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會在「藝文雅集」講三個鐘頭的課,講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選集,大多數是西周的作品,有些還號稱是商代的,起碼都有二千五百年歷史。
今日讀詩經,會見到很多不同意義和讀音的用字,有一些字雖然認識,但當時是作另外的意思來用。不過奇妙的地方,是浮淺地看一下,也會略略明白大意,以及感受到那種氣氛和文學的美。
如果是英文,就算只是八百年前,Geoffrey Chaucer的文學經典 The Canterbury Tales,簡直就像火星文一樣,例如:
'Wepyng and waylyng, care and oother sorwe
I knowe ynogh, on even and a-morwe,'
Quod the Marchant, 'and so doon oother mo
That wedded been.'(*)
比較我們二千五百年前的詩經,哪一個容易懂?
上圖的是詩經的第一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在今天還是掛在嘴邊的常用語,不是很奇妙嗎?
詩經原本只是稱為「詩」,或「詩三百」(共三百多篇),漢朝稱之為「經」之後,擺了上神台,也是士人考取功名的經典,道學家再文學之上加了很多迷霧,例如道德教訓。
那些經學家,推測每一首詩是何人所作和作詩之目的,最好笑的是「什麼都政治化」,所有作品都解釋成為讚美或者諷刺某個君主或政要、史上某件重大事件。
我在講座之中,會在「國風」(民間詩歌類)選取十餘首長短的詩,撇除那些牽強附會的解釋,還它們平易近人的文學面貌。
。。。。。。。。。。。。。。。。。。。。。。。。。。。
*現代英文翻譯
'Weeping and wailing, care and other sorrow
I know enough, in the evening and in the morning,'
said the Merchant, 'and so does many another
who has been married.'
。。。。。。。。。。。。。。。。。
等有機會聽梁兄談易經!
回覆刪除我對易經了解很皮毛,哪敢開班授徒。
刪除香港的中學生不必讀詩經有多年了!
回覆刪除當年,中學會考中文科必修「東山」,港大入學試中文科必修「七月」。
刪除五四太仆街了 , 現在強烈入侵香港 , 英國佬走後 , 香港新一代學的所謂中文 , 是五四之後興起的垃圾語言文字 , 詩經 ? 很多中學生聽都未聽過
回覆刪除也有一點文言文,不過比以前縮水。
刪除反而大陸這幾年又增加了一點。
詩經,用潮州話讀比白話(此白話非白話文既白話,而係我地一流既廣府話)重押韻。
回覆刪除今日有個學員用「河洛」話,唱誦給大家聽。
刪除Chris兄,
刪除咁聽起上來又覺得效果如何呢?
都幾得意。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