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李後主詞:虞美人

李後主的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往事知多

小樓昨夜又東,故國不堪回首月明

雕欄玉砌應猶,只是朱顏。 

問君能有幾多,恰似一江春水向東


全首詞,分四組,共八句,一組押一個韻。

了 - 少 (廣東話:liu - siu,普通話: liao - shao

風 - 中 (廣東話:fung - jung ,普通話:feng - zhong)

在 - 改 (廣東話:joi - goi,普通話:zai - gai)

愁 - 流 (廣東話sau - lau,普通話:chou - liu

用廣東話唸,四組都是押韻的;

用普通話唸,只有「在」和「改」的一組押韻,其他三組都不押韻。


我很慶幸是廣東人,懂得用廣東話唸「虞美人」。


舊文:粵語唸詩詞

延申閱讀:陳雲文章
改革國語,反清復明(上)
改革國語,反清復明(中)

49 則留言:

  1. Canada Grey Owl清晨7:45

    不止是粵音,還有粵字:

    "行行重行行" ---- 重
    "舊時王謝堂前燕" ---- 舊時
    "夕陽西下幾時回" ---- 幾時

    古文古詩中的例子,多多都有......

    回覆刪除
  2. 最簡單的如「飲」、「食」、「企」、「行」..... 都可見於先秦諸子。

    回覆刪除
  3. 中學時讀中國文學的同學很喜歡宋詞,她們教了我一些出名的,這是其中一首。
    我也很慶幸有機會讀到它,實在很美。
    我也喜歡李清照(差不多所有女生都喜歡...因為她的詞就像讀愛情小說一般,好慘....)

    P.S.為什麼現在唯獨Chris兄的留言不能用googleID?????
    其他的blog友轉了blogspot都OK..........(不解)

    回覆刪除
  4. 我檢查過設定,留言權限仍然是Anyone的,沒改啊。
    看上兩日的「乜太與女」,網友allie和Dom都是用google ID的。

    回覆刪除
  5. Raymond上午9:47

    小弟也慶幸是廣東人。

    不過,他日香港中小學倘規定要用國語教中文,即使生為廣東人也不能領會舊詩詞之美了。

    回覆刪除
  6. 看廣州的先例,香港相信還可以頂多幾十年吧。

    回覆刪除
  7. 樓上的朋友linerak: 我不太熟識blogspot的操作,但你留言前有否先登入?這可能是你未能成功留言的原因。

    小時候很討厭詩詞,因覺得中詩朗誦的表演搖頭擺腦、聲調陰陽怪氣的,造作得很。現在偶爾寫書法,方恨當時沒有用心背誦,今天想記進腦子可難得多了。

    回覆刪除
  8. 關於留言的程序,我想Dom說對了。

    回覆刪除
  9. 廣東話唸詩詞的確有一種特別的神韻, 是普通話遠遠不及的…
    最深印象是李清照「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戚戚」, 用普通話唸, 不會感受到那種孤寂…

    回覆刪除
  10. 。╰☆Petria。★╮,
    就是「覓」、「戚」兩個同韻兼屬入聲字的效果了。
    另一個例子杜牧的「阿房宮賦」開頭四句: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回覆刪除
  11. Francis下午3:17

    有些字眼在北方話 makes sense, 但廣東人不問其意便用了在廣東話裏。如"雞"(妓),"大吉利是"(大吉利喜), 等等。

    回覆刪除
  12. 我同意用粵語唸唐宋詩詞,叶韻的機會比較高,但Chris兄舉的例子卻有商榷餘地:

    了-少:這兩個韻腳在普通話裡只是四呼(開齊合撮)不同,但韻基(韻腹+韻尾)是相同的,一般視作押韻。

    愁-流:單看拼式ou vs iu,似是不押韻,但《漢語拼音方案》有這樣的說明:「iou, uei, uen前面加聲母的時候,寫成iu, ui, un。」可見iu只是iou的省略拼式,按發音應該是後者才對。如此說來,這又是一對四呼不同而韻基相同的韻腳。

    風-中:嚴格按標準讀音是兩個韻母,但實際上把風唸成fong的決非少數(不單是台灣國語),所以大抵只能算半個例子。

    就事論事,Chris兄慎莫見怪!

