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掠水 & RIP

貨品定價太高物非所值、商家巧取豪奪、政府藉故加費等等,香港粵語叫「掠水」,掠字是借用,要讀成上入(第7)聲,不是說「劫掠」的下入(第9)聲。

粵語的「掠」(第7聲) 解作攻擊、傷害、弄到破損,例如「阿強同人開片,條頸俾牛肉刀掠親,幾乎無命」。

無獨有偶,英語也有類似的說法。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人鬼爭地

我到菲律賓旅行時,導遊帶我們一團人參觀當地華人的墳場。

真是他媽的誇張。

一個墳墓就佔了一大片地,上面蓋了一個亭子,更離譜的是四面建圍牆的水泥房子;更更離譜的是兩層,裝修華麗有冷氣有電梯,聽說華人會當作別墅,週末在裡面合家歡,打麻雀!

馬尼拉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我知道很多窮人居住條件都很差,但我不能想像可以差到這個地步。

BBC音像新聞

劉以鬯


最近無意中發現了香港前輩作家劉以鬯  的Facebook 網頁:

http://www.facebook.com/?ref=logo#!/pages/liu-yi-chang/40247073926?ref=ts

(「鬯」音「暢」,古書裡有時二字通用,例如說「通鬯」) 

還有Youtube片段,可以聽他現身說法呢,真是大喜過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Ovzs1yq5xA

他的小說「酒徒」,原來已經拍成電影(新聞連結),這是潘國靈的評論

今年他已經年逾九十,還有寫作計劃,真是了不起。1966年我讀中一,剛開始看文藝小說----瓊瑤之類,我和另外一個同學,一看「酒徒」就著迷了,劉先生的小說令人大開眼界,原來小說是可以那樣寫的!!(點擊下圖放大閱讀)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玩物,不是被物玩

有個朋友,屬於高品味人士,很喜歡用名貴物品。

人家有錢,玩得起,第三者毋庸置喙。

話說此君新居入伙,置了一張很貴的焗漆餐桌,桌面亮晶晶,十分可愛;但是好看的東西不一定好用,這樣的設計最怕給外物刮花失真,於是朋友買了一張很精美華貴的Lace桌布覆在上面....這一來好了,根本享受不到那更值錢的桌面。好笑的是,每次招呼我們在他家吃飯,為了怕弄污那張桌布,總是在上面再放一張即用即棄的薄質膠桌布以資保護!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期待的相機

這才是好用和有趣的相機!
APS-C片幅,和一般數碼鏡反光機的一樣大,比普通的傻瓜機的片幅大幾倍!配多層加膜23mm/F.2 定焦鏡頭(相等於菲林機的35mm ),可以近攝到10mm,體積還是很袖珍,重新起用鼎鼎大名Fujinon 的鏡頭名字,畫質一定大有改進。


用家可以輕易用獨立的旋鈕來自定光圈或快門,有光圈或快門先決自動或完全手動;像一部傳統的相機,不用潛入Menu裡按來按去。最合我心的,是掃除那一大堆傻瓜機太花巧的甚麼「人像、風景、沙灘、兒童.....」的Scene選擇,有獨立 EV補償鈕。簡約就是美,這是用來(從頭)操練攝影基本功的恩物。講到藝術創作,電腦那及靈活的人腦!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翻譯挑戰 2

前文:翻譯挑戰 

翻譯一般已經是難,翻「食字」、諧音、相關語之類的的語趣,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例如俗語「要雙糧,無商量 」。

下面這一句,有誰想試試英譯中,譯廣東話都可以: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人生五十大清倉


我的舊文  人死觀  和  戲言身後事 談過怎樣正視生死大事。

最近看到在台灣多個網站(例如這裡)登載作者署名「秋禾」的文章在人生的中站大清倉(出處應該是中國時報)。我覺得十分有意思,轉貼其中大部分在這裡讓大家看看,分段略有調整,粗體為我所加:

今年夏天母親走了,母親在一年前得知自己患了末期癌症,從此她利用出院期間的斷續時光,努力整理身邊事物。
母親首先找來會計師,給我們的家產列成清冊,召開家庭會議分配妥當。其次,她打點自己所有衣著飾物、首飾,一盒盒紮理好,分給我們女兒、媳婦,衣服送給長年幫忙的歐巴桑和慈善機構,只留下幾件家居服和貼身衣物。
母親將自己全套作品寄贈圖書館,又出清多餘藏書,請里長轉送社區居民。她更憑極有限的體力,重新整頓家用品,一一明確歸位,給每個抽屜貼上標籤,以防我們尋不著。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我怎樣拍攝澳洲中秋月

中秋,南半球的澳洲其實是「中春」,下了一天的雨,幸而傍晚時分停了,密雲逐漸散去,明亮的月光露面了!馬上抬了三腳架、裝上遠攝鏡的相機衝出去,獵取這個難得的景象。

拍攝月亮的要訣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中國與日本終須一戰?


