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不夠普通的話

上個週末我到昆士蘭大學,去聽一個中國近代史國際研討會,只因我對近代史的認識很淺薄,正好趁此機會補習一下。

主場是澳洲的大學,蒞臨的學者又來自幾個國家,當然是用大家共通的語言英文了。

我「根正苗紅」,是在香港這個華人社會的大學中文系畢業的,視「用中文來研究中文」為理所當然,我的老師有講廣東話的,也有講普通話的,總之都是中文。


我始終對用英文來研究中國文化,有一點不自在感,但是學術國際化的大潮流下,有很多英美加澳的漢學專家。他們在學術界有地位,甚至於能影響政府的政策;他們用英文為媒介,不一定能讀、寫、講流利的中文。我知道我的想法是不恰當的,正如我讀哲學系時,不是一樣用英文研究德國的康德、奧地利的維根斯坦嗎?

當日在場的參加者,華人和西人一半一半。我聽了幾位華洋學者,包括教授和博士生的講話,都是用英文。跟著的是一個來自甘肅蘭州大學的教授,一開腔,就是所謂普通話。

我的普通話是移民澳洲才學著講的,一點都不標準,聽就完全沒有問題,可以明白八九成----如果對方講的普通話是標準的。我要講普通話時,一定會儘量注意發音,速度也特意放慢一點,令對方容易明白,這是起碼的禮貌。這些年來,我與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朋友溝通,很少遇到別人聽不懂我講甚麼的經驗。

這個教授的普通話,帶有很濃重的、不知道是甚麼省份的口音!最要命的是他講話的速度,比街上的婦女吱吱喳喳閒聊還要說得急,完全沒有考慮到台下有多少人聽得懂-----我必須承認他的講辭,我一成也聽不明。我也這樣,座上的西人更不用說了。

他不懂英文,或不願意講英文,其實自己或大會也應該提供翻譯員的吧。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39 則留言:

  1. Nth 匿名清晨6:44

    大陸 地大物博,乜人都有,但吹噓最耍家,是國技。多見,便不怪了。 (誠然內地一定有真材實學者。但民國式的少說、多觀察、守禮、優雅...已是絕種貨... 。)

    以上言論,不是衝著那位"口音教授"而說,請勿誤會。(哎吔,我又 十x 區才子上錯身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教授的學問,我無話說,因為完全聽不懂......

      刪除
    2. "那教授的學問,我無話說,因為完全聽不懂......"
      所見畧同, 在這里美國的中國教授講的英語也是一樣, 聽到D鬼仔你眼望我眼,
      幾十年如一日
      Tom L

      刪除
  2. Mike Chan清晨7:13

    喺多倫多圖書館, 就睇過一位男人捲住條脷講普通話鬧一位華人女職員: "操! 你這個臭婆娘,你幹嗎不説普通話?" 多倫多唔係中國,人哋冇須要同你講普通話。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倫多市那位華人女職員, 有冇悍衛個人尊嚴, 控告捲脷普通話男呢 ?

      刪除
    2. 孔慶東之流。

      刪除
    3. She can say: "I don't speak 滿洲話 (mandarin...o) "

      刪除
    4. 有考證mandarin 和「滿大人」無關:
      ...英文中用Mandarin(曼達林)一詞來表示中國官僚,源自於葡萄牙語中的mandarim(早期拼寫mandarin)。早在皮莱资使團被囚禁後,被囚葡國人寫下的信札中,葡萄牙語中就已廣泛使用Mandarim一詞。(這些信札是葡萄牙關於中國最早的報導之一,可能成書於1524年)。在Castanheda的《Histó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中,十六世紀末經澳門進入中國大陸的利瑪竇也在葡萄牙人中推廣使用了該詞。....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98%E5%83%9A

      刪除
    5. 香港有黃氏者著書說普通話是胡化的漢語,(抑或是漢化的胡語?)粵語更為純正….真正的滿州話早已被消滅,假的卻….

      刪除
  3. 德文學習康德, 中文學習孔孟老莊, 廣東話學習唐詩宋詞, 是正路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們不懂其他外語,只有靠英文,這是現實。
      一是靠外語人材的中譯。
      我看過大陸由德語中譯的康德,希臘文譯的阿里士多得,中文太糟糕,比英譯更難明。

      刪除
    2. 我知道我的想法是不恰當的,正如我讀哲學系時,不是一樣用英文研究德國的康德、奧地利的維根斯坦嗎?

      但歐洲文化向來互相影響,幾百年多鮮有知識分子只懂本國語言。互相影響之下,早就形成獨特的學術傳統。

      偏生中文自成一家,那能說只可以中文作主導語言研究國學是問題?

