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連罪犯也保護的文明法律

這件新聞,在中文媒體似乎沒有怎樣報道,我在這裡提出來,給大家思考一下吧。

27歲英國青年Jon Venables被控藏有和發送淫穢戀童照片,法官判他兩年監禁。這類新聞現在司空見慣,但是,他不是一般的罪犯-----

1993年,他還是10歲時,與另一個同齡的男童,在超市裡拐帶剛好媽媽疏於照料的二歲小男童;然後帶他到附近的野外火車鐵路邊,用磚頭把他打死。警方根據閉路電視錄影,把他們拘捕。查明兩人並非神經病,與男童也無怨無仇,就是殺個人來過過癮。謀殺罪名成立,法官判「終身監禁」(更正:是「無限期拘留」)。

晨霧

布里斯本很少有這麼大霧的:
 真的,春天已經不遠了: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眼前鬼卒皆為妖

澳洲聯邦政府大選,會在8月21日舉行,現在正是政客為贏得席位,竭盡心思、各出奇謀、不擇手段的時候。

當然吹噓自己怎樣好,政策高明,品格端正;另一方面,狂踩對手怎樣差勁,一無可取了。尤其是國會的風頭躉----那些資深議員、前排分子(Frontbenchers),即是那些現任執政黨的部長,和反對黨的「影子部長」級的人馬。

他們會儘量爭取出鏡機會,還有就是動用競選經費,在大眾傳媒如報章、電視上大肆宣傳。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韓國米

我雖然喜歡嘗試各國美食,但是隔一兩餐不吃米飯,就總覺得不像吃飽的樣子;有的話,早餐都可以吃飯,是典型的「飯桶」

在香港,澳洲米---甚麼「袋鼠絲苗」,是優良品種,來了澳洲我多數是吃泰國香米,價錢比澳洲米稍貴,煮出來的飯真的香一點。

這裡的白米價錢一向穩定,差不多十年都是5公斤一包大賣8澳元,兩三年前據聞泰國米失收,一漲到14元以上,一直都不回落。澳洲米也隨著加價,我試吃一下,比以前的澳洲米更差,完全無厘飯味、飯粒散收收全無黏性,令人大倒胃口。結果捱了很久才吃完一包,怕怕。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有樓收租也是煩

香港人移民來澳洲,假如是賣掉香港已經供滿的物業,手上的錢拿一半出來,足夠買一間像樣的獨立屋自住。餘下的錢放銀行存款利息低,買股票怕買錯血本無歸,最穩妥是多買一間屋收租,兼且希望將來升值了。

過去的15年來,澳洲的幾個首府城市,屋價都漲到三四倍,就算最貧瘠的地區也是一樣,可以說是閉上眼隨便買都賺了。

不過正所謂位高勢危,現在2010年才入市,到2025年沒有增值幾倍的話,你可不要找我晦氣!

租金收入要納個人入息稅,如果你是以經營Business方式租出就要納溢利稅----當然會計師會有種種的offset合法節稅方法。到你高價賣出物業打算安享晚年,賺了那個差價要納資產增值稅,不是袋袋平安的。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醫療保險

移民初踏足澳洲,請趕快登記申請澳洲聯邦政府的國民醫療卡(Medicare),看醫生會獲得發還全部或部分診金----視乎該醫生的經營方法和收費高低,藥費必須自付。

生活在澳洲最怕入醫院,公家的醫院便宜,服務及得上香港的私人醫院,壞處就當然是不夠床位,如非生死攸關不會收你。你病得未死但辛苦到不想等,或指定由某位私人執業的專科醫生為你做手術,就要入私家醫院。私家醫院好到像住酒店或度假村一樣。

私家醫院收費貴到嚇死人動不動就是萬萬聲。投保醫療保險(澳洲也叫 Health Fund),可以代付大部分的住院費。人老了,死也未必怕,最怕病和窮,有醫療保險就心定了。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鄰居二貓

