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971-73年,我讀大學預科,報考英國文學、中國文學、中國歷史;中史科「通史」一部分有標準教科書,學校書單上是傅樂成的「中國通史」和錢穆的「國史大綱」。梁沛錦老師說,同學自己按喜好,選擇其中一套亦可。
兩套都是大學教科書,部頭大小差不多:傅樂成的用白話文,近乎講故事式,比較容易讀。錢穆的用淺近文言,附有很多原始史料,以我們當時的程度,讀起來比較吃力,而且不是以敘事為主,查起某件歷史事件可能付之闕如。
但是錢穆寫這套書,着力點是他的超卓分析、史識和史觀,這是非常難得的,亦是其他通史教科書望塵莫及的地方。
所以,錢穆「國史大綱」,比傅樂成的「中國通史」,學術地位高出不止一班。是一套可以考完試還珍而重之,一生人經常翻閱,而每次都有新得著的歷史書。
現在講起錢穆,一般人的印象總是「中大前身新亞書院的創始人」,一個觀點極之保守,與胡適、魯迅、錢玄同等人領導的新文化運動站在對立面的老學究。
這套「國史大綱」是怎樣寫成的?
他在1933年(38歲),本來是一個鄉村小學教師,獲聘為北大教授,擔任通史科。一開始,他就著手編寫自己獨特的教材和講義,日積月累之下就是豐富的資料,然後修訂成書,共三十萬字。全書定稿在1939年正式出版時,他才44歲,比我現在還年輕十多年。這套書是一個青年學者的力作,現在看來他的史學觀點並不落伍,而且行文虎虎有生氣。
他寫這套書的當時,中國既窮且亂,物資缺乏,時局惡劣,經濟在崩潰邊緣,外有日本侵略者,內有蘇聯支持的共產黨蠢蠢欲動,令人有旦夕亡國的憂慮,同時對傳統文化價值的信心跌到最低點。
有人認為中國的一切都不行了,不想亡國就必須拋棄傳統,全盤接受西方文化。錢穆的學歷只是中學畢業,不懂外文,靠鑽研古書承繼傳統,自學成功;他也同意應該挽救中國文化,但是他對祖先傳下來的文化有感情有信心,堅持要重新了解和承傳其精髓。
當時一些全盤否定傳統的學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不足夠,就大肆貶低其價值,錢穆常常批評的是他們歷史知識薄弱,一句「專制黑暗」就抹殺一切以往的典章制度,錢穆的學養堅實,旁徵博引,舉證事實,使學生眼界大開。
錢穆寫這套書,正值最黑暗的時代,要跟著大學逃難,走過幾個省份,從內地跑到香港又轉回內地,手稿不離身唯恐喪失。在昆明的時候,每逢日機轟炸,要抱著手稿躲避,隨時會書毀人亡。教學和進修的條件惡劣,他身邊的參考書也不多,徵引材料很多時單憑記憶,好在以前的學者博聞強記,很多資料背得滾瓜爛熟,現在我們一輩就沒有這個能耐了。
。。。。。。。。。。。。。。。。。。。。。。。。。
*倘有留言未能即時上板,是自動過濾去了spam之故,諸君稍安無躁,版主每日檢查幾次,一有發現便會救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1971-73年,我讀大學預科,報考英國文學、中國文學、中國歷史;中史科「通史」一部分有標準教科書,學校書單上是傅樂成的「中國通史」和錢穆的「國史大綱」。梁沛錦老師說,同學自己按喜好,選擇其中一套亦可。
兩套都是大學教科書,部頭大小差不多:傅樂成的用白話文,近乎講故事式,比較容易讀。錢穆的用淺近文言,附有很多原始史料,以我們當時的程度,讀起來比較吃力,而且不是以敘事為主,查起某件歷史事件可能付之闕如。
但是錢穆寫這套書,着力點是他的超卓分析、史識和史觀,這是非常難得的,亦是其他通史教科書望塵莫及的地方。
所以,錢穆「國史大綱」,比傅樂成的「中國通史」,學術地位高出不止一班。是一套可以考完試還珍而重之,一生人經常翻閱,而每次都有新得著的歷史書。
現在講起錢穆,一般人的印象總是「中大前身新亞書院的創始人」,一個觀點極之保守,與胡適、魯迅、錢玄同等人領導的新文化運動站在對立面的老學究。
這套「國史大綱」是怎樣寫成的?
他在1933年(38歲),本來是一個鄉村小學教師,獲聘為北大教授,擔任通史科。一開始,他就著手編寫自己獨特的教材和講義,日積月累之下就是豐富的資料,然後修訂成書,共三十萬字。全書定稿在1939年正式出版時,他才44歲,比我現在還年輕十多年。這套書是一個青年學者的力作,現在看來他的史學觀點並不落伍,而且行文虎虎有生氣。
他寫這套書的當時,中國既窮且亂,物資缺乏,時局惡劣,經濟在崩潰邊緣,外有日本侵略者,內有蘇聯支持的共產黨蠢蠢欲動,令人有旦夕亡國的憂慮,同時對傳統文化價值的信心跌到最低點。
有人認為中國的一切都不行了,不想亡國就必須拋棄傳統,全盤接受西方文化。錢穆的學歷只是中學畢業,不懂外文,靠鑽研古書承繼傳統,自學成功;他也同意應該挽救中國文化,但是他對祖先傳下來的文化有感情有信心,堅持要重新了解和承傳其精髓。
當時一些全盤否定傳統的學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不足夠,就大肆貶低其價值,錢穆常常批評的是他們歷史知識薄弱,一句「專制黑暗」就抹殺一切以往的典章制度,錢穆的學養堅實,旁徵博引,舉證事實,使學生眼界大開。
錢穆寫這套書,正值最黑暗的時代,要跟著大學逃難,走過幾個省份,從內地跑到香港又轉回內地,手稿不離身唯恐喪失。在昆明的時候,每逢日機轟炸,要抱著手稿躲避,隨時會書毀人亡。教學和進修的條件惡劣,他身邊的參考書也不多,徵引材料很多時單憑記憶,好在以前的學者博聞強記,很多資料背得滾瓜爛熟,現在我們一輩就沒有這個能耐了。
「通史」,最重要的是「通」! |
國史大綱的「引論」就有29頁,讀者應先行細讀,這是其中兩頁 |
*倘有留言未能即時上板,是自動過濾去了spam之故,諸君稍安無躁,版主每日檢查幾次,一有發現便會救回*
我記得我讀少學時 嫁姐那時應讀中四中五 佢中史教科書都好似用這本 我有時翻閱來看 最鐘意看清末到民初那段屈辱 動盪的中國歷史 我會考不用那讀到拿到合格的科目。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