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油麻地八文樓

我的青少年時代,在油麻地度過。1971年我一家從「窩打老道一號」搬到油麻地的渡船角「八文樓」最後建成的一棟,至今父母仍然守住老巢,電話號碼一直沒變;我每次回香港,都是歸家居住。
網上論壇照片,來源不詳
所謂「八文樓」是因為八棟樓的名字,文華、文英、文苑、文蔚、文景、文輝、文耀、文昌樓。查過維基資料,原來有個正式名稱叫「文華新村」,區內從未見過這個標示,我這個老街坊聽都未聽過,奇怪。我一向寫地址都是「九龍渡船角文X樓X號X樓」。記得60年代開始興建時,地盤棚架上有光管大字「嘉年新樓」,嘉年是發展商的公司名,在海上遠遠都看得見。


七八十年代,一下樓,走幾步就是海邊。前面是油麻地小輪的佐敦道碼頭,有渡輪往中環和灣仔,碼頭對開是巴士總站,3號和11號巴士去竹園、3C 去慈雲山、4A去大坑東、少有人知的8號去尖沙咀天星碼頭(不幾年就取消了)、12號去荔枝角、13號去彩虹村、14號去油塘;還有去元朗的16和26號等等,交通十分方便。

73-76年我每日乘渡輪過海,然後轉乘中巴上香港大學,常碰到也是住八文樓的同學結伴上學;週末回大學參加北派功夫班,常常和邵漢生師傅同船。
網上論壇照片,來源不詳

八文樓有19層,每棟大廈分三小棟,有獨立的電梯,棟棟之間除了在天台不能走過。每小棟每層有8個單位,總共是 8 X 3=24個單位。八棟大廈的內街,全是單程路,都以「文X街」為名,頗為狹窄,一邊還劃了停車位,剩下的路面窄上加窄。

樓下的商店全是街坊小生意,雜貨、五金、電器、髮廊、便利店、麵包鋪、機械修理(服務漁船駁艇)、車房....最多的是食肆,單是茶餐廳都有五六間。早期的食肆大多是廣東菜,後來多了外籍居民,越南華人領先,開了全香港第一間越南餐館「老趙」,幾十年之後的今天仍在。近年有南亞人、泰國人、大陸外省人遷入,餐館種類更是百花齊放。

越南人從法國殖民期間學曉了製麵包秘訣,在世界各地開麵包店:
圖片:www.backpackers.com.tw
咖哩、四川火鍋、中西甜品、粵式點心、粥麵....連高級法國餐、日本餐都有,這裡應該沒有這兩個國家的居民,純屬本地人借這裡食店成行成市的地利吧。
圖片:開飯網
各國風味餐館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是有些早期的業主居民搬出,把單位長短期分租給外來的臨時居民、旅客、水客,近年部分更改裝成正式的「劏房」單位。

另一個原因,是的士司機選了這裡的內街,為半夜「交更」的勝地。凌晨兩三點,司機大佬顧客盈門,街邊停泊幾行的士,違規的桌椅擺滿行人道,好幾間專做他們生意的食店通宵營業。

所以住在這裡,24小時都可以落樓吃東西醫肚,宵夜選擇很多。幾間橫邊的蚊型小店,靠豬骨粥、糖水和腸粉做出名堂,獲得美食家推薦,發大達了。我前兩年回老家,第一次幫襯那腸粉檔,好不容易有一個插位坐下,伙記說:「食咩腸粉?要等半個鐘。」生意不憂做到如此。本區居民深宵兩三點回家,但見一街都是人,不虞治安問題,很安全。

90年代開始,政府開始在西九龍填海,漁船避風塘沒有了,以前八文樓外邊的海變了陸地。渡輪航線取消,碼頭和巴士總站都消失了。

代之而起的是填海得來的西九的交通幹線,機鐵、港鐵的「九龍站」,和車站上蓋的豪宅「漾日居」、「擎天半島」、「圓方」等幾棟,動輒是幾千萬一個單位,八文樓雖然是只隔一兩條馬路,論級數樓價是天淵之別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38 則留言:

  1. 趕貧迎富,窮人快無立錐之地。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島的北角村,沒有了。
      現在政府打華富村的主意。

      刪除
  2. 一個很完整的 , 自然發展的社區 , 那種熱鬧的感覺是很街坊味的 , 大地產商旗下也有幾千個單位的大樓盤 , 附設大型商場 , 管理現代化 , 不怕好天曬落雨淋 , 但行得多便有種「悶」的感覺 , 所謂「唔襟」行 , 可能是街坊「鋪頭」接觸到的是一個個社會的小人物 ( 有時很粗的啊 ) , 在大商場的是一個個「服務員」, 沒有人味。

    回覆刪除
    回覆
    1. 想食新鮮出爐麵包蛋撻,來吧!