鄰居的貓,一隻黑,一隻黑白。

我的屋另一邊的鄰居不是獨立屋,是兩層的公寓樓,樓下兩個單位,樓上三個。

住這些單位的人,大多是短期租約,住一年半載就搬走,所以不大熱衷睦鄰,見到面只是說聲哈囉。

公寓單位多數不准養寵物,這戶卻一養就是兩隻貓,從貓Baby開始養。人不理睬人,連貓都是一樣。

他們的貓都是關在屋內,最多是讓牠們爬出露台,太高了跳不下來,望過來的神情也是冷冷的。

貓是孤獨的動物,鄰居的兩隻貓靠在一起的鏡頭也不多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動物笑話一束轉貼

兩隻青蛙相愛了,結婚後生了一個癩蛤蟆。

公青蛙見狀大怒:「賤人,怎麽回事!?」

母青蛙哭著說:「我本來是癩蛤蟆,認識你之前我整過容。」

 → 缺乏充分瞭解的愛情,就要承擔所帶來的苦果

小驢老驢:「為啥咱們天天吃乾草,而奶牛頓頓精飼料?」

老驢嘆道:「咱們比不了,我們是靠跑腿吃飯,人家是靠胸脯吃飯!」

各有前因莫羨人,生活需要忍耐,更要認命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自焗Pizza

吃Pizza最重要的是新鮮出爐馬上吃,自己焗的可以隨便配搭用自己喜歡的材料,更好了;夠創意的話,放燒鵝、豆卜、腐乳都可以。

Pizza的底層薄餅有人還是自己動手搓麵粉做的,不過超市都有現成的賣,每個只是約4澳元,有人別出心裁例如用土耳其麵包,最近還聽過有人試用中國的腐竹浸軟來做!

這個是我們做的,超市薄餅底,選料有三文魚、雞肉、洋蔥、番茄、青椒、磨菇、意大利Pepperoni香腸切薄片、黑橄欖、芝士碎。
 焗爐預熱至230度,放入恆溫焗15分鐘,轉眼就有得吃: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Jane Bond 電影特輯

是Jane Bond,不是James Bond,哈哈!

獨來獨往的「女俠」角色,在中國文學和電影之中一直有重要地位,從唐朝的盜寶故事「紅線傳」的紅線女,到清朝的「兒女英雄傳」小說裡的十三妹何玉鳳,民國初年的「火燒紅蓮寺」電影系列的紅姑......

到了60年代,香港受了西方的「特務117」、「007 鐵金剛」電影影響,又創造了一批穿時裝,功夫一樣了得,連飛車、開槍都行的摩登女俠。

上圖:「女飛俠黃鶯」的劇照,中間的是于素秋,是那年代最靚的女明星之一。她是外省人,于占元的女兒,廣東話唔鹹唔淡,卻在香港長期拍粵語片,我們聽到銀幕上那把性感的聲音不是她的,由另一女演員黎坤蓮配音。

布里斯本在7月底會放映一系列的香港Jane Bond電影,地點在南岸的現代藝術館(Gallery of Modern Art (GOMA) 的 Cinema A,由政府主辦,全部免費!(http://qag.qld.gov.au/cinematheque/current/bond,_jane_bond_hong_kong_action_women)

宣傳資料全是英文的,我花了一點時間,把原本的中文片名找齊了,連同放映時間簡述如下: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整理舊相

我是從黑白到彩色菲林年代,再到Digital時代走過來的拍友,讀中學時開始迷攝影,至今有40年的影齡了。

熟悉本版的讀者都會知道我珍惜回憶,好收藏舊物,保留舊照片是一定的了,大家看過我的幼稚園照片


這麼多年來所拍的照片,貼滿了很多本相簿。在香港時,一年出外旅行幾次,大多是拍幻燈片。去歐洲那次最大陣仗,三個相機六支鏡頭,拍了50卷幻燈片菲林,回來交給專業公司沖洗,攝影的花費等於半張飛機票。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Undo, Delete與Defriend

用電腦工作,行錯了一步,有些程式有Undo的解救方法,可以退回上一步,即是廣東話的:「當我冇做過喇」。

呵呵,如果人生都是這樣,就真是太美妙了。買了蝕本的股票、投注錯誤的馬匹、講錯話得罪了人......Undo! 一天都光晒!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上海女殺手與Tony Ayres

剛收到布里斯本節的節目冊子。時間是今年9月,會有豐富的多國文化節目,其中是一齣舞台劇Shanghai Lady Killer,資料如下:
點擊上圖可以放大觀看。

演出女殺手的會是Alice Dong Pei(董佩)是墨爾本一家武術太極學院的高手,大家看插圖的動作硬照,便知道不身手不凡。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有辱斯文

