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網友都看過 TED (維基條目)這個讓演講者用十餘分鐘講述他們有心得的題目的全球性有獎比賽。2008年由澳洲昆士蘭大學仿效開始舉辦校內的3分鐘論文演講比賽,讓碩士/博士生用僅僅3分鐘時間,一張 Powerpoint 圖片,講述其研究範圍內的一個題目。很快世界上有很多大學也舉辦的類似的活動......
香港大學今年有41名研究生參加,評判團已經選拔十名優勝者和冠、亞、季軍。從上面的網頁截圖學生的姓名英文拼音來看,冠軍大概是大陸留學生(十名優勝者中約佔其半),亞軍和季軍是香港學生。
這是評判團選出的冠軍,講簡體字和繁體字在人腦裡辨識和記憶的分別:
亞軍:
季軍:
18日下午5點之前,網友看他們的Youtube 錄影,哪個你認為講得好的,還可以用 like 來支持,大學會另行作網上People's Award統計,給與最多like的同學面值800元的購書券。
其餘優勝者的錄影,請看第一段連結的網頁。
...............................................................
*倘有留言未能即時上板,是自動過濾去了spam之故,諸君稍安無躁,版主每日檢查幾次,一有發現便會救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細路仔玩遊戲。冠軍 - 明顯其推論有問題。亞軍 - 聽了兩次,兩次我都去咗夢遊。季軍 - over-simplified 問題所在。所以是各有問題。
回覆刪除若一定要揀,我認為季軍較可取及合乎研究精神。(冠軍在三分鐘內已講出研究結果,即研究己經完成?佢一定啱?唔係掛?依家佢個研究是"簡體生"有較大優勢。所以佢要揾唔識中文既人去做研究至啱架喎。)
"冠軍 - 明顯其推論有問題 ... 依家佢個研究是"簡體生"有較大優勢。"
刪除她那句話說"簡體生"有較大優勢? 不如你解釋一下推論有何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是她其實是在研究 "簡體生" vs "正體生" 的"文字傳換的能力"而不是"簡體字" vs "正體字"的內在特性。咁佢有否 (及如何) 設立 control group ?
刪除(注意:她的結論是「"簡體字"不簡單亅呀 !)
情況就如在一試食比賽,你加入 "菠蘿油" 及 "鷄蛋仔",咁未食過的參賽者點識叫出佢地個名?所以個試食比賽一早就不是公平地進行。
注意:"簡體生"有較大優勢,因為"正體字"提供更多資料給"簡體生"。
刪除所以若果這是個 Ph.D. Thesis,應該是要重做實驗設計。
例子: 导演 (簡體) vs 導演 (正體) vs [道寸] 演 (簡體﹑正體 相同)
刪除"簡體生" 可利用 "道" 字去得到 "導" 字的"音韻",以轉換 "導演" 成為 "导演"。相反,[巳寸] 不能建立任何線索去指向 "導" 字。就如一個多空白的拼圖 (jigsaw puzzle),較一個少空白的拼圖,需要花上多些時間去完成。
因此,"簡體生"有較大優勢。而冠軍的論述,是有謬誤的。
like reciting a piece in public, man. actual PhD verbal presentation wont be like that, man. top three seem to have language experience from overseas. fg afraid fg hk made students simply cant make it to the stage, man...
回覆刪除3分鐘短途賽. 另設中距離15分鐘組別如何?
回覆刪除睇各人評論比聽youtube的“演講”更精彩!
回覆刪除睇完各個,感覺平平無奇, 可能睇TED慣左有果種"叮" 眼前一亮ge感覺
回覆刪除btw champ 個立論同實驗(?) 都冇咩說服力
入得去玩好大機會係 pg/dr 學生
回覆刪除向來覺得三分鐘論文這調調兒很兒戲~
回覆刪除那有可能把幾年的研究結果三分鐘之內令聽者明白?
往往只會落得斷章取義的下場。
你說用三分鐘分享一下研究所得的有趣發現倒還可以,但要把一個完整結論呈現出來就真的很無謂。
三分鐘的"論述"是等同一個"撮要",亦一定不可出現邏輯謬誤。冠軍者犯上邏輯謬誤卻拿冠軍,是反映裁判們的水平,亦對其他參賽者不公平。(我們已經有 "689 vs "唐唐" 的例子。)
刪除”冠軍者犯上邏輯謬誤卻拿冠軍,是反映裁判們的水平,亦對其他參賽者不公平。“
刪除不只是你太厲害,還是裁判太屎了,這麽明顯的邏輯謬誤既然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