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粵語正音參考書

前文「粵語正音

市面上不錯是有「廣州音」字典,不過一般人平時不會那麼神心,拿起來閱讀。現在介紹「最緊要正字:容易讀錯的字」這本參考書,可以作為消閒讀物,有空翻翻,開卷有益。

由香港瀚林苑出版,編者何新波和王興群,在自序裏說是有二十多年經驗的中學教師。我前幾年在香港買的,定價58元。

我們平時見到不識得讀的生字,很多時就「有邊讀邊」--漢字裡大多屬六書的「形聲」,顯示這個字的性質的偏旁,加上旁邊的一個字標示讀音--命中率相當高;可是廣州話音調豐富,讀對音但是錯了調也很常有。


本書列舉香港人常讀錯的二千多個字,條目用漢語拼音的ABCD...順序排列,另外有筆劃序索引,查起來也想方便。每個字有粵音,普通話拼音,如有簡體的,會一併列出。

以下是其中兩頁:


本書是香港人編著和出版,發行港、澳、台的,值得支持購買。


......................................................................

*倘有留言未能即時上板,是自動過濾去了spam之故,諸君稍安無躁,版主每日檢查幾次,一有發現便會救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58 則留言:

  1. 朋友教過用1至9數目字可以排列粵語9音. 有這方法嗎? 如有, 請提供. 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3, 9, 4, 0, 5, 2, 7, 8, 6.
      只記講這些數目字時的音調高低,不要理數目字的次序。
      3是第一音(上平)
      10 是第九音,(下入)
      另一個容易記的是:
      三 碗 細 牛 腩 麵 宿 夾 辣。

      刪除
  2. 囝囝囡囡... 囡囡囝囝...

    重邊處有香港人講"鴇母"呢?係都直接叫 "鷄婆" (??) 啦! 叫人 "鴇母",人地重以為係明星啲 "保母" 添,兼害埋一眾正經的 "保母們"。(唔知點解,我會讀個 "鴇" 字作 "梟" 字。反正呢啲字講唔出口,唔識讀都唔會出醜。)

    唔想洗錢既話,中文大學有《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

    加上網上的「康熙字典亅,要幾「正音亅都得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龜婆」。

      刪除
    2. 俗不可耐!俗不可耐!是「山西龜亅嗎?哈哈哈

      刪除
  3. 若要調粵語1至6聲,可以用394052的口訣來對應。
    789聲是入聲,對應ptk韻尾,小子未聽聞有數字口訣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看筆者答樓上米兄留言。

      刪除
  4. 「正音亅運動是一個很怪異行為。在「紅樓夢亅,林黛玉常常將 "敏" 讀作 "密",她的老師賈雨村乜沒有去正其音,衹感其怪。後來才知林黛玉是在避闈其母閨名。

    支持「正音亅運動的人,連「紅樓夢亅都未讀過咁怪、咁博學????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紅樓蘿夢係音韻學巨著,唔知鏡花緣又係乜?
      林黛玉(或曹雪芹)講廣東話既咩?贾府四春——元、迎、探、惜, 用廣東話讀可以讀出乜雙關意思?

      刪除
    2. 吓?!乜你當咗「紅樓夢亅係音韻學巨著咁失敗呀!人地講緊情節,你叉個「鏡花緣亅出黎。你做乜唔叉「金瓶梅亅或 「隋唐演義亅或 「山海經亅呢又。

      係人都知林黛玉係中國人 (亦唔講俄語!)。若林黛玉比人正音有乜出奇?但原來用南京話、北京話既林黛玉無比人「正音亅喎。咁咪就係粵語「正音亅運動 "戇久" + "戇居" 囉!

      我睇死你睇唔明同元春有關嘅 「二十年來辨是誰,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免相逢大夢歸。亅嘅 "意思"。你重學人講齊 "元、迎、探、惜"?我就真係戥你嘆息了。

      講「正音亅,你就講 "雙關意思",你真真高招、高朋,阿 wind wan 高人!真係令人 almost totally speechless。

      刪除
    3. 樓上匿名君,你的留言,就是窒人無睇過紅樓夢,唔識從中吸收教訓,唔識學賈雨村咁,見到聽到學生發音同自己講啲唔同就唔出聲,係咪?
      賈雨村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曹雪芹是否讚許他這樣做,還可以討論。就算曹雪芹認同賈雨村,曹雪芹不是文字音韻學家,我們也不一定要聽他的。
      wind wan 網友提鏡花緣,因為作者李汝珍就是一個音韻學家,鏡花緣一書的下半部,是藉武則天徵召天下才女的情節,從他們的吟詩作對和討論之中,顯露自己的音韻學心得。

      刪除
    4. 窒人????點敢!!!!

      ... 咁怪、咁博學???? -> 即:若無讀過,便好怪!!若真係無讀過,咁就真係博學了!!

      若「正音亅需要學音韻,咁應該在 K-1 開始學。

      外國人若發現人地講錯字,會有意無意講個錯字幾次,之後收聲,因為人地可以自已去查字典。就連美國一個國家,同一語文,唔同地區都可以有唔同口音。同一個字都可以有兩個讀法。有冇人要求正音?

      「紅樓夢亅夾雜南京話、北京話,反映一個時空,亦是好多紅學家好珍惜「紅樓夢亅的原因。滿州人更非常非常喜愛「紅樓夢亅,因為書中記載了他們的一些傳統及習性。書中無人去向林黛玉正音。點解?因為林黛玉有字典囉。林黛玉使唔使次次講個 "敏" 字,都要同人解釋一餐,又或是不同的對方會次次問佢點解講個 "密" 字咁奇怪?唔會囉。因為字音變異應是那時容許的習性,各人有各異。

      咁日本人學咗啲英文字,再篇入日常用語,兼用上日本音,有否英語專家無端端跑去日本幫佢地正音?無!因為語言係 organic 架嘛。

      即如 "囝" 與 "囡" 字,點解唔將香港人的用法及音韻,加入香港人既粵語字典?依家嘅做法,係唔係以後唔可以用 "囝囝" 與 "囡囡" 作 "仔仔" & "女女"? 係唔係香港人既粵語字典,以後無得增減?我地要依從「大清律例亅?

      人地用「紅樓夢亅去反映「正音亅運動既荒謬,突然爆出本「鏡花緣亅出黎。有必要嗎?就如個 "倡" 字,國音讀 chàng 時,解作 "發動,首先提出",又古時同“唱”。若讀 chāng ,古時解作唱戲的人,又同 “娼”。

      查字典,係人都識。音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唱唔出某個字,變一變個音咪出到囉。任、白都係咁做啦。咁當然要有個譜。

      "倡" (讀 "昌" 的) 字解作 “娼”,係古代 (!!) 既用法。依家我地就因為被古人早早霸住咗個字,就唔可以改佢既意思作今用... 得咁荒謬?唔係掛?!

