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移民後代婚姻配

移民後代婚姻配

老同學某,移民美國幾十年。

有子長成,離家讀大學,一日致電老爹,謂交了女朋友。

老同學馬上問:是什麼種族?

兒子答:是黑妹。


老同學嚇呆半分鐘,然後兒子說:同你講笑者,老豆!是亞洲人。

老同學如釋重負,問:是否香港人

答曰:韓國妹也。

老同學咁都好。

....................................................................

在美加澳,不同種族通婚是常態多於例外。

你看是一雙白人男女,其實本家是不同種族,父母或祖父母講英文之外的另一種語言為母語者,多不勝數。雖然在很多華人心目中,所有「鬼佬、鬼婆」都是一種人而已。

移民後代,在當地長大、上學、交朋友、擇偶,講英文就像呼吸的自然。文化差異的包袱,遠遠比父母一輩輕。

移民父母,生怕子女會同非我族類結婚,以後家中多了一個「外國人」,坐埋食飯都要講英文,好唔方便,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有個朋友,兒子帶一個鬼妹回家見他們,顯然兩人已經有相當感情,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朋友同我提起時, 每每唉聲歎氣,後來兒子和女友感情告終,另與一香港人的女兒拍拖,最終締結婚姻,朋友才放下心頭大石。

子女有權追求自己的幸福,如果把擇偶對象局限於華人,選擇會少很多。

另一個朋友,女兒嫁越南人,大家都是亞洲人,好像比嫁鬼佬好一點吧。與親家見面,才知道他們是第一代越南移民,在澳洲幾十年都沒有學曉講英文。締結良緣之後,兩親家聚首吃頓飯,都要上演啞劇一樣,只能指手劃腳或靠女婿翻譯,反而比與鬼佬更難溝通。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