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三首「王昭君」

漢代王昭君本來是備受冷落的宮娥,一場誤會,被選中「和番」,佯為公主出嫁匈奴單于,製造政治婚姻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歷來這是編寫戲曲的熱門題材,尤其誇大了她和漢元帝的「愛情」關係,作品不可勝數。

戲曲的代表作,是元朝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詩的代表作,就是宋朝王安石的「明妃曲」了: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裡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粵曲中的經典是紅線女的「昭君出塞」,女姐一生不知道唱過多少次,廿多歲時一鳴驚人,之後唱足五十年。

不過我覺得女姐唱曲越是後期,唱腔的雕琢和過度自覺越是明顯,配樂越是複雜。我喜歡的,還是這個1959年,比較素淨自然的版本:


國語時代曲「王昭君」,據說是30-40年代流行曲大師黎錦光(夜來香、那個不多情、滿場飛、採檳榔....)的作品。旋律寫得優美,但是現代的演繹,大多改為全西樂的大型伴奏,爵士鼓和電結他轟轟響,歌手唱得凄厲造作,;在60-70年代,是很多台灣歌星的舞台showpiece,大家可以在Youtube上聽聽代表藝人如楊燕、姚蘇蓉、楊佩春等的片段。 

我比較過多個版本,唱得比較婉約動聽的,是美黛和鳳飛飛。

我為大家找來這個比較典雅可喜的新版本,由上海來香港的印玉文彈琵琶和唱曲:

 
還有一個意外驚喜,是馬來西亞歌手李俐青的演繹,配樂是「傳統」的大鑼大鼓,但是唱得很好,大家可以聽聽。

有一首小曲原名「三潭印月」,應是描寫西湖十景之一的同名景點,但是給廣東樂師改名為「漢宮秋月」,多次用在有關王昭君的戲曲;聽得多了,也覺得很對題。

演奏這首樂曲的版本很多,合我意的卻少。我覺得以下這個水準最高,速度和節奏恰可,二胡演奏百轉千迴,很是動聽: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27 則留言:

  1. 印玉文的琵琶彈得不錯,但歌藝一般,而且唱時不能彈,彈時不能唱,並非又彈又唱,不如找個歌藝好的來唱,而自己只是表演琵琶豈不更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會評為唱得中規中矩,編曲很好。

      刪除
  2. 女姐後期熱烈投入粵劇革命, 唱腔自然同早年有分別

    回覆刪除
  3. 女姐首本名曲還有同馬師曾合演粵劇《搜書院》,獨唱一曲(柴房自嘆) 令人低首迴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AcCzpC8Et0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兄有看過他們的原版「審死官」嗎?

      刪除
    2. 冇呀!衹有正牌波叔套發焼録音CD「審死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jzcJ8CxMzE

      而家睇啦!

      刪除
    3. 波叔那套CD我都有。
      老馬那齣Youtube上有片段。土豆可能有全本。

      刪除
    4. 紅線女同馬師曽主演嗰套《審死官》電影,好似出過dvd。

      amo

      刪除
  4. 從小就聽紅線女文革前錄的《昭君出塞》,文革後她的“革命響亮”歌喉就不敢欣賞了。總之文革復出她所錄音的CD等都不會再聽! 可見文革害人不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大致同意。
      女姐的樣版粵劇電影如「沙家濱」和「海港」我都看過,完全不能接受。

      刪除
  5. 王安石為毛延壽說項平反歷史經已討論無數!

    回覆刪除
  6. Ten thumbs up for 女姐. ( I'm all thumbs. LOL.) --zpdrmn

    回覆刪除
  7. 麗莎粵語版都幾好聽

    回覆刪除
    回覆
    1. 重配的粵語歌詞亦佳。

      刪除
  8. 漢恩自淺胡自深,香港的命運有如王昭君

    回覆刪除
    回覆
    1.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所以投靠鬼佬是理直氣壯的

      刪除
  9. 「明妃曲」,我們中學年代的中文課程。中國語文亦是我最喜愛科目之一,當年會考差點摘A。

    看此文恍似回到往日的青葱歲月。

    回覆刪除
  10. 紅線女唔走,莫講九姑娘未有耐出到頭,就算芳姐成就亦可能無咁易獨步粵劇檀。

    我唔講得係女姐迷,但由細到大聽屋企及鄰里長輩講,都係話唔喜歡聽九姑娘唱曲,因為聽唔出佢唱乜曲詞,但就無人咁講過女姐或芳姐,雖然後者講話時有點大脷,每當聽到女姐呢首名曲,歌喉超然高亢但感情婉約迭蕩,而字字句句都聽得清清楚楚,就知長輩所言非虛。

    以前啲大戲及粵曲聽眾就算係較低下教育個班,都知咩叫好唱功同功架,唔會一味亂咁捧,真係無可否認,唐滌生既劇本養起好多人,咁話時話,撇除吐字不清,九姑娘亦有其個人一定優點。

    話老馬因政治觀念也好話佢走下坡也好,要回歸係佢既事,女姐同老馬既然已經分手,以後生活各不相干,況且係香港女姐又紅又有票房,有仔(大細老嫩俱備)有女,就算如傳言所述欠稅局錢都可講數逐啲還,自己又唔係揾唔到,使鬼攪到黃河發咗癲咁,自己又要猝聲溜番上去,真唔知佢做乜癡咗邊條筋食錯邊啲藥信錯共產黨,以後個啲遭遇有點攞蒞。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是喜歡女姐的藝術,在仙姐之上。

      刪除
  11. 詠懷古蹟五首 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荆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黄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回覆刪除
  12. 兩星期前住三藩市睇友人表演粵劇。拆子戲「柳毅傳書」之「花好月圓」。

    林小群中場講話,八十多歲滿頭白髪,精神爽利。她說廿歲時開始演龍女三娘。想不到,幾十年後,出咗咁多龍女柳毅。

    她說劇本寫得好是主要原因。

    「昭君出塞」好曲詞,如果曲詞爛。女姐不能救也。紅綫女用這曲,曾經在老大哥蘇聯的青年文化節中捧杯。威盡一時。文革時我在廣州華僑新村,見到她被剃光頭鬥,慘極一時。

    紅綫女,林小群,羅家寶,羅品超這批藝人,我小時候全看過呢。不知道今後還有否?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女姐的藝術成就高,不過在蘇聯獲獎,大概只是政治動作。大鼻子識得聽粵曲,我不信。

      刪除
    2. 依稀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廣州長壽路長壽戲院是這批大老倌表演粤劇地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