞,問「有這麼好的人才,為甚麼為宰相以前不羅致來為國家服務?」可見武則天也是一個不簡單的君主。

以下是用廣東話翻譯的「討武曌檄」搞笑版: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
姓武呢件咁既冒牌皇帝,講到品性已經係衰過人,出身又唔好。

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
舊時不過做太宗皇帝個近身婢女,服侍皇上著下衫咁,後來居然同太子有依邑。

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
太宗原本將佢擺埋一便架啦,點知佢姣婆唔守得寡,特登勾引太子,想再入宮做妃嬪。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香港市井文化

這是香港市井文化 (或無文化)的表現,使人一看又驚又笑。

網友攝自位於深水步的某商店。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我的小學教育

前文我的幼稚園教育,現在繼續交待我在60年代香港的小學教育。

我在1959年幼稚園畢業,升上麗澤小學,學費一個月三十多元,同時我的妹妹也到了入學的年齡,媽媽堅持我們要受最好的教育,把妹妹也送入麗澤幼稚園去,兩人的學費加起來就是七十多元,等如我們當時全家住的房間的月租,十分驚人。

當時有個見識少又多事的親戚看不過眼,向我媽媽說,窮等人家不自量力,花這麼多錢在子女的教育上面!可是媽媽不為所動,寧願自己辛苦一點也要我們在好學校讀書。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漁港獵影

澳洲昆士蘭東南的Redcliffe漁港 :


拍友群像
漁船閒閒的泊在運河旁邊
澳洲特產的Ibis鳥,飛到船電線桿頂點看風景。這隻海鷗向人走過來,希望有人給牠食物。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