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尼龍床」:
香港寸金尺土,家中每人有自己的睡房已經是十分幸福;很多睡房細小得只有一張床的長度、一張床的闊度,還要放書桌和衣櫃,有些要因著尺碼訂造睡床,把腳伸上窗台呢。
家中設「客房」的,絕無僅有,事實上也很少有親戚朋友留宿。現在有較新設計的「子母床」,旁邊拉出幾尺,睡房內勉強多睡一人,但已經沒有站立的空間,沒有子母床的話就請他做「廳長」,睡沙發或地板了。
我在香港也住過只有400平方尺建築面積的小單位,「客飯廳」曲尺形,闊僅5尺,只能放雙人沙發,人除非捲曲如蝦米狀,沒法睡得下。摺起不礙地方的尼龍床,最適合了。
客人睡尼龍床,舒服是談不上的了,總比睡地板的好吧。
尼龍床是60年代中期才有的,開始時還在工展會中重點推銷,頗受注目呢。我總不明白,為甚麼不用淨色尼龍布,而要用那麼醜陋的間條圖案。
60年代之前,香港是流行「帆布床」的。
帆布床又叫「馬閘」:全人手製造, 木材支架,「開床」和「收床」都要學一下才懂得怎樣做;木條和帆布都是重甸甸的,不比尼龍床的輕飄飄。當時油麻地、深水步的舊區有些帆布用具店,製造和售賣帳蓬、帆布袋、帆布床之類的產品;帆布上了油漆,行人在店外走過,遠遠就嗅到一股特別的氣味。
我小時的50-60年代,一般家庭都是租住一個房間,住「中間房」的連窗都沒有,何止沒冷氣機,連電風扇都是奢侈品!那一家買了新的電風扇, 同屋共住的人都會來參觀、格價、品評一番的。炎熱難耐的夏天,入夜後有點風,比較涼快,男人會上天台架起的帆布床,一張挨一張,實行集體露宿。
坐在帆布床邊的大人,有時會開幾瓶樓下士多買來的冰凍啤酒,談天說地,吹牛到半夜才各自就寢。我們小孩覺得很新鮮,在帆布床之間跑來跑去,還央求媽媽讓我們也跟爸爸睡帆布床。
其實,帆布床中間凹了下去,是一點都不好睡的,翌日早上起來,腰酸背痛很常見的啦。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