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漢字姓名拉丁化

所謂「拉丁化」,即Romanization(為甚麼不叫「羅馬化」?你不要問我)中文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方塊文字系統,並非用字母構成,外國人都覺得十分奇異。

中國自從滿清中葉被逼對外開放,中國人和外國人接觸頻仍;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名字,怎樣讓不懂中文的外國人稱呼?惟有用歐洲的字母,根據中文的讀音拼出來。

當然,洋人習中文、取華名的也有的,例如傳教士Matteo Ricci取名「利馬竇」,Timothy Richards取名「李提摩太」,學者Joseph Needham取名「李約瑟」;還有到香港淘金的英國殖民地官員,都由專責的中文主任為他們起些文質彬彬的中文名,如「衛綸書」(Williams)、 「金文泰」(Clementi)、「尉遲新」(Watson)等,驟看起來,儼然龍的傳人中的飽學之士!畢竟這還是極少數──大部份情形下,還是中國 人把姓名「拉丁化」來遷就洋人。



中文字拉丁化,用甚麼拼音系統?最初有「威妥瑪」(Thomas Wade)法,後來又衍生了其他的系統;加上中文方言繁多,弄得現在百花齊放。中國用的是一套、台灣、香港、新加坡、越南、韓國等等曾經使用或仍然通用漢字的國家都有不同的拼法!

加上中文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後,與洋人的習慣剛好相反,「梁煥松」三個字香港的譯音是Leung Woon Chung,大陸的拼音是Liang Huan Song,洋人朋友初次見面,見到一堆似曾相識的字母,但古里古怪地串在一起,舌頭好像打了結,根本讀不出來,因此,九成九會稱呼筆者為Mr Chung 或 Mr Song!是以早期的移民的子女,因註冊處的人員不明就裡,很多胡裡胡塗的用了爸爸的「名」做自己的「姓」,而且將錯就錯,留傳至今!

幾十年前的香港,那些天主教洋修女主辦女生學校,因為她們唸不出學生的名字,強逼人人都要(不論已入教與否)取個「聖名」Christian name,於是乎,華人名為Maria, Teresa, Margaret的漸多。

加以美國文化如搖滾樂及電影席捲全球,很多人都貪時髦,紛紛取個英文名字,互相稱呼為樂──蔚為一時風尚,至今未衰。

有人嫌現成的「約翰」、「瑪莉」不夠別出心裁,苦心孤詣的去找些稀奇詰屈的名字;還有的擺了烏龍,把洋人的姓氏拿來做名!又有人把幾個英文字母胡亂拼起來,便叫做自己的「英文名」,例如 Tigerson(「虎父無犬子」乎?)真夠震撼!

歐風美雨之後,八十年代日本文化又來侵襲,最離譜的是有些女孩子一句日文也不懂,卻要找個「日本名的英文譯音」做自己的「英文名」你說荒謬不荒謬?於是有 人叫自己做Yoko(洋子)但是正確讀音也不曉!(應該近乎「喲──哥」。)還有自作聰明,希望叫做「美子」,於是取名Miko,殊不知「美子」的發音為 Yoshiko,「美智子」則是Michiko。Miko讀作“Mee-Kor”,不是“Mik-Ko”,在日文中一般是姓氏,並不作名用。漢字為「見光」、 「御講」、「御溝」(有皇帝「溝」也不錯!)

拉丁化姓名的次序形式更增加其「複雜性」,例如某人名「陳大文」,洋名“John”,在香港可以有下列的「認可」表達形式:

1. CHAN Tai Man, John
2. John CHAN Tai Man(咁都得?!)
3. CHAN, Tai Man John
4. John Tai Man CHAN ......


要是陳大文的太太叫「李安琪」 ,洋名“Angela”;在「出嫁從夫姓」的
習俗下,就更變化萬千:


1. Angela Chan (Mrs)
2. CHAN LEE On Kee
3. CHAN LEE On Kee, Angela
4. Angela On Kee CHAN
5. Angela On Kee CHAN LEE
6. Angela On Kee LEE CHAN
7. Angela O. K. LEE CHAN
8. Angela O. K. CHAN-LEE
9. CHAN, LEE On Kee Angela......


洋人見到,一定煩到嘔!

