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寫信的藝術

你上一次收到一封白紙黑字的信,是甚麼時候?

自從有電郵以來,收到的的真正的信越來越少。電郵方便是方便了,一點擊即到,還可以給指定的一堆人,回覆又快,但是像以前收了信,坐下來慢慢看的快樂就沒有了。

寫信的文字,也越來越隨便,不會精心構思,文法和拼字都馬馬虎虎,連帶那些求職信也不例外。那些求職的大學生,連參考一下那些Templates(範本)也懶得做。我以前做報紙老編,就收過一封毛遂自薦,尋求在文字傳媒工作機會的信,抬頭不是Dear Editor或Dear Sir, 你猜是甚麼?

" Hi Guys " !

落在我的手上,不用說是馬上歸檔,NFA ( No further action)了。


用手寫的信,還是用精美信箋,墨水筆寫的,相信受信人大為感動,各位假如要寫情書,務必考慮考慮,一定威力大增。

60年代,大陸民不聊生,鄉間親戚寫信給香港的親人要求接濟的很常有。我姑母的兒子在鄉下,字裡行間很明顯的見到他心存怨憤我姑丈母,沒有帶他到香港,使他捱餓受鬥。他沒有讀過幾年書,我姑丈母又是文盲,來信都拿來給我讀給他們聽。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這個文化水平不算高的表哥,寫起信時白字難免,但是抬頭一定似模似樣,是「父母親大人膝下尊前」。

這倒要追溯以前讀小學都有「尺牘」這一門課,學童好歹也被老師逼著,背誦好幾篇入了腦,永誌不忘。

「尺牘」 就是古人對書信的稱呼,尺牘課本就是一堆虛擬的信件,就著不同的目的而寫,例如問候長輩、向友人述近況、求借物件、求職、委託、追債等等。著作者大概是是老師宿儒,文謅謅的,用很多成語和典故;讀得多,對寫作大有幫助。

我手上有一本家父70年前讀卜卜齋的線裝尺讀課本,當年不過是三尺童子的啟蒙書,現在恐怕大學中文系的畢業生,也未必能夠全部理解。這是其中兩頁:
古人書信來往,要託人代為傳遞, 很不容易,所以寫信就有如寫文章一樣的認真。名家信札,可以作為文學來欣賞。近代最出名的,有曾國藩和鄭板橋的家書;坊間流行給學子研讀仿傚的,還有「雪鴻軒尺牘」和「秋水軒尺牘」等書,我節錄後者其中一段,給大家看看:

復龔未齋(敍近況祈指教)

一枝甫寄,雙鯉頻頒。正切停雲,捧朵雲而心慰;欣聯今雨,同舊雨之情殷。適來二字平安,喜葉金閨之卜;何異萬金鄭重,敢遲竹報之投?且也雅什如珠, 香艷遠超班宋;高情似水,色空悟徹邯鄲。雖細雨清明,紅杏少村家之釀;而春風寒食,黃粱成客子之吟。此又達士曠懷,抑亦雅人深致。勉酬郢曲,乞運宋斤。應知哲匠之旁觀,難免小巫之氣盡。

至於淒涼客邸,原同寂寞禪關。如先生之百里而遙,尚慶團圓於歲序;若賤子之十年不返,空憐飄泊於天涯。所以王粲依人,登樓有感;縱使孟嘗愛客,彈鋏仍歌。然綠泛蓉池,庾景行之芳聲獨茂;青開蓮榻,徐孺子之高躅可風。況我未齋先生,品重琳瑯,才工月露,仰而企之,已非一日;樹而立者,誠足千秋。主善爲師,宜在立雪坐風之侶;予生也晚,敢附乘車戴笠之盟?

弟讀書讀律,竊愧無成;自東自西,徒勞何補。倚閭有白頭之老,誰修定省於晨昏;爭梨失黃口之兒,空聽笑啼於夢寐。加以陌頭柳色,絲絲牽少婦之愁;因而枝上鵑聲,夜夜起王孫之感。無如一囊秋水,顧影生寒;徒使萬縷春雲,登高雪涕。爰思完聚,極意經營,憑寄南金,冀共鹿車之輓;迎來北轍,用伸烏哺之私。 計惟紅褪荷衣,劍當再合;遲則黃飄桂子,鏡見重圓。然而燕壘新營,已竭噙泥之苦;倘更鷯枝失寄,何堪無米之炊。情固出於權宜,事實嗤其孟浪。先生載將佳麗,久爲泛宅之遊;同此琴書,別有治生之樂。幸指迷之有自,知前事之可師。乞予良箴,不我遐棄。

以前的英語世界,一樣注重書信,20世紀初美國小說家Edith Wharton寫的 The Age of Innocence(拍過同名電影,Martin Scorcese導演,Michelle Pfeiffer和 Daniel Day-Lewis合演,香港譯名「心外幽情」),其中有多段是男女派僕人傳送情書的內容。