最近英國有個教授,因為在郵購網站Amazon有售的書籍之後的「讀者評論」一欄,發出不當的言論,搞到名譽掃地。

倫敦大學Birkbeck學院歷史系主任Orlando Figes教授,劍橋大學「雙星一級」榮譽畢業,劍橋大學博士,研究俄羅斯歷史素有盛名,其著作Natasha's Da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Russia 和A People's Tragedy: The Russian Revolution 1891-1924 曾得過多項國際獎。

他犯了甚麼事呢?對自己的作品大讚,也還算了,最卑劣的是他在兩位同行學者Robert Service和Rachel Polonsky的書後貼上惡評----以為用假名發表就沒有人知道。Polonsky教授心有不甘,追查評論人的身分,發覺所報的地址和Figes的一樣,乃揭發這學界醜聞。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新片到!

哇哈哈!又一批新影碟到手了!

四齣日本片,包括我3/4月間回香港時看到海報,但是尚未上映,所以無緣觀看的「櫻之桃與蒲公英」,淺野忠信、松隆子、廣末涼子主演
 兩套關於香港和澳門歷史的紀錄片集,每套超過二百分鐘: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奪命性活動

澳洲人,哈佛大學畢業,在墨爾本經營大生意,家財千萬,身體強健,能夠每日跑15公里作運動,還有甚麼不滿足的?




這還不容易嗎?有這樣的條件,甚麼靚模、素人、住家少婦都不愁沒有;要採野花的話,撈女、交際花爭相獻身。還有,澳洲有幾個州都是有合法妓院的。

澳洲富豪Hermit Rockefeller(與美國的同名億萬家族沒有關係) 2010年1月被殺案,現時正在法院聆訊。兩名被告初步已承認誤殺罪,但是他們搞出人命時,還以為他是一個普通的鹹濕麻甩佬,哪知道殺了一個社會名流。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粗口袁崇煥

本來是不應該抄人的圖的,但是實物已經被當局以不雅為由剷掉了,報道的大陸的網頁或會日內被刪,在這裡存個底吧。

為明朝名將廣東人袁崇煥,位於東莞縣石碣鎮的紀念公園:
 石像之下有他的口頭禪,作戰時高呼的口號:
試想成千上萬的將士,轟雷似的大叫「掉哪媽」,人人奮勇向前,該是多麼壯觀的景象!廣東佬,真好o野!

轉貼大陸笑話一束

客輪要沉了,領導搶了一件救生衣自己先穿上。
秘書提醒說:局長,船上還有不少女人呢。
領導怒道:都什麼時候了,還想那事!!

據說大地震前有三個明顯徵兆:1.井水異常;2.牲畜反應異常;3.專家出來闢謠。

但是細心的人指出,第二條和第三條重複了。

昨晚踩了一條蛇,牠反身咬了我一口,沒過一會,蛇全身發抖,口吐白沫,轉眼就掛了。

我朝他吐口沫,鄙夷對它說:老子從小喝三聚氰胺牛奶、吃吊白塊麵粉、用地溝油炸的油條、蘇丹紅醃的紅心鴨蛋、避孕藥喂大的黃鱔、打激素的雞和注水的肉;從小還打過假冒的疫苗,我早就百毒不侵,你敢咬我,真是找死!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所謂 "Dr."

退休前從事報業13年,翻譯新聞時遇上某人叫甚麼 Dr. XYZ,登時暗罵一聲,又多了工夫做了。

因為英文的「博士」和「醫生」都是Dr.,那麼要翻成 「XYZ博士」還是「XYZ 醫生」呢?雖然是一個詞語,可不能弄錯了的呵,以前沒有互聯網沒有Google,查資料不是那麼方便,要翻那本二千多頁的  Who's Who in Australia人名大全。假如其人名氣不夠響,榜上無名,慘了。

雄蟹與雌蟹


澳洲盛產螃蟹,肥大多肉,諸君有機會來澳洲旅遊時,好此道者就不要錯過了。中西餐館的烹製螃蟹方法都有特色,論花樣多當然是中餐館佔優的。(圖片:http://www.rawfish.com.au/preparing-a-mud-crab/)