      刪除
    3. 或者另外舉例,中國人研究佛學,很多人都不懂古印度文或巴利文。

      刪除
    4. 經過幾百年消化印度傳入的佛教, 中國人創造了自已一套佛教體系, 那是用中文表述的, 所以研究中國佛學, 反而一定要用中文, 但也要有心理準備, 別人會說那不是原始的古印度佛教

      刪除
  4. Blog 主所指的中國內地「鶴者」屢見不鮮,他們大都憑著機構關係,有機會用公費出國,學術交流為名,玩樂為實。

    可想而知,唔好 expect 佢地會認真預備 presentation material 講比你聽。「鶴者」的特點是嗡嘢快,最好你聽唔到,千祈唔好有問題,費事你阻住佢去食海鮮同「濕平」。

    私底下同你「交流」,唔好幼稚到同佢講四書五經,佢只會問你邊度買旅行喼平。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方面,我和他們接觸不多,不予置評了。

      刪除
  5. 搞不好人家為自己地區口音的普通話自傲呢!嘿嘿嘿嘿

    上台「演講」,很多人會很緊張,所以不自覺愈說愈快。。。主辦大會應有每位學者演講的精要,即 abstract(一頁起兩頁止),你看了 summary 真有興趣,可以嘗試當面交流。

    中國近代史?什麼史?歷史?建黨偉業的歷史?我估不會是一個真正全面的近代歷史吧?對中共而言,歷史就是政治,誰敢到國外去說三道四?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口音是很難避免的,毋須自卑或自傲。
      做老師,儘量令學生明白,是責任。他講慢一點便好很多了。
      據知錢穆、牟宗三、勞思光等名教授的國語都有很重的口音,很難懂,但人家是設帳授徒,你登門求教,想清楚才好入學。
      不是像這個教授在國際交流研討會上大講「不普通話」,當聽眾死既。

      刪除
  6. 其實大會事先發出邀請時, 有冇( 特別是中國, 因為很多中國人沒有入鄉隨俗的觀念 )講明是英語發言呢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就不知道了。
      講中文可以,為照顧不同的聽眾,應設翻譯。

      刪除
    2. 通常有指定溝通語言。其實發言人是有選擇工作語言的自由,所以此次事件的責任應屬主辦單位。

      刪除
  7. 中國而今成為盛產“山寨貨”,大學乜乜教授都系山寨貨。真正有料的只系少數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料的一定有,多還是少,比例佔多少就不知道了。

      刪除
  8. 唉,其實那位教授肯用自己的慣用語發言已經是很好了。在美國參加過很多學術交流會,連口音很濃的外國講者(包括歐洲在内)很多時也根本不願意用傳譯。面子問題嘛。

    回覆刪除
  9. The conference did arrange a postgraduate student to help 'translate'/summarise key points of the presentation but this speaker seemed to prefer 'reading' the paper out himself and he had gone far over time in his talk so that's not a lot the 'translator' could do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聽了10分鐘,那個博士生出來簡述一分鐘,無料到。再聽十幾分鐘,忍不住,溜啦。

      刪除
    2. Fair enough. I was already daydreaming within 5 mins he started!

      刪除
  10. same old story, man; budget, money etc. but, you guys speakers and audience could have sorted things out yourself, man?!

    I used to go often UTS few years ago for seminars from visiting scholars and figures, but not any more, man!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多大學者講課能力很差,除非你預備了問題,看他們的論文好過。

      刪除
    2. 講課同研究是兩種不同的能力

      刪除
  11. 那大學既然邀請任何不說流利英語的講者,理應供给適當的翻譯。如果財政上不能負擔,相信政府亦可義助一臂,澳洲甚多1,2,3级翻譯,按時間服務,酬金合理,要找一個適合的並不太難,這是主辦者的大意,不能怪那個說家鄉話的教授。聽過錢穆、牟宗三等大師的課的都知道,他們的方言對猶其是廣東人來說是很難懂的。語言天份和治學深淺是兩回事,不能以言癈人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我一向贊同要學國語/普通話的。

      刪除
    2. Nth 匿名下午4:46

      查實請澳洲華人唔得咩?! 我相信澳洲一定有華人華語專家。(可能 梁Sir 都夠 Quali 開講座。)

      就算澳洲冇,香港和台灣一定有。怕且又係 "你邀請我,我邀請番你"之類的交流活動。

      刪除
    3. Nth 匿名下午4:48

      "華語專家" should be "華史專家". Sorry.

      刪除
    4. 國際研討會,一定要跨國邀請學者才夠照的。
      我的中學中史只讀到辛亥革命,讀大學只修文化史、史學史和思想史,近代史絕對外行。

      刪除
    5. Nth 匿名下午6:31

      內地教授 點敢講 真實的近代史? 他們又何來 第一手 unbiased 資料? (靠來 香港買禁書?) 真真奇怪。

      刪除
    6. 他講「1930年代的日美关系与抗日战争的爆发」。

      刪除
  12. Raymond下午6:39

    當年上司馬長風先生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司馬長風先生的國語很易聽,授課也很吸引[雖然事後證實他講的中國現代文學史錯誤頗多],上他的課,大家是霸前面的位坐。

    回覆刪除
  13. 就算有口音,多用黑板,幫助理解,聽聽下就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