那些以前曾用中文的「友邦」的國民,其拼音姓名詰屈贅牙,經常使我們做翻譯的頭痛不已!看拼音真的猜不出他們的漢字姓名──例如電影Killing Fields「戰火屠城」的柬埔寨男主角Haing Ngor,那個是姓那個是名也弄不清,香港的影片代理初時譯成「姜岳」,其實他本名「吳漢」。此外日本名字,如Tanaka「田中」、Watanabe 「渡邊」、Nakamura「中村」、Inoue「井上」都是一般人應有的常識,幹翻譯的更要查清工具書不可。

現時有幾個華文拼音系統,十分混亂,唯一的好處是單看拼音形式,大概可猜出該華人來自何方,例如新加坡用福建話來拼;Tan(陳,讀「但」)、 Teo(張)、Tay(鄭)、Goh(吳)、Ong(王)、Wee(黃)、Kuah(柯);法國殖民地政府強迫拉丁化越南文,越南人姓氏例如Le(黎)、Ly  (李)、Hyunh(黃)、Nguyen(阮)、Tran(陳)、 Pham(范)、Truong( 張)、Luu(劉) 等。

至於中、港、台三地,各用不同的系統,香港用的是廣東音,中、台用國語但又用不同的拉丁化拼法;但是習慣成自然,一望更知到對方的來歷,也頗有趣!最不幸的是某香港友人移民來澳,後來申請在大陸的女兒來團聚,卻遇上麻煩;皆因本人姓羅,香港和澳洲的文件都是拼“Law”,而女兒則從大陸拼法「Luo」,光是解釋給移民部人員既是父女,又為何不同姓便大費唇舌。

大陸採用的拼音系統,並非用英文,幾個韻母A、E、I、O、U的讀法,是類似意大利文;翻成英文,近乎ah、eh、ee、or、oo。另外又用上了英文之中極為罕用的X,Q,Z,ZH等為聲母,「曹雪芹」要拼成“Cao Xue Qin”,獨特是夠獨特了,洋人見到,咬牙切齒也讀不出,勉強讀也必讀錯!又例如姓「何」,拼音是“He”,洋人怎能不讀解作「他」的“He”?北京「全聚德」烤鴨店,拼音為Quanjude,唸Quan-Ju-De,那個洋人不唸作Quan(tity)-Jude(Beatles的曲HeyJude的Jude)的,我請他吃薯條加一杯可樂!
 

(根據初貼於http://chrisleung1954.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4542 的原文改寫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 梁煥松)

54 則留言:

  1. How come only Chinese people feel the need to get a 洋名? Indian, Thai, and Japanese names can be pretty complicated, too.

    回覆刪除
  2. 我想只是香港比較流行吧。
    印度和日本名的英譯都不複雜,泰國的就真是要命。

    回覆刪除
  3. Grey Owl上午9:53

    My family name is YU. My brother's first name is "F......". So if anyone asks for his name and he does not like you, he could have replied: "F_Yu"!
    I like my family name. haha

    回覆刪除
  4. Raymond上午9:54

    小弟的英文名寫在出世紙上。

    回覆刪除
  5. Grey owl,
    大陸姓「游」和「尤」的拼音是You,更好玩了。
    "Please spell out your name."
    "You. Y-O-U"

    回覆刪除
  6. Raymond,
    那個年代都很少。
    我是拿身分證時加上去的。

    回覆刪除
  7. 不知你文中所指的 Clementine 是否金文泰總督,若然,其姓氏應為 Clementi。

    回覆刪除
  8. 早幾年前,我聽過有香港售貨員叫 skyline (日產架車款名),當堂呆左... 最離譜的,是我讀大學時有個香港女仔,改左個俄羅斯名,個名長到唔知點叫...

    回覆刪除
  9. 凡有文化交流,必有彼此不懂正確讀出或理解對方姓名的問題。大家互相遷就吧。世上也不是只有中國人取英文名字 (反正以英文為唯一外語的人總之是拉丁字母拼的東西都當英文讀),也不是只有中國人姓名排列寧舍不同。主動取一個方便對方理解的名字,我覺得是一件很正面的事。取的時候多下一點功夫,搞清楚讀音及意思就更好了。

    另,Christian name 其實有如漢人的"字"或"號"。只是洋人取此名是在嬰兒洗禮,是人家宗教結合生活的產物,故有此稱;選個聖人名字,有如華人孩上契予觀音。以前學校多由西人教士辦 (華人富有士紳應自慚!) ,教者讓孩子取洋名,跟前人入塾時取個學名差不多。

    回覆刪除
  10. 我都給女兒在出世紙上加了個英文名,很傳統的那種.當時沒什麼掙扎,什麼中國人不應該改英文名等等,反而覺得不錯,(希望她)中西兼併,植根本土,放眼世界,在不同文化中游刃有餘,活在現今社會,本應這樣.
    本港出色譯名有露華濃,無憾.

