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何惠群嘆五更

廣東音樂的「南音」,通常大家聽到的是加插在粵曲裡的一段,是可以獨立演唱的。

最多人知道的南音歌曲,當然是「客途秋恨」,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近代由白駒榮和新馬師曾唱到街知巷聞。另一首「何惠群嘆五更 」也是清朝的作品,很值得介紹一下。

這類南音,歌詞都比較淺白,主要是因為適應當時在街頭、花艇、茶樓、妓院裡聽眾的程度;但以前的填詞者,都有一定的舊文學根底,所以不乏文采。

常見的歌詞內容總離不開怨薄倖、傷別離、思情人,如泣如訴,配合南音旋律的反反覆覆,十分纏綿。開首比較緩慢,逐漸催快結束。「嘆五更」:連引子一段,共唱六段,十來分鐘便完一首,在當時是頗流行的曲式;我查過資料,當時流行的,除了這首「何惠群嘆五更」,還有甚麼「老女嘆五更」、「鳳嬌嘆五更」、「宋仁宗嘆五更」....


何惠群嘆五更

懷人對月倚南樓,觸起離情淚怎收,自記與郎分別後,好似銀河隔住­女牽牛,日盼郎歸情萬縷,相思苦處幾時休,好花自古香唔久,只怕­青春難為使君留,他鄉莫戀殘花柳,但逢郎便好買歸舟,相如往事問­郎你知否,你睇好極文君尚嘆白頭 。 

初更才過月光輝,怕聽林間個隻杜鵑啼,聲聲泣血榴花底,胡不歸兮­胡不歸,點得魂歸郎府第,換轉郎心早日到嚟,免令兩家音信滯,好­似伯勞飛燕各東西,柳絲難把心繫,落花無主葬在春泥 。 

二更明月上窗紗,虛渡韶光兩鬢華,相思淚濕紅羅帕,伊人秋水為顧蒹葭,風流杜牧堪人掛,共你合歡同盞醉流霞,許多往事真如話,笑­指紅樓是吾家,青衫濕透憐司馬,有勿閒心再弄琵琶 。 

三更明月桂香飄,記得買花同過漱珠橋,君抱琵琶奴小調,或郎度曲­我吹簫,兩家誓詞同歡笑,重話邊一個忘恩天地不饒,近日我郎心改­了,萬種愁懷恨不銷,心事許多郎你未曉,郎你未曉,羞妹桃花薄命­一條 。

四更明月過雕欄,人在花前怨影單,相思最令人堪嘆,薄情一去無回­還,顧影自嗟還自嘆,綠窗常掛一幅望夫山,睹物思人情意冷,寒衾­獨抱聽更殘,奴奴家住芙蓉澗,我郎家住荔枝灣,隔水難逢空望盼,­空望盼,獨惜寫書容易寄書難 。 

五更明月過牆東,倚遍欄杆十二重,衣薄難禁寒露凍,玉樓人怯五更風,點得化成一對雙飛鳳,會向瑤臺月下逢,無端驚破鴛鴦夢,海幢­鐘接海珠鐘,睡起懶梳愁萬種,又見一輪紅日上簾櫳 。


現在介紹幾個版本.........

首先是張月兒、瓊仙在1932年的錄音,每人唱半首她們是粵曲女伶,有獨特的唱法:


盲人唱南音,有特別的悽楚味道,也有一個特別名堂叫「地水男音」。男的叫「瞽師」。這首由香港最出名的盲人男唱家杜煥(前文介紹 )表演,以下的版本可能是在茶樓演唱的錄音,開頭有約一分鐘半的開場曲,唱一些善祝善禱、大吉大利的廢話,然後開腔唱正曲,此乃他們的行規:


盲女南音唱家,叫「師娘」,這是潤心師娘的版本:
(一)

(二)


最後是粵樂大師呂文成的女兒呂紅。她也唱粵曲、粵語流行曲、國語時代曲,歌喉比較溫婉純淨,沒有風塵味,可稱之為「閨秀南音」。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19 則留言:

  1. 好嘢!前輩寫的曲詞係好嘢。

    回覆刪除
  2. 何惠群嘆五更和藥房有何關係?真係唔明。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幾十年前香港「五桂堂」出版的曲本,藥房的封面廣告。
      這些書是木刻板,印製很粗劣,60年代在旺角舊書鋪賣幾毛錢一本,現在值錢了!

      刪除
  3. 多謝互聯網科技 , youtube 和上載的有心人 , 令古老的聲影隔代留音 , 呂紅的「閨秀」韻味聽來使人陶醉。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經不覺,呂紅的錄音超過50年了。

      刪除
    2. Raymond晚上7:09

      倘沒有youtube,很多冷門錄音都不易聽到!

      刪除
    3. 土豆網和優酷也有很多,我不上的,也可以介紹給老兄。

      刪除
  4. 我重以為何惠群嘆五更係失眠,啲藥房賣安眠藥廣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歐家全」是香港藥廠,其「皮膚水」風行一時的。

      刪除
  5. 門外漢問:

    為何要嘆五更? 是由一更嘆到五更嗎? 有没有嘆三更? 初時仲以為嘆世界咁嘆,原來係嘆息.

    嘆世界同嘆息都用個[嘆]字,同一個[嘆]字,出來意思為何完全相反?

    何惠群是何許人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過了五更,天光了。
      何惠群,清嘉慶14年(1809)進士。

      刪除
  6. 奇怪 , 留言不見了 !

    回覆刪除
  7. Raymond晚上7:10

    小時候,電台有南音節目,聽了不少!

    回覆刪除
    回覆
    1. 杜煥每日早上在香港電台有半小時。

      刪除
  8. 個人喜好,以上咁多版本,最喜歡係潤心師娘所唱個個,因師娘唱蒞有一種白頭宮女訴說興亡史味道,聽落似有點冷然孤清,但其實內心有如五味架,深情如何訴。

    南音,呢種廣東獨有瑰寶,真係纏綿攞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師娘腔,不是人人頂得順的。

      刪除
    2. 張月兒、瓊仙的腔調,真要時間適應,人隔兩三代,口味變化很明顯。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