      講「紅樓夢亅,原來要講埋「鏡花緣亅。重有無其他的「金瓶梅亅或 「隋唐演義亅或 「山海經亅內藏的相關理論呢又。

      "林黛玉(或曹雪芹)講廣東話既咩?贾府四春——元、迎、探、惜, 用廣東話讀可以讀出乜雙關意思?"

      呢句咪真係窒人之句囉!梁 Sir,似乎你偏私喎!

      刪除
    5. 得閑請睇睇 (或 重溫) 日本好戲 《字裡人間》/《編舟記》/ 《The Great Passage》 / 《舟を編む》,將已生銹及已死的腦根,活動吓佢,並向日本人學吓嘢啦!

      刪除
    6. 睇完 《字裡人間》,你應該發覺香港的粵語「正音亅運動,係本末倒罝。日本人以字典去記錄語文的變化。而香港人卻以字典去圈死香港人語文的可容許 (應容許!) 的變化。香港人是不是極之荒謬呢?

      刪除
    7. 禽日有人將譯音(不準)歸咎正音, 今日又有人將諱音入埋正音數, 唔知聼日會唔會將觀音拖埋落水?罪過罪過,阿彌陀佛。

      禽日有人做唔成(上等?)英國佬丶就想轉做非洲人。我拋句騎呢非洲人英文,諗住起屋啦,點知居然冇人掟磚!

      如果我嘅學生係賈寶玉,佢唔啱音,有理無理,我一定先扑佢兩棍,話之佢乜!薛寶釵呢?都有可能省兩句。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會讀錯音?你係咪當曹雪芹係白痴?話明係---假---語---村----呀!

      至於字裏人間,你真的獨具慧眼,人家要表現的是執著,做事要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怎麼會是懶懶散散,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求其馬虎的隨口嗡?

      睇下睇下,樓上又幾似一名不久前含淚而去的神童噃!?

      刪除
    8. 你有資格有學生?唔似囉。咁小家兼欠德。哈!

      刪除
    9. 樓上終於有一樣猜對了!我是敝府上唯一沒有教師執照的。家人中有教中文的,遇到疑難,都會consult下我嘅。
      至於其它的,等大家笑夠,我先至諗。
      其實我都滯滯地,不過你又叉開唱歌,仲提到任白,我啱啱先忍住唔寫… (好容易有人搵成本牡丹亭----唔係折子戲,係四十四大本----拍扁我)

      刪除
    10. 《字裡人間》個主角搜集上一版字典之後出現的 **所有** 新詞彙,又將舊有的詞彙更新解釋。歷程之巨大,這才是最令人感動處。亦是戲中主角與香港的「正音」運動者最大分別。

      香港的「正音」運動者衹需翻翻字典,再在高處指指點點好似好有學養。跟住做過啲乜嘢實質貢獻呢?本字典咪又係完封不動?!

      刪除
    11. 依家香港通街都係博士。加上內地博士、美加歐澳博士、非洲博士、東南亞博士、俄羅斯博士、南韓博士、日本博士、... 就快連超市兼職收銀果個都可能係博士。周星星話齋:「博士喎!」

      刪除
  5. 我有一本黃錫淩著的粤音韻彙,但我不太識得查。

    回覆刪除
  6. http://www.cantoneseculture.com/page_TalkVirusPronu/page20130606.aspx

    挑戰何文匯

    我們對於近年以「粵語正音」為名目推廣的一套奇怪讀音在香港的電子傳媒和大中小學校滲透甚為憂慮,認為足以破壞香港行之已久的廣府話母語傳統,令新一代香港人在文化上與廣泛的珠江三角洲粵語系地區脫節。

    例如現時香港多家電子傳媒的記者都將常用詞「機構」錯誤讀如「機救」,而他們訪問的所有受訪者都讀如「機扣」,如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請參考附件《廣府話救亡》)。這些奇怪的讀音令人煩厭,因此有香港文化人倡議稱之為「病毒音」。雖然廣大市民對於「病毒音」並不支持,但是一系列違背社會傳統和學術正理的「病毒音」卻透過電子傳媒的廣播,與及政府資助的大中小學不斷向香港學生灌輸。因為要被逼間接接受、或直接教授奇怪的「病毒音」,許多語文教師感到無所適從,因為有大量有爭議、未被中國語文科老師接受和認同的「病毒音」,夾雜在真正的「正音」之中,成為學校的教材。

    有關我們稱之為「病毒音」的一系列讀音,最初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由香港電台帶頭推廣,現時許多電子傳媒都採用。近年在大學成為必修科目,並由「粵語正音推廣協會」在中小學大力推行。這文化的「霸權主義」其對香港下一代教育所造成禍害之大,實在令人深感憂慮。

    為此,本會的學術顧問談錫永先生(筆名王亭之)邀請「粵語正音推廣協會」的顧問何文匯教授公開辯論以下問題:

    (一) 中原音傳入廣府,分為周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及現代共六個時期,何以獨取宋代《廣韻》的音韻為標準,對其他時期的音韻則否定?

    (二) 眾所周知,廣府話有九聲,倘如聲調要依《廣韻》,是否要廢去《廣韻》所無的聲調?是否要否定廣府話有九聲的文化傳統?

    (三) 近代音韻學家都先承認廣府話的讀音,然後研究其音韻規律,何以何教授反其道而行,只據韻書而不承認既存及已通行的粵音?

    (四) 何教授說由中州音轉讀為廣府話有一定的規律,請問這些規律,是根據那一些音韻專家、根據那一些學術著作訂出?這些規律又是否已達成一定的共識?

    (五) 廣府語音,牽涉整個粵音區域,閣下推行的「正音」,是否已經取得粵廣語言學者、教育家,政府文教組織的共識,還是只是香港「權威人士」一意孤行的文化自治獨立行為?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甚麽年的東西了?睇下呢個報告吧!
      《廣府話救亡》審閱報告
      http://chinese.hkep.com/scripts/chinese/psys/data/psys_pdf_1.pdf

      靜雞雞講你知,有個風水上師(勁過大師)千辛萬苦揀咗個風水寶地,想話安享晚年。點知最後都唔掂,搬咗!

      刪除
    2. 王亭之三鞠躬何文匯


      一鞠躬!

