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50年前的油麻地

我的童年,從1歲到17歲,是在九龍最下三濫的地區度過的。老餅講舊事,現在還歷歷在目。
(圖片採自:http://www.skyscrapercity.com/showthread.php?p=20702097)
我家住的是油麻地區,廣東道808號四樓,位置在近窩打老道交界(前文:窩打老道1號 )的地方,那時沿著廣東道的,是一棟棟四層高的「戰前」或「戰後」的舊式唐樓(前文: 舊式唐樓(上) 舊式唐樓(下) )。為什麼我說是下三濫呢?社會治安三大害「黃、賭、毒」,這裡樣樣齊。



不分日夜,都有幾個妓女在樓下「企街」議價兜客,合意的馬上到附近的「公寓」交易,街坊和她們也相安無事;我還記得有個藝名叫「王瑪莉」的,包租婆常在閒談中提到她。

*附近的街道上有不少香港唯一合法的賭業:「麻雀館」,也有非法賭檔。我家樓下就試過店鋪前部偽裝成普通的士多,賣汽水小食,後面是非法賭檔,後來就給警察掃蕩了。

*舊樓沒有電梯,住客上落要走黑沉沉的樓梯。每層樓的轉角位,晚上都有一個吸毒者露宿,我經常見到他們「追龍」(吸白粉),在我童年的記憶之中,印象特別深。他們用一隻鐵匙羹,上面放少許白粉(海洛英),然後點起洋燭在下面燒,白粉絲絲聲的化為毒氣,他們就用一個火柴盒的外殼,套在嘴唇上來吸......奇怪的是,街坊對他們也很包容,沒有人報警拉他們。

沿廣東道我家樓下向旺角方向走過去,不幾步就是名符其實的「街市」,清晨一早到下午兩三點鐘,街上擺滿流動的菜檔、魚檔、肉檔、雜貨檔,地下濕濕的,行人一不小心便會滑到,但總是擠滿買菜的家庭主婦 ----那時電雪櫃是稀世奇珍,一般家庭,除了儲備一點米和乾貨,如雞蛋、臘腸、冬菇、蝦米,不儲隔宿之糧,主婦要一天落樓兩三次買菜的。

白米、黑炭和火水,則由雜貨鋪的伙計送貨,不另收費。為了省那一點點錢,有些人家燒柴,我家用過幾年炭爐,每次燒飯之前媽媽要撥扇起爐,後來才升級用火水爐。樓下轉彎的橫街,有幾個「大牌檔」,雲吞麵(「細蓉」三毛錢一碗)、魚蛋粉、燒味飯,那些伙記就在路邊包雲吞、撻魚蛋、炭爐明火烤真正的「叉燒」,想起那美味都垂涎三尺,可能那時難得在外面吃東西,回憶中的東西特別好啦。

我家的對面,是粵語院線的「金華戲院」,要老香港才會記得的了,長期放映任劍輝、白雪仙等名伶的古裝戲曲片,或胡楓、林鳳、陳寶珠、蕭芳芳的時裝片。謝賢、嘉玲、丁瑩那些時裝片,就在街口的「油麻地戲院」上映,映期一般是兩個星期。戲院僱有長工,專門繪畫由十幾塊木架拉帆布,接合成幾層樓高的「海報」,掛在戲院的外牆上,我最喜歡在窗口看他們畫畫。姑母一兩個星期便來探我們一次,一定帶我去金華看電影。

住在這裡,看著咫尺之遙「窩打老道1號」-----十幾層高的華德大廈建築平頂;我11歲的時候,爸爸用了16,000元買了一個華德大廈二百餘尺的單位,我們有新樓住,初嘗電梯和抽水馬桶的豪華設備,但是依然是住油麻地。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