以下轉貼這篇新鮮熱辣的文章,是昨日開始在大陸的網站傳揚的。據稱原是講稿,講者為余世維(這一點有待證實)。

——引起中國人震驚的一篇演講
余世維簡介︰ 著名跨國公司總裁,美國哈佛大學企業管理博士後、英國牛津大學國際經濟博士後,美國諾瓦大學公共決策博士。現任上海慧泉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美國富頓集團中國總經理。曾服務的客戶有︰日本航空、飛利浦、柯達、聯合利華、ABB、三得利、3M 、西門子、摩托羅拉、中國電信等國內外著名企業。

......我在中國大陸又讀到一道學生歷史考試題︰甲午戰爭是公元哪一年爆發?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完全是死記硬背題目)

我後來到了日本大阪,才知道他們考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而是下面的論述題︰

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一仗——“日清戰爭”,他們叫“日清”,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八年抗戰”。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請分析之。

兩個國家的每個學生都努力作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賠償二萬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訂馬關條約,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還會打!怎麼辦?所以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國很可能在台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台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台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日本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中國未來台灣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日本的石油從波斯灣運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台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條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台灣海峽封鎖起來,日本的油輪一定要從那里經過,日本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海軍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吸血鬼之二

前文「吸血鬼」講過銀行的斂財劣行,其實何止銀行呢。就算你不用信用卡,還有最大的刮龍機構----政府和公共服務部門,你是避無可避的。

政黨選來選去,哪個執政都是一樣,總之收費有加無減。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們小市民,只有忍氣吞聲任由宰割而已。

這十年來,入息稅率大致穩定不變,但是各類服務收費,說他們平均都加了一倍,也並無誇張。受薪階級的收入增加,一定沒有這個幅度,換言之就是負擔越來越重,生活水平下降。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90歲寫Blog

90歲寫Blog?不是「寫到90歲」,而是「90歲才開始寫」!

老婆婆Phyllis Greene,住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安老院,要長年臥床,去年11月底開始才開了一個Blogspot網誌,貼第一篇文章,到現在不足一年,已經有七八十篇了。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中國留美幼童

前文「拖辮出國的清朝人」談到中國第一個留學美國的容閎,和他寫的「西學東漸記」。

因為他的努力爭取,晚清政府選派過幾批幼童到美國讀書,一共120人,不少回中國後創立大事業。最出名的,莫如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中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和在香港發跡,成為富豪的周壽臣了。

關於這些「中國留美幼童」,近年有人專門研究,有興趣的可以從 維基百科條目開始瀏覽。

這些留美幼童是開端,後來美國免收義和團之亂引至八國聯軍的庚子賠款,指定用來資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其中包括影響力巨大的學者胡適、趙元任等等。中國的近代史,與美國結下不解之緣。

我最近得人贈送一本錢鋼、胡勁草的「大清留美幼童記」(2003,香港中華書局,ISBN 9628820826)。錢鋼是「唐山大地震」的作者,也是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胡勁草是CCTV電視新聞編導和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作者深入研究,到過中國各地和美國訪尋史料,訪問後人,發掘出塵封百年的文件和照片。全書用報告文學的風格寫成,讀來很有趣味,我推薦大家一看。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英國人士抗議接待教宗到訪

原文及試譯如下:

We, the undersigned, share the view that Pope Ratzinger(譯註 1.) should not be given the honour of a state visit to this country. We believe that the pope, as a citizen of Europe and the leader of a religion  with many adherents in the UK, is of course free to enter and tour our country. However, as well as a religious leader, the pope is a head of state(譯註 2.) , and the state and organisation of which he is head has been responsible for: 我們是這封公開信的聯署人,均認為教宗訪問本國時不應享有國家元首式的禮遇。我們覺得,教宗乃歐洲公民以及信徒眾多的宗教領袖,當然可以自由到來本國遊覽。不過除了身為宗教領袖,教宗也是「國家元首」;他對其宗教組織及其國家之下列所作所為,應負全責: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1964年的香港

兩年前,我寫文章介紹過荷蘭人Michael Rogge的懷舊實況小電影(紀錄舊香港風貌的西人)

他今年已經逾80歲,但差不多隔日就上載一段他的在香港和亞洲國家居住的幾年間的舊作品上Youtube,至今已經有四百多段;可以說是賈其餘勇,盡有生之年,志在傳世了。

比較新的一段,是1964年的香港維多利亞港和元朗的景色。當時他帶和另一西人朋友及其日本太太遊覽香港,用當時還是相當昂貴的8mm彩色菲林拍攝的: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100隻貓在宜家

宜家傢俬收工之後,放100隻貓入去,會怎樣?
..