      何文匯認為,由於宋代以前的韻書殘缺,因此便只能用宋代修訂的《廣韻》為語音標準。這個說法,可以移用他批評王亭之的說話來評價他,即是:「匪夷所思,勇氣有餘,學識不足。」

      假如像他所言,便須肯定:第一,從古以來,方言都要依官訂的韻書,韻書一經修訂,全國百姓便立刻要依從,以前沿用的語音全部作廢。第二,韻書的編訂,不必跟隨當時的語音,而由幾個修訂的人釐訂老百姓的發音,然後再經皇帝肯定,不遵從者殺無赦。倘若情形不是如此,廣府話便必然會保存《廣韻》出現之前沿用的音韻。那時沒有新聞部,亦沒有何文匯,因此絶對不能用蠱惑、蠻橫、無恥的手段來影響教師、學生、與及一些無知的所謂文化人、教育界。

      何文匯的無恥在於故意將「約定俗成」硬稱為「習非勝是」,由是否定語音約定俗成的正確性,因此有些人以為,原來他們的父兄老師都讀錯語音。何文匯在推銷他的病毒音之前,先批評所謂懶音,於是傳媒率先附和,及至他推出病毒音時,傳媒受了他混淆視聽,他的病毒音便能順利地推銷給傳媒。何文匯在出書時,先打起「平仄入門」的招牌,暗暗推銷病毒音,然後才公然推銷他的「粵讀」。兩次偷偷摸摸,足見他其實胆怯,那時還未「勇氣有餘」,只是「學識不足」。

      現代的廣府話,於民初經音韻學家數次調查。何以要調查?因為不調查便不知道廣東人所用的語音,正因為他們承認這些語音,所以他們才要調查、認識。若照何文匯的做法,那時的音韻學家,只須拿著一本《廣韻》,便可以指手畫腳,出「反切」的字典、字彙。因此當時的音韻學家,才會說,廣府話有六個時期的中原音韻,他們並不認為有了《廣韻》,《廣韻》以前的音韻就成錯誤,這才是客觀的態度,才是對「約定俗成」的肯定。因為任何語音都必然由約定俗成而成立,這是無可改變的天籟。天籟者,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出於自然,並無權威可以用自己的造作來規範,更從來沒有一個音韻學家,要現代人否定自己的語音,跟隨一千年前的音韻。

      附和何文匯的人,稍作思量,便當明白,病毒音是目前香港教育界的「恥辱製成品」。一旦竊居大學教席,無所表現,便須取巧以求出位,一旦出位,立刻設法插手行政工作,於是儼然居於領導階層,再設法討好傳媒,便變成學術明星、教授明星、博士明星。居然弄到當時的特區高官、大律師、名女人紛紛跟從,而不知省思,廣府語言不能違反約定俗成而成立,絶不可能千百年來所有廣府人都讀錯語音,只有識查《廣韻》的人才讀對。

      「學識不足」的王亭之,「勇氣有餘」來拆何文匯的祠堂(「堂」不可讀如何文匯的病毒音,應讀如「倘」),並非針對何文匯,只是可憐香港的細佬仔,他們返廣州,講說話都給人笑,去超級市場「搶救」、去政府「機救」、立刻被人問候令壽堂。

      何文匯已經名成利就,退休而不面紅,所以王亭之就覺得,香港細佬仔的父母,納稅來豢養害他們子女的何文匯,這些父母和細佬都十分可憐,廣府話受到摧殘當然更加可憐,還有重可憐的是,廣府話保存的秦、漢、隋、唐音韻,可能因傳媒推廣病毒音而消失,這就是王亭之拍案而起,喝一聲「可怒也」的原因。希各方人士體諒小人王亭之的苦心,對問題多些考慮,不可一再受何文匯的誤導,去研究王亭之的學識,王亭之既非博士,在香港連小學教師的資格都沒有,研究王亭之的學識完全是題外話,轉移話題來辯論,是學術的卑鄙。若有人格,便應因話提話,不應似賣菜阿嬸,有人來駁秤,就只研究來駁秤的人所穿衣服是否齊整,罵言:「你睇你,衫鈕都扣錯,重學人來駁秤!」

      再躹躬!

      何文匯說王亭之將「綜」讀成「中」等等,然後未加任何解釋,就說「匪夷所思,勇氣有餘,學識不足」。法官判案尚須陳述自己的理據,何文匯則無須理據就可以將人定罪,那是自恃權威,擺出霸主的款。這是學術上的卑鄙。

      這種作風,亦是何文匯一貫的作風。說懶音、說粵音平仄,是他的煙幕,由此取得傳媒信任,便遮遮掩掩地試行推銷他的病毒音,那時候,他絶對不敢叫任劍輝做「淫」劍輝,叫韋基舜做「圍」基舜,後來傳銷得手,然後才大胆起來,為所欲為。由此可見,他實在精通移花接木,賊佬試沙煲,而非精通粵語音韻。

      如果真正是語音學家,就應該像羅常培、趙元任、王力等大家,尊重粵音,然後研究粵音。他們只會說這個粵音跟那一本韻書相合,絶不會說韻書之外的粵音是錯音,所以他們並不自恃權威,這才是學者應有的態度。反觀何文匯則不然,起初,只識用黃錫凌的《粵音韻彙》,後來因為黃錫凌用《廣韻》來編書,他才痛讀《廣韻》,來放煙幕,用大字印出「何文匯博士著」出版《粵音平仄入門》,副題「粵語正音示例」,這就是用粵音平仄來挾帶他的病毒音。本來應該是學術,變成走私挾帶,此豈學者之所為。及至挾帶成功,就擺出一個權威的款來嚇人,曾經嚇倒過香港的教育官,於是將他的病毒音向學校硬銷,年羮堯說:「不敬先生,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何文匯累到很多校長、教師變成男盜女娼,至於傳媒新聞部則可能對此非常甘心,甚或以娼盜為樂。據說有傳媒頭頭以男身而扮女娼,自得其樂,難怪此人就在權力範圍內推銷病毒音。

      朱培慶反而好一點,公開言行不一,港台的網雖然支持病毒音,但他自己講說話,仍然尊重老師父母,受訪問時,不敢誤人子弟。

      不過,這些都是題外話了,說回正題,何文匯如果想推廣他的病毒音,就應該提出證據,證明各地方言都依官韻,因為照他的理論,不但粵音可以「正」,潮音、客家音,以至各省各地各鄉的方言都應該「正」。試問何文匯有無此胆色!離開香港,十三億中國人有多少人知何文匯之名,知者有人不問候他的令壽堂?躲在香港擺音韻專家的權威,出書撻博士的銜頭,除病毒音外即無文章可寫,這樣的人,只能稱為「駁士」。如今退休了,有香港納稅人養你,做了碩鼠,不如閉門讀書,以圖寫出一篇稍有價值的論文,則當王亭之對他躹躬之時,他亦可以瞑目。

      三躹躬!

