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此「直」不同彼「直」

以下這段對話,出自論語「子路」篇: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葉公對孔子說:「我的鄉下有個「正直」的人
()。父親偷羊,他就去指證他。」)
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孔子說:「我的鄉下的所謂「直」有不同的理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這就是「直」了。」)
()有人懷疑直躬是個人名,並引莊子「盜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患也;直躬證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謂「比干」、「伍子胥」....一連數下去到「尾生」,個個都是人名。又韓非子「五蠹」:「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令尹曰:殺之。以為直於君而曲於父,報而罪之。」主張「直躬」是一個人,而不是解為「正直的人」。
不過我認為「直躬」是否人名,也沒有影響到我們理解為孔子和葉公是在討論「直」這觀念。我們主要應該研究孔子最後說「吾黨之者異於是.....」這番話。
孔子說的「直」顯然不是葉公所指的「正直」,而順著人性發之於行為的「率直」。
父親犯罪,大義滅親的告發他,讓地方官判以死罪;因為儒家重視親情,認為那是違反人性,屬於不可思議的行為。
儒家排列人際關係,有所謂「五倫」孔門亞聖孟子所說的五倫是這樣的次序:「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兄弟)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篇)。
後世如「幼學故事瓊林」順序排列為「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以君臣位列父子之前,我認為可能是由於後世君權擴張,儒者從新排列的結果。
在孟子的「盡心」篇,有一段著名的辯論,解決「君臣之義」和「父子之親」的矛盾,明日再談

君臣和父子的衝突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