    回覆刪除
  11. The Suffocated,
    閣下對的,謝指正。

    回覆刪除
  12. Catitude,
    人家英語世界強勢,懶得理你用字母拼出來的「正確」讀法,一於是Anglicised來讀。
    最簡單的華人姓氏如 Chen和Wang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回覆刪除
  13. 匿名,
    早幾年我在澳洲遇到一個香港來玩的女孩,叫Fishy,我告訴她,英文口語"There's something fishy"即是「有古怪」。

    回覆刪除
  14. Miranda,
    還有「蜜絲佛陀」----使人聯想一個化了濃妝的尼姑!

    回覆刪除
  15. Redifusion=麗的呼聲, Coca Cola=可口可樂

    再離譜都有. 女仔叫Japan, 男人叫Hilter!

    回覆刪除
  16. Hitler?
    原本真的姓Hitler的德國人都紛紛申請改姓啦!
    叫Japan的未遇過,叫China的就在報紙上見過。

    回覆刪除
  17. Francis下午5:49

    Grey Owl 提到...

    My family name is YU. My brother's first name is "F......". So if anyone asks for his name and he does not like you, he could have replied: "F_Yu"!

    That sure sounds like a response from my brother. To make things worse, my middle initial is K, that makes F.K. Yu

    回覆刪除
  18. 黃以謙晚上7:09

    有些人甚至把姓氏也拉丁化。
    李變成Leigh
    梁變成Lang / Lange
    莫變成Mock / Morg
    潘變成Penn
    黃變成Vaughan
    麥變成Mack..........

    回覆刪除
  19. 《大陸採用的拼音系統,並非用英文,幾個韻母A、E、I、O、U的讀法,是類似意大利文;翻成英文,近乎ah、eh、ee、or、oo。另外又用上了英文之中極為罕用的X,Q,Z,ZH等為聲母,「曹雪芹」要拼成“Cao Xue Qin”,獨特是夠獨特了,洋人見到,咬牙切齒也讀不出,勉強讀也必讀錯!又例如姓「何」,拼音是“He”,洋人怎能不讀解作「他」的“He”?北京「全聚德」烤鴨店,拼音為Quanjude,唸Quan-Ju-De,那個洋人不唸作Quan(tity)-Jude(Beatles的曲HeyJude的Jude)的,我請他吃薯條加一杯可樂!》

    八一八:
    拼音裡的韻母
    排列的次序是:a, o, e, i, u (ü),而且要分清e 同ê。又: 意大利人中好多都讀不出ü
    聲母
    1.曹雪芹如果比意大利人讀(要花好多時間叫佢地記住c同q)就會出現‘靠’雪‘件’(廣東話發音)
    2.講英文嘅人HE會讀he(他),意大利人就肯定讀EH(可以想像一個問號同嘆號)

    至於漢語拉丁字母化(羅馬字母化)的故事就長了些。

    回覆刪除
  20. 今日國內有好多地方的人,都加上英文名字。這是十幾二十年前發夢也想不到的事。

    回覆刪除
  21. Dr黃,
    有人姓冼,譯Sin被鬼佬笑到面黃,改為 Seen和Sinn。

    回覆刪除
  22. Allie,
    我另外有個大陸女性朋友單名一個「青」(Qing)字,初時個個澳洲人都叫她Quing,她一氣之下用自己的乳名「麗麗」譯為Lily,從此沒有人讀錯了。

    回覆刪除
  23. Allie,
    正如「上海寶貝」這本小說,女主角叫Coco,男友的媽媽叫Connie。
    我以前有個同事友姓薛,打電話來找他的西人,沒有一個讀得出他的大陸拼音 Xue,人人都讀 Su。
    我的中學音樂老師也姓薛,用的民國拼音更大鑊,Hsueh,你教那些鬼佬怎樣讀!

    回覆刪除
  24. 無獨有偶,小弟數年前也寫過類似文章,謹貼於此(獻醜)。
    http://macaucantonese.blogspot.com/

    回覆刪除
  25. 有把西夏的英文變成Hsia , D 鬼佬讀sia 加個噴氣..

    用普通話拼音當英文讀...很惡搞..

    'ts'也是差不多情況, 英文無NE D 音只可以整個似樣少少..