      在何文匯病毒音影響下,廣府語言已混亂不堪,試舉一例──

      「調」有兩個音,一般情形下,作為名詞時,讀為「掉」音,例如「音調」、「格調」、「曲調」;作為動詞時,讀為「條」,例如「調理」、「調戲」、「調查」。但現在報新聞的人,卻將「調查」讀為「掉查」,名詞動詞不分,語音由是混亂。

      還有一個「行」字,報新聞的人將「發行」(音「發航」)讀成「發恆」,那分明是大錯。從前的舖頭,大書招牌「乜乜發行」,那就即是將「乜乜」批發給行家之意,「行家」當然讀成「航家」,因此「發行」當然讀成「發航」。發音而眛於語源,由是亦造成混亂。

      還可以舉「傍」字為例,《唐韻》讀「步光切」,即是「旁」音,解為「近」,因此「傍晚」即是「近晚」,故應讀為「旁晚」,此實毫無疑問,「傍」字另有一音,依《廣韻》「補朗切」,音「磅」,解為左右,因此廣府人便稱依於人之左右者為「傍友」,此亦毫無疑問。今何文匯只準有「磅」音,因此「傍晚」便給讀為「磅晚」,那簡直是橫行霸道之所為,廣府人為何不得依《唐韻》,用「近」之意,將「近晚」稱為「傍晚」(音「旁晚」),反而要不顧其意而依《廣韻》。為了推銷病毒音而不顧字義,此豈學者之所為耶?

      舉此三例其實已足,身為廣府人而混亂廣府話,用盡心計來混亂廣府音,標榜香港語音,假如不客氣,可以稱為「廣奸」,不過王亭之不願將「廣奸」之名加於何文匯頭上,因此躹躬而退,接受家屬謝禮。

      阿門!

      刪除
    3. 王亭之三鞠躬何文匯

      作者: 王亭之

      一鞠躬!

      何文匯認為,由於宋代以前的韻書殘缺,因此便只能用宋代修訂的《廣韻》為語音標準。這個說法,可以移用他批評王亭之的說話來評價他,即是:「匪夷所思,勇氣有餘,學識不足。」

      假如像他所言,便須肯定:第一,從古以來,方言都要依官訂的韻書,韻書一經修訂,全國百姓便立刻要依從,以前沿用的語音全部作廢。第二,韻書的編訂,不必跟隨當時的語音,而由幾個修訂的人釐訂老百姓的發音,然後再經皇帝肯定,不遵從者殺無赦。倘若情形不是如此,廣府話便必然會保存《廣韻》出現之前沿用的音韻。那時沒有新聞部,亦沒有何文匯,因此絶對不能用蠱惑、蠻橫、無恥的手段來影響教師、學生、與及一些無知的所謂文化人、教育界。

      何文匯的無恥在於故意將「約定俗成」硬稱為「習非勝是」,由是否定語音約定俗成的正確性,因此有些人以為,原來他們的父兄老師都讀錯語音。何文匯在推銷他的病毒音之前,先批評所謂懶音,於是傳媒率先附和,及至他推出病毒音時,傳媒受了他混淆視聽,他的病毒音便能順利地推銷給傳媒。何文匯在出書時,先打起「平仄入門」的招牌,暗暗推銷病毒音,然後才公然推銷他的「粵讀」。兩次偷偷摸摸,足見他其實胆怯,那時還未「勇氣有餘」,只是「學識不足」。

      現代的廣府話,於民初經音韻學家數次調查。何以要調查?因為不調查便不知道廣東人所用的語音,正因為他們承認這些語音,所以他們才要調查、認識。若照何文匯的做法,那時的音韻學家,只須拿著一本《廣韻》,便可以指手畫腳,出「反切」的字典、字彙。因此當時的音韻學家,才會說,廣府話有六個時期的中原音韻,他們並不認為有了《廣韻》,《廣韻》以前的音韻就成錯誤,這才是客觀的態度,才是對「約定俗成」的肯定。因為任何語音都必然由約定俗成而成立,這是無可改變的天籟。天籟者,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出於自然,並無權威可以用自己的造作來規範,更從來沒有一個音韻學家,要現代人否定自己的語音,跟隨一千年前的音韻。

      附和何文匯的人,稍作思量,便當明白,病毒音是目前香港教育界的「恥辱製成品」。一旦竊居大學教席,無所表現,便須取巧以求出位,一旦出位,立刻設法插手行政工作,於是儼然居於領導階層,再設法討好傳媒,便變成學術明星、教授明星、博士明星。居然弄到當時的特區高官、大律師、名女人紛紛跟從,而不知省思,廣府語言不能違反約定俗成而成立,絶不可能千百年來所有廣府人都讀錯語音,只有識查《廣韻》的人才讀對。

      「學識不足」的王亭之,「勇氣有餘」來拆何文匯的祠堂(「堂」不可讀如何文匯的病毒音,應讀如「倘」),並非針對何文匯,只是可憐香港的細佬仔,他們返廣州,講說話都給人笑,去超級市場「搶救」、去政府「機救」、立刻被人問候令壽堂。

      何文匯已經名成利就,退休而不面紅,所以王亭之就覺得,香港細佬仔的父母,納稅來豢養害他們子女的何文匯,這些父母和細佬都十分可憐,廣府話受到摧殘當然更加可憐,還有重可憐的是,廣府話保存的秦、漢、隋、唐音韻,可能因傳媒推廣病毒音而消失,這就是王亭之拍案而起,喝一聲「可怒也」的原因。希各方人士體諒小人王亭之的苦心,對問題多些考慮,不可一再受何文匯的誤導,去研究王亭之的學識,王亭之既非博士,在香港連小學教師的資格都沒有,研究王亭之的學識完全是題外話,轉移話題來辯論,是學術的卑鄙。若有人格,便應因話提話,不應似賣菜阿嬸,有人來駁秤,就只研究來駁秤的人所穿衣服是否齊整,罵言:「你睇你,衫鈕都扣錯,重學人來駁秤!」

      再躹躬!

