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明月千里寄相思(兼談咬字)

30-60年代,有很多悅耳的國語時代曲,無論旋律和歌詞,都是一個時代的佳作,聽過一兩次,你就可以把歌曲哼出來,很久都記得;當年電台整日播過不停,至今幾十年後再聽,仍然覺得美妙。

當時名歌星輩出,一些是以前在上海已經出名,然後南來香港的,例如今次介紹這位吳鶯音。

吳鶯音灌錄過無數名曲,最出名的是這首「明月千里寄相思」,曾改編成粵劇「鳳閣恩仇未了情」的一段,還有張德蘭唱的「相識也是緣份」。好的旋律,怎樣唱都是好聽的。

這是吳鶯音的原版:

吳鶯音的吐字非常特別,把音唱得很圓,完全沒有稜角,很少牙齒音,歌詞模模糊糊的,比較難聽得清楚在唱甚麼,而聲音有點像鼻塞的發聲,所以有人稱之為「鼻音歌后」.....


吳鶯音中年之後退隱了一段時間,晚年應歌迷的要求,客串過其他歌手的演唱會,執起咪高峰再唱當年名曲,聲音老成了,風格有所不同,咬字清楚很多,聽起來簡直像另一個人。整體表現來說,顯然不及黃金時期了:


歷來翻唱的版本不計其數,這是蔡幸娟在20歲還不到,初出的時候灌錄的,她的聲音很輕柔,歌詞仍然能夠唱得粒粒清:



張德蘭唱的廣東話版本,廣東話音韻鏗鏘跌宕幅度大,唱情歌不宜咬字太實,否則有突兀之感(請聽一下甄妮的廣東歌,跟她的國語歌完全是兩回事),張德蘭掌握得很好,發音相當滑溜,大家可以細心品味一下。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10 則留言:

  1. Choi and Cheung sang better than Old Ng here, man...

    回覆刪除
  2. Raymond上午9:55

    倘懷舊,當然是吳鶯音者原汁原味!若以歌論歌,就各擅勝場了!

    回覆刪除
  3. Chris兄,Bob兄,

    我諗我都係懷舊死硬派,雖唔講得係吳鶯音歌迷,但呢首明月千里寄相思就點都係原唱者取勝。

    蔡幸娟個版本就正如Chris兄所言,唱得來好輕柔,歌詞係就係粒粒聽得好清楚,但亦因為如此而致輕柔有餘,惆悵感嘆不足,有如食香口膠,趙兩吓已無味。

    張德蘭個首相識也是緣份我亦不太鍾意,改編歌詞有好多青出於藍例子,但盧國沾呢首作品只算一般,詞意不太深,噏來噏去三幅被,同原着曲詞無得揮,就算粵曲既鳳閣恩仇未了情曲詞,個人覺得比盧國沾版本還佳,不過配樂樂器就較蔡版好,最少用返枝笛以向原版致敬,只少帶出個種滄桑無奈感。

    原版於1948年5月係上開百代製錄,當時奏樂班樂師功架甚高,未知戰前兼戰時留華個啲歐裔(甚多乃俄裔)樂師當時仍有否參與?

    以下網址係對這首吳鶯音名曲有所介紹評論,各位有興趣歡迎看閱:

    http://youtien.pixnet.net/blog/post/25740514-%E3%80%88%E6%98%8E%E6%9C%88%E5%8D%83%E9%87%8C%E5%AF%84%E7%9B%B8%E6%80%9D%E3%80%89%E8%B3%9E%E6%9E%90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作者大概是很年輕,幾年前才第一次聽這首歌?!

      刪除
    2. >>>這個作者大概是很年輕,幾年前才第一次聽這首歌?!

      據其文中所言:我第一次聽到它,是在《天水圍的日與夜》,都可以肯定啦,不過,作者此篇嘗析亦有其可讀之處,最低限度可從中了解一點年輕歌迷對舊歌既觀感及接受程度。

      刪除
  4. 明、月千里,寄相思…

    回覆刪除
  5. 兄云「吳鶯音中年之後退隱了一段時間」,其實她是给共產黨在解放後鬥生鬥死,文革時又被打斷腳,最後雖然得平反,但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很高興她能在九十年代在香港開演唱會,總算像一支殘燭在熄滅前併發出最後的閃光一樣,给大家留下一絲回憶。

    回覆刪除
  6. 我有一套孖碟 DVD 是 四大 的演唱會!

    好像叫:金光燦爛再耀舞台演唱會

    回覆刪除
  7. 對的。
    1998(和靜婷,劉韻,蓓蕾)和99年(和靜婷,劉韻,崔萍)開過,
    聽老歌星復出,很傷感,因為都唱不出以前6成的水準。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