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廣東話不盡是廣東話

昨日我主持的每月一次的「澳洲藝文雅集」,由老友鄧汝鑑兄講「曾國藩書信選讀」。曾國藩是清朝一代名臣,文學造詣也很高;他是「古人」,寫的當然是雅言了。

我們選講了多篇曾國藩的書信,多數是他寫給弟弟和子姪,教他們進修、為人、持家的道理。曾文正公半生戎馬,公務繁忙,少有閒暇,也抽出時間來教育後輩,文字坦率清楚,不繞圈子,很容易領會。

我留意到一些我們現在用的廣東話語彙,如果在學講普通話時用上了,那些老師一定說「不不不,你說錯了,普通話不是這樣講的!」


例如我們說起床晚了為「晏起身」,原來曾國藩也說:

戒傲,以不大聲罵僕從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



未有家長而子弟能早者也。

我們講「起屋」(qi wu),普通話老師一定說聽不懂,那不是普通話,會糾正為「蓋房子」(gai fang zi)。曾國藩這樣寫過:

余生平以大官之家買田起屋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竟爾行之。



我們要講「用」和「使用」時,有時單用一個「使」字,口語裡講成「駛」(sai),有人連寫出來的文字也變成「駛錢」(用錢)、「唔駛」(不用了),曾國藩書信中也有這樣的: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廣東話裡有些辭彙,和現在的普通話不同,而是比較接近「古漢語」,每日都在用的人未必知道而已。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36 則留言:

  1. Raymond上午9:15

    今天,不少大陸用的詞彙成為國語詞彙,悲哀!

    回覆刪除
    回覆
    1. 必然是這樣,識聽就好,不必跟著用。

      刪除
  2. 今天博文,讀而増益。

    回覆刪除
  3. 新認識一位北方學者,都說他們年青學者輩之間,現時流行用我們南方語甚至腔調語氣用詞,覺得很in,而且,也趕著學繁體,就是不會寫也必須看得懂,因為這代表著有學識不凡,博大的古籍大多是繁體…云云;越讀越覺單簡體領會不全。他們口說學著香港人說不正音的普通話或用詞,就讓人覺得很國際化;這說驟聽很玩味,但細味其實廣東保有極多完整的古用語,只是我們向來反不講究翻其來源。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或可參考英語世界的例子。
      在英國,講有口音英文是正常的,不是每個英國人都講得像女王,口音代表一個人的identity。
      當然,你刻意要學上流社會的口音,請便。
      香港人可以儘量學講得「正」一點,效法中央電視台的新聞報導員的普通話,但不須努力捲舌,以為不帶北方音特色就不是純正的普通話。

      刪除
    2. Michael下午2:21

      可以捲舌與否,我估計是天生的.
      以前上普通話課,要讀兒化的時候總有些同學發不到那個兒化音.

      刪除
    3. 發不到就不要勉強了,好肉麻的。

      刪除
    4. In United Kingdom, accent does matter very much. This is because the society in U.K is a highly-stratified one---and different accents in England do not simply signify the speakers' place of birth, but, more importantly, social classes. Due to the public school system, in England, any one who is educated, regardless of where he/she is from, is trained to speak with the accent of RP (the Received Pronunciation). But working class people, who are not trained likewise, would speak English with stronger accents---be it Irish accent, Scottish accent, Norfolk accent or the famous Scouse accent (Liverpool)---that is why, many footballers, who are from working class families, speak accented Englishes---e.g. David Beckham and Jamie Carragher.

      I have a Scottish friend who works in a large financial company; his English is almost free of Scottish accent--according to him, had he had a strong Scottish accent, he would have had much less chance to be promoted to a senior position.

      Of course, no matter how much training one has received, difference is always there among individual cases, say for example, between a university professor and a lawyer (probably choices of wording, jargons), a surgeon from London and one from Manchester (assumably, they both speak decent RP appropriate to their trades, but a careful listener may pick up some tiny differences), a nobleman and an aspiring middle-class man (the nobleman do not have to worry about other people's class prejudice against him, so many of the words are, perceivably, less refined than the words used by the middle-class man who always tries to associate with his betters and thus, more careful in his diction).. etc. (This is why, strictly speaking, Queen's English is not equal to R.P.)

      However, in America, whose society is more equal and is more of commoner nature, the accent is less of an indicator of social classes but the places of birth---New England, South, Mid-West, etc. in other words, the personal identity thing.