      何文匯說王亭之將「綜」讀成「中」等等,然後未加任何解釋,就說「匪夷所思,勇氣有餘,學識不足」。法官判案尚須陳述自己的理據,何文匯則無須理據就可以將人定罪,那是自恃權威,擺出霸主的款。這是學術上的卑鄙。

      這種作風,亦是何文匯一貫的作風。說懶音、說粵音平仄,是他的煙幕,由此取得傳媒信任,便遮遮掩掩地試行推銷他的病毒音,那時候,他絶對不敢叫任劍輝做「淫」劍輝,叫韋基舜做「圍」基舜,後來傳銷得手,然後才大胆起來,為所欲為。由此可見,他實在精通移花接木,賊佬試沙煲,而非精通粵語音韻。

      如果真正是語音學家,就應該像羅常培、趙元任、王力等大家,尊重粵音,然後研究粵音。他們只會說這個粵音跟那一本韻書相合,絶不會說韻書之外的粵音是錯音,所以他們並不自恃權威,這才是學者應有的態度。反觀何文匯則不然,起初,只識用黃錫凌的《粵音韻彙》,後來因為黃錫凌用《廣韻》來編書,他才痛讀《廣韻》,來放煙幕,用大字印出「何文匯博士著」出版《粵音平仄入門》,副題「粵語正音示例」,這就是用粵音平仄來挾帶他的病毒音。本來應該是學術,變成走私挾帶,此豈學者之所為。及至挾帶成功,就擺出一個權威的款來嚇人,曾經嚇倒過香港的教育官,於是將他的病毒音向學校硬銷,年羮堯說:「不敬先生,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何文匯累到很多校長、教師變成男盜女娼,至於傳媒新聞部則可能對此非常甘心,甚或以娼盜為樂。據說有傳媒頭頭以男身而扮女娼,自得其樂,難怪此人就在權力範圍內推銷病毒音。

      朱培慶反而好一點,公開言行不一,港台的網雖然支持病毒音,但他自己講說話,仍然尊重老師父母,受訪問時,不敢誤人子弟。

      不過,這些都是題外話了,說回正題,何文匯如果想推廣他的病毒音,就應該提出證據,證明各地方言都依官韻,因為照他的理論,不但粵音可以「正」,潮音、客家音,以至各省各地各鄉的方言都應該「正」。試問何文匯有無此胆色!離開香港,十三億中國人有多少人知何文匯之名,知者有人不問候他的令壽堂?躲在香港擺音韻專家的權威,出書撻博士的銜頭,除病毒音外即無文章可寫,這樣的人,只能稱為「駁士」。如今退休了,有香港納稅人養你,做了碩鼠,不如閉門讀書,以圖寫出一篇稍有價值的論文,則當王亭之對他躹躬之時,他亦可以瞑目。

      三躹躬!

      在何文匯病毒音影響下,廣府語言已混亂不堪,試舉一例──

      「調」有兩個音,一般情形下,作為名詞時,讀為「掉」音,例如「音調」、「格調」、「曲調」;作為動詞時,讀為「條」,例如「調理」、「調戲」、「調查」。但現在報新聞的人,卻將「調查」讀為「掉查」,名詞動詞不分,語音由是混亂。

      還有一個「行」字,報新聞的人將「發行」(音「發航」)讀成「發恆」,那分明是大錯。從前的舖頭,大書招牌「乜乜發行」,那就即是將「乜乜」批發給行家之意,「行家」當然讀成「航家」,因此「發行」當然讀成「發航」。發音而眛於語源,由是亦造成混亂。

      還可以舉「傍」字為例,《唐韻》讀「步光切」,即是「旁」音,解為「近」,因此「傍晚」即是「近晚」,故應讀為「旁晚」,此實毫無疑問,「傍」字另有一音,依《廣韻》「補朗切」,音「磅」,解為左右,因此廣府人便稱依於人之左右者為「傍友」,此亦毫無疑問。今何文匯只準有「磅」音,因此「傍晚」便給讀為「磅晚」,那簡直是橫行霸道之所為,廣府人為何不得依《唐韻》,用「近」之意,將「近晚」稱為「傍晚」(音「旁晚」),反而要不顧其意而依《廣韻》。為了推銷病毒音而不顧字義,此豈學者之所為耶?

      舉此三例其實已足,身為廣府人而混亂廣府話,用盡心計來混亂廣府音,標榜香港語音,假如不客氣,可以稱為「廣奸」,不過王亭之不願將「廣奸」之名加於何文匯頭上,因此躹躬而退,接受家屬謝禮。

      阿門!


      附說:

      王亭之近年眼力不足,寫稿時書法潦草,於寫專欄時,「阳」字常給排成「陰」字,他們可能因字跡潦草,而誤將之作為「阴」字,再排成繁體,由是致誤,《廣府話救亡》一書編排時,王亭之老眼不能修訂細字,因此手民之誤甚多,今屢經挑剔,故附說如上,並向讀者致歉。

      刪除
    4. 啊, 原來呢本錯誤百出嘅嘢啊都係一個風水佬隨手寫出來就算,冇人校對丶審核丶訂正嘅,潘國森究竟係負責D乜嘅呢?
      做野咁仔細,樓上嗰日本電影專家唔知會唔會好感動呢?

      刪除
    5. 點解刪咗重復發表既大作呢,果段附言咁正

      刪除
    6. 繼續作野,繼續詛咒吧,愈惡毒越好。你們還有甚麼可以說的呢?有啊有啊,鵝滿是呻一代的好耳痛....擺定個三叉八卦對住…

      刪除
    7. 網誌Server黐Q線,有些留言一早截咗;有時已發表的留言,都會無啦啦又飛咗去垃圾桶㗎。
      澳洲已夜深,我要瞓覺,明早起身再去救過。

      刪除
    8. "鵝滿是呻一代的好耳痛" 係國語歌詞、粵語唱法。不失為二次攪嘢、玩嘢創作。天主教/基督教多有此類聖詩 (國詞粵唱),嚇死人。

      刪除
    9. "錯誤百出嘅嘢啊都係一個風水佬隨手寫出來就算"

      談錫永,筆名王亭之。廣東南海人, 生於漢八旗世家,少習琴棋書畫、醫卜星相諸學。著名國學大師,尤其研究佛學成果斐然。近年創辦北美漢藏佛學研究會,任《漢藏佛學研究叢書》學術委員會首席顧問外,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客座教授。

      刪除
    10. 何文匯沒資格坐入殿堂


      香港一群文化人發起反「正音」霸權,難得有一本《東周刊》注視此事,加以報導,但何文匯的反應卻十分橫霸,他表示「只會與對讀音有一定研究及認識的人進行學術討論」。初聽起來似乎十分合理,但其實正是霸權的表現,他將自己用學術廟堂的蓋頂來蓋着自己,是故即可理直氣壯地,對反「正音」霸權的文化人不加理會。他明明知道,他引發的語音問題關係到廣府話的存亡,所以他對記者說,小孩子從小就學他的妖音,對這些妖音就不會覺得奇怪,那就是分明有意謀殺正宗廣府話。他的優勢是,有官府、傳媒、一些教師校長受他的蠱惑,特別容易蠱惑小孩子,所以他有時間優勢,等待支持正宗廣府話的人老死,受蠱惑的小孩子成為社會主流,他的妖音就可以將正宗廣府話滅亡,由是他就可以成為音韻學的宗師了。

      然而,何文匯有資格進入學術廟堂嗎?