華人嘴刁,以蟹膏為上品;含豐富蟹膏的,一定是雌蟹了。

澳洲每個州的法律可以有異,我住的昆士蘭州保護野生法例很嚴格,為了保障螃蟹不會給人捉到絕種,留牠們一條活路,嚴禁餐館供應雌蟹。普通人捉到雌蟹,一定要丟回水中放生,違者重罰-----真是有人員在釣魚地帶向釣魚人士隨機抽查的,有時還在釣魚勝地附近路上截停你的汽車,查看行李箱!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北非諜影(Casablanca)

(這文章原本發表在新浪網誌,現在稍事修訂補貼過來)
每年拍成的電影數目成千上萬,但是可以稱得上經典的不朽之作又有多少?經過時光的磨鍊仍為影迷津津樂道,真正值得收藏、一再重看而不厭的就更寥寥可數了。

經典電影之中,有人偏愛大場面的製作,如「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一譯「飄」)、「齊瓦哥醫生」(Dr. Zhivago)等。我則較欣賞精巧玲瓏、細節豐富、演員配合無瑕的小製作;在這方面,「北非諜影」(Casablanca)肯定是在我的名單上的前列份子。


「北非諜影」拍於1942年,廣大影迷對它仍念念不忘,研究的書籍、文章和網站 不斷出現。它在1943年得了最佳電影、最佳劇本、最佳導演的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則無緣。不過這並不重要,電影的優劣與得獎多少並無絕對關係,當年得 最佳男女主角的Paul Lukas(演Watch on the Rhine)和Jennifer Jones(演The Song of Bernadette)今時今日這兩人及其得獎作品還有人記得嗎?但是「北非諜影」中的堪富利寶加(Humphrey Bogart)和英格烈褒曼(Ingrid Bergman)肯定是永遠烙印在電影史上和影迷的心中。

下圖為我有幸在舊書店買到的Casablanca的電影劇本連分鏡插圖書,以及首映50週年紀念特刊,這兩本書我永遠保存:



1942年二次大戰正酣,盟軍與軸心國勝負難分。荷里活的華納公司籌拍這部以當時大戰為背景的浪曼奇情電影,找了大導演 Michael Curtiz,由Julius Epstein、Philip Epstein和Howard Koch的編劇小組改編自Murry Burnett和Joan Allison的舞台劇 Everybody Comes to Rick's 。金牌配樂Max Steiner,再網羅當時的大明星寶加、褒曼、Peter Lorre、Paul Henreid、Claude Rains、Conrad Veidt、Sydney Greenstreet等,陣容鼎盛。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儲存YouTube短片話咁易

看到有趣的YouTube短片,想儲存在自己的電腦裡,重看時不用次次上網,然後可以儲在手機、iPod、MP3/4 Player裡,以前我是不懂的,原來話咁易!

有個叫 keep-tube 的網站 http://keep-tube.com 可以代勞,幾個方法任君選擇: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私隱何存?

這一兩年間,布里斯本又增加了幾條收費的公路。政府斥資做基建要歸本,另外要寓禁於徵,減少在路上行駛的車輛,以及要讓趕時間又肯付錢的人多一個選擇.....種種理由,是公共行政的課題,但不是我現在要談的事情。

本州的政府取消了所有現在收費道路的人手收費亭,新建的收費道路當然也不設立,一切都用電子道路收費。汽車通過時,電子感應器會掃瞄到車主預先申請購置開戶,貼在檔風玻璃和倒後鏡之間的電子晶片,收費若干會在戶口中扣除。開戶時存款起碼20元,車主可以日後自動自覺存錢進去,一是把它連到信用卡戶口,戶口跌到某個數目便自動轉帳指定的款項過去。

好像很方便,是不是?但這牽涉到政府知道多少私隱的問題, 我很奇怪多年來以「侵犯私隱」為由反對澳洲政府發「國民身分證」的澳洲人,會這麼順從政府的電子道路收費系統。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由篤信到不信

