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中國學生週報

前文「美國資助的香港中文刊物

50~60年代,美國新聞處除了直接在香港出版書刊,還有通過一個基金會,資助一些中文的出版事業。這段期間的「友聯出版社」,和影響力最大的「中國學生週報」是其中的表表者。

「中國學生週報」創刊於1952年7月25日,到1974年7月24日停刊,整整22年。已去世的導演張徹,文化名人胡菊人、司馬長風,都曾在週報發表文章。今日許多著名的作家,都是在這個搖籃孕育出來的,例如今日仍然活躍的影評人石琪(他太太是陸離,由作者成為週報後期的編輯)、金炳興、羅卡、吳昊。劉天賜在學生時代開始投稿,長期在「快活谷」版寫搞笑文章,筆名「大官賜」,頭腦古靈精怪,所以後來為無線電視的「雙星報喜」編劇橋做得這樣出色了。

這份當時十分受歡迎的週報,雖有美元資助,幸好沒有明顯的親美立場,少談政治,多談文藝、生活、興趣和學術,內容相當豐富,不愧是益智健康的精神食糧,相信 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還有深刻印象。週報的辦事處,曾設在九龍窩打老道近廣華醫院的翠園大廈,交通很方便,也搞過一些讀者的聯誼活動,無形中成為一個志同道 合的小文化圈。

我從小學開始看中國學生週報,嘗試投稿時,已是60年代中期,還是個中學生。我的文章有一些剪報留存,例如下面的兩篇:

文章登了出來,有稿費,到旺角的友聯書報社領取。

香港中文大學得到盧瑋鑾教授(筆名小思)捐出私人珍藏的一千多期舊報,大學花了很多人力物力, 逐頁逐篇文章掃瞄,編製目錄,開設網頁,讓讀者查閱:

http://hklitpub.lib.cuhk.edu.hk/journals/zgxszb/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