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4日 星期日

廟街歌廊

我自小在油麻地長大,小學和中學都在本區,放學後時常在附近留連。

廟街是傳統的「藏垢納污」之地,是下等妓院、麻雀館、舊書攤、街頭小食的集中地。父母告誡我不要去,叛逆的小孩性格使我反而常常去探險。當然囉,光顧的當然只是上列的第三、四樣!

早些時博友易明寫過兩篇廟街「歡樂歌廊」和「再訪歡樂歌廊」的文章,我2006年月回香港特別去看看。

我很喜歡聽粵曲,特別是加進了西洋樂器如低音電結他和色士風的小曲,以前油麻地上海街有間舊式的「花都噴泉舞廳」,日間有粵曲歌壇,我也去聽過。

1994年電影「新不了情」(袁詠儀、劉青雲),對廟街賣藝的藝人有很深刻的描寫,以前他們是在露天開檔,現在縮了入地鋪,不用受天氣影響。

新開的廟街歌廊有幾家,在廟街近旺角那一端(不是佐敦那一端),幾個歌手在門口拉客,可見競爭激烈。我沒有到易明寫的「歡樂歌廊」,而是進了「艷陽天歌廊」,因為傳出門口外的音樂比較合耳緣。

入場費每人20元,有一杯茶和一碗花生,其他飲品和食物另計。裡面有音樂台,樂手三個,有電子琴、電結他和爵士鼓,水準不錯;歌手大多是上了年紀的女子,唱的是70-80年代的國語和粵語歌曲為主。客人上台獨唱或與歌手合唱也可以,每首100元,唱慣卡拉OK看螢幕提示何時起唱的人,一要看紙上歌詞配現場樂隊,可能手忙腳亂,甚麼時候入都矇查查,可以請女歌手在旁細細聲伴唱。

帶我們入場的女歌手陪我們談話,目的是:請我們付錢點她唱歌。據她說在這裡掛單沒有工資,收入全靠客人點歌和小費,但和公司分帳。我問:多少錢一首?她說市道不景,以前是100元,現在50元便可以了。我也不好意思拒絕,點她唱一首「紅燭淚」,把她應付過去。

台上有一個男客人連唱四五首,鬼哭神號般,十分難忍受;而座上的人大多是粗人,大聲談話、抽煙,有一桌更在賭紙牌,使我們不能久坐。以前「花都噴泉舞廳」的客人都是靜靜地欣賞,不愧為真正的知音;比較起來,這裡的「聽眾」素質實在太不堪了。

勉強捱到我們點的「紅燭淚」完畢,我們便逃之夭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