多謝網友W. Wong的介紹,得知基督教聖經學者Bart Ehrman 其人,我迅速訂了他的三本書。
他是專門研究聖經的學者,現在任教美國North Carolina大學。看他談聖經特別有意思,因為他通曉多種外文,能夠直接讀聖經原文(新約是希臘文,舊約是希伯來文),又能閱讀德文的研究書籍(歐洲研究聖經的重鎮是德國)。他對聖經的了解,比我們日常接觸到的,只是倚靠一本100年前由西人翻成中文的「和合本」聖經的華人牧師和宣教士,論據有力得多。

他現在是50多歲,在學術界而言,處於還算是少壯的高峰期,至今已經出版了約20本書,我買的Jesus Interrupted是2010年新作,而Misquoting Jesus是他的成名作,「講耶穌」的書而能等上紐約時報Best Seller,不簡單。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抄牌!

這張照片,來源不詳,不過令人忍俊不禁。
香港的交通督導員,主要責任是抄牌發告票,檢控違例泊車。交通督導員屬於警務處,算是「文職人員」,不是警察,地位差了一皮;照片中這個交通督導員,對警車不網開一面而照樣發告票,可謂極之罕有的事例了。

車主最痛恨收告票,有時停三幾分鐘去辦一些事,或停車收費錶投了硬幣但剛剛夠鐘,車主趕回來就見到正被抄牌,唯有低聲下氣:「即刻開車了,阿Sir俾次機會啦。」不過通常都會得到抄牌的警員冷冰冰的回應,脾氣不好的車主或會破口大罵:「有無搞錯呀!XXXX!捉賊又唔見你咁X叻!」 如果是不配槍、非警察的交通督導員,罵得更難聽都有的。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暮年漢遇掘金女

最近,有個也算是本市的名人---高爾夫球手Jack Brown 以80多歲高齡去世,本來也不是甚麼大新聞;但是他死之前不久改了遺囑,原本是大部分遺產捐作慈善的,現在卻給了照顧他的私人看護 Suzanne Natalie Gunn。

當事人把遺產給誰都可以,我們不是常看到新聞有西人把遺產給貓給狗的嗎?Jack Brown 的太太已於年前先他而去,他也大概沒有後人,所以這個決定驟看沒有甚麼出奇。

記者追尋消息,知道Jack生前很喜歡Suzanne,以為她是獨身,又曾經向朋友表示兩人會結婚。

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早餐

聽過這樣的正確飲食之道:「吃早餐要像皇帝,吃午餐像平民,吃晚餐像乞丐」。

意思就是我們一覺醒來,要開始一日的活動,早餐要吃得最豐富,儲備足夠的能量。午餐分量中等,而晚餐吃完不久便要睡覺,腸胃也要休息,所以簡單即可。

這也許對以前早起早睡,固定工作時間的生活比較適用;看現代人的飲食習慣,甚至有反其道而行的。

打工仔一早起來,要趕交通上班,哪有時間吃個隆重的早餐?中午隨便吃個快餐有之,要商務應酬吃大餐有之,不一而足;一般人的主力是一天晚餐,習慣大魚大肉----不過睡得也晚,有足夠時間去消化。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靚魚生

上次文章日本料理之美介紹過的「細川」(Hosokawa),未夠深入,今次吃他們的主力出品--魚生刺身:

這兩塊不知道是甚麼魚,晶瑩得像白玉,新鮮得像會跳的: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達爾文沒有說的

日前到海鮮店買魚,見到店家換了主人,裡面稍事裝修過,一邊牆壁畫了一大幅海底景象,下面有一段格言: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that survives. It is the one that is most adaptable to change. (From :Origin of Species, Charles Darwin) 

我的中譯:物種之中,並非那些最強或最聰明,而是那些最能適應轉變的能夠生存 (出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根在何處

W. Wong的文章「無根?」道出移民外國的心態問題,推薦大家一讀----包括網友諸君的留言。

其中有一段網友留言:「如果將來老到在香港的朋友一個二個都瓜鬼晒,唔知仲想唔想回去過世了。我已叠埋心水,在這裡老死了。我不想瞓在周圍講英文的地方,所以都係塵歸塵最好。

我有兩個朋友,都是移民澳洲的香港人,他們的心態是那麼極端的不同: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依人小貓

Meow Meow是依人小貓,尤其是現在的冬天,要黐著我取暖。

我用電腦工作時:
 我在沙發上看電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