      刪除
  3. 看八文樓最高幾層的設計,可見當年實施的建築法例,目的是要地面都能有陽光照射。後,這規定取消。看建築設計,可推測建築物大概在那個年代落成。

    今天,市區海景新樓,已屬富豪專享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lift只去到17樓,上18,19樓,要行一兩層樓梯。
      慳了lift位,單位面積大一點,有辣有唔辣。

      刪除
    2. Raymond下午3:21

      美孚新邨都是這樣,頂樓沒有升降機直達,就可以多建一層。

      刪除
  4. 小弟以前碼頭釣過魚, 去開文昌配眼鏡, 老趙, 個間粥鋪都幫襯過, 仲有越南三文治, 茶餐廳等等. 人老就喜歡呢種社區, 舊街市, 人與人之間距離接近一d. 高官/地產商唔會考慮呢d, 設計埋所謂無街道社區, 只有高速公路, 公共交通工具, 街道只有交通功能, 人唔會街上散步, 進行買賣. 人被分隔開一個一個的小社區, 散步去公園, 買野去商場, 個體小商戶消失晒!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後街有個公園仔,晨早好多人打太極做體操,尚算有點街坊氣息。

      刪除
    2. 小弟居住雞寮幾十年, 梁sir又該區工作過, 煩請有空分享觀塘點滴, 懷勉一下.

      刪除
    3. 我81-84在觀塘警署,84-87在觀塘政務處,前後六年。
      多謝你出題,將來會重拾記憶寫寫。

      刪除
    4. 觀塘冇左啦 , e+拆到面目全非

      刪除
    5. 我以前上班的同仁街政府合署,早兩年拆了。

      刪除
    6. 而家泳池都重建, 最舊嘅建築物有觀塘警處, 翠屏道嘅潮語浸信會, 觀塘職業訓練中心, 同埋社區中心. 同埋物華街以北, 冇納入重建嘅部份. 秀茂坪, 雞寮, 觀塘新區, 藍田, 油塘灣...等等. 全部重建, 變得好陌生.

      刪除
    7. 請教觀塘友,唔知有冇資料,細個住觀塘,父母成日嚇我唔好行近「荷蘭宿舍」〈即而家「觀塘職業訓練中心」?〉,話有好多壞人,後搬離觀塘,此時已漸漸遺忘。

      「荷蘭宿舍」當時是否住些輕微犯事的青少年。

      刪除
    8. 「荷蘭宿舍」而家地鐵巴士總站旁邊, 收留一d家庭暫時未能照顧的青少年. 到某個年齡要走. 個人認為唔一定壞.

      觀塘職業訓練中心就學校. 其實職訓同潮語浸信會凹入去個位, 有個冇水牌嘅宿舍, 仲神秘.

      刪除
    9. 謝資料,原來觀塘都好多 X-Files。

      刪除
    10. 我只記得「觀塘職業訓練中心」校長李蕭兆滿是委任區議員,經常見到她來開會。

      刪除
  5. Chris老家自成一角,區内生活起居一般不須外求,人味濃厚,交通又四通八達,確實是理想居.

    對比隔鄰豪宅小孩,生活猶似a boy lives in a bubbl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咦,老兄的留言是不是有一大截無show出來??那麼多空位....

      刪除
    2. 不知怎様湖湖塗塗攪錯左,不好意思啦!

      刪除
    3. 以為你同大家share正圖搞唔惦添。

      刪除
  6. 第一幅啲樓雖然比較高,但係硬係覺得好似芳艷芬、羅劍郎時代景物。
    遠處山仔頂上建築物,係咪貴母校?

    amo

    p.s.
    雖然過咗生日成十日,都係要補祝chris兄愈蒞愈健康!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
      那建築看不清楚,但不大像。

      刪除
  7. 這類舊區的鋪頭 , 也會養幾隻貓睇門口 , 懶洋洋咁攤o係度 , 也是眾人的街坊 , 一摸發財 , 耐唔見會掛住佢地 , 哈哈哈

    回覆刪除
  8. 兩年前我從加抵港,去文昌樓探老表兄,後在“老趙”食碗越南湯粉,味多為廣東湯了!

    見到老表,多年不見,還記得我和談起往事。但今年初有家人也從加來探老表,說什麼人都認唔到 !無奈香港人、事變化真大!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前一個管理員都做很久的。

      刪除
  9. 我當年係稱呼做"文乜文物樓" =P

    話說,我中學時代住過"文乜文物樓"對面街,有一次有警察上門,話要監察個面其中一個單位, 我家姐返到屋企見我畀啲警察入嚟都嚇咗一跳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電影「大件事」的情節?
      這齣戲用八文樓做外景,但室內就不是。

      刪除
  10. 此文又勾起少年回憶,記得六七十年代,八文樓都算是豪宅,內部面積十分濶落和實用。位處海旁,有空時在海邊逛逛和看海,有十分寫意和悠閒感覺,現在找不到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豪宅」就不敢誇,窩打老道山,加多利山、太子道那些就當之無愧了。
      屋村型的,九龍區而論,美孚可以稱霸。

      刪除
  11. 以下影片有1968年的八文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xbXW1TsE0

    回覆刪除
  12. 我仍有親戚住八文樓... 係姨媽級 :D

    回覆刪除
  13. 各位可熟悉油塘?講講油塘?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油塘茶果嶺道555普照書院,我去過見教職,他們請人教Econ,問我做不做,哈,我都未讀過Econ,你請我都唔敢教啦。

      刪除
  14. Simon CHEUNG下午3:08

    Dear Chris,

    Your photo bring me back to 1970's. Living on Kowloon side, I was then a student
    of St Paul's College at Bonham Road. The daily routine: Taking bus No 13 or 14
    to the Jordan Ferry Pier, squeezing into the ferry and then changing to bus No 4 or
    7 on Hong Kong side. It was tiring really!

    Simon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兄是住九龍東區了。
      過海那一程很悠游,一定有位坐,吹下海風,一陣就到。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