      香港教育署曾經出版過一本《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一九九二年修訂本),由14位大學教師編訂,代表中文大學的是余迺永,並不是何文匯,可見時至1992年,香港教育署亦未曾對何文匯加以重視。

      2004年「廣州話審音委員會」成員24人,包括省港澳三地的語音學者,作了逾十年的討論,編訂了一本《廣州話正音字典》,成員當中亦沒有何文匯,歷次的討論,何文匯都沒有資格參加。

      由這兩件事,便可見何文匯根本受到省港澳三地語音學者的忽視與鄙視,王亭之真不知道何文匯有甚麼資格說,只跟學者討論。他可以檢查一下自己的資歷,研究中國一家唐詩,取得英國的博士學位,然後得周策縱教授的幫助,在維斯康辛大學校外課程,用英文教《周易》,欲藉此謀一教席而不可得,結果返回香港繼續做戲、拍電視,這便是他結識傳媒的背景。他之所學,有那一點跟音韻學有關?現在卻忽然以殿堂級音韻大師自居了,稱之為「無恥」可能重了一點,但稱之為「無賴」卻可能恰當。

      「無賴」在《廣韻》時代稱為「潑皮」。潑皮亦有好有壞,在《水滸傳》中給魯智深收服的潑皮,便由壞變好,強買楊志那把寶刀的潑皮牛二,橫行市井,手下亦有一大幫馬仔擁護,那些馬仔亦替他製造輿論、將小孩子從小欺負到大,弄到人人都要服從牛二,於是牛二自然成為市井霸權,他要強買寶刀,亦不屑跟楊志「討論」,因為他是霸權,楊志不是,這便是澈底壞到透的潑皮,結果死於楊志刀下,市井人人稱快。如果牛二不死於楊志刀下,給他活到七十多八十歲,那些慣受他欺負的小孩都已長大,便可能認為牛二的所為天公地道,受他蠱惑的人,對他自然貼貼伏伏,一如今日有些傳媒與政府部門,以至部份教師與校長,對何文匯的貼伏,那麼,牛二便是殿堂級的人馬。

      知恥近乎勇,希望何文匯有點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假如他對,古往今來的真正音韻學家便都錯了,從來沒有一位音韻學家不承認現存的語音,假如何文匯不服,請他舉出語音學家否定現存語音的證據。

      刪除
    11. @12:15
      "全因有你"可以嗎?

      刪除
    12. // @12:15 "全因有你"可以嗎? //

      吓?! 你是指呢首歌: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qWAVrkQAk

      音樂頗好。但曲詞唔押韻 (,是故很多新歌不及舊歌好聽)。當然,唔可以為押韻而矯情。

      另外 "字" 過於重複,如 "以血的洗禮神忍痛去受罪,留下血淚愛為我完成罪過抵償",重複了"血"及"罪"。另外 "血淚愛" 怪怪的。"神忍痛" 亦是很多非信徒不能理解,及邏輯上有可爭議處。

      匆忙間衹可思考如此改動:"以血的洗禮神添上我的淚,留下義及愛為我完成罪過抵償", 以消去重複字及可爭議處。

      若 "全因有你" 不是指這首歌,在下就不知閣下原意為何了。

      刪除
    13. 一個人(隨手)寫的東西,只因他銜頭多多(威過博士?), 就不需要校對的嗎(我猜是不許,但沒辦法,潘國森硬著頭皮都要改,而且改很多。否則,挑剔?)
      明明看不起學術界中人,為何又拉一大群蛋頭,茂里壓陣?(這個我懂,拉一派打一派嘛!)
      把上平,下平當作兩個不同的聲部,國學大師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嗎?
      一個潛心入佛的人,會隨口發出惡毒的詛咒嗎?
      一個自己家宅都睇錯的風水佬,信得過嗎?(遑論那個淘古井的了)

      刪除
    14. @3:06
      你的介紹不錯。但對不起,我打錯字,應是
      全因為祢
      西伯作曲

      我聽的是Albert Au Concert 中三個女孩合唱,暫未能在yutube找到,不過其他唱的很多,如這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QNGKSbiZ0

      刪除
    15. // 全因為祢 // 應是有些名氣的詩歌。不才試修改如下:

      - - - -
      **常常說** :人生像演戲,回看這生精彩:因有著你,
      人**無覓**永恆何在,**實** 如流星閃耀掠過,是你令我人生找到靠依。

      死蔭幽谷中,**你共我對坐**。歡欣**中**,風光裡,**你伴我向前望;**
      當身處孤單傷痛,**用光驅走黑暗**,你是我神,是我奇妙救恩。

      全因為你,令我一生都佳美,你令我生命從空虛 **變作異奇**; ["異奇" : 特别; "變作異奇" 第一次時用]
      無論我壯如紅日,或如黃昏般漸漸老,是你令我如鷹般高飛。

      全因為你,令我一生都佳美,你令我生命從**虛空**化做傳奇;
      唯獨你是我拯救,我總不至死,直到永遠,從心底讚美!

      - - - -
      "空虛" 對 "異奇"; "虛空" 對 "傳奇"。加入 "變作異奇",因為歌詞應是揉合了經文,直說 "你令我生命從空虛化做傳奇",一是 "空虛" 對 "傳奇" 有些奇怪,二是常人亦受不起 "傳奇"一詞,必須有過渡處。

      "人在世永恆何在?或如流星閃耀掠過" 有些問題,故改動之。

      "死蔭幽谷中,你伴我過渡","過渡" 有些夾硬來,故試改作 "你共我對坐"。

      "歡欣裡,風光裡,你共我同在",是在重複 "你伴我過渡" 的意思,故宜改之。

      "當身處孤單傷痛,來擁我入懷",主體攪錯了。"我" 身處孤單傷痛,"我" 來擁我入懷。故宜改之。

      刪除
    16. 樓上這位高人不是第一次接觸這首歌吧。太好了,一時未能消化,要好幾天慢慢研究。
      多些留言啊。

      刪除
    17. // 全因有你 // 不妨修改如下:

