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7日 星期三

談戰國策(上)

今日的世界政局波譎雲詭;今日之友,明日之敵,國家之間絕對沒有信義,有的只是不斷的以大欺小、互相利用與暗地出賣。

有人大歎:「人心不古!」其實也不大盡然,理想的謙讓和平人類社會,早在「春秋」時代,已是僅可憑弔的遠古傳說。
武王伐紂,滅了商朝,實行「封建」宗室和功臣,享有八百多年的國祚,是為「周朝」(公元前1066~公元前256年),先後分為:
西周」(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年)
東周」(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

「東周」分為 「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所謂「春秋」時代,來自據說當時孔子寫的〈春秋〉歷史書,記載了當時封建諸侯「爭霸」的歷史大事;孔子晚年(公元前481),瑞獸「麒麟」被人捉獲而死亡,孔子大為感嘆,於是絕筆不再寫〈春秋〉,接著下來的便是一般稱為的「戰國時代」。

公元前256年,周室不再稱王,各國繼續爭霸三十多年,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吞併最後一國,統一天下,稱「秦始皇」結束。

近日的熱門電影「墨攻」,便是敘述戰國時代的一段故事。
戰國時代的事跡,如今的主要史料來自〈戰國策〉、〈國語〉幾本書而已。

春秋時代,諸侯尚以「尊王攘夷」為口號,鬥爭的行動之上尚蒙上一層禮義的面具,諸侯也未敢自稱為「王」,表面上仍然尊崇天下的共主周朝,只是以當初受封的爵位自稱為「公、侯」。到了戰國時代,他們不在把周室放在眼內,大不客氣的自稱為「王」了。

大家都知道的「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僅為國際舞台上的key players,其他小國多不勝數,見諸史籍的也有一百多國;當日「中國」內部的局勢「強凌弱」、「眾暴寡」無日無之,與21世紀的世界何其相似!

「戰國時代」的準確年份,史家一般是由公元前470年左右開始,至公元前220年左右秦滅掉最後一個諸侯國統一中國為止,大約是250年的動亂時期。

當時國家之間已經撕破臉皮,為爭取利益不擇手段。現實就是:你不打人,人家就來打你,絕對沒有獨善其身的份兒,一切都是生死存亡的戰鬥。

維持國家的生存條件,使得下列的幾項有極大進步:
1. 工業、農業的生產力
2. 城市的保護策略
3. 戰術的研究
4. 軍隊的規模
5. 人才的興起和徵集
6. 治國的法制和刑罰

其結果是冶金技術的進步使科技和生產技術大幅提高,軍事理論(兵法)家此起彼落,大放異采(有說美國西點軍校以英譯本的〈孫子兵法〉為教材)。「戰國四公子」的養士之風氣使到國家富強,甚至使鄰國畏懼不敢來犯(「馮驩客孟嘗君」一章有極其活靈活現的描寫)。

戰爭因軍隊之不斷擴充而愈來愈慘烈,擁有百萬雄師才稱得上是大國,一場大戰動不動斬首以萬計,秦昭襄王的大將白起就曾經一口氣阬殺了趙國的兵士四十萬之多!秦之富強有賴於李悝、李斯等人的法制改革,告密、株連大行其道;戰國時期的酷刑駭人聽聞:例如腰斬、車裂、削鼻、宮刑、斬四肢等等。

(明日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