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老香港:電車和包伙食

50年代的中環。

背景是往堅尼地城的電車,那時候電車樓上和樓下不同價,各設一個售票員,樓下一角,樓上二角。

看圖左的石柱,這大概是中環的皇后大道中吧。

前面的有幾個勞苦大眾,挑著擔子趕路,那時候都是這樣的。

頭頂著個長方形木盤的是「包伙食」的人,正要把午餐送到中環寫字樓去。那時沒有麥記、大家樂,出外吃飯就要上茶樓或餐廳,較經濟的是中式小飯店;天天這樣吃,不是人人負擔得起。有些人會帶個保暖的飯壺,自備飯菜午餐,比較豪的是找人包伙食。

包伙食由大牌檔供應,也有設於中環一帶的唐樓的住家食物工場,經營者煮幾十人的飯菜,中午時就由這些阿叔送上寫字樓,幾份人一組,按月包餐收費,一般也有幾菜一湯,連碗筷送上去,下午再把東西收回。

他們要在午膳時間的一個多鐘頭內,送上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分秒必爭。多數是用頭頂著木盤運送,也有用布束起一疊連蓋的碟子,掛在單車兩旁運送的。

那時我有個堂姐夫在匯豐銀行做信差,收入尚算穩定,但兒女眾多,負擔太重,包伙食也吃不起,保暖壺都不捨得買,天天吃自家帶的冷飯冷菜,吃了幾年,得了纏繞終生的胃病。

這些事情,現在的年輕人是很難想像的囉。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