..

翻譯範文觀摩

(轉貼自「坡港英華」網頁http://www.singakongcheng.com/2010/09/normal-0-false-false-false.html )
翻譯得這麼好,值得大家觀摩:

"傳道、授業、解惑"外還少了甚麼?
 What’s an educator’s job beyond teaching?
郭位  Way Kuo
當外國人作出突破性貢獻時,往往有人引經據典地聲稱:「那沒甚麼新奇,中國早就有了。」
要說某些概念在中國早就有了或許不無根據,問題是有了之後為甚麼難以為繼?
西方的研究精神與實踐可以稱得上「古已有之,於今為甚」,凡事都要問為甚麼,崇尚獨立思考和客觀批判。
WHEN news comes of a breakthrough contribution made by foreigners, some Chinese people would respond by dismissing it as nothing new, citing ancient classics to claim that the same thing existed in China long, long ago.
Such claims may have some validity, but the question remains why the ideas or concepts that sprouted early in China failed to grow and take root there.
In the West, research – both in spirit and in practice – has been a time-honoured tradition, and is held in even higher regard today. It advocates enquiry into all phenomena through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objective criticism.
研究以事實為根據,目的在求知和創新。它的應用範疇不限於科學和技術,更涵括文藝和哲學。研究不止要落實於教育以充實教學內涵與教育改革,也要落實於企業經營和政府運作以提高效率。研究者應注重人性化,訂定明確的目標,為最多的人謀取最大的福利。
傳道、授業、解惑外,更要講求格物、致知,不但要嚴格落實於大學教育中,並且要從小做起,讓研究做為當代教育中主要的一環來極力推廣。
Research is based on facts and aimed at seeking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It applies not only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to the arts, humanities, and philosophy. Not only should research boost education by enriching materials for teaching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reforms, but it should also help to make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operations more efficient. Researchers should focus on human needs and set clear goals in their work for the maximum benefit of the largest majority.
Educators, besides promoting theories,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answering queries, should encourage research, namely “the study of Nature’s phenomena to seek knowledge” as advised by ancient sages of China. Educators today should emphasize research not only in universities but also in schools for young kids, making it a key link in education of our modern times.
英國不再是當年的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中國也不應永遠做「世界代工廠」。創新研究,正是發展的方向。中國快速脫離貧困落後,走向富裕文明;當今要務,是爭取除「中國製造」外,更發展出「中國創造」的轉變。
Just as England today is no longer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 it once was, so China should stop serving as “the OEM factory of the world”. The right way forward is to pursue research that leads to innovation. As China is fast shaking off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to become a wealthy and more civilised society, it faces the tough task of adding the sign “Created in China” to the label “Made in China”.
人類天性好奇,對天地萬象、人間諸事有求知的興趣;始則偶然發現,繼而有意探求,再後來,從事有計劃、成系統的研究,以求取知識。
當今全球化世紀,要求人類攜手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中國要做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不可不着眼於「問題導向」的研究。
Curiosity, a human instinct, has always urged Man to find out about everything in Nature and all that happens in society. Over time, what started out as chance findings led to purposeful enquiries and finally to well-planned and systematic researches in quest of fresh and broader knowledge.
The present era of globalisation requires that all mankind work together to address their common problems. To be a responsible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hina is duty-bound to focus on problem-driven researches.
(Translated by Allen Zhuang)
[原文與英譯文刊於香港城市大學網頁之校長網誌(2010-07-15). / Source text along with its English version was posted on “Way to Kuo Blog” of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ebsite (2010-07-15). ]

譯者Allen老師,現在於香港城市大學教授翻譯,我們是在網上因著我的一篇比較不同的譯文的討論文章認識的,今年3月我回香港時和他通過一次電話,可惜未能見面請益.....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賣大包

(圖片:開飯網)
廣東俚語「賣大包」、「抵食夾大件」,台灣國語也有「便宜又大碗」的說法,意思差不多,都是說商家定價相宜,顧客付出了錢得的貨品或服務,絕對比一般的好。

現在我們上茶樓飲茶,不容易見到「大包」這樣點心,除非是到「蓮香」那些碩果僅存的舊式茶樓。以往的叉燒包是一籠兩個,雞包是一籠三個,「大包」就一定是一籠一個,可見其得交關!

