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法律小說家 John Grisham

看完兩本Jeffrey Archer的小說,刻意換換口味,看美國名家John Grisham 的 The Chamber (毒氣行刑室)。

要成為知名小說家,不一定要在大學修讀文學,他們不少是半途出家的。如Jeffrey Archer 唸的是教育(之後從政),Isaac Asimov 是生物化學教授,Clive Cussler 是海洋考古學家,日本的渡邊淳一和台灣的侯文詠是醫生。他們成為小說家,會因利成便,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見聞,融會貫通成為小說的題材。

John Grisham 則是律師,以法律奇情小說著名。他的小說銷量以百萬本計,很多改編成賣座電影,例如 The Firm, The Client,The Pelican Brief,The Brethren.....當然也包括這一本The Chamber。1989年出版處女作開始,大概是每年一本新小說,至今已經有廿多本,光是收版稅已經盆滿缽滿矣。

The Chamber的情節很簡單,沒有什麼懸疑,就是一個年輕律師為已經判處死刑多年,即將在四個星期後行刑的囚犯翻案的故事......


作者以全知觀點敘述故事,一早已經告訴讀者,死囚的犯案經過;讀者也猜測得到,最後的結果多數是上訴無效,而且心中有數他應負多少刑責,甘願接受這件「半冤獄」的理由。

如此說來,讀這本小說,豈不是索然無味?非也。

這本小說的精彩之處,是看作者交代人物關係、法律程序政治角力場景律師業務的運作聯邦密探隊的查案手法描繪死囚和監獄人員的心理狀況監牢內外和死刑執行過程,凡此種種,並非一般人想象得到的。


拍成電影的The Chamber,由真赫曼和Chris O'Connell 演兩爺孫
故事主角--死囚Sam Cayhall ,是三K 黨成員、白人至上信徒,仇視黑人和猶太人,曾多次參與恐怖爆炸行動,負責開車把風,並不是製造和布置炸彈的人。

在1967年,他與製炸彈者合作,半夜向一個猶太裔民權律師的辦公室下手時,信管失靈延遲了爆炸時間,意外在清晨炸死了律師的孖生兒子,炸斷律師的雙腿。之後律師不堪雙重打擊,患上憂鬱症卒之自殺。Sam的兒子Eddie羞愧地帶著妻子和三歲兒子出走,最後也極度沮喪自殺,前後殃及四條人命。

案發後,Sam 一人迅速被捕,先後兩度受審都因為有一名蠱惑律師巧言善辯,陪審團未能意見一致而放人。然而聯邦密探和新任檢察官窮追不捨,在十二年後第三次把他的謀殺罪名定案,判處死刑。主謀成為控方證人,獲得減刑,Sam因堅守三K黨的誓言,不供出放炸彈的同謀,負上最重的謀殺罪責

不過美國的死囚也有上訴權利,審查再上訴再審查需時甚久,所以由判死刑至執行,在死囚監獄裏等候超過十年的,絕不稀奇。

到1990年,即犯案的23年後,自願前來義務營救的年輕律師 Adam,竟然是Eddie 的兒子,Sam 的孫兒。他用了七年時間,一邊讀法律,一邊收集資料,堅信案中有案,誓要找出當年真相。


這本小說以對話為主,人物不多但是個個性格鮮明,吸引你讀下去的是作者編織情節的功力,所用的是活生生的現代英語,我們外國讀者讀這類小說,有另一重的學英語益處。

第一章選讀:
http://www.jgrisham.com/the-chamber-excerpt/

Goodreads 書評: http://www.goodreads.com/book/show/5355.The_Chamber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9 則留言:

  1. Raymond上午9:46

    看來,想讀情節精彩的小說,要讀英文小說了。但是,國文佬讀英文小說,手邊放本厚英文字典,要經常查生字生詞,讀來會並不暢快!不過,我想,能捱完一兩本後,速度就會加快!
    小弟都要買一兩本,每天抽空細閱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本來是老古董,不看現代的Bestseller的,不過好歹都看名家的一兩本,算是增廣見聞。

      刪除
  2. Tom Clancy 的諜戰小說不惶多讓!

    回覆刪除
  3. Clancy 已入貨幾本,排隊上。
    John LeCarre 和 Georges Simenon 的,也屬上品,我有十幾廿本,老婆大人看的。

    回覆刪除
  4. 總好過看 Dan Brown 的喲!

    回覆刪除
    回覆
    1. Dan Brown 未開始睇,是不是成日講共濟會的陰謀?

      刪除
  5. Chris 有沒有看過現代作家寫的歷史小說?暑假時看了BBC拍的The White Queen,在書展時看見了原書,立刻買了全套。

    "要成為知名小說家,不一定要在大學修讀文學"

    這個我也同意,但我會作點補充。與其說修讀文學不是成為作家的必要條件,倒不如說基礎訓練是否足夠。很多一流作家雖都沒有大學程度的文學訓練,但當中卻只有極少數是對文學完全沒有認識的。他們對文學的認識往往是源於中小學時,語文老師的教導指引和他們自己年月漸長對文字的興趣和敏銳度。基礎足夠,寫作能力自自然然會滋生出來。是否文學系的畢業生根本不是問題。何況,今時今日的文學系根本不是研究文學的……修辭、文本選讀這些學科早已被那些浪漫主義、後現代理論取代,那有可能培育出作家?

    回覆刪除
    回覆
    1. 補充少少,其實情況就如華文世界一樣。很多以中文寫作而又卓然成家的都不是讀中文系出身。他們的文字修養往往是中小學時遇上好的中文老師,因緣際會而有機會增進文學和歷史的認識所造就的。

      小時沒讀過古文,那會識寫中文?

      刪除
  6. 做小說家不需要在大學研究「文學」,卻肯定喜歡閱讀文學作品,讀得多就自己來。
    當代小說家,金庸讀的是法政,高陽沒有讀完大學,是軍政界出身。
    新一派中文小說家,有些是唸文學卻是英文文學(如張愛玲,白先勇),讀中國文學的很多走了研究而非創作的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