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我的小學教育

前文我的幼稚園教育,現在繼續交待我在60年代香港的小學教育。

我在1959年幼稚園畢業,升上麗澤小學,學費一個月三十多元,同時我的妹妹也到了入學的年齡,媽媽堅持我們要受最好的教育,把妹妹也送入麗澤幼稚園去,兩人的學費加起來就是七十多元,等如我們當時全家住的房間的月租,十分驚人。

當時有個見識少又多事的親戚看不過眼,向我媽媽說,窮等人家不自量力,花這麼多錢在子女的教育上面!可是媽媽不為所動,寧願自己辛苦一點也要我們在好學校讀書。

 
我在麗澤小學第一年考得全班第一名,媽媽很安慰。這時我的表哥(媽媽的表姐的兒子)剛在九龍循道小學讀完小六,要升到原校的中學去;表哥知道小學部招生,為我取了報名表,保薦我報考,還反復提醒我媽媽不要忘了。

九龍循道小學校舍很大,師資優良 ,還是屬於當時為數不多的「政府津貼小學」,學費只是每月十元!

有這樣好的機會, 我家有如中了彩票,於是馬上為我報考,重讀一年級,幸而我讀幼稚園時跳了班,現在沒有「超齡」,得以在1960年順利入讀了。

九龍循道是「基督教循道會」辦的學校,有小學部和中學部 ,位於九龍油麻地彌敦道「平安大廈」對面的加士居道,「北九龍裁判署」的旁邊(更正:應是「南九龍」)。隔了幾十年,母校現在還是迄立在原址,大大的一個十字架在外牆之上,很有氣勢。

循道小學每天都有早會,全體學生列隊站立半小時,不管你是不是教徒,一律要唱聖詩、聽道理、唸經文、祈禱。學校的規律很嚴,稍犯小錯便會在學生手冊上「記缺點」,還要家長簽名證明得悉此事。

我小時生性頑劣,自恃書讀得好,先生講課時很不專心,時常在下面作怪、與旁邊的同學講話,小息時又與同學追逐扭打,每個學期都記幾個缺點,每次都被媽媽用籐條痛打一頓。

我的學業優異,一年級時全班考第五,班主任李愛恩老師的評語是「 學業優異,惟操行低劣」,取消我的「優異生」資 格(優異生有減免學費的獎勵),媽媽氣到不得了。二年級我上下學期都考第一,跟著每年都是十名之內,但操行分總是「丙」-----一直到五年級還是 「丙」,小六班主任楊秀寬老師為了我都要離開了,不好在我最後一張成績表上留下污點,網開一面地批給我一個「乙」。

我的書讀得好,是因為我有點小聰明,記憶力強,課文過目不忘。

我們住的唐樓的包租婆有四個孩子,最小的一個都比我大一點,他們讀書升班後,有些課本扔掉不要,我就如獲至寶的收集起來,如飢似渴、不管懂也不懂就狂啃,所以我總比同班的同學多懂一些。先生對我又愛又恨,覺得我是一個「壞的好學生」。

三年級時,香港小學開始引入英文課,我們從ABC讀起,由班主任孫莉蓮老師擔任,用的是一本所謂Oxford English Course for Chinese Students。期間我在英文測驗時偷看作弊,又記了一個缺點,詳情見前文 我的英語啟蒙史 。學校因與教會有聯繫,在我讀高年班時,教會的「校監」狄更生(Dickinson)女士親自來教我們一個學期的會話,有「鬼婆」教我們英文,當時是不得了的啦。

循道小學的老師都很優秀,好幾位都有幾十年的教育經驗,除了教授知識,還著重德育。有位曾鼎銘老師,已是一把年紀,每一課開始之前全班同學要起立向老師鞠躬,曾老師也向我們一班小孩深深鞠躬回禮。這種中國傳統的「誠」、「敬」工夫,我今天還受用無窮,一生敬愛教過我的老師。

還有值得一記的,是每年都來教我們幾個月的「實習老師」。

香港有三家教育學院 (當時叫「師範學院」),以港督的名字為校名:「羅富國」、「葛量洪」、「柏立基」,中學畢業生可以入讀,畢業後可以教小學和初中。這些教育學院的學生,在最後一年得到院方安排到學校試教,間中有導師來旁聽評分。實習老師都用盡心力教到最好,受益的是我們。

教育學院陰盛陽衰,「實習老師」大多是年華雙十的少女,對我們很和藹可親,笑容滿面,從來不責罵我們。我們這一班生理開始發育的男孩,看著們會莫名其妙地心跳加速。實習老師課餘也參加我們例如運動會的活動,我們都喜歡膩在身旁。有一位張湘珍老師,長得有點像國語片紅星葛蘭,不以我頑皮為忤,還特別的疼我,上課時常點我答問題讓我出風頭,有時又摟著我的肩膊和我說話,使我暈其大浪。

可是我們的頑皮,曾經拖累過一位實習老師。因為我們上課時不守秩序,嘈吵不堪,在導師最後評分那一課也不安靜下來,聽說那位老師因此不合格,現在想起來,我們真是抵打有餘。

小六時,來了一位畢業不久的梁溢煌老師,教我們的中文課,他很快便發覺我在這方面比較強,對我悉心指導,使我小學會考的中文科取得「一級」的成積。

1966年小六畢業,全體學生考全香港的升中會考,由「中、英、數」三科的成績決定前途。我怎樣得到王永照老師的提點,不跟隨大部分同學升到「循道中學」,僥倖進入名校「九龍華仁書院」的原委,前文我在課室中遇到的惡老師 交待過了,不贅。

上圖為我的小學畢業照。前排左起:王永照老師(數學),楊秀寬老師(英文),羅冠蓮主任,狄更生校監,方永祥校長,林祺祥訓導主任,梁溢煌老師(中文)。第三排唯一戴眼鏡的是我)

畢業之後同學各散東西,大多留讀原校之外,有些幸運的升到名氣更響的中學;少數成績平平家境又不佳的同學要輟學,做工廠妹或學師仔。畢業後的一兩年,還倚賴幾個熱心的同學拉頭纜,每年搞搞聚會,慢慢的也沒有了。

後來在香港大學再聚同窗之誼的,有黃國雄(工程)、李暖宙(數學)、程榮禧(建築)和黎文碧(文學)四位同學,但到現在都失去聯絡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6 則留言:

  1. 念英語怎樣開竅?
    我真的很想知道

    回覆刪除
  2. 文章裡都說了,一開便開,不知道怎搞的。
    那時年紀小,才有那麼神。成人的話,還是靠求勤力聽、講、讀、寫吧。

    回覆刪除
  3. Alan Fung凌晨4:40

    梁溢煌老師 just passed away.. Got a facebook memorial group : In Memory of Leung Yat Wong (Leung Sir) July 26, 1944 - October 29, 2009's Wall.

    回覆刪除
  4. 看你的文章,看得如痴如醉
    我們是1963年畢業的一群
    王永照老師更是我們大眾的偶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