大包裡面的餡料很足夠,但是多數夾雜一些下價的雞肉豬肉之類。以前大人帶小孩子上茶樓,怕他們吃得太多那些貴夾唔飽的點心,例如「灌湯餃」、「淮山雞札」,開支太大,所以一坐下來就每人叫一個大包,先把他們的肚子填得半飽。

有人說,茶樓的大飽賣得那麼平但是又多料,是用前一晚的酒席客人吃剩的東西做餡料的,此話當真?真是駭人聽聞。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中期業績報告


2010年5月把Blogspot這個「二奶」網誌扶正做「大婆」,由副站變成唯一的正站以來,至今已過了4個月,多謝諸君光臨,瀏覽人次由以前的每月不足2,000,到現在的接近20, 000,真是「今時不同往日」啦!
最近30日的分析,黃色的是到訪次數,每日約600。紅色的是閱讀文章次數,每日約1, 600: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由毒姑到天使

香港有個叫「紫藤」的社會服務組織,專門輔導妓女,為他們提供資訊、爭取權益和人身安全保障。(網誌:http://ziteng_hk.mysinablog.com)。

澳洲布里斯本也有個類似的組織 Hope Foundation,特別打救有毒癮的妓女(網站:http://www.hopefoundation.org.au)。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總幹事Bronwen Healy。Hope Fondation是一個教會組織,深入社會層面提供服務是很正常的,但Bronwen 的身份很特殊,因為她曾經是「毒姑」,做過一年「企街」的妓女。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話山寨

現在有所謂「山寨手機」、「山寨汽車」,最近還有江蘇省的「山寨版的悉尼歌劇院」。意思是外型模仿外國著名產品,實際上是百分百土產,價錢低一大截,但是質量成疑的東西。

山寨----又一個在「大哥大」之後,大陸吸納香港俚語的中文書面語。維基的解釋: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1%B1%E5%AF%A8%E6%96%87%E5%8C%96

山寨這個詞,原本是指盜賊在深山的巢穴。50年代的香港,有很多市內的「山寨工廠」,做些簡單的消費品,並不是冒牌貨。那時多層的工廠大廈都很少,山寨沒有正式的廠房,大多附設於木屋區、唐樓住家、民居鋪位,甚至是霸佔建築物後巷,或在山邊搭起簡陋的建築,就這樣經營起來。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如此時裝

這是澳洲特製的毛裡 Ugg Boots:
香港人要叫「雪靴」的了, 在澳洲冬天很多人穿,在家和出外都有;但是這個在澳洲沙漠的廣告照片,就真的很奇怪了: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頂硬上!

過去一星期,本網誌還能保持每日一新文,都算是「頂硬上」的結果。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宗教越多越好

美國一個叫做Dove World Outreach Center的基督教組織,以「鴿」為名,但是「鷹」得厲害,竟然倡議在今年的911紀念當日,燒伊斯蘭教的可蘭經。

新聞:
http://news.msn.com.tw/news1844967.aspx 
http://www.abc.net.au/news/stories/2010/09/07/3005136.htm
http://abcnews.go.com/US/terry-jones-pastor-burn-koran-day/story?id=11575665

他們還振振有詞,列出可蘭經有何不是之處,在其網站上貼出要燒的十大理由: Ten Reasons to Burn a Koran  

還有facebook網頁:http://www.facebook.com/pages/International-Burn-A-Koran-Day/134718123226530?v=wall

本版的熟客大概知道我的宗教觀,是「不可知論」(Agnosticism), 近乎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和「敬鬼神而遠之」的觀念,而且我常常對我認為不合理的教義,不客氣地提出批評。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時事雜感

印度

電視上看到報道,印度準備在新德里舉行的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還有一個月就要開幕了,設施還未完全建成,但見很多仍是爛地一塊,工人正在日夜趕工。唉,印度人的計劃和管理!

很多地盤工人是低技術的女工,還是穿著披披搭搭的傳統服裝,腳上穿的是人字拖,就在崎嶇不平的工地上幹著粗活。工地環境十分惡劣,甚麼工業安全的保護都沒有,而他們一日只賺到相當於一美元的工資

印度人是很樂天的民族,常常堆著笑臉;受訪問的女工全無怨言,還說很願意做這工作,因為可以買食物養活她的孩子,還可以救濟一些街童。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廣東粗話歇後語

廣東的粗話很多,有些是歇後語方式,作為一種語趣,或者在不能直言的正式場合之中,作為對話者之間明白的隱語。 (以下 III 級,慎入)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郎心如鐵