    回覆刪除
  13. Meshi,
    沒所謂,謝意見。
    現在找個講「純正」煲冬瓜的人士來讀,聽起來就是不協。
    我不懂作舊詩,但聽一些老叔父說,現代人作舊詩,選字還須跟據古韻書分類,縱使現在讀起來不協韻,也算協韻。

    回覆刪除
  14. Francis,
    一個逆向的例子:廣東話「埋單」變成了普通話「買單」。

    回覆刪除
  15. 梁兄:
    關於詞的押韻,你說的不錯,粵音讀唐宋詩詞非常順暢。若據現代漢語拼音,說其餘三韻不合則非。因古今及地域皆有異音情況,用韻須按韻部而非口語讀音。
    在改用了通(寬)韻,其餘皆為本(嚴)韻。
    了少=上聲十七篠韻。風中=上平一東韻。在改=去聲十一隊韻及上聲十賄韻。愁流=下平十一尤韻
    你有興趣,可找韻表類書看看。管見供切磋,望增加興趣而已。

    回覆刪除
  16. 滿兄是做舊詩的能手,謝指教。

    回覆刪除
  17. Canada Grey Owl下午3:37

    很多時見到的,是′文人相欺′。
    這裡見到的是′文人有禮′ ─ 互敬,互勉,勤學,有長。
    很好,非常好,有意思。

    回覆刪除
  18. 謝鼓勵,有空來坐!

    回覆刪除
  19. Chris兄,

    >>>我很慶幸是廣東人,懂得用廣東話唸「虞美人」。

    廣東話萬歲,兩廣萬歲,嶺南文化萬歲。

    望外省網友多多包涵,謝!

    >>>一個逆向的例子:廣東話「埋單」變成了普通話「買單」。

    查實近十數年香港人亦發生相同逆向例子,就係將揮春「福」字倒貼,以為咁就係福到,因國語「到/倒」同韻,發音相同(拼音 [dao] 注音 [ㄉㄠ]),但前者唸等四聲ˋ,後者唸等三聲ˇ。

    香港人不知就裡,亂蒞,用廣東話唸,到倒不同,倒貼福字,實聽將個啲福都倒哂出去。

    回覆刪除
  20. 有乜辦法呀,普通話字典上寫明: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普通話雖說今天由東北到西南通用,東南除外,但語音到西南已經大大不同。東北,連北京在內,這幾百年來是誰做主的?說,“東夷文化最古,但與中原文化不相伯仲”。

    我們是後來居上啦。

    回覆刪除
  21. 賈真,
    保衛廣東話之餘,也要擴大為保護文化遺產,多拉同路人,包括古色古香的客家話和潮州話。

    回覆刪除
  22. allie,
    在海外的華人社會,這幾十年反而廣東話和繁體字佔上風,不過近年也受到大量「老兄」的衝擊。

    回覆刪除
  23. 經你一說好像真的有關係呢~
    但很可惜~沒有學過粵韻~
    很多時都只能靠感覺..

    回覆刪除
  24. tienfox凌晨1:38

    梁兄以中共的漢語拼音注音才會覺得不同,若以國語注音符號注之則無異也:
    了:ㄌㄧㄠ,少:ㄕㄠ;(省略聲調符號,下同)
    風:ㄈㄥ ,中:ㄓㄨㄥ;
    在:ㄗㄞ ,改:ㄍㄞ;
    愁:ㄔㄡ ,劉:ㄌㄧㄡ。
    國語讀之還是完全押韻的。(ㄧ、ㄨ等介音無礙之)
    古今音變,以國語讀古詩詞多有平仄音韻乖舛之處,而這首虞美人用國語讀之還是完全押韻的,只有平仄略有不合,如第四句故國的"國",詞譜該句位置應用仄聲,而"國"字國語讀陽平聲,粵語則保留入聲,以國語讀之就不合律了。
    以方言讀古詩詞固然比國語來得竊合古音,但古今聲韻變化很大,各方言也是有古今差異的。如"肥"、"飯"字古代是重唇音(聲母是ㄅ或ㄆ、P或B),但今日粵語也和國語一樣變成輕唇音(聲母是ㄈ、F),而閩南語則保留古聲調讀重脣音。
    如此說來,單一種方言還不夠用來研究古音的。

