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保釣」(維基條目)聲中,我介紹一下這本1982年的小書,小思的「日影行」吧。
「小思」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已退休)盧瑋鑾的筆名,當年是文藝青年。這本書的出版商,是兒童文學家何紫經營的「山邊社」;何先生與山邊社俱往矣,這本書或已在市面絕版,但是在香港公共圖書館還找得到的,我鄭重推薦大家借來看看。
這本書只有123頁,其中大約一半的內容,是她在1971年初次踏足日本的遊記。
小思是中國文學的學者,出生於抗日的歲月,起行到日本時,是香港人發起保釣運動的火紅年代。她並非參加甚麼「康泰日本8天超級豪華團」,而是決心到日本個人考察一個月,這樣寫出來的「遊記」,當然不是瘋狂購物,或品嘗正宗日本料理的紀錄。
「日影行」的前言,是這樣介紹的:
小思的文筆,一個字:「好!」
再掃描幾頁給大家看看: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P.S.
有再版: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629230704
謝推介。
回覆刪除日影行恐怕在舊書店也不易找到。
The style of the cover photo (70's style? grey, wet, romantic) is always in my mind.
回覆刪除很美,也許是小思的攝影作品?....
刪除作者讀中小學的年代那有甚麽國民教育,從一次的旅遊,看不到許多日本名勝,但就更深深看清楚日本人的咀面,感受到日本人怎樣看待中國人。此書已可作為國民教育一部份,只要恢復教中國歷史,鼓勵學生能多看一些這類書籍,香港又何須攪甚麽國民教育。
回覆刪除只要知道歷史,係人都會有「感動」,何須在國民教育課裡人工加溫與評核。
刪除中日雙方都有隱瞞,真相有時要靠第三方佐證,無嘅話,可能係懸案。
回覆刪除官修史向來不能盡信。
刪除一定有第三方佐證!例如當時在中國的外國傳教士、記者和居民的記述。
孔子寫春秋,每朝代官修歷史,只憑作者的認知和良心。
回覆刪除「官修歷史」還要分:
刪除記述當朝發生的事情的「實錄」;
當代史官奉旨著述前朝的「正史」,即所謂廿四史。
我會說,都是有所見及難免有所蔽的。
錢單士厘的【癸卯旅行記】記日本的部份,看得很仔細。
回覆刪除她是1899去日本,比秋瑾還早幾年。
刪除這本書還未得一見。
保釣該由所謂大國崛起的天朝去做。香港人依家最應該做就係反洗腦。
回覆刪除皇帝不急太監急。
刪除香港人先搞惦自己檔攤為上策。
I didn't realize 何紫 has passed away already. His 兒童小說 series were required reading when I first got into secondary school. The story I remember the most from his series is one called 《不是童話》 (or something like that), about a guy who came across a book that is in the format of a diary. Based on the content it seems the diary belong to a circus elephant. However the events the diary narrated aren't exactly the material for children, thus the title of the story.
回覆刪除His books are some of the best juvenile literature in Hong Kong although some of the stories lines have been rehashed over his series
有幾年,我每日回家,都要步行經過巴炳頓道「山邊社」書店,有時入去翻翻書,可惜那時有眼不識泰山。
刪除看小思年輕時的照片,有着一份英式優雅:剪裁恰當的裙,端正的坐姿,交疊雙手置於膝上;這是當代香港女性所沒有!
回覆刪除小思女士好像仍然未婚, 對嗎?
刪除Tony,現在的靚妹,行不正,坐不正,影相時一係腿張開,一係痞係度,再唔係就扮駝背夾事業線,我見到都想吐。
刪除Simon,
刪除這些小道消息我就不知道了。
欣賞了。以前D文章少咗好多浮躁
回覆刪除現代人講求「效率」,作者寫得細緻含蓄一點,便給人說是「口水多過茶」、「唔知噏乜」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