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攻守技術淺談 7 黐手
「黐手」是詠春拳獨有的訓練方法,其他門派比較少見,例外的是太極拳的「推手」,要求和目的有點相似。
人類有反射動作,例如手碰到灼熱的東西,便會立刻縮回!
又如醫生叫你坐下,腿交叉放,然後用個小鎚輕輕敲你疊在上面的一條腿的膝蓋,小腿不期然的會向上踢。這些動作與生俱來,不需要學也會。
有些反射動作,是可以後天學習訓練的,例如你開車時,前面出現狀況,你的右腳會離開油門,馬上踏煞車。又如學演奏樂器的人,訓練有素之後,眼睛看著樂譜,手指便會按在樂器的正確的鍵或弦線位置上面。
正所謂廣東話:「唔經大腦」,實際上亦是如此。
詠春黐手,就是鍛煉手臂的觸覺,與人對敵時,能夠一接觸敵人的手臂,即時作出反應,毋須眼睛看他怎樣來,思量用什麼招數還擊。電光火石之間,爭取先機為上,手快打手慢,必然佔上風。
學習詠春黐手,由簡入繁,先是「單黐」,然後「雙黐」,最高級的是蒙著雙眼的「閉目黐手」。黐手的防禦和反擊動作,在基本拳套「小念頭」已經包含大半,配搭運用靈活而成。兩人有守有攻,練完左手練右手,角色可以掉轉,令到技術純熟。
示範:
阿松用「伏手」,制著徒弟Pak的「攤手」,並不很用力向下壓或向前推,而是像蛇一樣柔韌的黐著,或江河與大海的「鹹淡水交界」的平衡狀態,「敵不動,我不動」。
Pak的「攤手」向前攻擊插過去或轉為「正掌」印過去,阿松感覺Pak的來勢,馬上手肘帶動歸中線,用「窒手」頂住。隨即「來留去送,甩手直衝」變成「日字衝搥」反擊Pak的上路。
Pak馬上用「膀手」消去阿松的攻勢,然後雙方回復最初的準備姿態。
如此周而復始,不斷練習一千幾百次,手臂就能夠「唔經大腦」,自動迎敵了。
下期介紹「雙黐手」。
。。。。。。。。。。。
梁Sir,假如年過六十是否適合學詠春,又在香港如何可分別到是正宗的詠春學校呢?
回覆刪除謝謝!
年過60,不是學打交就不用學詠春,不如玩太極。
刪除學詠春可以去我師弟Mark Wong 和Jeffrey Yeung在尖沙咀山林道46-48運通商業大廈1005的武館,電話 93664310
https://www.facebook.com/thepvtgroup
葉問有示範片段,上Youtube一看,比較現在師父教你的詠春,就知道是否傳統/正宗功法了。
刪除多謝梁Sir的意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