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過猶不及

過猶不及

早幾日網上熱烈討論彭麗媛的「流利」英語演說的表現(前文),有些網友的批評甚為嚴苛。

無論如何,可以見得到她已經很努力,希望發音準確不失禮人,正正就是這樣弄得緊張兮兮,聽眾聽得懂她講甚麼,但是整體上並不覺得自然和動聽。

發音準確是重要的,很多人批評香港年輕人的廣東話有懶音,「恆生銀行」講成「痕身銀寒」,那麼他們講英文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毛病呢?

你隨便叫一個年輕人講(英國文憑試) GCE 這三個英文字母,大概多數會唸成「之司衣」,三個錯了兩個。廣東話沒有G這個聲母,普通話就有類似的 zh,你可以比較一下兩者唸「張」字的分別。E 不是「衣」,你試下唸 Eagle,第一個音就對了。


另外是尾音如 d、t、k,很多人都略掉不發音,於是 made字講成 may,want 字講成 won,book字講成 「卜」.....

不過又有過度矯正的例子,就是怕忽略了尾音,就把尾音讀得太響太長。

一樣是錯的。任何事情做得過度,就會適得其反。

例如彭麗媛在影片中把 is 讀成 is-su,我有個上海來的朋友,也是這樣。又如我初入政府,有個校友兼同行師兄,老是把 made 這個字讀成 may-dud,聽到人皺眉頭。奇怪的是,wanted 這個字三個音: won-te-d,他又讀成 「won-慈」。

我常常強調的,英語講究抑揚頓挫,長短音、輕重音都很豐富兼細緻。而中文,尤其是廣東話,是字字鏗鏘,每個音都平均有力,好像一個個四方形,塞進你的耳朵。很多外國人說,香港人講廣東話,他們當然聽不懂,但聽的感覺就像嗌交。

如果把講廣東話的習慣,加上力求自以為「準確」的發音,應用在講英文裏,便會聽得人很辛苦了。

總之一句,學一種外國語言,要多聽,多比較,多模仿,改正自己的毛病。

。。。。。。。。。。。。。。。。。。。。。。。
*倘有留言未能即時上板,是自動過濾去了spam之故,諸君稍安無躁,版主每日檢查幾次,一有發現便會救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 則留言:

  1. 說廣東話,過猶不及者,姓何名文匯者,認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難得電台高層相信他,吩咐屬下報道員照讀「正音」。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