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玩超低音

很多玩家的影音系統之中,有超低音(Subwoofer)之設。

為什麼在前方的左、中、右喇叭,後左、後右喇叭之外,再加上一個超低音,即所謂 5.1 的玩法?

因為要補償低音的不足。

為甚麼低音會不足?那是因為喇叭太小,發不出滿意的低音囉。

要有好的低音,「質」方面要夠低,「量」方面要夠勁,就要巨大的音箱、低音單元直徑夠大(起碼有10寸)。可惜現在很多喇叭設計,大多要遷就狹窄的家居環境,或因為消費者家庭的女主人認為客廳裡龐然大物的喇叭有礙觀瞻,要造得窄窄小小的,音箱闊度所限,「低音」單元只有4寸或6寸,就算是用到起孖,也難以出到低頻和做到電影院中的震撼效果。
超低音的音箱四四方方,一件已足,可以推到房間的一角,做茶几擺盆花或平日當凳坐。喇叭單元大多是一隻10寸、12 寸,最大的達到15寸;不過就算是15寸,由於箱身低低矮矮,女主人也不太討厭。

玩超低音的心得

我以為,如果主喇叭夠大,有10寸或以上的單元,就不一定需要另置超低音,多隻香爐多隻鬼,搵來搞。

如果不設超低音,要在AV擴音機那裡選Subwoofer Off,讓主喇叭全權負責全音域的工作。

超低音有分頻點(High Cut,或叫 Crossover Point)給你調,一般是在50赫到150赫之間無間斷微調,命令超低音在那一頻段才為主喇叭「接力」,補其不足。選50赫就是叫它「播50赫或以下的 低頻」,選150赫就「播150赫或以下的低頻」,做多一點工作。選哪一個分頻點,很多人都不甚了了,或扭在50和150中間便算;這個要慢慢試,讓超低 音與主喇叭開始低音乏力的頻段吻合,才有好效果的。

音量(Volume)要微調到適合的水平,不是扭在中間就最適當,也不是扭到最大,任何時間都低音隆隆聲最夠味。聽過音響前輩說,超低音調得好時,是不應該聽到它存在----如果你聽音樂時「聽得到」超低音在搞作,可能已經是太大聲了。

Phase(相位):有「正相」(Normal,0度)和「反相」(Reverse,180度) 可選。要配合主喇叭和家居環境,不妨兩者都試試,比較一下何者更順耳,不一定是「正相」才對。

Auto Power:一般可以長時間打到On,不用Off。一齣電影不會不停的有低音效果,於是超低音在無訊號輸入一段時間,會進入休眠狀態,不再消耗電力(大多超低音音箱內置功率放大器,會發熱)。但是超低音會隨傳隨到,一有料到便在零點幾秒之內下自動甦醒開工,不用每次人手開開關關。

擺放位置,超低音依著房間的長度放音最好,低頻充有有足夠距離才能夠舒展。 由於低頻方向性不強,可以左右聲道合用一個超低音,在AV 擴音機的Subwoofer Out 駁一條訊號線輸入單丁一個超低音即可,音箱也毋須放在左右聲道的中間。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