    回覆刪除
  26. 唔好意思⋯⋯我有個日本朋友叫 Yoshiko 應該系“佳子”。

    回覆刪除
  27. Anthony,
    謝,大家去看看。

    回覆刪除
  28. Chan,
    日文都有ts,如「三菱」, Mitsubishi不是一般人讀的 mit-su-bi-shi,而是 mi-tsu-bi-shi。

    回覆刪除
  29. 英雄美人公主娘,
    日本同音字很多,佳子、美子、淑子、慶子、芳子..... 起碼有二三十個,發音都是Yoshiko。

    回覆刪除
  30. 雖然有中文老師說過:"其實古人的名字, 是名還名, 字還字.
    字是自己改的, 有何問題?用洋名做自己的字, 又有何問題?
    自己起個洋名, 即使讀音, 意思跟本來中文名完全沒有關係,
    也不重要. 改個英文名, 怎會怪? 怎會不自然呢?"

    但是, "中國人不應該改洋名"這種想法一直存在於我腦海中.

    原因就是怕怪, 好地地改個跟自己名字"九唔搭八"的洋名實在..........
    而且, 我想不到有哪個"洋名"好聽, 而且是要跟自己中文名相近......>_<

    以前澳門的身份證, 如果是像我父母般從內地來澳.
    除了標上澳門那套外文(葡文?英文?!)拼音外, 還會標上原有內地的漢語拼音名字.

    早期的澳門居民往港證仍是由港府簽發時, 港府會用香港那套拼音再起一個英文名!

    一個中文名, 三個外文名, 認真夠攞命........Orz

    回覆刪除
  31. 早年香港政府也沒有絕對統一譯法,姓李的有些是Lee有些是Li, 姓蔡的有Choi有Choy。
    在馬英九治理下,一些台灣的路名英譯改了跟大陸的拼音,搞到又X又Q又Z,也有人看不順眼。

    回覆刪除
  32. >>Hitler?
    >>原本真的姓Hitler的德國人都紛紛申請改姓啦!

    如果你去美國的people finder網站(例如:whitepages.com),都會找到好多姓Hitler的人,而全名是Adolf Hitler的都有幾個。

    至於德國嘛,亦可在德國的people finder網站(dastelefonbuch.de)找到一個姓Hitler的,另外又有姓Hiedler 和 Hiedler的,都是Hitler的變種。

    Hitler的變種有:Hiedler, Hüttler, Hytler, Hittler

    回覆刪除
  33. 更正:另外又有姓Hiedler 和 Hittler的,都是Hitler的變種。 (上面打了"Hiedler 和 Hiedle")

    回覆刪除
  34. 有個朋友姓「傅」,譯音"Fu",有時在電話通話被要求串出姓甚麼,他便要說"F--U"!

    回覆刪除
  35. 呢個好攪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U_aw3SCUV8

    回覆刪除
  36. 正一牛頭不搭馬嘴!

    回覆刪除
  37. 小弟曾在歐洲留學,現正在美國留學.發覺改英文名的確方便外國人稱呼你,又免除他們的尷尬,因為他們覺得讀錯別人的名字是十分不專重. 我也是在12歲時才把英文名字加上身分證,有興趣的網友緊記要求把英文名放在中文名的拼音前. 因為我把Martin放在自己的名後,美國人以為是middle name,不會稱呼我為Martin,弄得每次都要解釋.

    回覆刪除
  38. 閣下提出的把英文名放在前面這一點很值得大家留意,依文中的例子,就是John Tai-man CHAN了。
    香港人自創,政府內通用的 "CHAN Tai Man,John" 是考起鬼佬的。
    我的澳洲護照上很簡單,就是 Christopher Leung。

    回覆刪除
  39. 上面有人提到普通話拼音「尤」是you,我真的認識有人姓尤來美後要將英文姓氏改為Yu,費事人家混淆。

    至於曹是Cao,我聽過很多美國人將Cao讀成Kao(類似Cow)。

    至於Xi,我聽過有人說過在美國Xi先生去銀行辦手續時,銀行職員叫,Mr. Eleven。Xing先生則變成Mr. Crossing(美國crossing字在馬路上油成Xing)

    回覆刪除
  40. 不要說普通西人,電台報新聞的專職人員,都懶得弄清楚大陸拼音的「正確」發音!

    回覆刪除
  41. 睇完TT嘅短片, 小弟覺得英文相比中文其實比較少同音字, 曾經因為『余生』同『魚生』鬧出笑話.

    回覆刪除
  42. Kwan,
    你睇下這一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sPGePuyR-E&feature=player_embedded

    回覆刪除
  43. 哈!好多雙關語,幾有創意.