    回覆刪除
  25. 以閩台語(閩南語)讀李後主《虞美人》,亦如同粵語,句句押韻。

    回覆刪除
  26. 我相信潮州話都同一樣保留咗重脣音,例如:食飯就唸 jek "bung"。

    而且潮州話入便亦有用不少文雅用詞,例如:食粥就唸 jek mei, 查實就係 食"糜",眼淚叫做"目汁"。

    回覆刪除
  27. tienfox,
    國語注音我不懂,謝謝資料。

    回覆刪除
  28. allen,
    是的呀!

    回覆刪除
  29. 賈真,
    使人想起「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何其雅耶?
    現代漢語就是「為什麼不吃肉稀飯」。

    回覆刪除
  30. 。╰☆Petria。★╮,
    如果你用閩南語來唸,也會領略其妙也。

    回覆刪除
  31. 潮州話、汕頭話與閩南話有七、八分相通。賈真先生所言"食糜、目汁",台灣的閩南語亦如是說。少時候聽潮州人說呷飯、自己人,蒙查查!後聽懂閩南語這些詞匯的發音,才恍然大悟。

    回覆刪除
  32. 我近年開始學聽台語歌,邊聽邊看著歌詞慢慢跟,「目屎」原來是「眼淚」!

    回覆刪除
  33. 梁兄及各網友,

    何不食肉糜:以前中學老師解為係晉惠帝呢個白痴友問人民如果無飯開,做乜唔食'肉碎'粥?

    咁肉糜究竟係「肉粥」定話係「肉碎」粥呢,抑或兩者皆可以?請問各位高見又如何!

    >>>現代漢語就是「為什麼不吃肉稀飯」。

    一字曰之:煩!

    回覆刪除
  34. 應該是指泛指肉粥。

    回覆刪除
  35. 後主的詞,名作很多。虞美人、相見歡、玉樓春之外,清平樂(見下)也很懾人。

    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回覆刪除
  36. 後主乃最成功的文士,最失敗的君主。

    回覆刪除
  37. Chris兄,

    無可否認李後主係一個成功文士及失敗之君,但是否可以擔"最"一字,愚見認為似有商榷餘地。

    中國文壇數千年來代有才人出,論詞,李煜應是數一數二,但詞壇聖手亦有不少,可與其相比雖不多亦有存在,"最"者難以話盡。

    至於話"最"失敗之君,似有點不公,佢同南唐全國臣民雖無力無心戀戰,戰亦搏雞無力,但佢不似陳後主般厚顏愚昧,擁姬入井以期偷生,置臣民不顧。李煜投降受辱非自願但無可避免,不過此舉能減免人民繼續受戰爭摧殘,較諸歷代甚多昏君殘帝,佢對國民算有點交代,不幸者係佢非帝才而生於帝皇家,失敗乃遲早之事。

    回覆刪除
  38. 若講到失敗,宋家天子徽宗趙佶大官人更形符合。治國並非靠能寫得一手好字,但一身好色喜功卻很大機會能禍國,最不堪者竟然同臣子爭女,紈褲奢華,又不自量力引發戰爭,令到父子同時被俘,姬妾王孫皆受辱,客死塞外,李後主泉下有知,或會舒一口怨氣,想當年投降趙室,小周被淫,身受鴆毒,至此嘆趙家當有此一報。

    回覆刪除
  39. 當然,當然!小弟給老兄捉到矣。

    回覆刪除
  40. 不敢,不敢!

