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多元花的東西,可以是藝術創作、作者言志,或娛樂商品。
「娛樂商品」是電影的主流,尤其是佔了市場大部分的美國電影。
既是「娛樂」大眾,當然要迎合買票入場的大眾口味,當然是美國大眾。所以美國電影瀰漫著「美國精神」。
大場面的驚慄片、災難片,少不免要死人;但多數是死成年人,整個人炸開、死狀很恐怖都會有,小孩你就不用擔心,決計死不了!就算有極少數的死小孩劇情,也絕少在鏡頭下交待的。
要是有驚險場面,片中小孩帶著貓貓狗狗的寵物一起逃生的話,貓狗一定不會死,還可以在結局時被小主人抱著,營造劫後餘生的Stereo-typed 溫馨鏡頭。皆因愛貓愛狗的人多,這個安排最為煞食。
如果主角撞車、飛機急降,他和她從烈火熊熊之中衝出來,一定會走向銀幕到觀眾面前,仆下,已經和汽車或飛機有一段安全距離,汽車或飛機才會爆炸的。
主角奔跑追著匪徒/女主角,後者上了車,這時一定有一輛的士剛剛駛到,主角揚手即停,上車:「Follow that car, quick!」,的士佬一定不會以「交更」理由拒載的。
警匪片中很多的神探,如果上司是白人,多數是墨守成規、阻頭阻勢、諸多挑剔、頑固又死蠢,妨礙神探辦案。但更多的情況是,神探的上司是黑人,而且是相當精明的。
黑人能在美國警隊中當上總幫辦或以上的,我相信就算有,比例一定不如電影中的高。
法官呢,也有很多黑人,而且還是黑人女法官。
當然啦,使黑人feel good,吸引多一些黑人觀眾,對票房有好處嘛。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