我最喜歡提到的,是詩人Robert Browning冒昧投書給老小姐詩人Elizabeth Barrett,開始熱烈追求,卒之娶她為妻(前文:英國文學史上最甜美的真實愛情故事):

    I love your verses with all my heart, dear Miss Barrett, – and this is no off-hand complimentary letter that I shall write, – whatever else, no prompt matter-of-course recognition of your genius and there a graceful and natural end of the thing: since the day last week when I first read your poems, I quite laugh to remember how I have been turning and turning again in my mind what I should be able to tell you of their effect upon me – for in the first flush of delight I thought I would this once get out of my habit of purely passive enjoyment, when I do really enjoy, and thoroughly justify my admiration – perhaps even, as a loyal fellow craftsman should, try and find fault and do you some little good to be proud of hereafter! – but nothing comes of it all – so into me has it gone, and part of me has it become, this great living poetry of your, not a flower of which but took root and grew … oh, how different that is from lying to be dried and pressed flat and prized highly and put in a book with a proper account at top and bottom, and shut up and put away… and the book called a ‘Flora’, besides!

    After all, I need not give up the thought of doing that, too, in time; because even now, talking with whoever is worthy, I can give a reason for my faith in one and another excellence, the fresh strange music, the affluent language, the exquisite pathos and true new brave thought – but in this addressing myself to you, your own self, and for the first time, my feeling rises altogether.

    I do, as I say, love these Books with all my heart – and I love you too; do you know I was once not very far from seeing – really seeing you? Mr. Kenyon said to me one morning “would you like to see Miss Barrett?” – then he went to announce me, – then he returned … you were too unwell – and now it is years ago – and I feel as at some untoward passage in my travels – as if I had been close, so close, to some world’s-wonder in chapel or crypt, … only a screen to push and I might have entered – but there was some slight… so it now seems… slight and just-sufficient bar to admission, and the half-opened door shut, and I went home my thousands of miles, and the sight was never to be!

    Well, these Poems were to be – and this true thankful joy and pride with which I feel myself.

    Yours ever faithfully
    Robert Browning


他們的情書也結集成書,讓後人欣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43 則留言:

  1. Raymond清晨7:45

    小弟很喜歡寫信,現在的太太,就是寫信代通長途電話,寫得美人歸!
    我寫給她的信,可以公開的,因為像家書,一句肉麻的話也沒有!
    我到今天,仍會提筆[墨水筆]寫信。

    回覆刪除
  2. 除了商業公式信,寫信的已經少,用墨水筆的更是稀有了。

    回覆刪除
  3. 我也記得有讀過「尺牘」和一科實用文的科目。
    我那時還抱怨說,學寫那些書信和搬遷啟事作什麼......

    回覆刪除
  4. 現在是用手機視頻通話的時代了。

    回覆刪除
  5. 提筆寫信的深情和誠意,遠非打字和電腦打印可比。如今世上只有寥寥幾個人,讓我堅持提筆寫信。

    回覆刪除
  6. 優雅真摯情感表達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功利、浮淺、短暫的感情成為主流,迷失的年代。
    jl

    回覆刪除
  7. 一封家書抵萬金

    回覆刪除
  8. Raymond下午1:57

    可惜我的毛筆字不美,不然,我會用毛筆寫信!

    回覆刪除
  9. linerak,
    當年還要用毛筆寫給老師改,馬虎了事;現在倒後悔沒有用功了。

    回覆刪除
  10. 碧潭,
    手機短訊式的「簡體文」影響很大!

    回覆刪除
  11. 秋盈,
    這個是一定的啦。我們這邊的郵局處理的信件減少了,好在郵購物件那方面大增。

    回覆刪除
  12. JL,
    真有需要時,很多人買張現成的賀卡簽個名就算。

    回覆刪除
  13. 力,
    現在收到真正的家書,要珍而重之。

    回覆刪除
  14. Raymond,
    我以為美不美不是問題,端正可讀就好了。

    回覆刪除
  15. 除了收到月結單,銀行貸款廣告...一封信都多年沒有收到...

    回覆刪除
  16. 那些不計哪....

    回覆刪除
  17. 哈,係啵,唔講都唔記得,以前有‘尺牘’課...
    Chris sir 好嘢!