    對歷史有興趣,但自驚覺所知所解越有限,幸而得到兄台及各網友高見中有以教我,從交談討論中增進知識,萬望兄台不吝賜教,我豈敢班門弄斧。

    有一事亦想趁機求教,對宋初宮殿奇案「燭影斧聲」不太明白,請問兄台及各位高手有何見解,先此謝個。

    回覆刪除
  41. 可惜現在香港人人皆以普通話為尚,心欲以普通話學中文,哀哉中文,亡於香港!

    回覆刪除
  42. 普通話是要學,古語雅言也不可廢。
    我們廣東人一出世就懂了,許多古字、成語,用到慣熟,出口成文,真是無比幸福,何苦棄之如敝履呢!

    回覆刪除
  43. 賈真,
    「燭影斧聲」是說宋太宗祖趙光義弒兄即位為皇的傳說,正史不載,只見於野史筆記。是耶非耶?現在沒法證實。

    回覆刪除
  44. Chris兄,

    我知正史無提燭影斧聲,就算真有奇事,趙光義都會將有關記錄一一抹殺,就正如雍正時特編大義覺迷錄去解釋自己合法得位,誰知唔做好過做,欲蓋彌彰。

    燭影斧聲帶出很多疑問,一:匡胤已是帝主,深宮規矩嚴峻,就算手足情深,兄醉弟照顧都無需屏退左右,宮人內侍何解會如許容易聽令光義吩咐,二:宮人遠看帝主晉王似有密話,但接着就蠟燭光影搖晃,晉王離席退避而留下宮中不去,再來玉斧戮地,匡胤高聲大嗌,正常情形下,宮人理當立刻拂照帝主,然無人查探究竟,個中狀況毫不尋常,三:翌日天明,光義急喚太子入宮告之皇帝已逝,但太祖死因、形象等於起居注並無片言隻字,官家記錄亦從未交代,於理不合,兼且當值有關宮人內侍守衛無人受責受罰,更形詭秘無論,如此而引致光義有弒兄奪位,裡應外合之勾當傳言,不可話無理也。

    回覆刪除
  45. 我都傾向相信是宮幃奪位謀殺!
    雖然有司馬光為其辯解,但觀其記載連人名都寫錯兩個,可知其亂來一通。

    回覆刪除
  46. Chris兄,

    一事請教,溫庭筠花間集校內'應天長'其二: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

    暗相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黦」一字查廣東話讀音唸作'屈'(wat1),但亦有網上發聲字典粵音唸作'乙',如讀前者,似乎唔係幾押韻,後者就好像無此問題,我對平仄聲韻認識淺薄,請問閣下高見如何。

    謝謝!

    回覆刪除
  47. 這首詞是韋莊所寫,不是溫庭筠。
    「花間集」是趙崇祚編,以溫庭筠的幾十首作品排頭位。

    這個字有兩個音,唸「屈 wat 1」解脫色;
    唸「月 yuet 3」時解臉色變壞。
    審查全首詞的音韻,應是後者。
    上闕下闕都以多以仄聲收尾,例如
    絕、結、見、別、雪、說、切,以表達抑壓的情緒,
    若以 wat 1 的高亢音,味道不對了。

    回覆刪除
  48. Chris兄,

    >>>這首詞是韋莊所寫,不是溫庭筠。
    「花間集」是趙崇祚編,以溫庭筠的幾十首作品排頭位。

    首先多謝不吝指正及指教,感激不盡,使我茅塞頓開。

    兩三年前偶爾得到一些書籍,其中一本就是這部由趙崇祚編,李一氓校,商務印書館1960年11月版的花間集校。

    過去幾天才剛好開始閱覽,睇啲唔睇啲,所以我就有馮京馬涼之錯,真係要小心點閱讀。

    話是話,「黦」呢個字我都唔記得有無學過,或者學過都還返俾老師,我正一好學生-揀剩出蒞個個。

    回覆刪除
  49. 這個字我都打不出,相當少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