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李小龍功夫的淵源

李小龍功夫的淵源

「葉問 3」電影加插了李小龍單獨上門,先試功夫後拜師的情節,拍得好看。陳國坤飾演十六七歲的李小龍,本人已經是四十歲,比劇中的李小龍大了一大截,但是造型和小動作竭力模仿像真,成績令人滿意。

電影中的少年李小龍,已經有他後來功夫自成一家的模樣,大演他的招牌旋風腿,這個當然沒可能是真的。到底李小龍的功夫,是怎樣由幼苗長大成為大樹的呢?


李小龍自小很頑皮好動,尤其是和同輩男孩打架,亦因此屢次被學校處罰。他的真正學習武藝,第一個師傅是他父親李海泉。李海泉是粵劇丑生,不是武師,只懂一點養生太極拳,他也傳授了若干招式給李小龍這個「百厭星」。

軟綿綿的太極拳,當然不能令愛好打架的小龍滿足,李海泉沒辦法,就把他送到邵漢生師傅(經常客串黃飛鴻電影)那裡正式學北派功夫。邵漢生是賣魚燦(馮榮標)的徒弟,黃飛鴻的徒孫,不過他在香港很少教黃飛鴻的洪拳,而是教他另外學過的北派功夫為主--例如功力拳、硬錘、捷拳(李小龍「截拳道」明堂的由來?)等等。筆者阿松也跟過邵師傅學過功夫。

李小龍幾乎年年被趕出校要找新學校,最後在九龍聖芳濟書院讀完中學,這家學校容得下他,因為辦學的天主教修士,竟然是西洋拳愛好者,學生打架,他們不但不處罰,還說孺子可教,教他們正式的西洋拳,在他們督導之下比試!

小龍跟隨修士學西洋拳,也曾參加全港學界西洋拳賽。他在電影之中對敵的彈跳挪移閃避動作,的確有其淵源。

聖芳濟書院一個同學叫彭錦發,已經是跟葉問學詠春,二人相當投契,講口又講手,於是發仔做介紹人,帶他向葉問拜師。阿松在80年代與發仔在香港政府同事一個部門,這段因緣由他親口告知。

葉問當時已經有大批徒弟,其中有個最喜歡實戰的師兄叫黃淳樑,比小龍大五歲,經常指點小龍的拳技,還帶小龍步上自己的路,約其他門派的拳手切磋!黃淳樑別號「講手王」,贏多輸少--他也是阿松和子昌的師傅。

葉問教功夫,有不傳統的一面,不講「學武宗旨是强身健體,切勿好勇鬥狠」的老話,而是鼓勵徒弟實戰比試,看自己的功夫到底行不行,「師傅有無搵你笨」。

小龍19歲時往美國留學,之前學詠春的時間只有兩三年,拳套和兵器還未學得完全,便離開了香港。好在詠春拳著重原則而不是複雜細微的招式,他憑已經學過的融會貫通,在美國也琢磨出很多與詠春不謀而合的拳理,幾年之間就開館授徒,拍攝照片和影片、又著書立說。他拍攝的照片,沒有八斬刀和六點半棍的演式,木人樁的招式也屬自成一格而已。後來他把握回香港的機會,曾經向葉問一再請教以前未學的詠春拳技。

他在美國接觸大量外國武術,如空手道、跆拳道、柔術等等,又熟讀中西哲學,終於以自己一套「以無法為有法」的截拳道,開宗立派。

有個菲律濱人依魯山度,擅長耍一雙菲律濱「魔杖」和空手道的「兩節棍」,他拜師學小龍的拳術,也反饋小龍他的棍術,在小龍去世前完成了部分的電影「死亡遊戲」最後的搏鬥場面,有兩師徒打得燦爛的片段遺留下來。

我與徒弟Pak示範詠春「拍手衝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