      ACY

      刪除
    5. 多謝分享見聞。

      刪除
  4. 「不不不,你說錯了,普通話不是這樣講的!」

    呢尐咪係真正「漢人學得胡兒語,卻上城頭罵漢人」!所以我早就唔學北方匪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就咁睇,學下無妨。
      但如果我遷就他們講普通話而遭受取笑,我就同你講回粵語或英文。

      刪除
  5. 還有以下例子

    明˙黃淳耀˙甲申日記二則:「吾嘗一朝科頭,三晨晏起,過必在此。」
    唐˙韋莊˙晏起詩:「爾來中酒起常遲,臥看南山改舊詩。」

    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如人要起屋,須是先築教基址堅牢,上面方可架屋。」
    晉書˙卷六十七:「性好聞人棲遁,有能辭榮拂衣者,超為之起屋宇,作器服,畜僕豎,費百金而不吝。」

    回覆刪除
  6. 當年死鬼林佐翰都話廣東話系可以好典雅咖。

    回覆刪除
    回覆
    1. 「飲」、「食」二字就見於論語,遠比「喝」、「吃」早。

      刪除
    2. 不不不,你說錯了,普通話不是這樣講的! You should change 飲恨 to 喝恨 and 食言 to 吃言. LOL. 普通話不普通.
      Examples abound. 雙馬飲泉,飽食終日... --zpdrmn

      刪除
  7. 曾国藩是湖南人,和我出生地很近,本人会说长沙话,故此我能知道曾国藩家书中不少乡里话,长沙话也说起屋、晏起,只是和广东话的发音完全不一样,我会听南方好几种方言,于是明白方言真的是隔一个地方稍微变一点,再隔一个地方又稍微变一点,等到了广东,就变得和隔得远的地方相差很远了。广东话确实是最古老、保留了最多古汉语的一种方言之一了,本人愚见,方言实在无谓分高低上下,都有各自优美之处。

    回覆刪除
    回覆
    1. 聽過有人用「唐音」唸唐詩,聽起來像閩南和潮州話更多於像廣東話。

      刪除
  8. 作者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曾文正乃湖湘人士。湘方言與廣東話,都屬南方方言,在詞彙使用上,應該極為相似。因此,曾公寫家書,定然是湖湘口語較多。無所謂爭論廣東話中保留「古漢語」或者「雅言」因素較多。撇開廣東話與湖湘方言的相似不說,其實,讀明清白話作品,也會發覺許多類似的相似。

    試舉幾例,湘語中的「他」亦為「渠」,與廣東話俗字「佢」同音同義。
    「閑」亦讀作「han」音。
    其他,諸多相似,不勝枚舉。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五六十年代,香港的華僑日報,記者有用「渠」指男人,用「伊」指女人的。

      刪除
  9. 請參考:http://www.byvoid.com/blog/mandarin-altaic/

    回覆刪除
  10. 竟然刪去了我的留言。

    回覆刪除
    回覆
    1. 怎會呢,我幫你一個一個從spam folder救回來了。
      你的IP address給 google blacklist 了。

      刪除
  11. 廣東省有多少個方言?中國現流通的方言有多少個?
    樓上的討論精彩萬分,各位在語文方面的交流,語文科老師可以用作提升學生對了解廣東話的興趣,從而引伸至中國歷史文化。國民教育又何可須太hard sell.
    小時候,一位中文老師在堂上經常用數分鐘時間講述一些中日戰爭的故事,喚醒我們認識日俄兩國,有時更剪下華僑日報的文章,作為課外讀本。那時候可惜忙於準備小學會考及沉醉於聽老葉講波,沒有好好多加學習,遺憾!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用遺憾,現在找資料補習一下,也不晚呀!

      刪除
    2. 所以也迷戀了「子貓物語」,希望可以附庸風雅一點,不是庸庸碌碌去過遲暮之年。
      臨老吹哨吶,終身學習!

      刪除
    3. 「迷戀」二字擔當不起哪。
      交個朋友,請隨便發表意見。

      刪除
  12. 幽默、作秀、三文鱼、一千千克、一千米、十千、粉丝等等词汇,都早有对应的字词。不知为何现今不或少用?望大家也谈谈看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千克」是現在大陸的正統用法了。
      我還是喜歡用「公斤」。
      香港的「擁躉」比「粉絲」更活靈活現,不過你和網上和大陸和台灣的網友交流多了,也會看慣。

      刪除
  13. 最重要是廣州話保留古漢語的入聲字,古詩詞用普通話誦讀,失去原有的韻味。

    回覆刪除
    回覆
    1. 唸一次「滿江紅」,每一句最後一字均是入聲,就明白了。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刪除
  14. 我唔想再多加宣揚廣東話有點,凈喺希望對各地區方言至少有尊重嘅態度,入鄉隨俗系中國人N年來嘅美德,冇理由去到人地地盤,要人地改曬規矩隨你玩噶?少少對文化嘅尊重都冇,談何文明?離原始土著也只系一步之遙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去到法國都學人講幾句法文啦。

      刪除
  15. 與北謀皮,其腦已塞,如何能打通任督二脈,故定要抗拒到底,不受折屈。

    回覆刪除
    回覆
    1. 溫水煮蛙,政府帶頭牙牙學北語,甚麼「尖子」、「亮點」,以此為識撈。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