    回覆刪除
  18. 我是小學時由一位老先生教的。

    回覆刪除
  19. 我曾有數年靠寫信和在香港的家人及女友(現在的太太),互報近況的。那時候沒有傳真,打電報不方便及要長話短短說,打長途電話也要到郵局登記,三分鍾為一單元計,價格不菲。在家父的回信中(他是用毛筆寫和每一封信都有編號),老父經常指出我信中的一些錯別字和用詞不當等,那時候心裏不太舒服,但現在回想起,他每次都給予我寶貴的一課,難能可貴!現在我和在外地的孩子是通過MMS, EMAIL, facebook 或視頻等聯系,寫和講的字句也跟著年青人的口吻去寫和講,時移世易。CL

    回覆刪除
  20. 老兄可以試試用雅馴簡潔的文體來寫email,確立楷模。

    回覆刪除
  21. 一言驚醒夢中人。

    回覆刪除
  22. 寫信 => E-Mail
    賀卡 => E-Card
    E 世代取代了很多傳統溝通方式, 發出者與接收者的心情變了。

    回覆刪除
  23. ecard 我是儘量不開的,怕會被人hack。

    回覆刪除
  24. 小弟的字體純屬端正,四平八穩一類,卻已勝過絕大多數同事。今人能寫一手好字者小之又小,有人龍飛鳳舞、有人像幼稚園生初學寫字、有人像鬼畫符,總之就是不堪入目

    隨着電腦打字普及,手寫書信難免被淘汰,記碼會變得稀有

    十年前在腦場見過廣東語音輸入軟件,準確度不俗。年前讀過IT網站anandtech.com的一篇文章(忘了何時,約三、四年吧),作者介紹一套語音輸入軟件,說該文章正是用軟件「寫」出來,編輯還說他用語音輸入已多時,沒有「它」的話工作效率將大減

    張三

    回覆刪除
  25. 中國文字雅馴簡潔!「有個考生作文喜歡用「而」字。主考官閱卷,見其考卷中不僅通篇「而」字用得太多,而且又不恰當,於是就在卷末批道:
    「當而而不而,不當而而而,而今而後,已而已而。」
    竟然短短十八字的批語,不但用了十個「而」字,而且還個個用得相當精當。」CL

    回覆刪除
  26. 多年沒寫信了, 除了一位住在海外的朋友, 她每年都寄手寫賀咭給我, 還在咭後寫短篇信, 一咭兩用. 見她這麼有心, 自己也會去買靚咭及用心寫, 寄給她.

    可惜上年她說要支持環保, 改用電子咭云云. 哈!

    但其實真的很可惜.

    回覆刪除
  27. 還有一則:「一位考生不會作答試卷,交卷時只寫了一首打油詩曰:
     未曾提筆淚漣漣,
     苦讀寒窗十幾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
     回家一命赴黃泉。
    考官見後,便在每句詩後各批了兩字:
     未曾提筆淚漣漣-不必!
     苦讀寒窗十幾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勢必!
     回家一命赴黃泉-何必?」
    四個「必」言簡意賅,妙趣橫生。

    回覆刪除
  28. Dear Chris:

    愚見是, 寫信有寫信的優點和缺點. 同樣, 電郵一樣, 各有千秋. 我最在乎的是: 有沒有用心寫.

    回覆刪除
  29. 雖然自己寫唔出咁的書信,但確欣賞對中文仍堅持的人。其實只要唔係對寫,而家好多人連寫電郵都極「求其」了!日子再過,可能得返少部份仍熱愛中文的人睇得明遣詞用字‧‧‧

    回覆刪除
  30. 中文尺牘現在是lost art了,就算想學都無從入手,如果Chris能將令尊的課本放上網實在功德無量。

    回覆刪除
  31. 張三,
    iPad都有廣東語音輸入的app。

    回覆刪除
  32. CL這個笑話可以獨立寫篇文章來談。
    現在香港的年輕人,也是濫用「而」字。

    回覆刪除
  33. DeepC,
    我覺得就算是片言隻字的便條一張,也比ecard優勝。

    回覆刪除
  34. 匿名君的這個「必」笑話也是一絕。

    回覆刪除
  35. Rose,
    說得對,這個「心」最重要。

    回覆刪除
  36. 匿名君,
    現代人的能力廣泛,連小孩都懂photoshop,但語文能力相對之下低落!

    回覆刪除
  37. Alienz,
    大家可以看看秋水軒尺牘的連結。
    另外陳耀南教授有「應用文概說」一書(ISBN 962 273 041 8),也很好。

    回覆刪除
  38. 搵唔到對象寫, 呢個係最大問題.

    回覆刪除
  39. 不用急,緣來沒法擋。

    回覆刪除
  40. 寫信的話在我來澳洲開始一直也有保持這個習慣
    不過心灰意冷是對方不一定會回你的信。
    但也有朋友玩post-crossing就是了...

    回覆刪除
  41. 現在寫信就像黑膠唱片,是少數風雅之士的嗜好。

    回覆刪除
  42. 最感受良深既一封書信就一定是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初讀此信乃中學時期,但今時每番重讀心情仍會澎湃不已,甚至潸然下淚。

    回覆刪除
  43. 重溫一下: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8%88%87%E5%A6%BB%E8%A8%A3%E5%88%A5%E6%9B%B8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