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0日 星期六

中國漫畫的先驅:豐子愷

時下很多青少年喜歡看日本漫畫,追本溯源,「漫畫」一詞亦原是日文。在中國首先以漫畫出書的是近代的文學、藝術、教育、翻譯大師豐子愷。

豐子愷在1898年出生在淅江省崇德縣,算起來是「清朝」(光緒年間)人了。他在私塾受基本教育,16歲時到杭州讀師範,在那裡遇到影響他一生的老師李叔同。李叔同精於文學藝術,學貫中西,首創中國的白話劇團體「春柳劇社,後來出家為僧,法號「弘一」。1921年豐子愷得到親友的資助到日本留學一年,期間如飢似渴的進修日文、英文、藝術和日本文化。

回國後他以教學、譯書、繪畫、寫作為生。1925年開始,他在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報」上發表「漫畫」,同年出版第一本漫畫集。

他的漫畫集和著作產量豐富,一生共出版150餘本。在文革中他遭受殘酷鬥爭,積鬱成疾,1975年去世,到1979年才正式獲得平反恢復名譽。人民出版社在1980年出版他在文革前化盡心血完成的巨著──日本古典文學「源氏物語」的中譯本三大冊。 

豐子愷漫畫 

豐子愷在1947年「我的漫畫」一文中闡釋他的特別取向,「漫畫」是因有所感隨意而就的小畫,筆劃精簡而意象無窮。他以中國毛筆創作的漫畫,大致上可以分為「古詩今畫」、「兒童相」、「學生相」、「民間相」、「都市相」、「戰爭相」、「護生畫」等幾大類。

豐子愷的漫畫,使人越看越覺得有味道。其實我們已經處於與他不一樣的時代,隔了一層社會和歷史的變遷,但是他表現的是古今中外如一的人類樸素感情。豐子愷的性格澹泊仁厚,受佛教的慈悲思想薰陶至深。處於那個中國多災多難的年代,他悲天憫人、苦中作樂和憧憬未來的風格,在漫畫中表現得淋漓盡緻。 

作品欣賞



鄰人」:雖是鄰居,大家不理不啋,在香港居住的朋友會有特別的體會。請注意,豐子愷的漫畫人物,很多是沒有眼睛的,更增加了讀者想象的興味;據他說,「漫畫」是漫然作畫,有時「意」到而「筆」不須到。這裡,兩人沒有五官的臉,把疏離感活靈活現出來。




人散後,一彎新月天如水」:用毛筆作漫畫,真有中國特色。寥寥數筆,就把意境勾畫如真。


「燕歸人未歸」: 燕子每年都準時回來,但離家的夫君或父親久久未返,也有幾年了吧。這是用之不竭的藝術創作題材,永遠都能夠引起共鳴。圖中婦女背著我們,但可以想像得到她臉上的惆悵表情。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