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劉以鬯


最近無意中發現了香港前輩作家劉以鬯  的Facebook 網頁:

http://www.facebook.com/?ref=logo#!/pages/liu-yi-chang/40247073926?ref=ts

(「鬯」音「暢」,古書裡有時二字通用,例如說「通鬯」) 

還有Youtube片段,可以聽他現身說法呢,真是大喜過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Ovzs1yq5xA

他的小說「酒徒」,原來已經拍成電影(新聞連結),這是潘國靈的評論

今年他已經年逾九十,還有寫作計劃,真是了不起。1966年我讀中一,剛開始看文藝小說----瓊瑤之類,我和另外一個同學,一看「酒徒」就著迷了,劉先生的小說令人大開眼界,原來小說是可以那樣寫的!!(點擊下圖放大閱讀)


跟著看他的「圍牆」,和在明報晚報連載的「郵票」和「陶瓷」,兩篇用小說來介紹發燒收集嗜好的作品,都是很新穎的嘗試。

他是1948年從上海到香港的,聖約翰大學畢業,文化界出身,60多年來一直以香港為家,做過多家大報的副刊編輯,不斷的創作小說。雖然他還是喜歡講帶有上海口音的國語,小說絕大多數多以香港的人、物和地為題材,是不折不扣的「香港作家」。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和「2046」裡梁朝偉的周慕雲的角色,是受到「酒徒」的主角,一個潦倒作家「老劉」所啟發的,我期待看到小說拍成的電影,看編劇/導演黃國兆,和演員張國柱、溫碧霞怎樣演譯。

這是有人朗讀他的著名的得獎短篇小說「對倒」(收在「寺內」一書)的Youtube片段,大家有興趣點擊聽聽。


 

劉先生在今年香港書展的講話: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30 則留言:

  1. 我也很喜歡《酒徒》,試過模仿他的手法寫過一篇短篇小說。

    回覆刪除
  2. 當時真的很新穎。
    中文容易看,依他的推薦看James Joyce 的Ulysees,一舊雲。

    回覆刪除
  3. Raymond上午9:43

    很喜歡看劉以鬯的小說,出了單行本的多已看過。

    回覆刪除
  4. 我就只有上圖的兩本,下次回香港時再搜購。

    回覆刪除
  5. 想請教片中提及香港四百萬人口同1蚊美金換5.625港幣即係咩年代?

    回覆刪除
  6. 劉以鬯的名字很響,
    可惜自己懶讀書,
    未有看過他的作品,
    值得看的作家和作品實在太多了,
    恐怕有生之年都看不完,
    謝謝你的介紹,
    一定要找時間看看!

    回覆刪除
  7. 「鬯」音「暢」,哈哈!我以前誤讀「皂」

    回覆刪除
  8. Kwan,
    是1960年代。

    回覆刪除
  9. 新鮮人,
    先讀「酒徒」,不會錯!
    香港圖書館會有的。

    回覆刪除
  10. 匿名,
    這個字,真是考起很多人的。

    回覆刪除
  11. 多謝賜教,由我懂事以嚟都未聴過1蚊美金對港幣低過7蚊.

    回覆刪除
  12. 港元在1972與英鎊脫勾,改掛美元為5.65 。
    1974年改自由浮動,在5元關口上上落落了很久。
    1983年,經濟危機,人人拋港元買外幣,大跌到9.60,香港政府乃推出聯繫匯率,穩定人心,硬性規定為7.80。

    請看 http://www.info.gov.hk/hkma/chi/public/hkmalin/04.pdf

    回覆刪除
  13. 再次多戲賜教, 1974年出世嘅我完全無聽過港元曾經同英鎊掛勾, 1983年我淨係識掛住聽譚詠麟,完全無理會香港發生咩事.你俾我條LINK去唔倒.

    回覆刪除
  14. 可到商務書局預定,有書電話通知,不用付定金,(為讀者找書,為書找讀者).找書有多次,(找讀者)我誤作可把書寄賣,實為作者出版.

    回覆刪除
  15. Raymond下午6:39

    還記得那時候,小市民到超級市場搶購日用品,人心惶惶。

    回覆刪除
  16. Kwan,
    那條link我再試過,IE和firefox都去到的。

    回覆刪除
  17. kfseto,
    謝資料。

    回覆刪除
  18. Raymond,
    唉,香港人!
    記得那年班友仔short晒,個個去銀行爭換外幣,總之不要手上的港幣,換到美金英鎊清晒倉之後,澳門葡幣都殺!

    回覆刪除
  19. 奇怪!之前試幾次都唔得, 而家一試就得, 唯有係我之前唔知攪錯啲乜!Anyway, 多謝.

    回覆刪除
  20. 睇完篇文章, 1983年嘅香港情況似1997年嘅印尼同泰國,被國際炒家玩到佢哋嘅國家貨幣貶晒值.

    回覆刪除
  21. 那時是香港人對前景失去信心。

    回覆刪除
  22. 那時我後生,無定走,也不大懂得驚,沒有去排隊。

    回覆刪除
  23. 他真的了不起 !

    還打算寫電車的平行古仔。真是不折不扣的「香港作家」。

    回覆刪除
  24. 是啊,「西港城到筲箕灣」----雖然他講了幾次「西港城」都講唔正,不是廣東話也不是普通話。

    回覆刪除
  25. 是上海音的廣東話,似我婆婆講嘢,時不時會 nicam ^.^

    回覆刪除
  26. 1. 香港老一輩的文化人,我想起了徐速先生。他在星星、月亮、太陽中的序,是那麼的真性感人。

    2. 港元在1972與英鎊脫勾,改掛美元為5.65 。我72年到辰衝買課本,很記得仍是以英鎊折算書價。

    回覆刪除
  27. 徐先生辦「當代文藝」雜誌,劉先生辦「香港文學」,互相輝映。

    回覆刪除
  28. 他的另一本小說《對倒》,也是《花樣年華》的藍本。
    劉先生離開了「香港文學」後,對此書有點微言,當然我不知道真實情況,但從他接受訪問時的語氣與態度,我認為他有點小家。

    回覆刪除
  29. 是鬧意見才分開的,沒有好話說了。
    像林行止和金庸,一直還在別人面前稱對方「林先生」、「查先生」的,很難得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