    回覆刪除
  44. :閣下提出的把英文名放在前面這一點很值得大家留意,依文中的例子,就是John Tai-man CHAN了。香港人自創,政府內通用的 "CHAN Tai Man,John" 是考起鬼佬的。.....我的澳洲護照上很簡單,就是 Christopher Leung。

    我以前在外國就是好像你這樣只用First and Last name。事實上外國人名字亦常見有三個字:First, Middle & Last Name. 通常他們都只是用First & Last name,Middle name如非必要是不會寫出來。因First name是人們稱呼你的名字,用John做First name是很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故此中文名的拼音,自然正了Middle name。

    所以我在外國時公文上亦是 John Tai-man CHAN。"Tai-man"的middle name,有時會用initial T代替,即John T. CHAN。而一般情況下都只用John CHAN就可以。

    可是回港後,麻煩就來了。要証明香港的"CHAN Tai Man,John"和在外國的"John Tai-man CHAN"是同一個人要去做一個Statutory Declaration才可。人還在自己去做就可以,若不幸去世了要拿外國的死亡証來港申辦遺產,就會多了些麻煩。若在兩岸三地都有不同的串法,麻煩就更加倍增....

    回覆刪除
  45. Kwan,
    那些笑位,要電腦一代的人才懂得的。

    回覆刪除
  46. 易,
    閣下的經驗和做法,大家都要參考一下。
    在外國生活,入鄉隨俗,也不算是違反了甚麼5000年文化傳統。

    回覆刪除
  47. 原本中國人(或應說香港人)改英文名並無不妥,但是外國人來港又是否都會改中文名?所謂方便外國人稱呼,平心而論,香港人改英文名後,叫你英文名的,是外國人多,還是本地人多?外國人來港,又是否都入鄉隨俗(除了以往的港督)?為甚麼一定要單向的遷就?縱觀大陸台灣香港,只有香港人那麼討厭自己的中文名字,非要像脫胎記一樣撇除掉。

    回覆刪除
  48. 第一次見到閣下加上中文名留言^0^
    早期香港人的英文名,是神父修女強加於身的。
    後來是因為普遍幼童開始便要讀英文,這是與台灣和大陸不同的地方。
    你會說,新加坡、印度又不是?
    這正是香港的怪現狀了。

    回覆刪除
  49. 當年將007譯做詹士邦﹐又係一絕。
    話說我其實都有英文名﹐原因同你講一樣﹐中學英文miss要求...
    所以改左英文名咁耐﹐一直好少用(笑)

    回覆刪除
  50. 本文講漢字拉丁化,大家似乎對起英文名更有興趣。
    起一個外文名,主要意義是對該語文表示傾慕,不過香港人的英文名是給自己人叫的,實在有點怪。
    如過根本不識法文又叫Pierre,不識俄文叫Ivan,不識日文叫Ayuki,太滑稽了。

    回覆刪除
  51. 個人覺得其實人與人交往名字只是一個方便別人稱呼自己的稱謂。當初拉丁化只是為了方便不黯中文發音的歐美人士照著當地方言最接近的發音稱呼當地人罷了,這現象在東南亞各地都是如是--中文不同地方的方言有不同的拉丁化,日文亦然。

    外國人來港也有好些會叫本地人給他們改個中文名的,若是學過或會講中文的外國人,有中文名的比例就更多。只是他們的中文名多數没有官方記錄亦没什麼機會給他們以官方記錄登記和拿來用而已。

    至於說港人討厭自己的中文名...我相信是有崇洋的人在,但也不在多數吧?至少大家見到講國內和台灣的同胞時介紹自己都會講中文名而非英文名。如果面對著他們都用英文名就有點兒那個了。同様情況,港人和其他中國人一様在日本時向日本人介紹自己都會用自己的中文名而非英文名,因為日本人對漢字發音比較熟悉。除非對日本人來說他們的英文名發音比中文名發音容易,否則要日本人叫自己的英文名絕對是自找麻煩。

    回覆刪除
  52. 香港殖民地政府規定西人公務員一定要有中文名,由民政署翻譯,一到步,Memo便交到他們手上,還有每個字的含意解釋。如果該西人以後不用對外與華人交涉的話,那個「中文名」當然會存而不用。
    私人機構呢,純以實用性考慮,不一而足了。大公司的大班都會找專人譯一個堂皇的中文名,如怡和的「凱瑟克」,會德豐的「祈德尊」,匯豐的「沈弼」。

    回覆刪除