      是你將生命燃亮,長夜裡﹑廢墟裡建造。
      以往的掙扎,常恐再次出現。
      在你愛裡﹑在你懷裡尋找安息。

      是你打開一扇窗,無限愛震驚我耳目。
      以血的洗禮,神添上我的淚,
      留下義及愛為我完成罪過抵償。

      靈魂如今向你,就得釋放,
      那劃破天地的愛常超出我預 (/所) 想,

      靈魂全因向你,就得拯救。
      我 (/縱) 壽歲天天減退,神恩典卻未有失去。

      刪除
    18. @6:26 想請教兩個問題:
      1 "你與我對坐" -- 你個人是否有這樣的感覺/體驗?
      2 填詞時常有把詞語次序倒轉,如原詞中的"過渡"。請問"靠依"是否亦然?(我不是教徒)
      這首歌旋律A段很美妙(瑕疵不足提)。但"靠依"影響了全曲走勢,推高了B段(死蔭幽谷...)的音區,與兩個C段(全因為你...)只差一度。我第一次聽並無感覺。演唱會加入兩個伴唱,才突出層次。和聲也柔化了C段主題(5. 6 3 5)過大的跳躍和嘶叫感。作曲者顯然希望强調這個bar,但兩次都一樣是太多了。(唱功差的很容易唱出反效果)
      另小弟對爵士樂有一點(膚淺的)偏見。它是屬於表演者,即興的。作曲家應該少用。(顧家煇就是如今此。古典作曲家也禁用平行和聲--不是不好,而是太好)。拿走了那些切分音,先連音,這首歌就失色許多。

      刪除
    19. 修改 // 全因為祢 // (及 // 全因有你 // ) 因為它 (們) 可以更好。原意是去捉蟲,同時盡量保持原作者的用意及用詞,否則就是新詞了。大改動處是因在下靈感不足、水平有限,才勉強依曲入字,湊數而已。

      如"人在世。永恆何在?或如流星閃耀掠過。" 是甚麼意思?人或如流星?永恆或如流星?

      "靠依" vs "依靠" 是可以說得通,儘管被唱成 "靠綺"。但 "過渡" 是 transition,不可代替 "渡過"。

      "你與我對坐" 是類似 "Footprints" 那首著名的英文詩。在 "死蔭幽谷中",人往往産生很多懷疑,那時,上帝便不在人的心中了。那上帝會在那處?

      原詞的意境是 "死蔭幽谷中,我們一起。歡欣裡風光裡,我們一起。當身處孤單傷痛,我們一起。" 是過渡重複了。 另外,"當身處孤單傷痛",既說 "孤單",怎會見到上帝?所以是說不通的。在下試將下一句改成 "用光驅走黑暗",便可以是 "我 / 上帝用光驅走黑暗"。(信上帝後,人真的可以以真理為光,驅走黑暗。) 儘管已不太依樂譜了。

      刪除
    20. 我同意,修改別人的作品,並不是對原作者的不尊重,反可能催生更好的新作。

      人*無覓*,*尋找*安息,在我這非教徒看來,嗒落有味!
      "震驚"耳目,可否改作*拭淨*, 或*打開*(我覺得重複不要緊)。
      末句--我壽歲天天*增進*,神恩典*也伴我不去/退* (沒甚麼,只是不喜負面)。

      "靠依"好像給某些宗教人士賦以(比"依靠")更多的的意義, 但又說不出來。"我找到靠依"意思很明顯,"我找到依靠"則不然。

      "同對坐"我的看法不同。我覺得人在遠離煩囂的地方,才更容易感受到神的存在。當然孤寂時,可能產生幻覺,但若心靈滌定,思慮只會更清晰。但我認為,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

      至於修改後不合原來旋律,不用太擔心。"全因為你"旋律的修改痕跡很明顯。得閒玩下394052(覺得好聴就ok)。

      刪除
    21. // 全因為祢 v3.0 //

      常常說 :人生像演戲。回看這生精彩,因有著你。
      人無覓永恆何在,實如流星閃耀掠過,是你令我人生找到靠倚。

      死蔭幽谷中, 你聚 (/集) 我眼淚。風光裡,歡欣意,你伴我向前望。
      當孤單憂鬱傷痛,用光驅黑暗。你是我神,是我奇妙救恩。

      全因為你,令我一生都佳美,你令我生命從空虛化作異奇。
      無論我壯如紅日,或如黃昏般漸漸老,是你令我如鷹般高飛。

      全因為你,令我一生都佳美,你令我生命從虛空化做傳奇;
      唯獨你是我拯救,我總不至死,直到永遠,從心底讚美!



      // 全因有你 v3.0 //

      是你將生命燃亮,長夜裡﹑廢墟裡建造。
      以往的掙扎,難阻再次出現。
      在你愛裡﹑在你懷裡尋找安息。

      是你打開一扇窗,無限愛震灑我耳目。
      以血的洗禮,神添上我的淚,
      成就義及愛,為我完成罪過抵償。

      靈魂如今向你,就得釋放,
      那劃破天地的愛常超出我預(/所)想,

      靈魂全因向你,就得拯救。
      我(/縱) 壽數天天減卻 (/退),神恩典永伴我不去。


      - - - -
      "死蔭幽谷中"的經歷,是一言難盡的,何況衹可填上五字。
      "壽歲天天減退"... 原作者似乎有一番經歷,故不敢隨便改動為正面意義。

      刪除
    22. // 全因為祢 v3.0 甜蜜版 //

      常常說 :人生像演戲。回看這生精彩,因有著你。
      人無覓永恆何在,實如流星閃耀掠過,是你令我人生找到靠倚。

      死蔭幽谷中, 你接著我眼淚。風光裡,歡欣意,你伴我向前望。
      當抑鬱失意傷痛,助我驅黑暗。You are my love,續我奇妙半生。

      全因為你,令我一生都佳美,你令我生命從空虛化作異奇。
      無論我壯如紅日,或如黃昏般漸漸老,是你令我如鷹般高飛。

      全因為你,令我一生都佳美,你令我生命從虛空化做傳奇。
      唯獨你是我一切,我永不棄捨,直到永遠,從心底愛你!

      刪除
    23. 關於"死蔭幽谷",我相信填詞者沒有你看得那麼深(不是小看西伯,要曲詞兼顧,尤其是粵語,難度甚高)。我的簡單理解是:無論逆境,順境,神都同伴,一起走過。問題是前者用典,後者沒有,變得頭重腳輕,不平衡。不知有沒有甚麼豐腴奶油之地的之類典故可套用。

      第二個"傳奇",可以改為"屬靈"嗎?

      詞中有負面字,不是問題。但前面表示了得到救贖,結語就應該積極點(老套,但作曲也不可以以不協調樂句收的)。*壽歲…減退*把詞意一挫,下句就須要提昇,但*卻未有失去*仍隱含反面信息。這就削弱了減染力。
      同樣,*總不至死*很"震驚"我的耳目:-), 誰能不死? *永不棄捨*,*從心底愛你*??good, very good, but, 為何我總覺得閣下別有所指?

