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當然是完全譯錯的。至於不合文法、選了不適合的字眼的例子,就更多了:
這些所謂Chinglish,大多是英文水準很低的人員生吞活剝地從中文直譯過去,可能是靠查字典然後一字換一字,現在當然會利用網上的電腦翻譯。通病是無視英語慣用的語彙和語態,錯謬百出。
就像晚清中國最初和外國接觸時,那些華人買辦用的「洋涇濱英語」( Pidgin English)。華洋雙方慣用了,也無礙乎溝通,辦得到事,不過鬧笑話就在所難免的了。
北京舉辦奧運之前,曾經努力整治城內的英文告示,取締那些不及格的。
鞭撻Chinglish最厲害的,是懂英文的華人。
有一個懂得中文, 還起了個中文名「纪韶融」的德國人Oliver Radke,用外國人的角度來看 Chinglish,態度就比較包容。他還認為很有參考價值,可以藉此了解中國文化和語言的特點。
"......Chinglish beauties, the wonderful results of an English dictionary meeting Chinese grammar. This is about passion not mockery."
他還在2005年建立一個網誌:The Chinglish Files (http://www.chinglish.de ) ,內容經常更新,大家可以去看看,很有趣的。
2007年,他還結集出版了Chinglish: Found in Translation 這本書,賣了幾萬本。
2009年4月15日英文版中國日報 (China Daily),作者 Erik Nilsson 發表文章 "Chinglish has life, don't trample on it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09-04/15/content_7677364.htm),推介Oliver Radke 的研究工作和他的網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