1951年電影,由孟甘穆利奇里夫、伊莉沙白泰萊、莎莉溫德絲主演的 A Place in the Sun 香港譯名「郎心如鐵」,譯得很高明,切合一個好眉好貌,但是見異思遷、利欲薰心的男人,謀殺女友另結新歡的故事。

電影之男主角----英俊的George,先認識純樸善良的女工Alice,兩人相戀,女的珠胎暗結。George後來有機會認識美麗富家女Angela,這才是郎才女貌,前程無限。為了除去Alice這個障礙,他狠心下手殺了Alice。天網恢恢,他終於要受到法律制裁,電影完結時被判死刑。

現實生活之中,澳洲近年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去年審結的一宗,一名美國遊客,帶新婚太太來大堡礁度蜜月,二人潛水作樂時設計把她害死。見前文 公正立法荒謬司法

上星期的新聞,又有一宗令人嘆息的殺妻案審結。前任警察Des Campbell與結婚不久的妻子Janet到野外露營,後來報警說她失足墮下幾十米深的懸崖。Des Campbell承繼了Janet前夫給她的遺產幾十萬澳元,Janet的喪禮也沒出席,當日和另一個女人在外埠花天酒地。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吸血鬼

信用卡人人都有,多數人還不止一張,銀行批出信用卡給你的合約條款,真正細心研究過才簽署「接受」的人,我想是百中無一吧。

那些字印得小小的,看也看不清楚;看得清楚又怎樣?都是莫測高深的句子。

算你是讀Law的,看得明白,又怎樣?那些條款是保障發卡銀行,不是保障你的!卡在那裡,你要還是不要?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憶文藝書屋

「文藝書屋」的主人,香港作家王敬羲在兩年前去世了。

我的中文基礎,是在60-70年代讀中、大學時打下來的。那時如饑似渴地涉獵文學作品,包括朱自清、徐志摩那批老「新文學作家」----他們的書圖書館裡多的是,香港也有出版社翻印。「當代」的作家呢,大陸反右之後再來文革,很多文學書籍都變為毒草撤了架,剩下的就只是中國的「艷陽天」、俄羅斯的「鋼鐵是怎樣鍊成的」之類的革命文學,十分乏味。

香港本地的作家,有些是流行小說,包括依達、魏力(倪匡)、俊人、幻影、楊天成那些,嚴謹一點的有王敬羲、黃思騁、劉以鬯,大多是內地南來的文人。看文藝作品,主要是台灣的。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失禮死人

甚麼叫「失禮死人」?這就是!

就在戴安娜王妃逝世的13週年忌晨(8月31日),深圳機場豎起了這個「中國馳名商標」戴安娜內衣的廣告牌:

還怕外國人不知道哪,加上一句似通非通,完全不得體的英文 Feel the romance of British royalty。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神和苦罪問題

港大哲學系校友W. Wong的網誌「魚之樂」文章「神和苦罪」:一個簡單的問題 」:

最近正在寫一篇關於the problem of evil(中文一般譯做「苦罪問題」)的論文,主要是反駁著名基督徒哲學家Peter van Inwagen對這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他的論點相當刁鑽複雜,雖然有趣,最終卻是無力。我不是要在這裏介紹他的論點和我的反駁,而是因為寫及這個問題,聯想到一般基督徒很隨便就接受了以下這個標準答案,之後一了百了,再也不用為這問題而煩惱:神全知全能至善,卻不阻止世上不斷發生的苦難和邪惡之事,即使受苦者是無辜的人(例如嬰兒和孩童),那是因為神不想干預人行使祂賜給人的自由意志;苦罪是人的錯,不是神的錯..........

Wong sir的文章留言版,常常給我的第一時間霸了頭位:

那些「神學家」講到唔夠你講時,就會說「總之信就無衰啦,神的奧妙豈是凡人所能測度!」

台灣學生作句精選

(轉貼)
哇哈哈!都說香港學生的語文程度差了,看看台灣新生代的傑作。括弧裡的是老師的感想:

我喜歡的美食

1.我最喜歡吃的食物是生魚片,但是生魚片最讓我困擾的地方就是他的魚刺很多。

2.我最喜歡吃的食物是生魚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總是沒煮熟

3.我最喜歡吃的美食是青菜,青菜中最喜歡吃的美食是白菜,為什麼喜歡吃白菜呢?因為他是青菜的一種(繞口令嗎?

4.我最喜歡吃滷肉飯跟貢丸湯,他們對我來說不只是一種美食,而是...兩種美食。(真是謝謝你的數學教學

5.我最喜歡吃外婆煮的菜,裡面包含了很多愛心,但是萬一外婆死了我就吃不到了,所以我要趁外婆還活著的時候,叫他每天煮三餐給我吃。(這算老人虐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