      刪除
    24. " 全因為祢" 的 "總不至死",因為西伯是套用了幾句預言耶穌的經文,所以西伯寫出現了 "從空虛化做傳奇" 之句。在下早說了常人是受唔起 "傳奇"一詞的。另外,"總不至死" 是指教徒的靈魂不再經歷死亡,那是有經文的依據。因此,用於教徒是無問題。

      原本的 "全因有你" 已是灰灰地的起頭,所以灰灰地的結尾在下是能夠理解及接受。在不明原意之先,還是咪亂郁人地啲嘢。

      好的音樂有快有慢,有輕有重。"全因為祢" 如閣下提過,好快去到高峰,咁之後呢... ???

      // 全因為祢 v3.0 甜蜜版 // ... 哈哈哈... 因本意是作為談情說愛之用,咪咁荒唐囉。閣下試吓唱給另一半聽,睇吓佢係唔係立即"霖" 死?... 哈哈哈...

      "死蔭幽谷中,你令我不缺乏"。收貨唔收?但會唱得好辛苦喎。

      作曲、填詞,靈感行先。其餘都是文字遊戲,分別在於勤力與否。

      刪除
    25. P.S. "屬靈" 一訶,有啲令人骨痹。在下不會亂用佢。

      刪除
    26. 忠於原著當然要抓緊,若靈光一閃,另出新意,亦一快事。

      聖經的繙譯,教外人頗有疵議。我認識的一些教友,查經時幾個版本對照。
      但很多時,我看英文版才較易明白。

      旋律、詞、節奏三者中有一樣好,便算是好歌。This song has more than one, 瑕不掩瑜。
      編曲可能更重要,但我不懂。

      填詞不是作律詩,但也得有章法可循。上一句用典,令人浮想翩翩,下一句又回到眼前,不過癮。
      *傳奇*我覺得問題在重複出現,有點流於口號化。但曲式、韻腳是如此,不易改。

      我的教徒朋友are quite proud of their 屬靈生活,只恨沒法點化我這只牛皮燈籠!

      本周真的收獲良多,非常多謝你的指教!

      刪除
    27. 傳統的"精心細讀"法去查經,是有問題的。若真理是如此難理解,那麽便祇有讀書人才佩得救恩。

      看聖經, NIV 及 和合本 兩個版本便足夠。因為 和合本 不算是現代中文,有些地方較難明,所以要對照著 NIV。但若獨看 NIV,便不能體會 和合本 某些篇章是比 NIV 寫得更好看及精簡。

      刪除
    28. 謝謝指引。我只有和合本。
      我參加的教會比較草根,但牧師開明,很關懷弱势社群。讀經小組則不乏專業人士。差不多每個人都有一段過去,或"未解决"。聚會時大家都是"放下"的(或曰已經找到了神),是故爭論少,分享多。
      不過環境變遷,暫無機會再和他們一起了。

      刪除
  7. 若要以韻論韻,就如 紅樓夢 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語 瀟湘子雅謬補餘香」 所言:

    李紈道:「我請你們大家商議,給他 (惜春) 多少日子的假。我給了他一個月他嫌少,你們怎麼說?」 黛玉道:「論理一年也不多。這園子 (大觀園) 蓋才蓋了一年,如今要畫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筆,又要鋪紙,又要著顏色,又要……」剛說到這裏,眾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 便都笑問說:「還要怎樣?」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著這樣兒慢慢的畫,可不得二年的工夫!」眾人聽了,都拍手笑個不住。 寶釵笑道:「『又要照著這個慢慢的畫』,這落後一句最妙。所以昨兒那些笑話兒雖然可笑,回想是沒味的。你們細想顰兒這幾句話雖是淡的,回想卻有滋味。我倒笑的動不得了。」

    以韻論韻,直頭浪費時間,大家鬥磨。

    若要依書,我寧願依靠「粵語長片」。張活游 (或張英、吳楚帆) 會講「機夠」定 「機扣」?而佢又點解會去把那名詞讀做「機夠」或 「機扣」?

    就係香港人編字典編得差,才成就今時的鬧劇。加上一些讀死書的博士兼自封音韻家們以專家自持,以致魚目渾珠、亂黎...

    說起黎,自封的「紅樓夢」專家、博士,也不在少數呢,咪一様解唔明「二十年來辨是誰,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免相逢大夢歸。亅!日日在發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做乜唔講唱歌啊?牡丹亭好高深咩?
      以韻論韻,浪費時間---高見
      以非韻非韻,唔知又係乜呢?
      以一部pun書來臧否正音,曹雪芹都諗唔到有咁嘅功能!
      所以老廣嘛就只能玩猜字估詩,之但係有幾多人噉話自己係曹雪芹肚裡果條蟲?不過見識過樓上睇電影嘅vision, 我就知道呢個人已經橫空出世...(咦,我老婆都係成日咁吹喎!)

      刪除
    2. 風雲原來係儍佬一名。你明解咗「二十年來辨是誰,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免相逢大夢歸。亅 嗱 ?? 咁快 ??使唔使出多條紅學難題過你猜,阿風雲兄?

      刪除
    3. 睇戲都可以漏咗一大段最重要嘅劇情,特別係《字裡人間》呢部戲嘅劇情,真係值回票價,阿風雲兄!高明!高明!

      刪除
    4. 連 "老婆" 都出埋,真係高學歷、高水平。佩服!佩服!「牡丹亭亅好好睇呀可?!你個 " 離魂 " 做完咗未呀?

      刪除
    5. 係囉,咁先至係正路。喂!咪咁快叻唔切,睇埋于丹既遊園驚夢先啦(有DVD,書,唔係白先勇部小說)
      唔講你唔知,唱戲呢飯,我係敝府上係冇發言權架!

      刪除
    6. 由青山出番黎嗱,阿風雲兄? "我係敝府上" 你都講得出口,你真正係有超佳嘅中文水乎。兼好有強国 feel 添囉。乜我講緊 白先勇 果部書咩?!點解連我自已都唔知嘅? 阿風雲兄,你又試 " 離魂 " 嗱?!今次打算 "離" 幾耐呀?!哈哈哈哈哈哈

      刪除
  8. 何文匯以古書正音,令我想起有人依「紅樓夢亅內容製作 "紅樓宴"。殊不知曹雪芹早留有線索,告之某些烹調法是在鬧笑。就如有人製作金庸筆下、黃蓉做的「二十四橋明月夜亅菜式(,略有些少烹飪根底的,唔使試都知「二十四橋明月夜亅不會好食過其他做法的荳腐)。三種人的共同方向,都是在 "整餅"。偏偏有些傻佬就愛試整出黎嘅餅。真怪!

    回覆刪除
  9. 王亭之和潘國森兩位專家分別在專書和 《蘋果日報》 強調中古音有五聲而非四聲。 我看 《廣韻》 分韻確有上平﹑下平﹑上﹑去﹑入五聲。看來他們是對的。可能唐宋時,中原話有五聲,其後才變成四聲。煩請高明賜教。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