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滄海桑田


左圖是1963年的九龍佐頓道碼頭一帶。

當時有三條渡海小輪服務,左邊那一艘載汽車過海到中環的「統一碼頭」,那時還沒有海底隧道。

另外兩艘,大的也是去統一碼頭,是載乘客往來香港九龍的主力航線,小的往灣仔碼頭。那時船費是樓上2角,樓下一角。

佐頓道碼頭也是巴士總站,最多人搭的是市內巴士,如4號A去大坑東、3號去竹園,還有去新界的,如元朗的16號和26號(一條走青山道,一條走大帽山),是獨市生意。還有一條,可能是最短的巴士路線,去尖沙嘴天星碼頭。

我在這個區出生和長大,一直住到廿幾歲成家才搬出,對這個區可謂瞭若指掌。圖左上角是我以前住過和寫過的「窩打老道1號 華德大廈」,我還寫過幾篇「50年前的油麻地」、「舊式唐樓(上) 舊式唐樓(下)」,文中的油麻地戲院和果欄,在圖中都可以依稀見到。

我家從華德大廈搬到圖中在建築中的「嘉年新樓」,是1971年的事。嘉年新樓就是現在的「渡船角」的八棟大廈,全部以「文X樓」為名,圖中顯示剛建成的,是第一座「文英樓」。

這八座大廈每棟19層,每層24個單位,住了很多人。我父母還是住在原址的單位,我每次回香港都是回老巢。

大廈的樓下地鋪,最多是食肆,簡直就是「食街」,光是茶餐廳都有五六間,香港第一家越南餐館「老趙」,就在這裡開業,至今還在。因為晚上很多的士在這裡聚集交更,很多食肆營業到凌晨一兩點,住客落樓下宵夜最方便。現在也有幾家出了名的,如賣腸粉、甜品的的店,經常坐滿人,食客要站立等位。

90年代之後,大舉填海開路,建成機鐵的「九龍站」、上面的幾棟豪宅,以及西九龍的交通幹線,佐敦道碼頭和巴士總站都沒有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26 則留言:

  1. Raymond上午9:39

    變化真的很大!
    灣仔也是如此,以前高士打道,老灣仔叫海皮。上世紀六十年代灣仔填海後,成為內街。
    中環大會堂也給馬路包圍了!
    ......寫也寫不完!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在過馬路橫跨廣東道也很轉接。

      刪除
    2. 我小時候住在皇后大道中144號,是戰前木樓。有幾次打風,屋頂沙泥會掉下來。有一次,風實在太大了,我和表姐跟著母親冒雨愴惶跑後街一位遠房親戚家中暫避,大姨要留守木樓,大家很都擔心!
      戰前樓那有厠所,所以我也經歷過碰到倒夜香的晚上,樓梯都是臭臭的。
      阿冰

      刪除
  2. ...建成機鐵的「九龍站」、上面的幾棟豪宅,以及西九龍的交通幹線...

    The "luxury apartments" produce a sharp contrast with the old & low-rise buildings nearby. I have a weird feeling everytime being ther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幾千萬一層的「擎天半島」,和三百萬的「文X樓」,相隔一條馬路而已。

      刪除
  3. 同學,
    你點返學?

    回覆刪除
    回覆
    1. 「11號」車,即是走路。

      刪除
  4. 星宿老怪中午12:04

    拜讀「舊式唐樓」(上,下篇),所描述直情與我少時的住所完全一樣。我少時住在灣仔一唐樓,廿幾年一直住到拆樓為止。其厠所是旱厠,靠「夜香婦」每晚清倒。「夜香婦」每晚半夜就來,正式「倒塔咁早」,我們臨睡前要捧塔出門外,每朝收回﹔如果忘記捧塔,「夜香婦」會大力敲門,兼大叫「倒塔呀」,把一屋人都吵醒。至於厨房,地上永遠都是濕的﹔因為除了煮食外,還兼充作浴室及男人小便處﹔正如兄所說、用後用水一沖搞掂。此情此景,對年青人來說简直不可想像; 然而, 鋼鐵就是這樣煉出來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些「屎塔」,像法國酒桶的原理,由一條條的木,圍上鐵箍造成。
      有時有之久失修,成個散晒,一地都係的情形!

      刪除
    2. 道士陈楠的《箍桶颂》:“有漏教无漏,如何水泄通,既能圆密了,内外一真空。” It can be modified as 箍屎塔颂. LOL.
      Another poem of 陈楠 is 《盘栊颂》. What does 盘栊 mean? Anyone knows? 《盘栊颂》:“终日盘盘圆又圆,中间一位土为尊,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 --zpdrmn

      刪除
    3. 想笑死人嗎?

      刪除
  5. 圖中的巴士總站還未達致全盛時期;當年的「熱狗」隊伍已足以讓香港傲視亞洲。

    回覆刪除
    回覆
    1. 63年嘛,後來有3C去慈雲山,14去油塘,用的是「長龍」巴士了。
      我小時還坐過有專人「拉閘」的巴士呢。

      刪除
  6. 我唔怕舊樓,越舊先越見使。
    八文樓屬戰前舊樓,我有親戚在此居住。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六幾年,不算「戰前」啦.....
      現在有很多劏房。

      刪除
    2. 呵呵,涼茶鋪D夥計話,呢兩年隔離嘅新樓盤驚住呢八棟嘢影衰曬,好似外牆重新掃過油!

      刪除
  7. 右邊最大那艘渡海小輪, 上層載人, 下層載車, 係去中環的港外線碼頭。
    細個時, 成日要去離島, 佐頓道碼頭我留下唔少腳印。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日上下班時間,幾分鐘一班,載很多人。

      刪除
  8. 想當年, 坐的士到佐敦道碼頭, 落車位置在圖的近南端, 那裏經常有人幫你開車門收貼士.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最記得碼頭有幾個報攤,有個小女孩自十幾歲開始,一直賣了廿多年,變了阿嬸。

      刪除
  9. 依家文X街個頭仲有極多好野食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過以前!
      去年發覺有一間新開的自詡正宗的高級法國餐廳!

      刪除
    2. 呢間嘢,實喺開俾附近買咗新樓嘅大陸客用嘅!附近咁多好嘢食,使鬼吃D咁唔正宗嘅法國菜?

      刪除
  10. 自從有咗地鐵,都冇乜人搭小輪過海翻工咯,家陣都喺D遊客乘搭居多!

    渡船街果幾棟大廈好似冇以前咁熱鬧了窩!?我之前有時都會路過系果度吃碗龜苓膏,附近都靜嚶嚶冇乜人,隔離廟街就吵到拆天!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有碼頭和巴士總站的影響。
      食店一支獨秀,另外住客方面多了很多外人,如大陸客、泰國、南亞等,從不同種類的餐館可以看到。可以說是「雜」了,也是多姿多彩。

      刪除
  11. 仲有嘩啦嘩啦,外面睇係小船,入到去個倉好似深,可以坐幾十人。 碼頭旁邊有舢舨賣魚。小巴站有時有人放遙控車,入白電油,好有真實感。過海渡輪有雙層,紅隧唔畀火水車行,所以有些危險車輛仍需要用。每周好像有2班去大嶼山梅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